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該是中國獲諾貝爾獎第一人,卻因他人的失誤與其失之交臂!

2020-09-10 天才簡史

歷史上,

中國曾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閉關鎖國,割地賠款,

每一樁每一件,

都讓中國扣上了「東亞病夫」的帽子!

當歐洲各國科學家們為了

一個個科學新發現而奔走相告的時候,

中國正經歷著最為動亂的時期。

科學」「物理

都是奢侈而遙遠的詞彙。

可是就有那麼一個人,

帶著對物理的熱愛

和對祖國科研未來的期許,

踏上了美國深造之路!

他讓美國人撇棄了對中國的偏見,

還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

但事實上,

他所獲得的成就

遠遠對不起他所擁有的才能

這個人就是

趙忠堯

趙忠堯出生於1902年,

父親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

如魯迅先生一樣,

父親自認醫學救不了整個國家。

他對於趙忠堯有著更高的期望,

希望他將來能對國家

民族有所貢獻

而正是父親的這份期望,

默默的影響了趙忠堯的一生。

趙忠堯大學畢業後

便到清華大學當了教員。

也正是這份工作,

讓身處最高學府的趙忠堯

切實體會到了當時國內的科學研究水平

和西方的巨大差距

於是在1927年他動身去往美國深造。

事實證明,

趙忠堯確實是顆搞科研的好種子,

只要到了肥沃的土地就能立刻生根發芽。

經過一年基礎課程的學習,

趙忠堯正式進行課題的研究,

他不選擇輕鬆簡易的課題,

而是去挑戰難度高的,

而正是他這種敢於自我挑戰的精神,

給他的未來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

在研究

「計算硬伽馬射線在物質中的吸收係數」

這個課題中,

趙忠堯在研究過程中觀察細緻

勤於思考,

竟然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

而這也是世界上

首次發現正電子存在的證據

這驚人的發現足以將趙忠堯

推向諾貝爾的領獎臺!

可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卻頒發給了1932年在雲霧室中

發現正電子徑跡的安德遜。

趙忠堯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也有許多人為其感到不平

曾任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主任的

瑞典皇家學會愛克斯朋教授,

在解密諾貝爾獎評選過程時就此評論道:

這是一個「很令人不安的、

沒法再彌補的疏漏」

有媒體甚至報導:

「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

就連獲獎的安德遜本人

都在多年後表示

他的研究是受趙忠堯的啟發才做的。

但趙忠堯的一生並不為諾獎而活

相反,

他時刻謹記自己來到美國的初心

1946年美國的原子彈

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小島進行試爆

趙忠堯作為優秀的物理學家也在場觀摩

當一朵耀眼的蘑菇雲在他面前騰騰升起

他更是深感使命重大

在後來的時間裡

他放棄了其它更有可能

讓自己聲名鵲起的研究

專心於加速器製作技術的學習

四年蟄伏

終不負使命

趙忠堯經過重重曲折

終於將製造加速器的零件

和有關技術帶回了中國

並帶領中國的科研人員

成功建造了自己的V2加速器!

不僅如此,趙忠堯對於

「混合宇宙線簇射」

等的研究也十分深入,

還撰寫了許多論文,

在美國科學界頗具知名度

而這也讓美國人不得不重新正視中國!

1931年,趙忠堯學成回國後

到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教授。

他開設了中國首個核物理課程,

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更是為新中國建設

教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學人才

錢三強,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

等人都曾受教於他

除去他在物理學上的造詣以外

趙忠堯身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大概就是他那赤忱愛國

正直剛毅的精神吧

在日軍佔領北平的時候

別人都往城外跑

而趙忠堯卻火急火燎的

衝進了炮彈紛飛的北平

原來身處外地的他在得知北平淪陷後

立刻想起了存放於清華實驗室

那五十毫克來之不易的放射性鐳

如果這個東西落在了日本人手裡

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他馬不停蹄的趕回北平

聯繫上了校友梁思成

梁思成

二人趁著夜色偷偷跑進清華園

所幸鐳還沒被日軍發現

他們將存放鐳的鉛筒取出後

小心翼翼的避開日軍盤查

安全返回城中。

但如何才能在這戰火燎天的時候

避開日軍與偽軍的盤查

將鐳送出去呢

趙忠堯將放置鐳的鉛筒放到鹹菜罐裡

自己則夾雜在逃難的人群中向長沙奔去

他一邊要避開日軍的搜查

一邊要躲開炮彈橫飛的戰場

一路風霜險阻,坎坷顛簸

他幾乎丟掉了所有行李

只有手中的鹹菜罐子從不曾離手

當他到達長沙的時候

早已經沒了知識分子瀟灑講究的外貌

反而是狼狽不堪

蓬頭垢面

甚至在臨時大學辦事處

被工作人員誤認為乞丐

當梅貽琦校長見到眼前這個衣服破爛

灰頭土臉的教授的時候

趙忠堯即使面色疲憊不堪

可手中還緊緊的抱著那個鹹菜罐

梅貽琦當即便忍不住掉下淚來

梅貽琦

他的學生李政道是這樣評價趙忠堯的:

