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趙忠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這是沒法再彌補的疏漏

2021-01-13 教育思享

功大的人,未必名大。

他是中國科學家,曾經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正電子存在的證據的科學家。這樣的重大成果足夠獲得諾貝爾獎。然而,在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卻頒發給了同樣發現正電子徑跡的安德遜(C.D.Anderson)。有人說這是一場意外,或許是一場意外。但是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卻與他都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二人辦公室只有一牆之隔。

就是這一牆之隔,造就了這樣的結果。

1932年,安德遜(Anderson)用雲室做宇宙線的實驗,在照片中發現了一條和電子徑跡相似但在磁場中彎曲方向相反的徑跡,從而發現了正電子。但卻從雲室的照片上卻看不出正電子是如何消失的,這樣的科研成果,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獎。

更早地發現重大成果的科研者,卻未能獲得本應該獲得的榮譽。

他就是科學家趙忠堯,他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我國核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在他的主持下我國建成第一、二臺靜電加速器,另外他對國內建立核物理實驗基地也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時隔多年後,正電子的發現者安德遜,就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1983年一篇文章中特別指出,趙忠堯的發現促進了他的工作,算是為趙忠堯正名。

對於趙忠堯科研價值,世界學術界的肯定來得晚了很多,20世紀90年代,曾任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主任的瑞典皇家學會愛克斯朋(Ekspong)教授,給這位中國科學家了一個公正地評論,「這是一個很令人不安的、沒法再彌補的疏漏」。近代物理學研究的一段歷史至此形成公論,甚至有媒體報導:「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或許,中國的科學家們,根本不乏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巨擘。

就是這樣的重量級科研人員,卻堅持要回到祖國的懷抱來,只是當初在那個年代,趙忠堯這樣的人才歸國相當困難。在1950年,他一心要返回自己的祖國中國,冒著生命危險,從美國將加工好的靜電加速器部件和幾年來採購的核物理實驗器材發運回國。可謂經歷了種種刁難坎坷,但是他心中有自己的祖國,無論危險與艱辛,他都要回來。

在科研上,趙忠堯的貢獻何止這些,實在是太多,無法一一詳述,甚至有人還認為他的貢獻和價值還被低估。不過,他除了科研以外,還與自己的老師葉企孫一起,培養了一批後來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曠世人才:王淦昌、彭桓武、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程開甲、唐孝威,乃至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也都曾經受業於趙忠堯。

趙忠堯曾認為,「一個人在國外做出成績,只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對於提高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對於國家的富強,作用並不大。」

