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中國經濟學家也不都是吃乾飯的,林毅夫就很有水平

2020-11-25 騰訊網

值得尊敬的學術才能、可操作的經驗、頗具合作精神的領導才能以及熟練理論的卓越結合。-----佐利克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現高速度發展,而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經濟理論和發展觀點不斷湧現。

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在各種平臺甚至在網絡上,時不時就有"經濟學家"對中國發展的某些方向和問題進行分析和研判,最有代表性的是那些所謂金融專家對中國股市所進行的預測,不斷引起人們對經濟學家的普遍吐槽。

諸如經濟學家都是吃乾飯的、瞎預測,甚至是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等等,民眾和網絡上的各種批評和指責不絕於耳。

在這些嘈雜負面的語言環境中,卻有一道深厚的聲音異常響亮,被譽為"農民的代言人"的溫鐵軍教授就不完全同意上述意見,他很直率地說:"中國經濟學家也不都是吃乾飯的,還有一個林毅夫就很有水平。"

一.偷渡大陸的求學者

1952年秋,林毅夫在我國臺灣省出生,原名林正義。後來他非常推崇曾子"士不可不弘毅"的思想,據此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毅夫。

林毅夫的青年時代就是一個傳奇故事,他是臺大校園民主運動的領袖,投筆從戎後成為蔣經國標榜的青年榜樣,他從金門隻身泅渡臺灣海峽回歸祖國大陸之舉更是讓世人側目。

1980年,在北大經濟系學習的林毅夫被選為來訪的芝加哥大學教授西奧多·舒爾茨的翻譯,舒爾茨是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的能力和才幹得到舒爾茨的賞識。

這次意外成為他躋身世界經濟學最高殿堂的機遇,1982年他赴芝加哥大學入舒爾茨門下,成為其嫡傳弟子,隨其攻讀博士學位。

他的博士畢業論文獲得舒爾茨的高度評價,譽為"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該文深入剖析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問題,並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及意見。

1987年,他畢業後謝絕舒爾茨的挽留和高薪,整裝回國。因為他一直堅信,中國經濟正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國大有可為,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幾十年的事實充分印證了他的判斷。

二.腳踏實地的建言者

林毅夫回國後,進入國務院農村發展改革研究中心工作,這裡被時人稱為"9號院"。

1990年,林毅夫深入研究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執筆完成《集體化與中國1959--1961年的農業危機》,2年後,他在大量基層調研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寫就《中國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一文。

這兩篇文章一經在國際頂級經濟學刊物發表,其深刻和專業程度,新穎的觀點和精確的論證分析,立即引起國內國際強烈的反響和爭議。

1994年,林毅夫倡導成立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多位海外歸國學者參與其中。多年來,該中心己成為中國經濟學研究的重鎮,在林毅夫的以身示範下,務實、求真的學風充溢在這個中心。

中心裡的學者幾乎全程深度參與國內主要政策的制定與討論,特別是在農村發展、農民工、金融改革、社保體系、糧食問題等方面,提出的諸多思想和觀點成為政府改革的主要內涵。

溫鐵軍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提出者,但是他特別推崇林毅夫倡導的"新農村運動",他對外總要強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是林毅夫提出來的。2005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被列為"十一五"期間國家六項任務之首。今天的中國農村發展新面貌,林毅夫功不可沒。

林毅夫本人還是國家"十五計劃"起草人之一,對中國的經濟決策,特別是對農村經濟、國企改革等領域的政策,展現出極大的影響力。

林毅夫身兼北大教授、國務院參事、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等職。因為一直以來對"有為政府"的強調以及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判斷,他被稱為"官方經濟學家"。

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現象具有獨到的研究和深刻的見解,他認為,中國的經濟現象和份量在國際社會上會越來越重要。很多人包括一些常上媒體常發預測的所謂"經濟學家"都認為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發展過於樂觀,評價他充當政府代言人的角色。

他幽默地說,我不是樂觀主義者,我是客觀主義者,但大家都很悲觀,客觀就變成了樂觀。

這就是林毅夫與那些吃乾飯的經濟學家的顯著區別,他是踏踏實實地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國農民的富裕建真言、獻實策,他和溫鐵軍一樣,都是用事實、用"腿"寫論文、搞研究的。

三.世人眼中的真學者

2008年,林毅夫擔任世行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主要職責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手提一個黑布公文包的林毅夫成為世行人眼裡的一個獨特且鮮明的形象。

當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世行大部分人認為危機不會超過半年。

林毅夫卻通過考察認為,危機前全球經濟長達6年的繁榮期積累的泡沫需求極大。於是,作為行長首席經濟顧問,他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認為全球金融業走出這場危機的時間會相當長。

