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貓視歷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趙忠堯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如果不是諾貝爾評委會的失誤的話,以趙忠堯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他就會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趙忠堯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晚清統治的腐朽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全面落後於西方國家。趙忠堯從小就立志要好好讀書好將來報效祖國。在趙忠堯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在民國九年的時候考上了師範大學。大學畢業以後,趙忠堯曾經先後在國立東南大學與清華大學擔任過助教。
趙忠堯發現自己的學識還遠遠不夠,他認為知識不僅能夠改變命運,也能夠改變國家。於是,在擔任助教沒多久之後,趙忠堯就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習物理學。趙忠堯在美國的老師密立根也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昔日諾貝爾獎的獲獎人。
名師出高徒,在密立根的教導之下,趙忠堯在物理學上擁有很高的造詣。在1929年的時候,他就通過實驗發現了伽馬射線在通過金屬的時候會出現反常的現象。此後,在經過一年多對伽馬射線的研究,趙忠堯觀察到了正負電子。
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正電子。
原本他可以通過對這個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獎的,但是卻因為別人的失誤,他遺憾的與諾貝爾獎項失之交臂了。
為什麼說趙忠堯可以憑藉發現正負電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呢?原來在趙忠堯發現正電子後的兩年時間,另一位國外科學家就憑藉著在實驗中發現正電子從而一舉斬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難怪曾經擔任過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的愛克朋在談起趙忠堯的時候會說趙忠堯是世界物理學家心中的諾貝爾獎的得主。但是,趙忠堯本人卻並沒有因為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失落。他全身心的投入對物理學的研究,投入到建設祖國的事業當中去。
在發現正電子後不久,趙忠堯就回國了。回國後,趙忠堯在國內第一次開設了核物理這門學科。在他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學子開始學習物理學。不僅如此,趙忠堯為了讓物理學在我國更好的傳播,他還主持修建了我國第一個核物理研究所。
當時,國內並不安全,日本對我國虎視眈眈。原本趙忠堯可以留著美國教書育人,過太平的日子。當時趙忠堯卻沒有這麼做。他頂著抗日的戰火在課堂中教導學生學習核物理。
在趙忠堯的努力下,我國湧現了一批非常優秀的物理學家,他們追隨著趙忠堯的腳步為建設祖國努力著。我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錢三強等人都是趙忠堯的學生。不僅如此,就連後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李政道和楊振寧都在他那學習過。
如果不是趙忠堯發現了正負電子的覆沒,那麼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正負電子對撞機被發明出來,更不會有如今的物理學。趙忠堯可謂是物理學界的泰山北鬥的人物。
趙忠堯為我國的物理學方面的貢獻尤為突出,正是他填補了我國核物理的空白。他是我國物理學的奠基人。
1998年,趙忠堯永久的離開了人世,他的逝去使我國失去了一位國之柱石。以趙忠堯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拿一個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但是他到死也沒有拿到諾貝爾獎。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