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曾呼籲發展半導體,不要浪費錢在對撞機上,當年為何沒聽?

2020-10-09 蜂窩上的啄木鳥

導讀:楊振寧曾呼籲發展半導體,不要浪費錢在對撞機上,當年為何沒聽他的建議?

當代物理界存世唯一真神,那必然屬於華人物理學家楊振寧。

如今98歲的楊振寧究竟有多偉大?愛因斯坦之後,物理學界他是獨一檔,其他所有物理學家都得排在他後面,甚至可以說他的成就可以跟愛因斯坦比肩,不過這需要漫長的時間來驗證。

越是偉大的理論,就越需要越長的時間來檢驗。

楊振寧的偉大是公認的,而他晚年和翁帆的個人生活儘管有極其小的爭議,但並不能掩蓋他的光芒,尤其他的愛國情懷也是值得一提的。

如今最熱的話題當然是「國產」,中國正在崛起,在這股力量不可忽視的情況下,一些不願看到中國崛起的勢力甚至開始用非常規手段阻止。

大部分中國人都沒想到,多年從未斷供的晶片,這麼一個小小的東西,突然斷供竟然令14億人口的大國束手無策。

而殊不知,偉人楊振寧一早就看穿了這個隱患。

早些年間,國內興起了前沿物理研究的熱潮,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呼聲很高。不過建造這樣一套設備並不是一件易事,於是去問了楊振寧的意見。

楊振寧的意見很明確,不希望將大量錢財浪費在這上邊。一方面是因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就像一個無底洞,太費錢了,就算建造完成了,也不一定出成果,這是一個相當漫長並且虛無縹緲的東西。

換言之,建造對撞機就像尋找外星人一樣,有點好高騖遠,耗資巨大並且出不出成果完全靠運氣。

另一方面,楊振寧認為不如將錢花在更實用、對人民的生活改善更直接的領域,而當時正是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楊振寧反對建造對撞機也就等於呼籲發展半導體。

那時候中國的晶片完全依賴於進口,我們還沒有自己的光刻機,卻是晶片消費大國,一旦被別人斷供,就等於被人釜底抽薪了。

然而當時建造對撞機的呼聲太高,楊振寧的建議還曾引起了一些爭議。如今看來,楊振寧老先生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只可惜沒有起到效果。

那麼話說回來,楊振寧老先生的建議這麼誠懇,當時為什麼沒人聽呢?

答案很明顯,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

當時中國的晶片供應非常充足,沒有人能夠預料到幾年後會面臨被鎖喉的危險,而且那幾年是中國經濟飛躍最迅速的幾年,從下到上人人心氣高漲,心比天高。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楊振寧能夠比肩愛因斯坦是有道理的,全國人民或許都欠他一個道歉。

如果當時聽了建議,或許現在就不至於陷入這麼被動的局面。

好在如今我們看到了命運的缺口,就算再緊張,勒緊褲腰帶也要將這個窟窿給堵上,幾萬億的投資,14億的人口大國,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研製出世界一流光刻機。

