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欠霍金一個諾貝爾獎

2020-10-06 虎嗅APP

霍金在世的時候,有記者問霍金,為什麼你沒拿過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這樣回答:因為我的黑洞蒸發(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霍金輻射)還沒有被觀測或者實驗所證實。

很顯然,霍金對自己的學術成就非常自信,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非常牢靠,而且宇宙中黑洞很多,所以霍金輻射應該是存在的。但是既然還沒有被觀測到,那就只能還是理論模型,未經實驗或者觀測驗證的理論模型就仍然有可能不正確,不管多麼合理和漂亮。

而諾貝爾獎,是非常現實主義的,不會給一個只存在於紙面上的理論頒獎,諾貝爾物理獎的授予對象必須經過實驗或實踐的證明,於是直到去世,霍金也沒有得獎。

去年,諾貝爾獎打破之前的規則,把獎頒給了James Peeble,儘管James Peeble有觀測支持,但並沒有直接證明其理論。

今年,諾貝爾獎破例的幅度,比去年還更大了一些。

剛剛,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其中一部分由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次強有力預測」。另一部分由萊因哈特·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獲得,因為他們「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超大緻密天體的存在」 。

這一次的獲獎者之一: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就是霍金的好友,著名的奇點理論,就是由羅傑·彭羅斯與霍金一起提出的。這些理論,都圍繞著一個事物:黑洞。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創造性地將引力的本質解釋為物質扭曲時空所造成的幾何現象,質量越大的天體造成的時空彎曲程度越大。

在廣義相對論發表一個月後,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得到了著名的史瓦西解。史瓦西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聚攏在時空中的一點,那麼這團物質就會把時空嚴重扭曲,以至於每秒30萬公裡的光都無法逃脫,這便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黑洞雛形。

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的存在,甚至在193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還公開說明黑洞不能存在的理由。

羅傑·彭羅斯的偉大之處在於,在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隱藏著一個點,在那裡,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停止了。

霍金在看了這個研究後,開始把這個理論應用到宇宙學中。基於當時的理論研究和天文觀測,人們知道宇宙是從一次「大爆炸」中誕生的。1970年,霍金和彭羅斯共同發表論文提出,如果廣義相對論(以及其他幾個數學條件)是正確的,那麼在宇宙大爆炸必然是從一個奇點開始的。

說世界欠霍金一個諾貝爾獎,是因為霍金在這之後的研究,要比今年的獲獎內容:「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次強有力預測」,更進一步。

1972年,著名黑洞專家惠勒的弟子,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生貝肯斯坦提出一個猜想,他認為黑洞像普通物質一樣,也擁有熱力學的熵,而且熵的大小和它的表面積成正比。後來通過研究,霍金提出了黑洞蒸發,也就是霍金輻射。

當然,得不得諾貝爾獎,對於霍金來說,已經並不重要,這是一個由人評出來的獎項,自然有其偏向性與規則,即便是愛因斯坦,獲獎內容,也是光電效應,而非他自己最出名的廣義相對論。而霍金的成就,也不僅僅在於其研究內容給宇宙學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還有他將宇宙本性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給全世界,並啟發了許許多多人對宇宙的興趣。

