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等到2020年的諾貝爾獎,但霍金如同掉落黑洞,信息永存

2020-10-07 失落代號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Roger Penrose因證明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項理論預言而獲得物理獎的一半獎金;另一半則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超大質量黑洞)。

霍金的貢獻

作為物理界大神,霍金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在宇宙學和黑洞方面的貢獻讓世人對神奇的宇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學術貢獻方面主要有涉及宇宙起源的「奇點定理」,以及與黑洞相關的「霍金輻射」。

霍金先生

所謂「奇點」,在物理上是存在而又不存在的一個極小點,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測結果。這是空間和時間具有無限曲率的一點,空間和時間在該處完結。由於宇宙處於不斷膨脹中,所以如果倒退宇宙進化過程,那麼宇宙最初必然是起源一個奇點。目前任何的物理理論(包括奇點定理)都在奇點附近失效,所以無法描述奇點附近會發生什麼。宇宙起源於奇點的「大爆炸」,這是目前宇宙起源論的最主流說法。

黑洞示意圖

「霍金輻射」則是霍金另一個主要貢獻,運用彎曲時空背景下的量子場論方法,證明黑洞像熱力學黑體一樣對外輻射。其主要內容是指光子變成的兩個正反虛粒子,在靠近黑洞視界時候,可能會有一個掉落黑洞視界之內,而沒有掉落的那顆在宇宙中失去了湮滅的夥伴,可以從虛粒子轉化為實粒子,從而長留宇宙。虛粒子轉化實粒子的質量來自黑洞,從因此宏觀看來就相當於黑洞蒸散。有了霍金的理論,不但可以解釋了「黑洞熵」的難題,而且也可以說明黑洞的質量有可能會減小,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黑洞輻射研究

當然,霍金不僅僅是在學術研究上的貢獻,在科普上霍金的貢獻可謂前無古人。作為天文物理學的「代言人」,霍金讓很多的人喜歡上了物理的研究,讓更多的人了解了現代物理理論。1988年發行的《時間簡史》,至今全球銷售量達到2500萬冊,翻譯為40多種語言,創下世界紀錄,長期雄踞科學類暢銷書的榜首。

時間簡史

然而上天是無情的,不知道是否因為霍金髮現了太多天機,他的遭遇確實非常坎坷,甚至連話都無法說,上天不讓他「洩露天機」。

天機不可洩露

霍金的遭遇

早在1963年的時候,年僅21歲的霍金就患上了盧伽雷氏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僵化癱瘓,不能言語,僅3個手指可以動。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下子的,而是慢慢發展的。一開始只是手腳不靈活,需要拄著拐杖走,到後面就只能坐輪椅了,但是還能手還能控制輪椅。直到70年代末,霍金說話才開始模糊不清,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從此徹底被剝奪了嘴巴說話的權利,只能靠語音合成器發出聲音。期間,霍金還生下了3個兒女,幸運的是三個兒女都沒有遺傳霍金的疾病,都能健康長大。

霍金和他的輪椅

不過霍金面對疾病並沒有妥協投降,而是與病魔抗爭了幾十年,霍金主要的研究貢獻都是在患病後創立的。與一般的天文學家不同,霍金幾乎不進行天文觀測(一生只進行過數次),他主要是靠直覺和驚人的大腦推理出來的!比如聞名世界的「霍金輻射」就是他睡覺時候突然來了靈感而創造出來的,當然,從靈感到完整理論,霍金花了整整三年時間。

霍金先生飛機上體驗失重

霍金與諾貝爾獎

霍金雖然聲名赫赫,獲得過很多榮譽和勳章,但是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霍金的貢獻都是理論,而且目前還未能實證證明,而諾貝爾獎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實證」。只要未能實證的,都可能存在錯誤的機率,所以諾貝爾獎是不允許這種「可能」存在的。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是發現光電效應,而不是創立相對論,就是因為相對論目前的實證還未足夠。霍金最著名的「霍金輻射」確實是諾貝爾獎級的發現,完美解決很多物理上的困擾問題,但是迄今為止人類未能發現「霍金輻射」(太難辨別了),所以一直未能得到諾貝爾獎。

