霍金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嗎?

2020-10-07 超弦

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近日,諾貝爾獎的頒獎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少朋友針對此提出了許多有關諾貝爾獎的疑問,其實飽受關注的是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說起史蒂芬·霍金教授,被許多人認為是一代人中的天才,他以對黑洞和相對論的研究而聞名,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看待和研究宇宙的方式。雖然身體殘疾,但他的成就在是大多數人無法比擬的。那麼為什麼霍金從來沒有獲得過物理學的諾貝爾獎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主要歸結於諾貝爾獎的評定方式,諾貝爾獎不是給最聰明的人,甚至不是對科學做出最大貢獻的人,而是為了一項發現。諾貝爾獎每年頒發的六個國際獎項中的任何一個,獎勵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經濟學和促進和平方面的傑出工作。諾貝爾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學術團體的成員決定,如果是和平獎,則由挪威議會決定。而理論上的科學發現必須通過觀測數據來證實,而建造一臺設備來測試這些理論發現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例如,愛因斯坦在1920年代提出的空間引力波理論,直到2016年才得到證實。

現代宇宙學的支柱是相對論,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從來沒有因為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因為他的光電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總是對量子力學持懷疑態度,但他卻因在這一領域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

在卡爾·威廉·奧森的建議下,愛因斯坦獲得1921年的艾弗雷德獎,但不是相對論獎。相對論給了我們一種理解宇宙整體的方法。因此我只是想通過這個例子說明,在當今這個時代,沒有實際的證據,在這麼多有爭議的問題上獲得諾貝爾獎是不可能的,只有時間會證明一切。

而霍金提出的發現「霍金輻射」恰恰是未被證實的理論,這個理論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會被證明。有人認為黑洞理論已經被證實,史蒂芬·霍金會重新獲得諾貝爾獎嗎?其實這個答案還沒有得到證實,我們只是看到了一張照片,他們說是個黑洞,但那不能證明什麼。史蒂芬·霍金的工作是圍繞黑洞展開的。他的一個重大發現,霍金輻射,指出黑洞並不是完全的黑色。它們在視界(黑洞周圍最後一個「可見」區域)附近由於量子效應而發出輻射,導致它們失去質量,最終消失在虛無中。這些輻射的性質與內部物質的類型無關,所以在黑洞的情況下,信息守恆定律仍然不成立。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以我們目前的技術還不能證實他的預言。因此全世界都知道背後的原因,霍金的發現是宇宙學,宇宙學通常很難被證明,而諾貝爾物理學獎通常授予實驗性的理論證實。很不幸我們沒有技術來驗證霍金所有的理論。世界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維滕也因為同樣的原因永遠不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焦點

