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霍金本人曾經這麼回答記者:因為我的黑洞蒸發(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霍金輻射)還沒有被觀測或者實驗所證實。既然霍金這麼回答,很顯然他認為自己最值得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術成就就是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的理論基礎非常牢靠,而且宇宙中黑洞很多,所以霍金輻射應該是存在的。但是既然還沒有被觀測到,那就只能還是理論模型,未經實驗或者觀測驗證的理論模型就仍然有可能不正確,不管多麼合理和漂亮。既然有可能不正確,諾獎委員會當然就不會給霍金頒獎。
實際上,復旦大學的施鬱教授在今年諾獎宣布前夕還真的預測了霍金今年會由於引力波的發現獲得諾獎,因為引力波的觀測結果還真的驗證了霍金的另外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黑洞的面積不減定理。針對施鬱教授的這個預測,我在10月3號諾貝爾物理學獎宣布之前的直播點評上,做了如下評論:我確認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會授予引力波的發現,但是同時也認為霍金不會獲獎,因為:1)發現引力波是一個世紀以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把任何其他科學成果和發現引力波放在一起授予諾獎都是對發現引力波這個偉大成就的汙染,完全不合適;2)霍金的最大成就是霍金輻射,既不是黑洞的面積不減定理,也不是他和彭羅斯一起證明的宇宙奇點定理,如果不以他的最重要成就授予他諾獎,至少也得是以終身成就獲獎,以他的黑洞面積不減定理授獎是太明顯的安慰獎,會讓人不服。
有朋友可能說,既然愛因斯坦並不是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是以他發現的光電效應獲獎,而很顯然這在愛因斯坦的眾多偉大貢獻中是較小的一個,尤其是和相對論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那麼霍金以他的次要成果--黑洞面積不減定理獲得諾獎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啊!問題在於,雖然光電效應是愛因斯坦的比較不重要的科學成果,但是和多數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成果相比毫不遜色,所以愛因斯坦以發現的光電效應獲獎沒人不服,只是愛因斯坦不太開心,畢竟他自己最看重的還是相對論啊!但是霍金的面積不減定理並沒有那麼重要,如果靠這個獲得諾獎,很多人肯定不服,但是如果最終以霍金輻射或者終身成就獲獎,大家就比較可以接受了。
最後,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很多年前我在阿姆斯特丹參加一個很高端的會議,會議中間有一個晚宴,是荷蘭皇家的一個什麼人做東,所以只有少數會議代表被邀請參加。我沾了代表中國的光,也受邀了。那時候還沒有手機google地圖這玩意,每人給了一張地圖,我就按照地圖找去了。到了地方,發現是一個高級賓館,但是說什麼也找不到吃飯的那個房間。我正轉的暈頭轉向的時候,看到因為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而獲得諾獎的George Smoot也在鬼鬼祟祟地對著地圖亂轉,於是追上去,問他什麼狀況,他說也找了一陣子了,找不到房間。
於是我只好跑到賓館前臺問清了房間的具體位置,帶他一起進去了。進去發現已經到的人裡面有另外一個諾獎得主、因為發現CP破壞,也就是電荷-宇稱破壞於1980年獲得諾獎的Jim Cronin和歐洲核子中心理論部的主任John Ellis,我說你們也是自己找來的嗎?兩個人說費了不少勁才找到這麼隱秘的一個房間!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我當時還算年輕力壯,自己摸過來也就算了,但是人家諾獎得主和各種大人物們也得自己摸過來,實在是和在咱們國家的待遇有天淵之別啊!
於是我們幾個難兄難弟就坐到了一起。吃飯過程中,忘記了是什麼原因有人問John Ellis最近看到媒體報導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要造出黑洞,這事靠不靠譜,John Ellis說根本不靠譜。我接著說,你們應該想辦法造出黑洞來。John Ellis問為什麼?我說,霍金比我左右兩位諾獎得主都有名而且水平也高的多吧?我左右兩個諾獎得主趕緊點頭說,是是那是當然。我說那就對了,他比你們厲害,但是還沒有拿諾獎,你們不覺得不好意思嗎?兩位樂了: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啊,關鍵在於他的黑洞蒸發理論還沒有得到實驗或者觀測的證實,我們也幫不上忙啊!
我說這就是歐洲核子中心應該造出黑洞的原因,因為這種黑洞就是量子黑洞,根據霍金的理論應該很快蒸發爆炸掉,這個過程很容易觀測到,這樣霍金就能夠拿到諾獎了。這兩位立刻說,John,你們的確應該想辦法造出黑洞,霍金拿到諾獎我們也就心安理得了!我馬上說,別急,但是萬一霍金的理論錯了呢?如果造出的黑洞不蒸發,那就會開始吃東西,先是把歐洲核子中心吃掉,再把日內瓦吃掉,然後還會把地球吃掉,那就麻煩了!
George Smoot立刻起來,走到房間門口,打開房間門左看右看,回來坐下說,很安全!我問他在搞什麼鬼,他說看看周圍有沒有今天到會的紐約時報的記者在偷聽,如果有的話,明天紐約時報的頭條肯定是:中國科學家預言人造黑洞會吃掉地球!
張雙南問答
原子的內部空間完全是真空的,為什麼原子沒有因此而塌縮?
義大利Vir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 引力波究竟是什麼波?
什麼是科學精神,東西方有何不同?
地球為什麼可以自轉和公轉?
宇宙中有沒有自身引力小於自轉離心力的天體?
光會受到重力的作用嗎?黑洞會發光嗎?
什麼是黑洞?
地球太陽以及所有天體為什麼都是漂浮在太空中?
地球磁場是怎樣產生的?火星的磁場為什麼會消失?
太陽變成黑洞,世界將會怎樣?
強大的宇宙真空環境,為什麼地球上的空氣沒有被宇宙真空吸收掉?
黑洞的體積可以無限小嗎?
我們能看到非常遙遠的星系,為什麼看不清某個星球有沒有生命?
如果兩個光子相撞會出現什麼狀況?
一個恆星接近光速向地球運動,另一個接近光速離開地球,二者傳到地球的光速是一樣嗎?
星系坍塌為什麼會形成黑洞?
被引力波擊中會發生什麼情況?
空間望遠鏡繞地球一天要多久?
人被吸進黑洞會怎樣?
夸克是否會在原子核內穿梭流動?
他是最受媒體歡迎的科學家,也是會寫詩的天文學家,儘管工作任務極為繁重,仍堅持以極大的熱情投身科學傳播,他就是張雙南研究員。
我們特別收集整理了「悟空問答」上張雙南研究員對部分提問的回答, 與您共享科學。本文為張雙南問答系列第十九則。
如果您有問題,可以在「悟空問答」提問。或者留言提問,小編代為轉發。由於科研任務繁重,張雙南研究員會在方便的時候挑選一些問題回答。
張雙南,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領域為黑洞、中子星、宇宙學和空間天文。天宮二號「天極」伽瑪射線暴偏振測量項目、「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項目以及若干大型國際合作空間天文項目首席科學家。
入選國家傑青、長江教授、「千人計劃」。獲「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義大利Ferrara大學「哥白尼科學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