在此,祝願楊振寧先生和翁帆女士晚年幸福。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曾建議停止對撞機修建,把精力放到半導體技術,可惜沒人聽
    其實並不是,我國一些科學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意識到了半導體的重要性,不然楊振寧也不會呼籲中國的科技企業要對半導體技術攻克,但遺憾的是在那時候的中國科技行業並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而是做了自己的事情。雖然說在那一個時代去攻克半導體技術所用的資金並不是特別多,但是我國還是將發展的目光放到了對撞機上,現在的對撞機研究成功了但是也耗費了大量的財力以及物力,有得必有失,我們的半導體領域上現在經常被其他國家卡脖子。
  • 當光刻機已成我們高科技的痛,你曾記得當年楊振寧教授的建議嗎?
    楊振寧教授曾極力反對大型對撞機的建設,呼籲發展半導體。楊振寧院士一共表達了三大理由,首先,大型對撞機的建設成本很高,其建設成本預算高達2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可能涉及的追加費用。其次,面對對撞機200億美元的建設費用,我們或許更應該優先的應用到醫療、教育等領域。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搞半導體研究
    這不,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吵」起來了。我國對是否要建造粒子對撞機,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主要是圍繞著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兩人的看法。王貽芳認為任何事物只有在自己擁有的時候,才會底氣十足。畢業於南京大學的王貽芳在1984年便去了瑞士的歐洲核子中心,在那裡他接觸到了高能粒子研究工作,因此在回國後,他一直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高能物理實驗。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還太年輕!
    楊振寧曾阻止修建對撞機,呼籲發展半導體,可惜沒聽他的建議!晶片,光刻機這兩個平時很少提到的詞語,如今盡人皆知。最近幾年大家一直熱議的一個話題,那就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之間,爭論是否應該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問題。
  • 楊振寧與王貽芳之「最後一戰」:誰在為耗資千億超大對撞機買單?
    2015年,一場中國科技界的爭論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那就是:中國要不要建造自己的大型碰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 這個問題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科學家代表為高能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得到海內外高能物理學界較多支持。
  • 為何楊振寧建議不要建對撞機,而數學家丘成桐卻發文反對楊振寧?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製造出高能粒子對撞機的話,那麼對於我國的科技和教育發展將會有一個很大的舉措,它會把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吸引到中國來,進而推動我國的科研成果。甚至有專業的人士說過,如果說我們能夠真的造出對撞機,那麼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道路最起碼能夠再往前推進20年,對撞機對於科技發展的進步貢獻是很大的。
  • 楊振寧為何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2億元太浪費
    在這一領域,中國也在規劃建造一個新的對撞機。據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資料,這個新的對撞機的周長將達到52公裡,目前正在加緊建造當中。預計該強子對撞機將耗資30億美元。然而在一些科學家的眼裡,中國是不是應該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依然是個爭議話題,尤其以楊振寧為代表,他曾公開發表文章稱,中國不適合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楊振寧有了這樣的看法呢?
  • 光刻機中國永遠的痛,回看當年楊振寧的建議,全國人欠他一個道歉
    而殊不知,偉人楊振寧一早就看穿了這個隱患。早些年間,國內興起了前沿物理研究的熱潮,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呼聲很高。不過建造這樣一套設備並不是一件易事,於是去問了楊振寧的意見。另一方面,楊振寧認為不如將錢花在更實用、對人民的生活改善更直接的領域,而當時正是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楊振寧反對建造對撞機也就等於呼籲發展半導體。那時候中國的晶片完全依賴於進口,我們還沒有自己的光刻機,卻是晶片消費大國,一旦被別人斷供,就等於被人釜底抽薪了。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2016年,楊振寧通過媒體透露,他反對中國現在建造CEPC。他主要提出了7點理由。隨即,王貽芳針對楊振寧的7點理由,也通過媒體發表了逐條的反駁。例如,楊振寧反對的第1條理由中提到:「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
  • 大型對撞機要不要建?丘成桐贊成,楊振寧反駁,丁肇中卻搖頭沉默
    但是大型對撞機所要建造的話,是十分「燒錢」的項目,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周長足足達到了27千米,耗資達到了80億美元。這80億美元的作用,除了可以為自己國家提高科研進程之外,還能吸引大量的世界頂尖科學人才到自己國家,促進自己國家的科學發展。
  • 美國將打造大型對撞機,中國要不要跟進?楊振寧給出了自己看法
    美國此前曾耗費20億美元挖掘對撞機隧道但於1992年就宣告停止美國在高能物理領域上向來都是處於領先位置,所以對於大型對撞機研製美國早前就已經有所行動了,此前美國的高能對撞機在前期隧道建設上就耗費了20億美元。
  • 楊振寧為何反對粒子對撞機得建設?
    為何對於楊振寧老先生總是議論紛紛,筆者猜測有如下三個原因:第一是解放的時候沒有立即回國,而是選擇在美國工作。第二是娶了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女孩為妻。第三便是他極力反對中國建立大型粒子對撞機。
  • 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從2014年開始,國際超弦界就組團來中國遊說超級對撞機項目,不幸的是,2016年他們遭到楊振寧的強勢阻擊,當年發改委十三五項目審批,CEPC只差一票未能通過。這位高能所研一男生,從室友那聽到小道消息,現在楊振寧不反對建CEPC了,於是懷著激動的心情,搶到了一張楊振寧的國科大講座門票,想當面求證一下。
  • 楊振寧是對的!一票險勝,否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
    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此前,我國科學界曾因為一個物理項目是否實施而迎來了巨大爭議,最終用投票的方式,一方以一票之差獲得了勝利。雙方就項目是否實施展開了多次爭論,最終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進行最終決定,而楊振寧一方最後憑藉一票的優勢獲勝,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個項目也自此被擱淺下來,後來眾人表示:楊振寧是對的。那麼雙方為什麼會對這一項目產生巨大的爭執呢?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The party is over
    年輕人首先表達了對這位著名物理學家的崇拜,然後對於曾在幾年前明確表示反對中國建造大對撞機的楊先生熱切問道:「我想代表我所有的同學再問您一次,您現在對我們建造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國科大最大的禮堂座無虛席清晰表明反對態度後,楊振寧強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 為什麼不支持楊振寧關於對撞機的意見
    事實上,楊振寧先生在之前生活和工作上幾次長遠的判斷後來都證明並不正確,以下說明: 第一,楊振寧先生曾判斷新中國以當時落後的條件不可能研製出原子彈。而他的同學鄧稼先先生卻選擇回國研製原子彈,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許多年後見到鄧稼先,楊振寧先生曾當面詢問鄧稼先有沒有接受外國人的幫助,之後他收到一封書信,鄧稼先正式答覆他:沒有。
  • 花360億或能讓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為何楊振寧就是不同意?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目前世界上的科技大國競爭異常激烈,誰都不甘落後,因為大家心知肚明誰先掌握了核心科技,誰就掌握了世界。高能物理學一直是西方的強項,直到1989年我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譜儀投入運行後,世界高能物理界才將目光投向中國。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2016年,在高能物理學領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中國要不要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有意思的是不僅科學家們參與了爭論,甚至連普通群眾也加入了進來,要知道,建造大型對撞機,是非常專業的一件事,普通群眾欠缺的知識太多了,是標準的門外漢,但門外漢爭論起來,甚至比門裡的科學家熱情還高,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 光刻機和對撞機,中國該怎麼選?今天才明白楊振寧教授的智慧!
    曾經有些年,我們對楊振寧教授很不理解,甚至很多人用楊教授生活上的一些事嘲諷他,對一位當今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來說,這類嘲諷顯示出一些人的無知和愚蠢。楊振寧先生的智慧是普通人很難理解的,可是有些事情過了幾十年後,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才能理解他的想法。
  • 中國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你支持楊振寧還是王貽芳?
    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物理實驗裝置,簡單說就是在這個裝置中注入兩束粒子流,通過電場進行加速之後,使得粒子流達到非常高的速度,然後讓這兩束粒子流迎頭相撞,使得相互碰撞的粒子產生相互作用,從而可能產生從末發現過的粒子,或者測定生成粒子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