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黑洞之謎的物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2021-01-10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與安德烈·蓋斯和萊因哈德·根澤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獎,他們在星系中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黑洞。

羅傑·彭羅斯,安德烈·蓋斯和萊因哈德·根澤爾(從左到右)因他們對黑洞的研究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個數學物理學家和兩個天文學家贏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用以表彰他們對研究質量最大最神秘的天體——黑洞的貢獻。

英國89歲的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表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應有的結果得到了一半的獎金,黑洞具有很強的引力拖拽,以至於光線都不能逃離。

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大的黑洞,美國55歲的天文學家安德裡亞·蓋茲和德國68歲的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分享了價值1000萬瑞典克朗(110萬美元)的諾獎獎金。而這個最大的黑洞,就是—銀河系。

自1990年代以來,蓋茲和根澤爾就著手研究星系軌道,以及映射到銀河系中心附近的各個星系小組,還有各個星系小組的中心,並得出了很多結論。綜合這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看不見的物體,必須指示著恆星的運動方向。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被稱為射手座A *(Sgr A *)的星星,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這確實是在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物理學巨人''

義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莫妮卡·科爾皮(Monica Colpi)在義大利表示高度贊同蓋茲和根澤爾的觀點:「根澤爾和蓋茲的觀測數據,在監視此對象周圍的恆星運動方面具有出色且真正獨特的結論。」他們的數據證明射手座的密度與超大質量黑洞一致。

天體物理學家海諾·法爾克(Heino Falcke)也表示同意。「他們為發掘這些天空中,黑暗星系的中心做出了根本性的貢獻,」位於荷蘭奈梅亨的拉德布德大學的法爾克說。

「彭羅斯(Penrose)是具有影響力的理論科學家,被譽為``理論物理學的巨人'',英國巴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卡羅爾·蒙代爾(Carole Mundell)說,」他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思想家,具有豐富的想像力,他能感受到有趣的東西並且對他所做的一切充滿好奇心。''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蓋茲,是贏得物理學獎的第四位女性,在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女性人數較少(見``諾貝爾失衡'')。在2018年,雷射物理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成為55歲的獲得者,當時她成為了第三位獲得物理學獎的女性。

蓋茲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非常榮幸地贏得諾貝爾獎,也是第四名獲得這個獎的女性,我的責任很重,我希望可以啟發其他年輕女性,共同進入這一領域,讓她們從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廣義相對論到幾何學。

在1965年的一篇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論文中,物理學家彭羅斯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展示了黑洞如何在適當條件下形成—形成了一個可以捕捉光源的面。在這個面的內部,質量會陷入一種不可逆的重力坍塌,從而產生物質密度無窮大的能量區域,稱做奇點。以前的研究人員,只在人們認為的物理中無法實現條件下,證明了產生奇點的必然性。

彭羅斯的貢獻跨越了數學和物理學的許多領域。與平面藝術大師M.C埃舍爾的交流激發了彭羅斯的靈感,他繪製了多幅不可能幾何圖形。20世紀70年代,他豐富發展了幾何理論:一種不重複的2D圖案,現在被稱為彭羅斯鑲嵌。這些圖案在大自然中存在於一種叫做準晶的物質中,它是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主題。

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的數學物理學家馬蒂爾德·瑪莉利,也是彭羅斯現在的研究夥伴,說彭羅斯把各種複雜的數學技巧引入了物理學研究的多個分支。她對此有所感嘆,稱彭羅斯的做法的確為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銀河中的黑洞為愛因斯坦相對論提供了其長期尋求的試驗場。

拉合爾巴基斯坦政府學院大學的數學物理學家阿斯加爾·卡迪爾說,尤其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彭羅斯發展出了扭量理論,試圖結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來進行研究。扭轉的空間會改變時空的本質。卡迪爾在博士學習期間和彭羅斯共同研究了扭量理論,他說彭羅斯的這種理解方式,會讓人在論及時間和空間的時候,不把它們當基礎理論而是作為一種突變事物來談。

彭羅斯還曾與已故的史蒂芬.霍金一起,對奇點做過進一步基礎性研究。德國科隆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安德烈亞斯·埃克哈特說:「我想,把這個獎頒給彭羅斯也是間接地頒給了史蒂芬·霍金,這兩位科學家和他們的團隊在黑洞現象的理論物理解釋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以此向他們致敬。」

當彭羅斯呈現了黑洞存在的理論基礎時,格茲和根澤爾的團隊同樣將有力的實驗證據給展示了出來——他們證實了有一個空洞存在於我們的銀河系中心。

自1960年以來,天文學家們就推測有一個特大質量,比太陽還要重一百萬倍以上的空洞,也許正存在於眾多星系的中央。而銀河系則是這些推測星系中,最有可能的一員。無線電觀測已經證實了在銀河系的中心有著能量的輻射,而這個發出輻射的物體和Sgr.A極為相似(註:即Sagittarius A,存在於銀河系的星系中央,是一個明亮而緊湊的天文射電源)。其他觀測也同樣展現了在這個輻射中心裡,充滿著高速飛奔環繞的恆星和氣體。

