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堯、王淦昌等眾多科學家錯失諾貝爾獎引發的思考

2020-12-08 gxm劍氣簫聲757

趙忠堯、王淦昌等科學家錯失諾貝爾獎引發的思考1930年,中國的原子能之父,正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年僅28歲的中國科學家趙忠堯在實驗中觀測到正電子,並發現正、負電子產生和湮滅現象,這一發現是人類從古至今第一次知道了反物質的存在,趙忠堯也成為人類科學史上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物理學家。趙忠堯這一划時代的發現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來研製正負電子對撞機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崇高地位。

圖片為青年時代的趙忠堯

這個發現足以使趙忠堯獲得諾貝爾獎,但是諾貝爾評委會素來對中國科學家存有偏見,並沒有把諾貝爾獎頒給趙忠堯。二年後,安德森把趙忠堯的實驗又重複了一遍,得出來同樣的結果。然而令人感到意外又荒唐的是,到了1936年,為了表彰正電子的發現這一20世紀的重大發現和重要成就,瑞典皇家科學院卻無視1930年首先發現了正電子和正負電子產生與湮滅的趙忠堯,而把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抄襲者安德森,上演了一出頒發諾貝爾獎不尊重科學精神,帶有嚴重歧視色彩的鬧劇。這令當時的科學界同行感到非常震驚和詫異!

就連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任愛克斯朋都說,這是一樁「很令人不安的、沒法再彌補的疏漏」。「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愛克斯朋說這是「疏漏」,顯然是藉口,是為諾貝爾評委會那幫西方人開脫,是難以服人的,其實就是諾貝爾評委會那幫西方人故意搞的,稍有點智商的人都能看出是咋回事。不過愛克斯朋說「趙忠堯在世界物理學家心中是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多多少少還算是良心未泯!

圖片為我國科學家趙忠堯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評價說,趙忠堯是正負電子產生和湮滅過程的最早發現者,沒有他的發現就沒有現在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就沒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趙忠堯錯失諾貝爾獎這一事件典型地說明了諾貝爾科技獎存在嚴重的文化自大、種族傲慢和政治上的偏見。正是西方這種自大、傲慢和偏見導致過去一百多年裡,至少有數十位中國科學家應該獲得諾貝爾獎而沒有得到。

比如說,1959年現代中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原子彈之父王淦昌在實驗中發現了「反西格瑪負超子」。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的反粒子。

圖片為青年時代的王淦昌

反西格瑪負超子的發現,在當時科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世界各國的報紙紛紛刊登了關於這個發現的詳細報導,「王淦昌」成了新聞導語中的主題詞之一。 蘇聯《自然》雜誌指出:「實驗上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是在微觀世界的圖像上消滅了一個空白點。」關於反西格瑪負超子發現的意義,當時科學家認為「其科學上的意義僅次於正電子和反質子的發現」。在高能物理的歷史上,反西格瑪負超子的發現對證實反粒子的普遍存在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圖片為我國科學家王淦昌

這個「反西格瑪負超子」要是西方人發現的,早就獲得諾貝爾獎了,王淦昌除了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還在中微子、雷射慣性約束核聚變等領域做出了舉世公認的開創性貢獻,諾貝爾評委會曾經頒發過三次有關中微子領域的諾貝爾物理獎,名單上全部沒有王淦昌,也就是說,以王淦昌的傑出貢獻,一生可以拿到多個諾貝爾獎,但都沒得到。很明顯,根由就在於瑞典等西方反華國家對中國的政治敵視。

再舉幾個例子,像黃昆在固體物理學上劃時代的貢獻,錢三強、何澤慧在「鈾核三分裂、四分裂」上劃時代的發現,人工胰島素的合成,薛其坤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潘建偉在量子通信領域開創性的研究,顏寧關於「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發現等等,都是遠遠超過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在中國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舉不過來,不一一列舉了。太多的事實說明,諾貝爾獎早就政治化了,在某種程度上是給西方價值體系內國家的人設的。

圖片為我國科學家王淦昌

今天中國的科技實力正在迅猛崛起,其成就世界有目共睹,也完全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證明!西方國家的打壓、封鎖阻撓不了中國科技的崛起!我們照樣建空間站、上月球、上火星。區區諾貝爾獎動搖不了中國人民的科技信心,只能加速中國科技的快速崛起!

