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跟媽媽學漢字,5歲背熟3000漢字,1945年赴美留學,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至今仍在科研第一線!這就是楊振寧,一個如今在網絡上上被黑的體無完膚的物理學家,黑的理由無非就是他的私生活以及建國之初沒有回國,事實上,我們欠他一個道歉!——題記
前段時間,霍金去世,國人為之惋惜,有人說這是全人類的損失。
霍金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什麼最偉大的科學家、最聰明的大腦,雖說霍金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單論在物理學領域,並不算得上頂尖。
國人寧願歌頌霍金,也不願意去宣傳楊振寧,他的偉大同樣值得國人去學習!
早在20年前,《自然》評選的偉大物理學家,20多人上榜,楊振寧就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有愛因斯坦、牛頓等人,唯一值得說道的,楊振寧是這些人裡面唯一在世的物理學家,這是對他貢獻的肯定。
國人只是單純迷茫的跟風,一味的謾罵,說楊振寧的私生活如何如何?建國初期不回國,但我想說的是,這都是不喜歡物理的人,亦或是不了解他的人。
真正了解和喜歡物理的,是不會不尊重楊振寧的!
人與翁帆結婚,至今和睦恩愛,私生活並沒有不檢點,這並不是否定他的理由!
也有說回國養老,早前幹嘛去了?以他的身份地位在哪裡不可以養老?
楊振寧在建國後一直跟國內有聯繫,並給予幫助,愛國之心始終未變,錢學森回國可以立即為國家效力,然而當時的楊振寧,他們研究的領域不同,回國之後很難有大的用處,同時也未必會取得如今的成就。
我想真正謾罵他的人只是那些膚淺的,我們可以崇拜霍金,崇拜他身殘志堅、不屈不撓的精神。
同時更應該敬重楊振寧,一是對他偉大的成就,二是他從未改變的愛國之心。
我們欠楊振寧一個道歉!
為什麼這樣說?如果您能看到這裡,不妨深入了解下楊振寧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就。
二戰結束後,我國誕生了不少科學家,當中楊振寧的貢獻尤為巨大,還被國人稱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楊振寧的貢獻成就有很多,諸如他以不守恆規律取得了諾貝爾獎,從此使得他更加聲名顯赫,在學術界中備受學者的敬仰。
01
所謂不守恆規律指的是在弱力環境中的不對稱現場,因為早期的科學家擁有對此不可動搖的信仰。
後來出現的諾特定律,利用數學來證實了該對稱跟守恆定論一樣可靠。
1956年,新中國在努力發展前進,楊振寧跟李先生就探測出弱力不守恆現象,但當時的科學界還持有質疑態度,不肯全信,後來吳健雄先生又在鈷60原子核的實驗中證實了不守恆規律,從此楊振寧的發現才引起世界科學家的注意,簡直可以用轟動來形容。
1957年,楊振寧先生因不守恆規律獲得該年十月份頒發的諾貝爾獎。
這無疑給當時的中國走進新時代注入一針強心劑,使得國人更加自豪自信起來,而楊振寧對科學方面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力求創造出更多的科學貢獻。
然而楊振寧先生最偉大的成就並非發現了不守恆規律,還有楊米爾斯理論、楊巴克斯方程等。
當年他先是發現了楊米爾斯理論,然後再接再厲探究出楊巴克斯方程,接著才發現不守恆規律。
關於發現過程,當年的楊振寧通過導師泰勒幫助攻讀博士學位,而在博士論文中,楊振寧就有了自己的理論目標。
其堅持的4個目標,而其中的三個目標方向均為打住,使得楊振寧取得博士學位的是他最後的一篇論文,名叫《核反應中角分布》,該論文被泰勒看過後,才決定給他頒發博士學位證書。
後來,踏入社會的楊振寧僅花了一年時間就跟朋友李政道合作,把二維伊辛模型發展成三維,從此激發了更多針對該領域的研究實驗。
楊巴克斯方程,原初它起於一個統計力學方面的問題,跟一個四價頂角關聯的R矩陣以及晶格等對易。
到了60年代,刻苦研發的楊振寧開始採用Bethe Ansatz方法進行實驗,最終發現了楊巴克斯特的聯繫。
正是有了楊振寧先生提供的楊巴克斯方程以及楊米爾斯理論的貢獻,才導致後來的科學家在這基礎上,贏得了7個諾貝爾獎。
其中有6人是因為通過研究楊米爾斯理論跟楊巴克斯方程,取得的菲爾茲獎,這不得不令人為楊振寧先生鼓掌。
然而楊振寧在1994年的一場鮑爾獎頒獎典禮中,他感概的發表獲獎感言,稱:「這項工作已安排在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工作行列,相比會對將來的後代造成類似的影響」。
此話,正是表明楊振寧先生的貢獻跟愛因斯坦、牛頓的貢獻一樣,將會給未來人類造成深遠巨大的影響。因此說楊振寧先生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
02
1922年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知識家庭,自幼長得聰明伶俐,機智過人,4歲就跟隨媽媽學漢字,僅花一年時間就把3000個漢字背熟。
後來到了1928年,楊振寧爸爸從美國回來,楊振寧就跟著爸爸進入廈門大學,就讀小學2年級。
由於爸爸也是一個海歸知識份子,第二年就被北京清華大學相中,聘請他前去任教,並且校方還給楊振寧一家安排的住宿,地址在清華院的西院11號。
就此楊振寧很早就接受了優良的教育。
1933年,國家正處動蕩的年份,但無論何時都阻擋不了楊振寧的勤奮求學。
他很快就從小學畢業讀進了北平絨線胡同的天主教舉辦的崇德中學,不過在中學期間,楊振寧發生了一件羞愧之事。
有一次,班級考試,楊振寧不知為何突然對試題沒有頭緒,但又擔心考不好被父親責罵,在年輕狂躁的小心理影響下楊振寧最終選擇了作弊,他在通過偷看其他同學的答案的時候,不料被當時的監考老師發現,並且嚴厲的懲罰了一頓。
此事過後,可能就激發了楊振寧的求學奮鬥心,使他變得更加勤奮好學。1937年,可惡的日本軍發動「七七事件」,導致北平人人自危,楊振寧在母親的帶領下又重回了合肥居住。
1938年中日戰爭全面打響,楊振寧一家為避難,開始四處流連異鄉,曾先後到過廣東、香港、越南、最終來到昆明暫居。
期間楊振寧開始上昆明高中2年級,後來被西南大學錄取,並且聽從父親的意見報讀化學系,後面不知為何又改成了物理系。
大學畢業之後,楊振寧開始走上了自己的物理學巔峰之路。
1945年,楊振寧以優良的成績獲得獎學金補貼,飛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深造,過了兩年以實力考取芝加哥大哥的哲學博士學位。
該學位含金量很重,畢竟在當時的年代,對於一個留洋的中國人來講是很艱難的,由於膚色原因,美國人往往對其他學生更加嚴苛,而楊振寧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克服種種困難,取得了美國博士學位。
歸國後的楊振寧,最終楊巴克斯方程、楊米爾斯理論、不守恆規律等貢獻為國家帶來巨大的回報,並且成為一代偉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