正是基於此,他希望在國內建立起核科學的實驗基地,這樣就能在國內開展研究工作,培養人才。當然,他不僅僅是這麼想了,而且還這麼做,還做到了。

只是,這樣的風雲人物,卻鮮有人知,可以說是我們國家最為低調的科學家之一。相信他會被很多中華兒女牢記,敬重。

相關焦點

  • 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物理學家趙忠堯
    說到諾貝爾獎大家都知道這個獎項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在諾貝爾獎項中我們中國人屈指可數,而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一個故事就是關於我們中國的一名科學家的是故事,當時都說這個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可見他是多麼厲害啊!
  • 趙忠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 歷史
    撰文 | 田筱超然  1902年6月,中國核物理學家趙忠堯出生於諸暨城關鎮趙家弄堂。他不僅是第一個在實驗上發現了正電子存在的物理學家,也是中國核物理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為中國核物理學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 兩彈一星帷幕後的英雄,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時代欠他一個勳章
    趙忠堯也是葉企孫的學生,但趙忠堯是葉企孫的大弟子,學識夠高,地位夠穩,可以代師傳道的那種,鄧稼先就是他教出來的。趙忠堯先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也是第一個發現正電子的科學家,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趙忠堯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反而他的同學安德遜晚他兩年才發現了正電子的運行軌跡,卻獲得了諾貝爾獎。
  • 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欠一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正電子,實驗發現反物質的中國人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就是趙忠堯。1930年,趙忠堯發表《硬γ射線在物質中的吸收係數》和《硬γ射線的散射》等論文,發現了正負電子對湮滅現象,實驗觀測到正電子。該發現是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發展的裡程碑。但是,趙忠堯並沒有因該項成就被授予諾貝爾獎。但是,注意,兩年後,他的同學安德遜做出了相關的研究,發現了正電子的徑跡,從而獲諾貝爾物理獎。
  • 趙忠堯、王淦昌等眾多科學家錯失諾貝爾獎引發的思考
    趙忠堯、王淦昌等科學家錯失諾貝爾獎引發的思考1930年,中國的原子能之父,正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年僅28歲的中國科學家趙忠堯在實驗中觀測到正電子,並發現正、負電子產生和湮滅現象,這一發現是人類從古至今第一次知道了反物質的存在,趙忠堯也成為人類科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趙忠堯這一划時代的發現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
  • 1998年一位老人去世,我們欠他一句感謝,物理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主任愛克斯朋說:「他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也說:「他本來應該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只是因為當時別人的錯誤把他的光榮埋沒了!」許多人認為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國民欠他一句感謝。那麼,他究竟是誰?發現了什麼?為何最終沒有獲得諾獎?
  • 趙忠堯,離諾貝爾獎只有一步之遙
    說到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很多人都會想到莫言和屠呦呦,也有的人會想到楊振寧和李政道。有一個人,一隻腳踏進了諾貝爾獎的大門,他就是趙忠堯。趙忠堯這人,並不被大眾所熟知。不過鄧稼先、錢三強、楊振寧、李政道、王淦昌等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大牛,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他們都是趙忠堯的學生。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趙忠堯在中國的"物理導報"和英國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以"硬r射線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為題的論文,得到了盧瑟福的按語:這一結果提供了"正-負"電子對產生的又一證據。當時沒人明白這句話意味著什麼,直到1932年的諾貝爾獎頒給發現正電子徑跡的安德森,大家才意識過來,一個真正該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被遺忘了。
  • 國之柱石趙忠堯: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時代欠他一枚「兩彈一星」
    次年,趙忠堯來到劍橋大學迪許實驗室,和原子核大師盧瑟福一起工作。能和盧瑟福一起工作,意味著什麼?不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對盧瑟福恐怕並不了解。但那個時代的物理學家,幾乎無人不知盧瑟福。他被譽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原子核物理學之父。而趙忠堯此時能與之同事,代表趙忠堯自身才華出眾、能力強大。
  • 趙忠堯:成就比肩楊振寧,愛國不輸錢學森,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東拼西湊的湊夠了學費,隻身一人遠渡重洋,考入了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部,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密立根。按照密立根的回憶,他聰明勤奮,而且對學位和榮譽漠不關心,只是瘋狂鑽研物理知識,甚至有些重要實驗他會提前一個小時來到實驗室,只求提前熟悉設備。1930年,這是值得記住的一年,也是世界物理又一個裡程碑樹立的一年。
  • 他本該是中國獲諾貝爾獎第一人,卻因他人的失誤與其失之交臂!
    而這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正電子存在的證據!這驚人的發現足以將趙忠堯推向諾貝爾的領獎臺!可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卻頒發給了1932年在雲霧室中發現正電子徑跡的安德遜。趙忠堯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也有許多人為其感到不平曾任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主任的瑞典皇家學會愛克斯朋教授,在解密諾貝爾獎評選過程時就此評論道:
  • 留學美國能回國,趙忠堯沒有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科學家
    中國缺乏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才?其實這是別人的錯誤認知。他是人類物理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來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崇高地位。他取得這些的成果,本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可是因為當年的諾貝爾獎組織的疏忽,讓中國人錯失了機會。而諾貝爾獎中國人很難問鼎的誤解,也籠罩了中國學界多年。「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 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這麼說。
  • 此人比肩錢學森,美國三道軍令攔截回國,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趙忠堯先生在這千千萬萬仁人志士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無疑是一段被時代埋沒的歷史,但翻開過去的歷史長卷,更不能讓這樣的英雄事跡蒙塵忘懷。就是這個發現,使趙忠堯在研究正負電子對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隨後,他的同學安德森在趙忠堯的基礎上發現了電子軌道,並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物理獎。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爭論,因為趙忠堯是第一位發現正電子存在的科學家。
  •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他本應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的研究成果為美國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奠定理論基礎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國第一枚氫彈爆炸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入水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破土動工第一次觀測到正電子後來的實驗更讓他成為世界上首次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這個發現足以使趙忠堯獲得諾貝爾獎然而,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卻頒發給了1932年在雲霧室中發現正電子徑跡的安德遜(C.D.Anderson)
  • 錯失諾獎、兩度入獄,臨終仍不忘物理研究,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而這時他的同學安德森卻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更進一步、搶先研究出了這種帶正電粒子的研究軌跡,並憑藉這個研究結論獲得了諾貝爾獎,而趙忠堯卻與當年的諾貝爾獎擦肩而過,雖然沒有得諾獎,但是趙忠堯卻是該領域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 國之柱石趙忠堯:物理學界的泰山,卻因別人錯誤失去諾貝爾獎
    文丨貓視歷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趙忠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如果不是諾貝爾評委會的失誤的話,以趙忠堯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他就會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趙忠堯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晚清統治的腐朽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
  • 國之柱石趙忠堯:物理學界的泰山,卻因別人錯誤失去諾貝爾獎
    文丨歷史醬料(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趙忠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如果不是諾貝爾評委會的失誤的話,以趙忠堯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他就會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趙忠堯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晚清統治的腐朽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趙忠堯從小就立志要好好讀書好將來報效祖國。在趙忠堯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在民國九年的時候考上了師範大學。大學畢業以後,趙忠堯曾經先後在國立東南大學與清華大學擔任過助教。
  • 我國核試驗的開創者,曾得川普家族幫助,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
    於是在1927年,趙忠堯來到了美國,進入了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而他的博士生導師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密立根教授。不過,那時的密力根教授已經認為,這個來自中國的學生,是一個好高騖遠的學生。然而,他的成就給了教授一個天大的驚喜,一年多的實驗之後,趙忠堯提交了自己的論文《硬伽馬射線的散射》,論文中,人類首次發現了正反物質的泯滅現象,這個研究成果被發表在了美國《物理評論》雜誌上,憑藉著這一成就,足以獲得諾貝爾獎。
  • 他為了保護50克鐳裝乞丐逃難一個月 卻無奈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這些鐳是世界上禁運的最尖端高能物理材料,更是中國物理的研究的希望,中國科學發展的瑰寶。 如果這些鐳落到日本人手裡,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躲避日軍的盤查,他把鐳藏到了鹹菜罈子中,混跡在難民中,一路風餐露宿,還丟了所有行李。
  • 愛國科學家趙忠堯教授的一生:苟利國家以生死,豈因禍福避趨之?
    前排右四正後方為趙忠堯 因為這裡有頂級的物理學者,剛獲得諾貝爾獎的密立根教授。 02/讀書報國的理想,哪是說說那麼簡單的?名利、學位重要麼?但求報國,不問前程 作為全系唯一一個中國人,這幅黃色面孔自然成為同學們關注的對象,但是最讓大家議論紛紛的是他做了的這樣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