未來中國也應該設立一個世界級別的科技大獎,在科技評判上的,我們要掌握主動,不能讓這方面的評判話語權被西方壟斷!如果我們設科技大獎,要有轟動性,更要具有世界性,不能像諾貝爾科技獎那樣狹隘,只喜歡頒給西方價值體系內的科學家。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動不動就拿中國沒有多少科學家獲得諾獎來貶低中國科技的創新能力,但是沒有多少中國科學家獲得諾獎,不等於中國沒有大批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今天中國在科技創新上所取得的成就,說中國沒有諾貝爾級別的科研成果,我想稍有點獨立思考的人都不會相信,不過國內有些專家學者偏偏就相信,真不知道他們啥時候能自信一點,啥時候能實事求是地看問題。

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要根據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來評定,而不是根據得了什麼諾獎!今天中國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英國《自然》等世界權威頂級刊物上的一流原創性科研論文的數量僅次於美國,未來將有趕超之勢,這難道不是基礎理論方面創新能力的體現麼,難道非得獲得了什麼獎才叫創新麼。中國要是沒有創新能力,「兩彈一星」、「北鬥導航」、「空間站」、「嫦娥四號」、「量子通信」、「載人深潛」等等這些偉大科技成果是怎麼研製出來的。這些核心技術都是在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嚴密封鎖的情況下,我們自行研製出來的。

國內某些專家學者這種單純以是否獲得諾貝爾獎來評價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判思維需要改變。門捷列夫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並不會動搖他在化學史上的偉大地位;同樣,趙忠堯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也不會改變他對物理學所做出的劃時代貢獻。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一個國家!

