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為什麼能獲得2020年諾貝爾獎?它是怎樣被證明的?

2020-10-19 星宇飄零2099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對證明黑洞存在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一位是在純理論上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他就是與霍金共同證明過奇性定理的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另外兩位則是在觀測中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不可見天體的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莉婭·蓋茲。


這可謂是理論與觀測齊飛。而作為廣義相對論最難證明的預言之一,黑洞的身份算是被正式承認了,雖然在頒獎理由中,對銀河系中心天體並沒有使用「黑洞」這個名稱,而是使用「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這種描述,但在給彭羅斯的頒獎理由中是非常明確的用了「黑洞」這個詞。

那麼為什麼諾貝爾獎委員會會在這個時候才承認黑洞這個已經被主流科學家承認多年的天體?很明顯是與近年爆發式的各種黑洞相關的重大天文發現有關,這些來自各種觀測手段,各個觀測團隊的觀測結果都不容置疑地證明了黑洞的真實存在!所以我們下面來盤點一下這些年我們一起看到過的黑洞。


天鵝座X-1射線源

這是最早發現黑洞的間接證據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天文學家在天鵝座發現了6000光年外一個不斷發射X射線的雙星系統,根據觀測確定它們其中之一是一顆質量為20-4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按照其光度,它不會是X射線的發射源,而X射線源一個是它的伴星,但這顆伴星幾乎是不可見的,但根據軌道運動推測其質量約為太陽的8.7倍,但這顆伴星在可見光和無線電波段都基本上不可見,這樣的質量在可見光波段卻不可見,科學家由此判斷它是一個緻密天體,當時理論上已知的緻密天體有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按照其8.7倍的太陽質量,理論上判斷是一個黑洞。據說霍金為此與好友基普·索恩(稍後還有他,這裡不做介紹)打賭,霍金故意說那裡不是黑洞,這樣他如果贏了,就獲得賭注,如果輸了,他畢生研究的黑洞就被證明存在,他同時會成為最大的贏家!精明的霍金最後承認輸掉了賭局,而自己則成為了黑洞研究的第一權威。


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不可見天體

雖然天鵝座X-1被霍金以承認落敗的方式宣告為黑洞,但畢竟那不是一個非常有力的直接證據,因此,在很長時間裡,人們都依然認為黑洞尚未被證實。在幾年前,還有很多人持這樣的觀點,不過我那時就指出,黑洞已經被觀測證實了!不是天鵝座X射線源,而是銀河系中心黑洞!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天文學家就通過射電望遠鏡確定了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較強的射電源,因處在人馬座裡面,因此標記為人馬座A*(Sgr A*)。科學家估計那裡是一個黑洞,但由於銀河系中心附近與地球之間存在大量的星際塵埃,可見光輻射很難穿透出來,對進一步的觀測造成極大的困難。


直到20年後的1995年,有兩個研究團隊同時開展對銀心(銀河系中心)射電源人馬座A*的觀測,以確定其天體性質。這兩個團隊就是今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根策爾和蓋茲團隊。

由於無法通過可見光進行觀測,蓋茲選擇了最接近可見光的紅外波段進行觀測,紅外波段是能通過光學望遠鏡進行觀測的最長波段,通過大口徑的光學望遠鏡可以獲得人馬座A*周圍恆星的光譜,而蓋茲使用的是位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上10米口徑的凱克望遠鏡。獲得恆星光譜後,就可以利用光譜分析法獲得恆星視向速度(又稱徑向速度)的精確數據。


利用凱克望遠鏡,她很快發現了一顆短周期的恆星,編號為S0-2,據觀測分析它的公轉周期約為16年,沿一個橢圓軌道繞中心一個不可見的天體(人馬座A*)公轉。當它在2002年經過近心點時,距離中心的人馬座A*僅120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公裡),而最快時其運動速度高達5000km/s,蓋茲團隊據此推算出其中心天體人馬座A*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400萬倍(這個質量值前後改過好幾次,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如果觀測無誤,在這麼小範圍內(不到120個天文單位)集中了如此高的質量,而又在紅外波段基本看不見,這在理論上似乎只有一種可能——黑洞。


而我們前面說了,是兩個團隊進行了相同的觀測,而他們得到的觀測結果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認為觀測無誤,那麼結論就是:人馬座A*射電源是一個質量約為40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後續更多恆星的觀測結果印證了這一點,毫無疑問那就是個黑洞。


所以,其實在蓋茲他們發布這個觀測結果以後,我認為黑洞已經被證實了。但不知為何,這個重大發現當時並沒有像後來的引力波一樣馬上被授予諾貝爾獎(其實我覺得它本身就是諾貝爾獎級別的重大發現)。也許正因如此,科學愛好者群體裡依然流傳著黑洞只是一種假說的傳言。直到另一次的重大天文發現……

