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為失誤獲得諾貝爾獎,其他科學家知道後要求取消,卻被打臉

2020-12-04 平平的歷史故事

科學家們一生奉獻給科學事業,致力於研究各個領域的難題,他們雖然每天都埋在實驗室裡,但是他們的付出最後讓我們得到了更便利的生活,而且他們的努力也讓他們獲得了各大獎項。

說到獎項,其中最令科學家們嚮往的就是諾貝爾獎了,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全都是在自己的領域內有著非凡成就的,有很了不起的發明和發現的。

諾貝爾的獲獎者們都已經在自己的領域內小有名氣了,或者已經是有名人了,畢竟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才能肯定非凡,在有重大發現之前肯定也獲得了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卻是意外獲獎的,甚至連他本人都搞不懂自己怎麼獲獎的,後來還有很多人說他的諾貝爾獎應該取消,最後卻被打臉。

這個人就是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他上學的時候也是個普通人,並沒有顯現出什麼過人的才能,他甚至還掛過科,其他成績也都一般般。最後畢業之後,在公司的面試上因為發揮不好落選,在我們眼中看來,田中耕一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甚至並沒有能力,但是田中耕一因為一次工作的失誤意外地獲得了諾貝爾獎。

田中耕一在26歲的時候已經有了兩年的工作經驗,但是他依然手毛腳毛,做實驗的時候經常會出錯。一次偶然他在做維生素b12的實驗時,因為加錯了試劑而意外地解決了科學家們長久以來感到頭疼的難題。

當時田中耕一併沒有重視這件事情,但他還是申請了自己的專利。直到他四十三歲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獎,首先告訴他這個消息的是一位朋友,這位朋友當年也獲得了諾貝爾獎,朋友給他打電話時他一直以為是在開玩笑,直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打他的電話他才發現原來這是事實。

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獎後,很多人都好奇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畢竟他在獲獎之前沒有任何成就。後來人們知道田中耕一是因為工作失誤而意外獲得諾貝爾獎時。這時一些科學家開始抗議,因為當時也有一些科學家做出了更加詳細的研究,雖然比田中耕一晚了一段時間,但是不論是理論還是實驗數據上都更加的有理有據。