趙老師本來應該是

第一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

只是由於當時別人的錯誤

把趙老師的光榮埋沒了。

我們緬懷趙老師為

近代物理學中量子力學的發展

為新中國科技教育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

以及他一生為人正直

忠於科學、潛心研究,

樸素無華、實實在在的科學精神。

清華大學物理系部分師生在科學館前合影,趙忠堯在二排左二

「天才簡史」節目也做過

些許中國老一輩科學家的事跡

評論中有許多人

不能理解他們的種種選擇

在如今的人看來

放棄名與利放棄自己的科學追求

去做一件不知道有沒有回報

回報有多少的事情

是很不值得很難以理解的

但他們確實這樣選擇了

選擇了那條貧瘠難行的崎嶇之路

有的人名垂千古

約莫還算是欣慰的

而有的人卻真的是

默默無聞了一生

我們能做的不多

也許那個時代

沒辦法給予他們應得的回報

但起碼我們要為他們正名

這份該屬於他們的榮耀

我們為他們銘記

一分不少!

如果連回憶

都抵擋不住時間的腳步

別怕,我們會替你記得

——天才簡史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哦~乖!聽話~

相關焦點

  • 他是大學掛科的學渣,他是科學界的錦鯉,他因一次失誤獲諾貝爾獎
    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於日本富山市一個貧困的家庭,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養大成人。由於家庭的變故,讓他的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1977年,18歲的他考入日本東北大學電氣工程,這個專業與他後來從事的工作沒有多大關係。在大學,他的成績也並不突出,在大二的時候還因一門德語必修課被留級一年重修。他的一位老師曾還說:「你是我教過的最差的學生!」
  • 激蕩四十年 · 衝刺諾貝爾獎
    事實上,截至目前已經有5位外籍華人榮獲了諾貝爾獎這一殊榮,他們的名字應當被人傳頌:美籍華裔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裔丁肇中因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即第4種夸克的束縛態,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美國政府的勞倫斯獎;美籍華裔李遠哲因「發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詳細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成為可能,為研究化學新領域
  • 他對鼠疫奉獻了一生,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伍連德
    清朝末年,許多本應由國人行使的主權,卻被一幫外國給把持著,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清海關,它被一個名叫羅伯特·赫德的英國人掌控了48年,一直任職海關的總稅務司。不僅是海關這樣的重要部門,甚至連衛生檢疫權都被外國人控制。
  • 中國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 2007年才被揭秘 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
    中國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 2007年才被揭秘 很少有人記得他的名字 說起人類歷史上的瘟疫,那就必須提起消滅了2500萬歐洲人的黑死病。那大家是否好奇,是誰消滅了黑死病?
  • 他本應是我國諾貝爾獎第一人,搶走諾獎者:沒有他,我拿不到獎
    本應是中國諾獎第一人這一發現足以將趙忠堯推向諾貝爾獎。然而諾貝爾獎卻在後來頒給了發現正電子軌跡的卡爾•安德森,這就成為了中國諾貝爾獎乃至世界諾貝爾獎的一大遺憾。當時也有媒體報導說: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甚至諾貝爾獎得主卡爾•安德森本人都表示:他的研究是受到趙忠堯的啟發才做的,沒有趙忠堯,他根本拿不到諾貝爾獎。然而趙忠堯卻並不在乎這些名利,就算沒有拿到諾貝爾獎,趙忠堯也沒有氣餒,他一直沒有忘記來到美國的初心。
  • 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人民科學家
    自此,他在這片「死亡之海」潛心開始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在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數據時,程開甲部署的1700多臺套儀器拿到了97%的測試數據。 原子彈的成功爆破,大大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中國的核事業也開始步入正軌。
  • 他因為失誤獲得諾貝爾獎,其他科學家知道後要求取消,卻被打臉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卻是意外獲獎的,甚至連他本人都搞不懂自己怎麼獲獎的,後來還有很多人說他的諾貝爾獎應該取消,最後卻被打臉。這個人就是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他上學的時候也是個普通人,並沒有顯現出什麼過人的才能,他甚至還掛過科,其他成績也都一般般。
  • 他是「中國飛彈之父」的侄子,獲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是一個標準的物理學家,在美國的時候,錢學森就曾與費米深入討論過一些物理學問題,並且也得到了費米的稱讚,因此錢學森也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潛力,只不過後來因為新中國成立所以造成了他的回國,由於投入到新中國建設中,所以他未來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了,不過這位中國飛彈之父的侄子錢永健卻沒有了錢學森那般一腔熱血。
  •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2018-05-28 14: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卻培養出中國一半的兩彈一星元勳
    >這個人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然而當時的美國,學術上的種族歧視之風盛行,他們將論文的時間從1930年惡意篡改為1931年,並以趙忠堯所取得的實驗數據不標準為藉口,刻意貶低他的學術成就。而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就在這樣毫無根據的爭論與惡意詆毀中與趙忠堯擦肩而過。