聆聽時空的琴弦——雙黑洞合併引力波

2015年9月14日,一陣13.4億光年(410百萬秒差距)外發出的時空漣漪拂過地球,在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位於美國西北海岸的漢福德和南海岸利文斯頓兩個相距3000km的真空雷射幹涉儀幾乎同時記錄下了這段時空的琴音,兩者接收到信號的時間僅相差7毫秒。


根據數值模擬的理論模型比對,這個引力波事件來自兩個質量分別為36倍和29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合併成一個6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過程中所釋放的引力波,引力波的總能量約為3個太陽質量,這次引力波事件中沒有發現電磁波信號。

此次引力波的周期從30Hz開始被探測到,直到240Hz左右結束,這意味著產生引力波的兩個天體以每秒15圈-每秒120圈的速度在繞轉(每轉一圈會產生兩個周期的引力波,因為兩個黑洞各靠近地球方向一次)!按照理論模型,這兩個產生引力波的天體在200公裡距離時產生的引力波頻率高達100Hz,這意味著它們約每秒共同繞質心旋轉50圈,這樣,其公轉線速度將高達62800km/s左右,相當於光速的21%!在這麼近的距離上以這樣高的速度繞轉,這兩個天體只能是黑洞,沒有別的選擇了,要知道這200公裡只有國際空間站距離海平面的一半。


因此,這次引力波事件的發現再一次毫無爭議地證明黑洞的存在。但是,這引力波比對用的理論模型靠譜嗎?

引力波模型的最強驗證——雙中子星合併引力波

在第一次引力波發現後,大家主流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引力波會馬上頒發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另一種則認為這個發現還夠不著。我當時是第三種觀點:需要多一個驗證,至少得位於歐洲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也同時測到才算,理想情況是要其它觀測手段同時觀測到引力波事件。因為只有後者才能真正驗證理論模型的真實性。

不過這個終極驗證來得有點快,在次年8月17日的一次雙中子星合併事件讓全球所有天文觀測手段共同驗證了引力波模型的真實性。



這次引力波事件幾乎同時被LIGO的兩個幹涉儀和Virgo的一個幹涉儀探測到,並在探測到引力波合併信號的1.7秒後,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探測到一次伽馬射線短爆,隨後,全球各國把從射電、紅外、可見光到X射線在內的大量地面和空間望遠鏡同時對準了LIGO和Virgo給出的引力波源所在天區,在所有波段都獲得了該引力波事件的電磁信號。這次全球性合作的聯合觀測嚴格證明了引力波比對模型的正確性,證明了此前的引力波事件確實為雙黑洞合併產生,而這次的成功觀測也正式開啟了多信使天文學!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毫無懸念地頒給了LIGO的三位發起人。


很明顯,這個時候黑洞的存在已經毫無爭議了,那首先觀測並確認銀心黑洞的根策爾和蓋茲也該發個獎了,不過並沒有……

黑洞存在的終極證據——視界面望遠鏡拍攝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時間到了2019年4月,全球多家天文臺聯合參與的視界面望遠鏡計劃,由分別在全球多個地區的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組成的射電幹涉陣列,成功拍攝到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黑洞的形狀與理論完全吻合,黑洞的存在已經是不容置疑的鐵一般事實了。


遲來的諾貝爾獎

至此,根策爾和蓋茲的獎也該頒了,但可能由於此時已經錯過了諾貝爾獎年度提名的時間,兩人再度錯失2019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項頒給了另一個與天文學相關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系外行星探測,直到今年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諾貝爾獎委員會連續兩年頒給了天文學,根策爾和蓋茲與證明黑洞理論的彭羅斯共同獲得了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故事完滿結束。