後來諾貝爾獎的組委會公開聲明,雖然田中耕一是因為一次意外而有了這個想法,但不管怎麼說,他都是這個領域的第一人。

所以田中耕一就成為了歷史上最意外的一次諾貝爾獎了。

相關焦點

  • 小職員因一失誤獲得諾貝爾獎,自認配不上,16年後輝煌歸來
    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同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由此獲得了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的獲獎被大眾視為一個傳奇,大多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大學者、大作家、科學家、大教授,畢業於名校。可是田中耕一43歲時還只是一個小職員,他手上既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碩士學位。因一失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卻說是他痛苦的開始。
  • 他是大學掛科的學渣,他是科學界的錦鯉,他因一次失誤獲諾貝爾獎
    在不斷地祝福聲中田中耕一,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實不光是田中耕一本人對於這個獎項的得來感到意外,連當時的日本媒體和日本教育部也感到意外。當諾貝爾獎名單公布後,日本教育部內一片混亂。因為在他們的日本研究生命科學學術界的資料名單中,根本找不到田中耕一的名字。一時間很多人都在打聽:「這個田中耕一究竟是誰?」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獎,尤其是其中的科學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多科學家一生至高無上的榮耀。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諾貝爾本人都不知道的諾貝爾獎,獲獎人卻建議取消獎項,啥情況?
    諾貝爾獎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但是每一個諾貝爾獎項的設立都是有諾貝爾的苦心設計在裡邊的,就拿更人文一些的和平獎和文學獎來說,設立和平獎其實是因為諾貝爾自己就是炸藥的發明者,他知道自己的發明對於人類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所以他希望世界不要因為他的發明而陷入戰爭。世界和平是他對人類最美好的願望,所以他也希望能夠去獎勵那些為和平做出貢獻的人。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這個問題在於每年只能有幾個獲獎者,從而忽略了大多數科學家的貢獻。2017年,三位發現引力波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許多科學家都參與了這項裡程碑式的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曾說,這個獎項的概念是虛幻的。他不贊成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人來決定誰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對一個科學家來說,獎賞就是他在探索事物時所體驗到的快樂。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因為科學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的事業,它一直都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繼續別人的發現來促進人類的知識。這個問題在於每年只能有幾個獲獎者,從而忽略了大多數科學家的貢獻。2017年,三位發現引力波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許多科學家都參與了這項裡程碑式的研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曾說,這個獎項的概念是虛幻的。他不贊成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人來決定誰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 1934年,一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藍色輝光,24年後他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1934年,一位名為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切連科夫的科學家,在對放射線穿過流體時所發生的現象進行研究時,發現了一種藍色輝光,這個現象馬上就引起了他很大的興趣。其實在切連科夫之前,也有科學家發現了這種藍色輝光,但當時的他們都認為這就是螢光,然而切連科夫卻不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他決定對這種現象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切連科夫在實驗中非常仔細地排除了流體中所有可能產生螢光的因素,然而實驗結果卻顯示這種藍色輝光依然存在。
  • 43歲的日本「學渣」,因工作的失誤得到諾貝爾獎,16年後完美逆襲
    平凡的學生時代田中耕一出生於1959年的日本富士,和普通家庭孩子不一樣的是,田中耕一童年沒有完整的雙親,父母在他童年時期就因為生病而相繼去世了。成為孤兒的他不得不被叔叔領養,成為養子。田中耕一的叔叔不是富裕之人,做木匠工作的叔叔工資並不高,過著十分清貧樸素的生活。正因為這樣的經濟條件,知道自己是寄人籬下的田中耕一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 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獲得諾貝爾獎後,公開表示:我是美國科學家
    這項事業成功的發展離不開一位主導人物——錢學森先生,他對我國的科技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錢氏家族中,不僅有錢學森這樣一位高端人才,有很多人在其他領域都非常的出類拔萃。然而今天要說的這位,他是一位屈指可數的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 諾貝爾獎「開獎周」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次取消頒獎晚宴
    在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諾貝爾逝世5周年的紀念日,頒發了首次諾貝爾獎。成長錄:得獎者為何越來越「大器晚成」?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54次授予女性。其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97歲。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後,表示我是中國血統,但我是美國科學家
    錢學森是我們每個人眾所周知的,畢竟他的祖國的貢獻是巨大的,所以別沒有人不認識他,不過在錢家,不僅僅只有錢學森一位優秀人才,在其他領域錢學森家中也有很多人有著巨大的貢獻,尤其是他的侄子錢永健。錢永健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優秀人才,要說他還成為了為數不多的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從這裡面可以看出,錢永健是十分優秀的。
  • 諾貝爾獎「開獎周」啟幕,因疫情60多年來首次取消頒獎晚宴
    其中,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2019年化學獎得主之一——被譽為「鋰電池之父」的美國科學家古迪納夫,當時他已97歲。面對這份「遲來的」榮耀,古迪納夫表示:「活到97歲,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獲得諾貝爾獎,我感到既榮幸又受寵若驚。」
  • 他是錢學森侄子,他獲得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面對老師戶勸說,錢學森先生的回國立場,一直都特別堅定,沒有因為老師的到來改變心意,繼續在堅持。錢學森當年的感人事跡,被國家銘記多年,直到現在讓領大家敬佩萬分,多年以後,錢學森先生的侄子,榮獲了諾貝爾獎,記者對他進行採訪時,他卻說我不是中國人,別把我當中國科學家。
  • 一個科學實驗耗時93年,科學家都換了3個,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
    這句話也是每個科學家心中的鐵律,想證明一個科學理論的正確性,你就得用實驗來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諾獎級別的理論成果,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因為相對論中有部分內容沒辦法用科學實驗來證明,帶有明顯的預言性質。愛因斯坦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靠它獲得了諾貝爾獎,可見實驗的重要性。在中國接受教育的孩子,初中時學習了物理和化學,都會做些簡單的實驗。
  • 你知道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時間嗎?
    傳言說諾貝爾有一個比他小13歲的女友,但她後來和一位數學家私奔了,這件事讓諾貝爾大受刺激,他從此不談婚娶,直到生命的盡頭仍是個單身漢。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諾貝爾在設立諾貝爾獎時毫不客氣把數學排除在外。 還有一種說法,諾貝爾認為應該把獎授予在實際應用上能造福於人類的傑出人物,而不是數學這種比較抽象的事理。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當地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共同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那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底層小職員的神奇逆襲
    但他本人卻在領獎後,從公眾面前消失了將近16年……獲得諾獎以後,田中耕一用了16年的時間,總算跟自己握手言和,他向全世界證明,自己不是走了狗屎運,而是一個真正配得上諾貝爾獎的人。如今,60歲的他,終於能挺直了腰板走路。
  • 他是小職員,因一失誤獲得諾獎,公司獎1000萬,卻說是痛苦的開始
    說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大眾第一印象必然是大學者、大教授、大作家,他們畢業於名校,才高八鬥、風流倜儻,都是天生的萬人之英。然而田中耕一同志卻是個例外,因為他不過是一個學校成績平平,就職於二流企業的小職員。畢竟19位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多都是東京大學畢業的。在校期間,田中耕一成績一般,德語還掛過科。但是導師安達三郎仍然認為田中是「認準一件事就要努力到底那種類型的人」。而這種鑽研和執著的精神,正是獲取諾貝爾獎所必須的精神。畢業後,田中耕一想要進入著名的索尼公司工作,結果卻在入職考試中名落孫山。無奈之下,只好改到島津製作所就職。
  • 他是錢學森侄子,12年前獲得諾貝爾獎後,卻直言:我不是中國人
    根據百科信息介紹,我們知道這位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出生在紐約,他的父親是和錢學森是堂兄弟,曾經錢學森和錢學榘一起去美國留學,最後錢學森回到了祖國,而錢永健的父親則是選擇留在了美國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後來成為了一名飛機公司的工程師,當初錢永健出生的時候,錢學森還特地去看過這個還在襁褓裡面的小孩。12年前,由於錢永健在生物化學上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