相關焦點

  • 兩彈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時,被自行車撞倒而去世,兇手仍在逃
    在我們的印象中,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擁有著非凡的研究能力,但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才能突出,卻常常與諾獎失之交臂。在中國科學家中,楊振寧和李政道人盡皆知,如果說有一位科學家未捧得諾獎的原因是&34;太差,那麼此人非王淦昌莫屬了。
  • 趙忠堯對於中國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趙忠堯當時是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就在這人人都猶如「喪家之犬」找機會逃出平津地區的當口,趙忠堯卻從外地潛回硝煙瀰漫的北平。戰爭爆發的突然,清華實驗室的保險柜中還有約約50毫克的放射鐳,這是趙忠堯從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施學成歸國時,盧瑟福博士特意贈送的。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本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陰差陽錯成就了別人
    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核物理學家趙忠堯、著名微生物學家湯非凡、中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團隊。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的故事。出生於1907年的王淦昌,畢業於清華大學,留學德國柏林大學,學成歸國,開始致力於祖國的核物理研究,一方面進行技術的直接研發,另一方面還注重培養國內人才,所以王淦昌可以說是中國核物理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 趙忠堯——我國核科學的啟蒙者與奠基人
    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教授以96歲高齡辭別人世。趙忠堯的名字,是與中國乃至世界核事業的開創者們寫在一起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1979年在西德同步輻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禮上,向十多個國家上百名科學家介紹趙忠堯時說:「這位就是正負電子產生和湮滅的最早發現者,沒有他的發現,就沒有現在的正負電子對撞機。」
  • 趙忠堯,離諾貝爾獎只有一步之遙
    有一個人,一隻腳踏進了諾貝爾獎的大門,他就是趙忠堯。趙忠堯這人,並不被大眾所熟知。不過鄧稼先、錢三強、楊振寧、李政道、王淦昌等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大牛,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他們都是趙忠堯的學生。趙忠堯是中國物理學大師們共同的老師,而且,他也是中國物理學的先驅之一,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 物理學家趙忠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這是沒法再彌補的疏漏
    他是中國科學家,曾經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正電子存在的證據的科學家。這樣的重大成果足夠獲得諾貝爾獎。然而,在193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卻頒發給了同樣發現正電子徑跡的安德遜(C.D.Anderson)。有人說這是一場意外,或許是一場意外。但是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卻與他都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二人辦公室只有一牆之隔。就是這一牆之隔,造就了這樣的結果。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1歲晨練被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成謎
    科學是人類發展的基石,科學家則是奠定基石的人,他們從不求回報,一心一意為科學貢獻者自己的力量。葉企孫畢業於清華大學、回國後也在清華就職,培養出了一批物理人才,王淦昌就是他的學生之一。王淦昌,1907年出生於江蘇常熟,他先是接受了傳統的私塾教育,清朝覆滅後,王淦昌又轉入現代化小學,1924年高中畢業,本來他進入了一所技術學校,學習維修技術,一年後,他覺得這個方向不適合他,他又報考了清華大學。
  • 致敬老一輩科學家,趙忠堯!
    說道趙忠堯這個人,我們還得提到另外一位科學家,錢學森,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想必每一位國人都會銘記於心,錢學森之所以能夠快速的研究出氫彈與原子彈,就是跟這個趙忠堯有著莫大的關聯!
  • 19年前的今天,被美國拘留不讓回國的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逝世
    (萬象特約作者:一一)19年前的今天,1998年5月28日,被美國拘留不讓回國的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逝世趙忠堯(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浙江紹興諸暨人,中國核物理研究的先驅和啟蒙者。他在1930年成為歷史上首名捕捉正電子的人,卻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90歲散步被撞,不久逝世,肇事者至今未伏法
    懷著赤子之心許下報國諾言,這也是王淦昌為之踐行了一輩子的承諾。王淦昌是中國核彈之父,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也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設的開拓者,從師趙忠堯,是世界雷射慣性約束聚變理論與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年輕時為國投身科學1925年8月,年輕的王淦昌考入清華大學。
  • 中國備受爭議4大科學家,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因此事留終身遺憾
    諾貝爾獎無疑是目前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各國的科學家都希望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這不僅代表著個人的榮譽,也是世界對自己科研成果的認可。然而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並不多,這並不是因為我國科學家的水平差,而是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因為種種的原因錯失了諾貝爾獎,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4位。
  • 李政道透露科學家趙忠堯70年前就應獲諾貝爾獎
    李政道透露科學家趙忠堯70年前就應獲諾貝爾獎 2002年7月14日17:07  新華網   新華網合肥7月14日電(記者張曙光 周劍虹)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日前在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封信中透露
  •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本應第一個獲諾獎的中國人
    激發了一代代中國核物理科學家趙忠堯更是培養大師的大師他的學生名單讓中國驕傲、讓世界震撼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他們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科學家的天職就是科學研究這樣才能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他甚至天真地多次向上級部門提出這個意見沒多久,無心政治運動的他就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由於曾滯留美國的經歷趙忠堯被戴上「特務嫌疑
  • 王淦昌:3次錯過諾獎,為研發原子彈消失17年,再出現時滿頭白髮
    這一幕讓滿腔熱血的王淦昌憤怒不已,再找了老師傾訴之後,老師告訴他只有祖國強大了,科技領先於世界,中國才不會再被欺負!只有科技才能救中國!聽了這一番話的王淦昌深受觸動,百種思緒在他內心翻湧,在經過了種種思考過後,王淦昌最終踏上了科研的道路!
  • 美國日本都想要搶中國原子彈製造原件,科學家趙忠堯用生命在保護
    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這背後的科學家們呢?除了這些名垂千史的著名人物,還有一些沒有出現在歷史上,甚至連家人也被隱瞞,而且原子彈等核武器也不是隨隨便便造出來的,它們不是誕生於實驗室,而是誕生於中國的大西北。大西北的環境多麼惡劣,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這個時代都在防風治沙,更別說在那個艱難歲月了。在歷史上,美國為了製造原子彈發動了五十多萬人,而蘇聯則是二十多萬人。
  • 留學美國能回國,趙忠堯沒有諾貝爾獎,卻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科學家
    當年,趙忠堯獲得成就,足以問鼎諾貝爾獎,但是諾貝爾評委會素來對中國科學家存有偏見,因而沒有把諾貝爾獎頒給趙忠堯。但是2年後,安德森把趙忠堯的實驗又重複了一遍,得出來同樣的結果。誰會獲得諾貝爾獎?或許,這就是曾經中國科學家難以獲得諾貝爾獎的根源。而這件事更證實了一點,國家不夠強大,即便是學界,也毫無公平可言。而所謂的公平,是實力對等下的可能。可見,祖國的強大有多麼重要!那是你身在異地,尊嚴的保障,更是生命的保障,是你在國外挺起胸膛做人的堅強後盾。
  • 「願以身許國」的核物理學家王淦昌
    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德國柏林大學,繼續研究生學習,師從著名核物理學家萊斯?梅特納。他是這位女科學家唯一的中國學生。1934年春,在苦學4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他毅然決定回國。有的教授想挽留他:「中國那麼落後,你回去是沒有前途的。……要知道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他堅定地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 「趙忠堯應用物理科技英才班」冠名儀式舉行
    揭牌儀式現場5月3日下午,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創辦的「趙忠堯應用物理科技英才班」冠名儀式在中科大東區趙忠堯先生的塑像前隆重舉行。中國科大校長侯建國、上海應物所副所長李燕、趙忠堯先生的女兒趙維勤女士,以及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執行院長劉萬東、黨委書記葉邦角、少年班學院黨委書記尹民等出席了冠名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