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 他是聲子物理第一人,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楊振寧贊他「一代...

2020-11-22 漯河統戰網

懷念 | 他是聲子物理第一人,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楊振寧贊他「一代宗師」

黨外精英

2020-07-06 14:55:48

  • 管理

  • 467 0

    這是一個遠離大眾視線、沉靜而低調

    的名字,

    這是一個多次令世界物理學界產生震蕩

    的名字;

    楊振寧在獲得諾貝爾獎後說,

    自己的研究方法就是與他同住一室時爭論出來的;

    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波恩

    在與他合著的書出版後說:

    「書稿的內容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論」;

    然而,

    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

    在大半個世紀的人生中,

    卻始終以一種沉默的姿態,

    背對世事變換,

    孜孜不倦地追尋科學的真諦。

    他就是九三學社社員、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

    中國固體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

    黃昆先生。 


    黃昆(1919年-2005年),浙江嘉興人,出生於北京。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194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48年獲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2005年7月6日,

    黃昆先生逝世,

    今天(2020年7月6日)

    是黃昆先生逝世15周年紀念日。

    大師已去,

    但他的風範長存,

    他的精神不朽,

    讓我們共同懷念他。

    1919年9月,

    黃昆出生於北京,

    父親當時是銀行高級職員,

    母親也在銀行工作。

    1937年,

    黃昆通過潞河中學向燕京大學

    的保送考試,

    並根據自己的優勢和興趣,

    選定物理為學習專業。

    1941年秋,

    黃昆在獲得燕京大學學士學位後,

    來到西南聯大任助教。


    黃昆1941年北京燕京大學畢業時留影


    在西南聯大,

    他半做研究生半做助教,

    很快結識了楊振寧、張守廉。

    三人學習思考風格迥異,

    但都絕頂聰明,

    通過一起上吳大猷和其他先生的課、

    課後討論,

    他們彼此加深了人品學問的了解。

    楊振寧在獲得諾貝爾獎後說:

    自己的研究方法就是與黃昆同住一室

    爭論出來的。

    1944年,

    黃昆西南聯大研究生畢業,

    被「庚子賠款」留英公費生錄取,

    1945年10月,

    黃昆在英國布裡斯託大學

    師從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

    後來榮獲諾貝爾獎的莫特教授,

    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選定為固體物理學,

    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莫特招收的

    第一個博士生。


    黃昆在英國布列斯託大學做莫特教授的博士生


    幾個月後,

    初出茅廬的黃昆就完成了題為

    《稀固溶體的X光漫散射》論文,

    大膽提出了關於雜質和缺陷X光的

    散射理論模型。

    20年後,

    德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證實了

    黃昆的理論預言,

    國際界隨即稱之為X光「黃散射」。


    在完成博士論文後,

    1947年,

    黃昆到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處工作,

    玻恩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

    也是晶體原子運動系統理論的開創者,

    工作中,

    玻恩發現黃昆熟悉這門學科,

    且有深邃見解,

    便將完成量子力學闡述晶格動力學理論的

    《晶格動力學》專著的重任交給了黃昆。

    在與黃昆合著的

    《晶格動力學理論》出版後,

    玻恩寫給愛因斯坦一封信,說:

    「書稿的內容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論,

    我能懂得年輕的黃昆以我們兩人的名義

    所寫的東西就很滿足了。「

    這段時間,

    黃昆還連續完成了兩項開拓性的學術貢獻:

    一項是提出著名的「黃方程」和

    「聲子極化激元」概念,

    另一項是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

    裡斯(中文名李愛扶)

    共同提出的「黃-裡斯理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朱邦芬

    曾這樣概括黃昆的科學貢獻:

    「在聲子物理學科的開拓方面,

    黃昆是最主要的開創人,

    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

    ——他是聲子物理第一人。」

    1951年,

    他懷著振興中華、報效祖國的殷切心情,

    放棄在個人生涯中獲得重大成就的機遇

    和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

    滿腔熱忱地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

    任教於北京大學物理系。


    1956年,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廈門大學、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

    和南京大學聯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

    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半導體專業,

    黃昆任半導體教研室主任、

    謝希德任副主任。

     

    該專業培養的學生,

    大多數成為我國半導體和集成電路

    的科研骨幹,

    因此學界也將這個專業稱為

    「半導體的黃埔軍校第一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正是

    半導體專業的第一批學生,

    他說:

    「黃昆先生講課的特點就是

    物理概念清晰,語言精練、邏輯嚴密,

    我們聽課就是一種享受。」

    在與黃昆熟悉後,

    王陽元才得知,

    黃昆講一堂1.5小時的課,

    備課時間需要10小時。


    黃昆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

    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

    他對新中國高等院校物理專業的發展

    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普通物理課程體系、半導體物理教育體系

    以及固體物理等課程的教學建設方面,

    黃昆做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

    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科技人才。

    1977年-1983年,

    黃昆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

    1983年以後,

    任名譽所長。

    黃昆認為既然身在研究所,

    自己就必須在科研第一線工作,

    他在「晶體中電子非輻射躍遷理論」、

    「半導體量子阱和超晶格理論」的研究上

    取得了新成就,

    發表論文20餘篇。

    他十分重視全所學術水平的提高

    在組織全所科研工作完成國家任務的同時,

    他親自給研究人員講課,

    組織全所學術交流。


    在黃昆所長的主持下,

    針對國際上在多聲子無輻射躍遷理論中

    出現的疑難問題重新開展了研究,

    「黃-朱模型」就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性成果。

    半導體所建成了我國半導體超晶格

    國家重點實驗室,

    開創了我國在材料科學和固體物理學中

    嶄新領域的研究工作,

    這一新興領域目前已經在世界上

    佔據一席之地。


    黃昆在科學上的成就

    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也得到祖國和人民的承認。

    黃昆曾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他本人也在1957年就加入了九三學社,

    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研究教學60載,

    黃昆形成了自己獨特而鮮明的治學風格,

    他喜歡「從第一原理出發」,

    獨立地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思考;

    他認為,

    對做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來講,

    歸根結底在於創造知識。

    他說:

    「創造知識,

    就是要在科研工作中有所作為,

    真正做出點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為此,要做到三個『善於』,

    要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

    尤其是要提出在科學上有意義的問題;

    善於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決問題,

    因為只提出問題而不去解決問題,

    所提問題就失去實際意義;

    要善於作出最重要、最有意義的結論。

    黃昆一直是一個極其低調的人,

    他早就在國際物理學界「大名鼎鼎」,

    卻一直「怕見記者」;

    他的夫人李愛扶則學會了

    「黃昆是黃昆,我是我,

    他的問題請不要來問我」這一招

    來對付媒體。


    黃昆

     

    黃昆院士第一次為公眾所廣泛關注是

    在2002年,

    83歲高齡的他,

    獲得了我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

    ——國家最高科技獎。

    在獲獎後,

    面對媒體採訪時他經常說:

    「我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

    沒有什麼神奇和驚人的地方。

    我這一路走過來是非常幸運的,

    每個時期都有著機遇,

    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

    不管有多有少,

    總是能夠把自己的力量真正使出來,

    做點有用的工作。」

     

    為了鼓勵後代的崛起,

    在生命的盡頭,

    黃昆傾儘自己的所有積蓄,

    創立了「黃昆固體物理和半導體物理

    科學研究獎。

    去年,

    在黃昆先生百年誕辰之日,

    97歲的楊振寧為這位大師獻上了

    這樣的讚詞:

    「黃方程,黃玻書,引領聲子物理;

    律己嚴,誨人勤,堪稱一代宗師。」

     

    黃昆先生,

    對祖國無限忠誠,

    對真理執著追求,

    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為科學事業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們永遠懷念他。