  • 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近日,諾貝爾獎陸續公布。作為世界知名的獎項,諾貝爾獎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尤其是科學愛好者。最近有個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我想說的是,獲得諾貝爾獎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才華。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對於物理領域來說,霍金將會是震古爍今的一位新的巨人,一生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卻遺憾的沒有獲的過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霍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既然霍金這麼回答,很顯然他認為自己最值得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術成就就是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非常牢靠,而且宇宙中黑洞很多,所以霍金輻射應該是存在的。但是既然還沒有被觀測到,那就只能還是理論模型,未經實驗或者觀測驗證的理論模型就仍然有可能不正確,不管多麼合理和漂亮。既然有可能不正確,諾獎委員會當然就不會給霍金頒獎。
  • 霍金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對於這個問題,霍金本人曾經這麼回答記者:因為我的黑洞蒸發(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霍金輻射)還沒有被觀測或者實驗所證實。既然霍金這麼回答,很顯然他認為自己最值得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術成就就是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非常牢靠,而且宇宙中黑洞很多,所以霍金輻射應該是存在的。
  • 霍金一生都在尋找它——能讓霍金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秘天體
    霍金在黑洞視界面附近的彎曲時空中考慮量子力學的真空漲落(根據量子力學,真空中會不斷隨機生成虛粒子對,隨即湮滅歸零),發現由於視界附近極端彎曲的時空所產生的潮汐力有可能會把剛產生的虛粒子對瞬間分開到足夠的距離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幾天前有人給我發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你好 你認為為什麼史蒂芬霍金這樣的傑出科學家從未被授予諾貝爾獎?你覺得他應得嗎?讓我們一起弄清楚。首先,由於諾貝爾獎沒有在死後被授予,現在霍金「應該得到」的問題只是一個純粹的推測。史蒂芬霍金一生中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嗎?
  • 霍金一生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為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霍金獲得第一次重大突破在1970年,當時他和羅傑 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霍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揭開宇宙誕生的奧秘。為此,霍金將量子量子理論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並獲得重大突破。他宣布黑洞以驚人的速度釋放熱量並最終消失,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
  • 霍金去世了!這位號稱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沒獲得諾貝爾獎?
    史蒂芬·霍金已經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霍金專注於研究宇宙論和黑洞,並且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不減定理,並且還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一步!
  • 霍金本應獲得卻遺憾錯過的2020諾貝爾獎:廣義相對論之黑洞
    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2020物理獎得主為霍金打抱不平!周二,三位科學家因對黑洞的研究而獲得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彭羅斯因在數學上證明了根據廣義相對論黑洞可能存在而獲得了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的一半。
  • 霍金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霍金的傳奇人生沒有什麼遺憾,但人們也沒有忘記一個事實,他的成就並沒有被諾貝爾物理學獎承認。每年諾獎名單公布的時候,我們聽到的名字都很陌生。好像一個人研究貢獻大小如何,和他的名望高低沒有必然的關係。 那麼如果只看霍金的研究貢獻,他是不是有資格獲得一個諾貝爾獎呢?
  • 霍金好基友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傑·彭羅斯。為什麼說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會連續兩年頒給同一領域,除非有突發事件,比如重大發現和理論證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這樣的突發事件。
  •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趣事嗎,請點關注。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是在1922年。他獲獎的原因是因為對光電效應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因為當時已經如日中天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一生有三個理論,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光電效應的量子理論、布朗運動統計理論及相對論。本來愛因斯坦有第2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但是由於他的政治主張導致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並沒有,把以後的獎項頒給他。愛因斯坦一生都是反戰的。
  • 諾貝爾獎,根本不無法承受霍金的重量!
    既然有可能不正確,諾獎委員會當然就不會給霍金頒獎。實際上,復旦大學的施鬱教授在今年諾獎宣布前夕還真的預測了霍金今年會由於引力波的發現獲得諾獎,因為引力波的觀測結果還真的驗證了霍金的另外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黑洞的面積不減定理。
  • 世界欠霍金一個諾貝爾獎
    在霍金在世的時候,有記者問霍金,為什麼你沒拿過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諾貝爾獎,是非常現實主義的,不會給一個只存在於紙面上的理論頒獎,諾貝爾物理獎的授予對象必須經過實驗或實踐的證明,於是直到去世,霍金也沒有得獎。去年,諾貝爾獎打破之前的規則,把獎頒給了James Peeble,儘管James Peeble有觀測支持,但並沒有直接證明其理論。今年,諾貝爾獎破例的幅度,比去年還更大了一些。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但人們不應忘記的是,霍金同樣是一位劍橋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物理和宇宙學,他也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霍金最大研究成果通過實驗驗證 但再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獎了
    實驗證實,已故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對黑洞做出的預測是正確的。團隊在他們的實驗室中創建的黑洞與太空中的黑洞不同。太空中的黑洞具有如此巨大的重力,光線無法逃脫。實驗室製造的黑洞是使用一種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東西建造的,它不會阻止光線逃逸,而是防止聲音逃逸。該團隊稱其實驗驗證的霍金理論稱為霍金輻射。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美國ABC新聞網的訃告也是這樣的標題:「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時年76歲。」 只可惜,這個標題是錯誤的——霍金不是諾貝爾獎得主,隨後ABC新聞網已更正。
  • 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彭羅斯憑黑洞形成理論拿走了一半,剩下一半由兩位通過天文觀測確定銀河系中心存在黑洞和獲得中心黑洞質量的科學家平分。這樣,由哈勃發現的宇宙膨脹推出來的宇宙大爆炸就有了底層的理論基礎,而大質量天體坍縮也無需苛刻的初始條件即可產生視界和奇點。兩人因對奇性定理的證明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學獎,這個是僅次於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項。
  • 霍金為何與諾貝爾獎無緣?竟是這個原因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對天文學有高度貢獻、英國著名物理與宇宙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逝世,不僅讓全世界學界損失了一名天才型的學者但最讓無數粉絲好奇的一件事,是生前獲得無數榮譽的霍金,為何從未贏得諾貝爾獎(Nobel Prize)的殊榮?對此疑問,學界普遍認為,應該與霍金長年鑽研的「黑洞」(black holes)理論難以求證有極大關係。
  • 彭羅斯等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可惜獲獎人中缺了霍金
    他最出名的貢獻是和史蒂芬·霍金一起提出了著名的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並因此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這一獎項通常被認為是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外最重要的物理學獎,許多沃爾夫獎獲得者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諾貝爾獎的規則是只頒給活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