彭羅斯階梯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在10月6日揭曉,獲獎的三位研究都與黑洞相關。其中獲得一半諾貝爾獎的羅傑·彭羅斯(Roger·Penrose)已經89歲,和霍金不僅是對手,更是老搭檔了,其中兩人合作完美地證明了「奇點定理」,從此再也沒人懷疑奇點的存在,轉而開始研究奇點的性質。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公布

本次諾貝爾獎中羅傑·彭羅斯獲獎理由是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他證明黑洞的形成是一個穩定的過程,並認為黑洞的中心隱藏著一個奇點,所有已知自然法則在這裡都不再適用。由此可見,彭羅斯的獲獎原因與黑洞及奇點有關,如果霍金能多活幾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機率還是挺高的。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也不重要了,斯人已往。霍金先生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在他去世後13個月,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遺憾的是霍金先生沒有看到。不過沒有關係,如同掉落黑洞的物質信息不會消失一樣,偉大的霍金先生也會信息永存,精神永存!

相關焦點

  • 沒能等到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但霍金如同掉落黑洞視界,信息永存!
    其主要內容是指光子變成的兩個正反虛粒子,在靠近黑洞視界時候,可能會有一個掉落黑洞視界之內,而沒有掉落的那顆在宇宙中失去了湮滅的夥伴,可以從虛粒子轉化為實粒子,從而長留宇宙。虛粒子轉化實粒子的質量來自黑洞,從因此宏觀看來就相當於黑洞蒸散。有了霍金的理論,不但可以解釋了「黑洞熵」的難題,而且也可以說明黑洞的質量有可能會減小,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最傑出的理論是他在研究黑洞是,提出的黑洞蒸發理論,他使用理論導出黑洞是「熱」的,由於黑洞巨大的引力,物體在被黑洞吞噬時,會不由自主的塌縮,著就會產生微觀成分的運動,就好比我們的手掌壓在一起快速摩擦,壓得越緊熱量越大一樣,黑洞的內部一定會是熱的!既然黑洞是熱的,那它就會放熱,就會損失能量,因此黑洞會越來越小,最終會蒸發。
  • 霍金本應獲得卻遺憾錯過的2020諾貝爾獎:廣義相對論之黑洞
    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2020物理獎得主為霍金打抱不平!周二,三位科學家因對黑洞的研究而獲得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89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彭羅斯興奮地表示,他剛洗完澡就收到了諾貝爾委員會的諾貝爾獎確認書,這是一個驚喜也是一份榮耀:「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我相信這將有助於推廣我希望人們能更認真地看待宇宙學的想法。」
  • 黑洞為什麼能獲得2020年諾貝爾獎?它是怎樣被證明的?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對證明黑洞存在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一位是在純理論上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他就是與霍金共同證明過奇性定理的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所以我們下面來盤點一下這些年我們一起看到過的黑洞。
  • 黑洞為什麼能獲得2020年諾貝爾獎?它是怎樣被證明的?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對證明黑洞存在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一位是在純理論上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他就是與霍金共同證明過奇性定理的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另外兩位則是在觀測中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不可見天體的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莉婭·蓋茲。
  • 霍金最著名黑洞理論證實 諾貝爾獎的節奏?
    據國外媒體報導,40年多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所謂的「霍金輻射」理論,即黑洞因為輻射而逐漸萎縮變小直至消失。近期,來自美國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足以支持「霍金輻射」理論的明確證據,他們的發現或將幫助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當一個黑洞死亡時,其內部的一切事物也都將隨之消亡。「霍金輻射」理論認為,黑洞應該有能力產生熱量並釋放亞原子粒子,直到它們能量完全耗盡,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 世界欠霍金一個諾貝爾獎
    在霍金在世的時候,有記者問霍金,為什麼你沒拿過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諾貝爾獎,是非常現實主義的,不會給一個只存在於紙面上的理論頒獎,諾貝爾物理獎的授予對象必須經過實驗或實踐的證明,於是直到去世,霍金也沒有得獎。去年,諾貝爾獎打破之前的規則,把獎頒給了James Peeble,儘管James Peeble有觀測支持,但並沒有直接證明其理論。今年,諾貝爾獎破例的幅度,比去年還更大了一些。
  • 霍金預言是什麼?為什麼他沒能得諾貝爾獎?
    2018年3月14日凌晨,史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宣布,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現代科學之父」霍金先生逝世,享年76歲。霍金的逝世是世界人民的損失,他的科普影響力無人能及。提到霍金,就算有些對科學物理沒有關注的朋友來說,也知道他的存在。