隨著漸循漸進的觀測,萊因哈德根澤爾的團隊發現恆星已經繞著銀河系的中央黑洞運行20餘年了。

然而,近距離的觀察這些恆星是極具有挑戰難度的,因為大量的氣體和塵埃聚在這些恆星的表面,遮掩了它所發出來的射線。在1990年的初始,由格茲和根澤爾帶領的兩隻競爭團隊各自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來克服這個困難——位於夏威夷莫納克亞的凱克天文臺,和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巨型望遠鏡。這兩臺望遠鏡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尖端的觀測儀器。

「他們工作的關鍵則在於需要找出提高對微弱光線解析度和敏感度的方法。」艾卡特說道。他是以前根澤爾在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小組成員。這些團隊初次使用類似於斑點成像法的儀器,在快照中採集數據,以此來避免由於地球大氣層的動蕩所造成的視線模糊。隨後,兩支隊伍都運用了自適應光學技術,也就是用光鏡來糾正其失真。這樣可以做到長時間的曝光,以此捕獲更多的光線,並提高敏感度。而這也得以讓他們在三維空間裡追蹤恆星的運動軌跡。

數十年後,這些儀器讓他們可以測出數以萬計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恆星,並繪出大約30條軌道。這兩支隊伍最終判定了這個目標物體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400萬倍。並對它大小的上限得出一致結論。

艾卡特表示,「在銀河系中心存在著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這一結論是團隊多年努力和無數論文與項目的結晶。而這位至今也仍是獲獎者根澤爾的合作夥伴的他再次說道,「根澤爾因為他對工作的努力鑽研是眾所周知的。他是一名非常簡練,同樣也是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同時,根據2013年《自然》中對天文學家格茲的描述,她對工作的激情與熱愛也使她變得廣為人知。艾卡特也補充道:「格茲她是一個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人,擅長用很直接的方式解決掉問題」。

