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物理界存世唯一真神,那必然屬於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
如今98歲的楊振寧究竟有多偉大?愛因斯坦之後,物理學界他是獨一檔,其他所有物理學家都得排在他後面,甚至可以說他的成就可以跟愛因斯坦比肩,不過這需要漫長的時間來驗證。
越是偉大的理論,就越需要越長的時間來檢驗。
楊振寧的偉大是公認的,而他晚年和翁帆的個人生活儘管有極其小的爭議,但並不能掩蓋他的光芒,尤其他的愛國情懷也是值得一提的。
如今最熱的話題當然是「國產」,中國正在崛起,在這股力量不可忽視的情況下,一些不願看到中國崛起的勢力甚至開始用非常規手段阻止。
大部分中國人都沒想到,多年從未斷供的晶片,這麼一個小小的東西,突然斷供竟然令14億人口的大國束手無策。
而殊不知,偉人楊振寧一早就看穿了這個隱患。
早些年間,國內興起了前沿物理研究的熱潮,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呼聲很高。不過建造這樣一套設備並不是一件易事,於是去問了楊振寧的意見。
楊振寧的意見很明確,不希望將大量錢財浪費在這上邊。一方面是因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就像一個無底洞,太費錢了,就算建造完成了,也不一定出成果,這是一個相當漫長並且虛無縹緲的東西。
換言之,建造對撞機就像尋找外星人一樣,有點好高騖遠,耗資巨大並且出不出成果完全靠運氣。
另一方面,楊振寧認為不如將錢花在更實用、對人民的生活改善更直接的領域,而當時正是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楊振寧反對建造對撞機也就等於呼籲發展半導體。
那時候中國的晶片完全依賴於進口,我們還沒有自己的光刻機,卻是晶片消費大國,一旦被別人斷供,就等於被人釜底抽薪了。
然而當時建造對撞機的呼聲太高,楊振寧的建議還曾引起了一些爭議。如今看來,楊振寧老先生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只可惜沒有起到效果。
那麼話說回來,楊振寧老先生的建議這麼誠懇,當時為什麼沒人聽呢?
答案很明顯,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
當時中國的晶片供應非常充足,沒有人能夠預料到幾年後會面臨被鎖喉的危險,而且那幾年是中國經濟飛躍最迅速的幾年,從下到上人人心氣高漲,心比天高。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楊振寧能夠比肩愛因斯坦是有道理的,全國人民或許都欠他一個道歉。
如果當時聽了建議,或許現在就不至於陷入這麼被動的局面。
好在如今我們看到了命運的缺口,就算再緊張,勒緊褲腰帶也要將這個窟窿給堵上,幾萬億的投資,14億的人口大國,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研製出世界一流光刻機。
在此,祝願楊振寧先生和翁帆女士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