其實近幾年的黑洞發現遠不止這些,但那些幾個月就出一個的黑洞大新聞對此次的頒獎並沒有決定性作用,這篇文章也太長了,所以就不贅述了,有機會我再另文繼續盤點。

相關焦點

  • 黑洞為什麼能獲得2020年諾貝爾獎?它是怎樣被證明的?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對證明黑洞存在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一位是在純理論上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他就是與霍金共同證明過奇性定理的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另外兩位則是在觀測中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不可見天體的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莉婭·蓋茲。
  • 沒能等到2020年的諾貝爾獎,但霍金如同掉落黑洞,信息永存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揭曉,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Roger Penrose因證明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一項理論預言而獲得物理獎的一半獎金;另一半則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他們 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獎
    2020年諾貝爾獎各獎項逐漸產生,評出的有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世界糧食計劃署。賴斯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目前任教於紐約洛克菲勒大學。  三名科學家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    他們「看到」了黑洞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
  • 霍金本應獲得卻遺憾錯過的2020諾貝爾獎:廣義相對論之黑洞
    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2020物理獎得主為霍金打抱不平!周二,三位科學家因對黑洞的研究而獲得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89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彭羅斯興奮地表示,他剛洗完澡就收到了諾貝爾委員會的諾貝爾獎確認書,這是一個驚喜也是一份榮耀:「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我相信這將有助於推廣我希望人們能更認真地看待宇宙學的想法。」
  • 黑洞研究獲得諾獎!一起了解一下年度諾貝爾獎吧!
    自10月15日起,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了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頒獎晚宴,頒獎儀式也更改為線上舉行。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本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物理學獎吧。
  • 霍金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嗎?
    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近日,諾貝爾獎的頒獎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少朋友針對此提出了許多有關諾貝爾獎的疑問,其實飽受關注的是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看待和研究宇宙的方式。
  • 數學家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想到諾獎也能蟬聯
    就在剛剛,萬眾矚目的2020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確定了!他還曾與霍金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沃爾夫物理學獎。羅傑·彭羅斯在1965年和1970年之間的研究指出,根據廣義相對論,在黑洞中必然存在無限大密度和空間——時間曲率的奇點。
  • 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彭羅斯憑黑洞形成理論拿走了一半,剩下一半由兩位通過天文觀測確定銀河系中心存在黑洞和獲得中心黑洞質量的科學家平分。他是第一個在數學上證明廣義相對論下黑洞的形成機制的。兩人因對奇性定理的證明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學獎,這個是僅次於諾貝爾獎的物理學獎項。
  • 揭開黑洞之謎的物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與安德烈·蓋斯和萊因哈德·根澤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獎,他們在星系中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黑洞。羅傑·彭羅斯,安德烈·蓋斯和萊因哈德·根澤爾(從左到右)因他們對黑洞的研究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個數學物理學家和兩個天文學家贏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用以表彰他們對研究質量最大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獎來了!
    這幾天,諾貝爾獎陸續的揭曉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截止北京時間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的6個獎項均已「名花有主」。對於這些偉大的科學家,我們應該記住他們的姓名,但更應該了解的是他們為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
  • 證明心靈感應,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如果心靈感應真實存在,它既屬於醫學和生理學界(人腦超常感知)領域,還屬於物理學和自然學界(幽靈般的信息傳遞)領域。若有人能證實它的存在,科學家會取得突破性的發現,人類將重新認識自然。
  • 2020年諾貝爾獎收官!關於它,這些事你知道嗎?
    Rice)共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值得一提的是,羅傑使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而愛因斯坦本人並不認為黑洞確實存在,因為這些"超重的怪物"會捕獲任何進入它體內的物質,沒有任何物質可以逃逸,包括光。
  • 2020年諾貝爾獎收官!關於它,這些事你知道嗎?
    從1901年至2019年, 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 累計頒發597次, 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 54次授予女性。
  • 霍金一生都在尋找它——能讓霍金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秘天體
    ,導致它們其中一個落入黑洞,由於失去湮滅對象,剩下的虛粒子會成為實粒子並獲得質量,它有可能隨即落入黑洞,但存在一定的概率逃離黑洞。在提出了霍金輻射以後,霍金就想盡辦法想要證明它,正如他自己說的,霍金輻射一旦被證明,他將獲得諾貝爾獎。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對於物理領域來說,霍金將會是震古爍今的一位新的巨人,一生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卻遺憾的沒有獲的過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
  • 霍金好基友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霍金若活著能得嗎?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出乎所有人意料,頒給了黑洞相關的研究,其中一半頒給了霍金的好基友,牛津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傑·彭羅斯。為什麼說出乎所有人意料?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會連續兩年頒給同一領域,除非有突發事件,比如重大發現和理論證明,比如希格斯玻色子和引力波這樣的突發事件。
  •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
    易智編譯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諾貝爾獎各大獎項的獲得者。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霍金的朋友、著名數學家彭羅斯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在此之前,許多科學家對黑洞的看法是,它只會出現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如完美的旋轉對稱),稍有不對稱就會導致黑洞不出現。也就是說,他們認為,現實條件下不會出現黑洞。2020年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了。令我吃驚的是,這次我不但是有所了解,而且是了解得不算少,能立刻解讀一下。因為這第一位獲獎者實在是太有名了,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1931 - )。他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我看過他的《皇帝新腦》。
  • 因發現黑洞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關於宇宙神秘的兩個發現-都與黑洞有關-被認為非常重要,以至於我們現在有三位新的獲獎者來慶祝,其中一位已成為有史以來第四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牛津大學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表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直接導致黑洞的形成而獲獎,鑑於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確實存在,這有點具有諷刺意味。
  • 寫出時間簡史的霍金,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那麼,為什麼科學最具標誌性的先驅之一從未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呢?/時間理論都很難被證明,因為它確實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來建立完成實驗所需的技術。如果我們有技術進入深空,在黑洞上做實驗,霍金很可能很快就獲得諾貝爾獎。但不幸的是,這很困難。例如,彼得·希格斯在31歲時就提出了關於希格斯玻色子的時空理論。他不得不等到他86歲時,他們才有技術來證明這一點。而這項技術(大型強子對撞機)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建造,耗資數十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