作者:Elizabeth Gibney &

Davide Castelvecchi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霍金本應獲得卻遺憾錯過的2020諾貝爾獎:廣義相對論之黑洞
    失之交臂的諾貝爾獎,2020物理獎得主為霍金打抱不平!周二,三位科學家因對黑洞的研究而獲得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巴黎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盧克·布蘭切特表示,很遺憾彭羅斯和霍金之前沒有獲得諾貝爾獎。這個獎項是在霍金去世兩年後頒發的,但他們的工作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其重要性自80年代以來就得到了認可。遺憾的是,這個獎項太晚了,以至於霍金無法與彭羅斯分享榮譽。
  •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為何沒能獲得諾貝爾獎呢?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對於物理領域來說,霍金將會是震古爍今的一位新的巨人,一生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卻遺憾的沒有獲的過諾貝爾獎,這是為什麼呢?
  • 「第三種」振蕩或將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第三種」振蕩或將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謎 新華社 發  2012年12月20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2012年全球科學領域獲得的十大突破,其中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發現「第三種振蕩」榜上有名。《科學》指出,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發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並測量到了振蕩機率,這是全世界高能物理學家十幾年來的夢想。
  • 這位號稱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沒獲得諾貝爾獎?
    史蒂芬·霍金專注於研究宇宙論和黑洞,並且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不減定理,並且還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普朗克的量子力學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一步!但是史蒂芬·霍金有如此巨大的貢獻,甚至被譽為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但為何生前卻未獲得過諾貝爾獎呢?
  • 霍金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嗎?
    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近日,諾貝爾獎的頒獎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少朋友針對此提出了許多有關諾貝爾獎的疑問,其實飽受關注的是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世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獎?那麼為什麼霍金從來沒有獲得過物理學的諾貝爾獎呢?
  • 揭開神秘的類星體之謎
    是時候來揭開神秘的類星體之謎了。
  •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
    超質量黑洞來源之謎被揭開,日本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瘋狂吞噬者在宇宙中,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黑洞類型一共有三種,第一種是原初黑洞,它們誕生於宇宙初期,跟宇宙大爆炸初期暴漲的超高物質密度有關;第二種是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形成科學家們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 困擾人類的十大科學之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這些謎團有望逐漸被科學家揭開。8.黑洞之謎  在太空中,有些區域天文學家完全探測不到,天文學家就認為那裡存在一個黑洞黑洞不僅不發射任何電磁波,而且還會吸收電磁波以及其他物質,這就是採用主動和被動的方法都探測不到黑洞的原因。天文學家認為,「探測不到」也算是一種探測,哪裡探測不到,哪裡就有黑洞:有多大區域探測不大,黑洞的影響面就有多大。事實果真如此嗎?
  • 黑洞為什麼能獲得2020年諾貝爾獎?它是怎樣被證明的?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對證明黑洞存在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一位是在純理論上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他就是與霍金共同證明過奇性定理的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據說霍金為此與好友基普·索恩(稍後還有他,這裡不做介紹)打賭,霍金故意說那裡不是黑洞,這樣他如果贏了,就獲得賭注,如果輸了,他畢生研究的黑洞就被證明存在,他同時會成為最大的贏家!精明的霍金最後承認輸掉了賭局,而自己則成為了黑洞研究的第一權威。
  • 黑洞為什麼能獲得2020年諾貝爾獎?它是怎樣被證明的?
    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對證明黑洞存在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一位是在純理論上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他就是與霍金共同證明過奇性定理的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另外兩位則是在觀測中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不可見天體的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莉婭·蓋茲。
  • 黑洞領域再得諾貝爾獎,3位科學家獲得120萬美元獎勵
    牛津大學的彭羅斯,發現黑洞和廣義相對論的聯繫,獲得一半獎金,大約60萬美元,加州大學的安德裡亞和根澤爾,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的天體,獲得另一半獎金。黑洞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理論天體,然而事實上,愛因斯坦並不相信宇宙中存在黑洞,這種吞噬周圍物質的天體過於離奇,愛因斯坦認為肯定有某種限制條件,避免黑洞的誕生。然而彭羅斯利用數學模型,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人類也拍攝到了黑洞照片,彭羅斯在1965年用一篇論文對其進行詳細的描述,直到今天,這篇論文也被認為是黑洞研究領域中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 霍金最著名黑洞理論證實 諾貝爾獎的節奏?
    近期,來自美國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足以支持「霍金輻射」理論的明確證據,他們的發現或將幫助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當一個黑洞死亡時,其內部的一切事物也都將隨之消亡。「霍金輻射」理論認為,黑洞應該有能力產生熱量並釋放亞原子粒子,直到它們能量完全耗盡,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 霍金一生都在尋找它——能讓霍金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秘天體
    史上最暢銷科普書《時間簡史》的作者,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生致力研究黑洞,他幾乎所有的理論貢獻都與黑洞有關,而幾乎所有關於黑洞的理論和定律也跟他有關,所以稱他為「黑洞之王,導致它們其中一個落入黑洞,由於失去湮滅對象,剩下的虛粒子會成為實粒子並獲得質量,它有可能隨即落入黑洞,但存在一定的概率逃離黑洞。
  • 原初黑洞能否解開宇宙中漩渦星系引力異常之謎?
    上一篇文章《霍金一生都在尋找它——能讓霍金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秘天體》介紹了原初黑洞這個有望可以證明霍金輻射的神秘天體,它可能是宇宙大爆炸後第一秒由於密度波動而坍縮形成的緻密天體,雖然這是它最早被提出時就賦予的使命
  • UFO揭開火星上神秘的金字塔之謎
    火星金字塔之謎金字塔的規模相當於汽車大小。火星金字塔之謎然而,該頻道的評論員對此並不信服,他們指出地球上存在相似的因風沙導致的巖石形成。但這卻獲得了陰謀論理論家的支持,他們認為文明,包括地球文明曾經秘密造訪火星並在那裡建立了殖民地。
  • 他為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史蒂芬霍金去世2018年3月14日,周三,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享有最高聲譽的宇宙學科普作家,劍橋大學教授 ,史蒂芬霍金在他位於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霍金獲得第一次重大突破在1970年,當時他和羅傑 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霍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揭開宇宙誕生的奧秘。為此,霍金將量子量子理論應用於解釋黑洞現象,並獲得重大突破。他宣布黑洞以驚人的速度釋放熱量並最終消失,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
  • 時隔55年,史上第三位女性物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剛剛宣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55年來首次頒發給一位女性,使得本屆諾貝爾獎更具有歷史性意義。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博士是歷史上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此前獲獎的還有瑪麗·居裡(1903年獲獎)和瑪麗亞·戈培爾-梅耶(1963年獲獎)。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一最近幾天,世人矚目的諾貝爾獎各個獎項陸續開獎。這種想法就體現了他推廣相對性觀念的信念,而其他多數物理學家不相信加速觀測者與其他觀測者看到的世界會有相同之處。我們大多數時候也體會不到加速運動帶來的切身感受。坐著開始加速的動車或飛機上,會產生推背感;體驗蹦極或速降時,會產生失重感,這都是身處加速運動中的例子。
  • 每日簡報:黑洞物理學家獲諾貝爾獎
    三位物理學家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發現與宇宙中最大、最神秘的天體——黑洞——有關。20世紀60年代,Roger Penrose 因為理論工作獲得了一半的獎金,該理論表明了 Albert Einstein 的廣義相對論理論是如何導致一些具有強大引力的區域的,這些區域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
  • 一項研究稱地球上可能會產生黑洞大小的磁場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科學家應該能夠在地球上創造出與黑洞和中子星中看到的磁場強度相媲美的磁場。大阪大學工程師村上正勝及其同事發表的一篇新研究論文指出,這種強磁場將通過用雷射對微管進行爆破而產生,對於進行基礎物理學,材料科學和天文學研究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