  • 霍金好友彭羅斯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傑·彭羅斯。兩人因對奇性定理的證明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學獎,這個是僅次於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項。
  • 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此外,他年輕時便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但是重病沒能讓他停下科研的腳步,這番堅持與樂觀也激勵了全世界無數人。但人們不應忘記的是,霍金同樣是一位劍橋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物理和宇宙學,他也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知道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無一不是科學界的翹楚而霍金呢?霍金關於黑洞的主要觀點與霍金輻射有關,但從未觀測到。他也嘗試了一些物理學中最難的問題,如量子引力,但這個問題基本上一直在逃避物理學家,至今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這雖然給他打開了知名度,但這本身並不足以讓他獲得諾貝爾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霍金太超前了,技術還有一些追趕的餘地。
  • 盧昌海:彭羅斯對黑洞研究到底有何貢獻?霍金若在世能否得獎?
    瑞典當地時間10月6日中午,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對「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測」,以及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蓋茲(Andrea Ghez),表彰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 盧昌海:彭羅斯對黑洞研究到底有何貢獻?霍金若在世能否得獎?
    瑞典當地時間10月6日中午,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彭羅斯(Roger Penrose),表彰他對「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測」,以及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蓋茲(Andrea Ghez),表彰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
  • 霍金一生都在尋找它——能讓霍金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秘天體
    在廣義相對論裡,預言存在一種天體,它表面逃逸速度等於光速,以致任何信息和能量,包括光都不能從其表面向外逃逸,這種天體被稱為黑洞,它的表面稱為視界面。——尋找微型黑洞在提出了霍金輻射以後,霍金就想盡辦法想要證明它,正如他自己說的,霍金輻射一旦被證明,他將獲得諾貝爾獎。
  • 霍金好基友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傑·彭羅斯。為什麼說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會連續兩年頒給同一領域,除非有突發事件,比如重大發現和理論證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這樣的突發事件。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得過諾貝爾獎?
    此外,他年輕時便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但是重病沒能讓他停下科研的腳步,這番堅持與樂觀也激勵了全世界無數人。 專題:身處果殼之中,仍是宇宙之王——再見,霍金! 但人們不應忘記的是,霍金同樣是一位劍橋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量子物理和宇宙學,他也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霍金好友獲獎,感謝黑洞!
    作者 | 陳大鑫 物理學諾貝爾獎一直都是大家最期待的諾獎之一,下面這張號稱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合照,大家有認識多少呢? 文末有答案。剛剛!北京時間10月6日18點左右,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揭曉!
  • 霍金去世了!這位號稱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沒獲得諾貝爾獎?
    史蒂芬·霍金已經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霍金專注於研究宇宙論和黑洞,並且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不減定理,並且還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一步!
  • 霍金的五大理論:黑洞信息悖論與時序保護猜想
    我們知道,物質一旦被黑洞吞噬,就永遠也無法逃脫,霍金認為,掉入黑洞中的信件也一樣,其信息會永遠丟失。你也許會認為,如果像回收燃燒後的信件灰燼、煙霧和光那樣,把黑洞發出的霍金輻射收集起來的話,或許可以重建信息。但霍金卻認為,霍金輻射中不含有任何信息,信件的信息無法得到復原。
  • 不止是霍金,這些人都應該分享這次諾貝爾獎,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錢德拉塞卡的理論直到30年後才得到了認可,又過了20年才等到了諾貝爾獎1969年的一次會議中,為了說服聽眾,他靈機一動說出來"黑洞"一詞,這個神秘的天體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從此以後黑洞這一概念也流傳開來。在惠勒提出黑洞概念後,黑洞理論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其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霍金。4、 輪椅上的奇人1970年,終於等到霍金上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