相關焦點

  • 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物理學家趙忠堯
    說到諾貝爾獎大家都知道這個獎項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在諾貝爾獎項中我們中國人屈指可數,而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一個故事就是關於我們中國的一名科學家的是故事,當時都說這個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可見他是多麼厲害啊!
  • 對比霍金,我們的確欠您一個道歉!改變世界的物理學家——楊振寧
    這就是楊振寧,一個如今在網絡上上被黑的體無完膚的物理學家,黑的理由無非就是他的私生活以及建國之初沒有回國,事實上,我們欠他一個道歉!——題記前段時間,霍金去世,國人為之惋惜,有人說這是全人類的損失。霍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什麼最偉大的科學家、最聰明的大腦,雖說霍金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單論在物理學領域,並不算得上頂尖。
  • 兩彈一星帷幕後的英雄,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時代欠他一個勳章
    趙忠堯先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也是第一個發現正電子的科學家,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趙忠堯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反而他的同學安德遜晚他兩年才發現了正電子的運行軌跡,卻獲得了諾貝爾獎。儘管趙忠堯和葉企孫都不是兩彈一星元勳,但這兩人對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貢獻有目共睹。
  •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們欠他一句感謝,物理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主任愛克斯朋說:「他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也說:「他本來應該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只是因為當時別人的錯誤把他的光榮埋沒了!」許多人認為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國民欠他一句感謝。那麼,他究竟是誰?發現了什麼?為何最終沒有獲得諾獎?
  • 物理學家趙忠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這是沒法再彌補的疏漏
    他是中國科學家,曾經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正電子存在的證據的科學家。這樣的重大成果足夠獲得諾貝爾獎。然而,在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卻頒發給了同樣發現正電子徑跡的安德遜(C.D.Anderson)。有人說這是一場意外,或許是一場意外。但是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卻與他都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二人辦公室只有一牆之隔。就是這一牆之隔,造就了這樣的結果。
  • 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欠一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正電子,實驗發現反物質的中國人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趙忠堯並沒有因該項成就被授予諾貝爾獎。但是,注意,兩年後,他的同學安德遜做出了相關的研究,發現了正電子的徑跡,從而獲諾貝爾物理獎。後來,當他垂垂老矣,才在回憶中提及到:「我依稀記得,當時有一個研究生......他(看到實驗結果後)沒有立即認識到那就是反物質......」諾貝爾物理學獎最終頒給了卡爾·安德森,與趙忠堯擦肩而過。這是世界的遺憾!
  • 趙忠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 歷史
    正是在這次美國之旅中,他完成了一個被後人認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工作——通過實驗發現正電子的存在。  趙忠堯在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密立根開展實驗物理研究,彼時物理學正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被相繼發現,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理論體系也逐步建立起來。
  • 霍金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嗎?
    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近日,諾貝爾獎的頒獎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少朋友針對此提出了許多有關諾貝爾獎的疑問,其實飽受關注的是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那麼為什麼霍金從來沒有獲得過物理學的諾貝爾獎呢?
  • 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近日,諾貝爾獎陸續公布。作為世界知名的獎項,諾貝爾獎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尤其是科學愛好者。最近有個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霍金呢?霍金關於黑洞的主要觀點與霍金輻射有關,但從未觀測到。他也嘗試了一些物理學中最難的問題,如量子引力,但這個問題基本上一直在逃避物理學家,至今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這雖然給他打開了知名度,但這本身並不足以讓他獲得諾貝爾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霍金太超前了,技術還有一些追趕的餘地。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但人們不應忘記的是,霍金同樣是一位劍橋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物理和宇宙學,他也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此人比肩錢學森,美國三道軍令攔截回國,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隨後,他的同學安德森在趙忠堯的基礎上發現了電子軌道,並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物理獎。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爭論,因為趙忠堯是第一位發現正電子存在的科學家。甚至安德森本人也坦言,他的研究成果是以趙忠堯的實驗為基礎的,所以說世界欠趙忠堯一個諾貝爾獎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因此,霍金獲得科學界最高獎項諾貝爾獎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美國ABC新聞網的訃告也是這樣的標題:「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時年76歲。」 只可惜,這個標題是錯誤的——霍金不是諾貝爾獎得主,隨後ABC新聞網已更正。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對於物理領域來說,霍金將會是震古爍今的一位新的巨人,一生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卻遺憾的沒有獲的過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
  • 腫瘤免疫治療先驅陳列平 世界欠你一個諾貝爾
    作為腫瘤免疫治療先驅的陳列平老師,終究還是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腫瘤免疫治療先驅 除了宣傳原因,陳老師未獲得諾貝爾獎也是和一項規定有聯繫。諾貝爾獎的獲獎者是不能超過三個的,陳老師發現的是PDL-1,實際上還有一個分子叫PDL-2,是另一個美國人發現的,有可能評獎委員考慮到是不是配體都能得獎的話,是不是有更多的人都能得獎,也不符合諾獎的規則;但是我覺得陳老師的貢獻是開創了一個新的腫瘤免役治療的一個方向,推動了pd-1和pdl-1的單抗成藥,對腫瘤免疫治療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我覺得這個諾獎其實應該有陳老師一份。
  • 霍金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史蒂芬·霍金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霍金走了。他在伽利略的忌日降生,又在愛因斯坦的誕辰悄悄地離開。 3月14日,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家中平靜地去世,享年76歲。他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也是現代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研究者之一。
  • 錯失諾獎、兩度入獄,臨終仍不忘物理研究,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的趙忠堯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的物理大師密立根博士。在美國求學的幾年間,趙忠堯不斷推陳出新、進步飛速,並在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尤其是在&34;的研究上發現了硬γ射線的&34;現象,是該領域發現這個現象的第一人。
  • 沒能等到2020年的諾貝爾獎,但霍金如同掉落黑洞,信息永存
    與一般的天文學家不同,霍金幾乎不進行天文觀測(一生只進行過數次),他主要是靠直覺和驚人的大腦推理出來的!比如聞名世界的「霍金輻射」就是他睡覺時候突然來了靈感而創造出來的,當然,從靈感到完整理論,霍金花了整整三年時間。
  • 世間還欠霍金一個諾貝爾獎
    「我們為啥要耗費人力財力去研究這個——這個所有的證據不過都是算出來的一個東西?」門外漢的問題問了三十年。   答案:因為黑洞它就在那裡。   在我們所有人頭頂,在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央,黑洞無聲無息的盤踞、吞噬、輻射。
  • 我國核試驗的開創者,曾得川普家族幫助,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於是在1927年,趙忠堯來到了美國,進入了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而他的博士生導師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來到美國的趙忠堯對自己非常有自信,密力根剛開始給了找很重要一個利用光學幹涉儀做實驗的課題,不過他嫌太簡單拒絕了,之後給了一個伽馬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性實驗
  • 紀念霍金:沒得諾貝爾獎,為什麼仍被稱為偉大的科學家?
    這就引出第二個問題,也是一個經常被問起的問題:霍金為什麼沒有得諾貝爾獎?回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的成果沒有達到諾貝爾獎的級別。並不是因為諾貝爾獎委員會有偏見或者搞什麼政治,而是因為單純科學上的原因。後來人們發現,跟廣義相對論並列的另外一個基礎物理學理論「量子力學」也需要用到,在這方面霍金也有很多貢獻,而且更加重要。霍金的科學成果很多,如果一定要在其中挑一個最突出的,那應該就是「霍金輻射」了。霍金輻射說的是個什麼事呢?我們知道,廣義相對論預言了一種天體,叫做「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