  • 懷念| 他是聲子物理第一人,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楊振寧贊他「一代...
    懷念 | 他是聲子物理第一人,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楊振寧贊他「一代宗師」 黨外精英
  • 小職員因一失誤獲得諾貝爾獎,自認配不上,16年後輝煌歸來
    ——俞敏洪田中耕一1959年出生於日本,1983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學士學位,現在任職於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為該公司研發工程師,分析測量事業部生命科學商務中心、生命科學研究所主任。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由此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
  • 那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華人科學家
    今天,材料人梳理幾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國內外華人科學家。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結果公布,獎項同時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然而,卻有很多記者和學者在為華人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陳列平。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本文來源:經緯書局、知識分子、弗雷賽斯北京時間2020年10月7日下午,諾貝爾獎委員會做出了選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夏彭蒂耶因「研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國之柱石趙忠堯:物理學界的泰山,卻因別人錯誤失去諾貝爾獎
    文丨貓視歷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趙忠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如果不是諾貝爾評委會的失誤的話,以趙忠堯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他就會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在趙忠堯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在民國九年的時候考上了師範大學。大學畢業以後,趙忠堯曾經先後在國立東南大學與清華大學擔任過助教。趙忠堯發現自己的學識還遠遠不夠,他認為知識不僅能夠改變命運,也能夠改變國家。於是,在擔任助教沒多久之後,趙忠堯就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習物理學。趙忠堯在美國的老師密立根也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昔日諾貝爾獎的獲獎人。
  • 國之柱石趙忠堯:物理學界的泰山,卻因別人錯誤失去諾貝爾獎
    文丨歷史醬料(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趙忠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如果不是諾貝爾評委會的失誤的話,以趙忠堯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他就會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趙忠堯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晚清統治的腐朽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趙忠堯從小就立志要好好讀書好將來報效祖國。在趙忠堯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在民國九年的時候考上了師範大學。大學畢業以後,趙忠堯曾經先後在國立東南大學與清華大學擔任過助教。
  • 有這個人推薦,諾貝爾獎獲獎率百分百
    如果候選人的成果在評審委員會看來不夠有貢獻性,或者本該獲獎的人在10月公布名單前便離世了,他們便只能被打上「陪跑者」的標籤。諾獎委員會的保密原則規定,50年之內不對外公布提名信息。所以,傳說中陪跑界的「無冕之王」村上春樹是否名副其實,到現在還是未解之謎。
  • 他是中國近代走進諾貝爾獎第一人,撲滅「東北鼠疫」,拯救了世界
    他是中國近代走進諾貝爾獎第一人,撲滅「東北鼠疫」,拯救了世界 生活中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波折和困難 ,天災人禍也是無法避免的,鼠疫又稱黑死病,在人類歷史上曾經爆發過三次鼠疫,每次都造成巨大的遭難。歷史上第一次鼠疫的爆發造成全球1億多人的死亡,第二次鼠疫更是導致整個歐洲人口三分之一的死亡。
  • 從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獲諾貝爾獎,來看中日教育的差距!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的是,我並不是一個崇洋媚外者,只是冷靜且理智的來看待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差別。2018年10月1日下午5點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榮獲本年度的該項諾貝爾獎。從2001年以來,日本已經有18人先後獲得了諾貝爾獎。
  • 為什麼得諾貝爾獎的人很多,但是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有多少呢?
    1911年再獲化學獎,發現鐳元素。不過同在1911年,居裡夫人獲得諾獎之前,她和去世丈夫學生,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郎之萬的所謂不倫之戀,居然登上了1911年11月4日的《巴黎新聞報》「愛情故事:居裡夫人與郎之萬教授」的文章,一時間鬧的風風雨雨。而就在這一年的12月10日,居裡夫人領取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諾貝爾獎。似乎正應了情場失意,什麼場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