    相關焦點

    • 懷念 | 他是聲子物理第一人,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楊振寧贊他「一代宗師」
      大師已去,但他的風範長存,他的精神不朽,讓我們共同懷念他。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朱邦芬曾這樣概括黃昆的科學貢獻:「在聲子物理學科的開拓方面,黃昆是最主要的開創人,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他是聲子物理第一人。」
    • 懷念| 黃昆:聲子物理第一人、2002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大師已去,   但他的風範長存,   他的精神不朽,   讓我們共同懷念他。   開啟物理求學之路   1919年9月,   黃昆出生於北京,   父親當時是銀行高級職員,   母親也在銀行工作。
    • 他曾與楊振寧同窗,還師從諾獎得主,是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
      26歲時進入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跟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莫特,攻讀固體物理博士學位。在這三年中,他發表的論文被廣泛認可,尤其是固體中雜質缺陷導到X光漫射的理論,在六十年代得到了驗證,被稱為「黃漫射」。之後,專注於國家的半導體科技、教育事業,為國家建立和發展半導體工業體系做出了重大貢獻。1977年,黃崑調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十多年中,他與年輕的同事合作,先後在多聲子躍遷理論和量子阱超晶格理論方面取得新的成就。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考研3次才進入中科院,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
      還是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主要研究方向: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他曾帶領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曾評價稱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
    • 楊振寧究竟有多厲害?他或成為完成愛因斯坦大統一理論的第一人
      上世紀20年代,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存在著一種「統一」法則,一切物理現象最後都可以用「統一」法則來進行解釋,在愛因斯坦看來,「統一」法則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法則,也是宇宙中萬物相互作用的基礎。不過,愛因斯坦一直到去世,也沒有找到「統一」法則,而且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愛因斯坦的推測是錯誤的,與當時的物理學觀點大相逕庭。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還是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主要研究方向: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他曾帶領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曾評價稱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他曾帶領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曾評價稱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他曾獲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 中國核潛艇之父、天氣預報奠基人分別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最高科學技術獎提名15人,歷年人數最多。他們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恭喜黃旭華、曾慶存兩位院士獲得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們為中國核潛艇研製、數值天氣預報做出重要貢獻黃旭華院士於1924年2月24日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在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曾擔任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他曾在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實驗任務中,作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副指揮,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
    • 他可以稱得上是在世物理學家第一人,為何卻受到了謾罵與詆毀?
      提起楊振寧,大多數國人想到的都會是建國時期不歸國為國家做出貢獻、年老娶嬌妻等等新聞,即便是年老的楊振寧宣布歸國,網上輿論也幾乎是一邊倒,批判楊老先生歸國養老。楊老先生在物理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但是國內媒體並沒有讓我們的老百姓知道,反而是各種流言蜚語漫布網絡。
    • 他可以稱得上是在世物理學家第一人,為何卻受到了謾罵與詆毀?
      提起楊振寧,大多數國人想到的都會是建國時期不歸國為國家做出貢獻、年老娶嬌妻等等新聞,即便是年老的楊振寧宣布歸國,網上輿論也幾乎是一邊倒,批判楊老先生歸國養老。 楊老先生在物理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但是國內媒體並沒有讓我們的老百姓知道,反而是各種流言蜚語漫布網絡。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楊老先生。
    • 實驗物理是楊振寧的弱項,他決定另闢蹊徑,最後獲得了成功
      楊振寧此時已經確定了博士論文的方向,他希望選擇實驗物理的課題,最終能獲得博士文憑,因為他覺得學成後他必將回國,而只有實驗物理,才可以為國家的發展作出更大的奉獻。於是,恩裡克·費米將楊振寧推薦到了阿里森實驗室,讓他開始了自己的實驗物理之路。
    • 2位浙大校友獲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
      日前,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40位專家和1個團體獲獎。馮江華深耕軌道交通電力傳動和控制工程領域30年,持續推動列車「動力心臟」和「控制大腦」技術升級換代,建立了該領域「研製一代、儲備一代、探索一代」創新生態和創新能力,為我國電力牽引與控制技術實現從追趕、並跑到領跑做出突出貢獻。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18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九十歲生日,楊振寧李政道為他賀壽
      本文圖片均來自「科學網」微信公號97歲高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親臨現場,回憶了他與周光召半個多世紀的交往史。下面是楊振寧先生的簡明講話實錄:第一次聽到周光召的名字是在上世紀50年代。50年代是高能物理火紅的時代。
    • 中國植物活詞典吳徵鎰逝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科院資深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6月20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7歲。  吳徵鎰於2008年1月8日獲得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2019年「求是終身成就獎」授予了楊振寧,可你根本不了解他的偉大
      霍金作為當代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享受到了最高的禮遇。回溯英國的過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葬著的並不只是王侯將相,還有為人類文明做出傑出貢獻的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達爾文,他們在這個國家受到了最高規格的尊敬。相比英國,我們國家對於科學家的尊重簡直令人無奈。
    • 山東大學18人獲國家重要表彰!
      /亞太理論物理中心楊振寧獎11月5日,亞太物理聯合會/亞太理論物理中心(AAPPS/APCTP)聯合舉辦的2020楊振寧獎(C.N.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劉智青教授獲此殊榮。劉智青教授長期活躍在實驗強子物理前沿研究領域,曾取得系列國際前沿的成果。2013年,他在BESIII實驗完成博士論文期間,代表合作組發現了新的帶電類粲偶素Zc(3900),被認為是首個具有確切實驗證據的四夸克粒子,並被美國物理學會《物理》雜誌評選為年度"十一項重要成果"首位。
    • 山東大學18人獲國家重要表彰!
      劉智青教授榮獲亞太物理聯合會/亞太理論物理中心楊振寧獎11月5日,亞太物理聯合會/亞太理論物理中心(AAPPS/APCTP)聯合舉辦的2020楊振寧獎(C.N. Yang Award for 2020)頒獎典禮線上舉行。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劉智青教授獲此殊榮。
    • 懷念恩師葉企孫:他教出了錢偉長、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
      早年他留學美國,從哈佛畢業後,葉企孫回國從事教育工作長達52年,培養了包括錢偉長、鄧稼先、李政道、楊振寧在內的眾多世界級的科學大師,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近百年來我國科教興國的先驅。
    • 楊振寧真實身份終於曝光,我們是不是欠他一個道歉!
      楊振寧當然也是偉大的,同樣值得我們宣傳和學習。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
    • 黃昆先生之風——紀念中國半導體物理及固體物理奠基人黃昆先生
      圖2 1951年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做ICI博士後期間的黃昆上述黃昆8項主要的科學貢獻,除X光漫散射理論和「Friedel振蕩」外,都與量子化的晶格振動格波,即與聲子有關,主要研究對象是聲子和聲子參與的固體光學或電學等物理過程。即使X光漫散射理論,也與晶格的非完整性有關。因此,黃昆曾多次談起,他一生的主要研究領域是聲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