8年前,他又先於他人通過國際市場上的蛛絲馬跡,敏銳地意識到歐債危機可能造成的巨大影響,1月份即發出警告,並建議世行大幅調低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

事實證明,這一次,首席經濟學家又說準了,這和那些股市預測專家輕率下結論和觀點,轉身即被打臉的態度和行為是截然不同的。

林毅夫深入思考較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發展問題,於2009年發表文章《走,別跑》,建議發展中國家將本地化的小型銀行作為自己的金融體系支柱,以此來發展本國的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

此後,他連續發表關於中國經濟和低收入地區經濟問題的文章,並進行多次演講,世行網站評價他,開闢了研究貧窮地區滯後發展原因的新方向,同時也帶動了世行對發展中國家的關注和扶持。

林毅夫認為,中國有廣闊的國內市場,有較強勁的投資,有充足的國內儲蓄和外匯儲備,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理論,有條件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因而,他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唱多"主義者。

同時,林毅夫對中國存在的問題也進行深入思考,他認為中國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收入分配問題,中國現階段需要將這個問題列入重點,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經濟結構,削減貧富差距過度現象,使收入分配趨於公平。

林毅夫卸任世行職務後,再次回到熟悉的北大校園,他創建"新結構經濟學"理論,繼續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林毅夫提出的後發優勢理論以及建立有效市場,需要"有為政府"消除經濟發展、結構變遷過程中必然存在的各種瓶頸限制的觀點,對中國乃至任何發展中國家都具有極為積極的意義,他以往的選擇,也都被時間證明是明智而有遠見的。

相關焦點

  • 中國跑贏金融危機 溫鐵軍看好吳敬璉籲頂層設計
    10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在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中,以《金融危機與鄉村建設》為主題展開了討論。他在談到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問題時,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擴張空間很大,因此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同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主講第221期長安講壇,也就目前的經濟狀況作出了闡釋。一句「對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悲觀,要看怎麼做。
  • 林毅夫、楊小凱、張五常……誰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經濟學家?
    1992年,林毅夫探討中國農業改革的《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的論文集獲獎,其中收錄的第一篇文章《集體化與中國1959-1961的農業危機》找到了中國歷史上那場大饑荒的根源:並非天災,而是農民退社自由被剝奪造成的。書中數篇文章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並被大量引用,為林毅夫贏得了聲譽。
  • 中國的經濟學家什麼時候才會獲得諾貝爾獎?林毅夫這麼說
    林毅夫對創立中國特色經濟學的雄心。其實早在1995年,林毅夫就曾在《經濟研究》創刊40年的祝賀文章中預測:21世紀會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是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中國的經濟學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是時間問題,而且不是一個兩個。
  • 解讀溫鐵軍與三農問題脈絡
    1985年,是溫鐵軍的轉折之年。同樣逃脫不了國家政治運動的影響,國家讓他上學讀書、讓他停課鬧革命,讓他上山下鄉。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他才從鄉下回來。次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畢業時,他已經32歲,他去了軍隊,給領導當秘書。兩年後,遇上鄧小平百萬大裁軍,他就離開了。
  • 中國經濟學家離諾貝爾獎有多遠? 4人曾獲提名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在中國是作為頂禮膜拜的顯學,經濟學家至少也是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龐大群體。但中國的經濟學家,為什麼總是與諾貝爾獎無緣,甚至進不了候選名單?資料不全、資料摻水、資料有偏見等多種問題同時存在,許多方面的標準處於空白狀態。  究其原因,一是統計學的標準不一致,有的沒有科學標準;二是統計人員的統計水平不一致;三是績效考核過程中地方政府追求政績;四是經濟主體的屬性不同等,都會給經濟學研究帶來問題。
  • 假如林毅夫獲得諾貝爾獎
    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社會地位,這恐怕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那麼他們的水平到底怎麼樣?我們可以從林毅夫的這篇演講中窺知一二。無非就是他文章和書籍中經常用的高額稅制,他認為不平等是一切問題的根源,用稅收來解決所有問題,這就是他一貫的主張,沒有什麼新意。林毅夫還順便夾帶了一下自己的「私貨」:經濟發展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人的收入水平,讓所有人在發展過程中受益。政府和社會就不僅要對「鰥寡孤獨廢疾者」等弱勢群體有所幫助,還要防止金融寡頭、科技寡頭對財富的壟斷。
  • 《解讀中國經濟》: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儘管感覺其情懷上不及吳敬璉、溫鐵軍等經濟學家,但其觀點和見解仍值得大家一讀。從今天起《峰雲讀書會》幾篇文章介紹,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內容讓我們感覺眼前一亮或眼前一黑,顛覆我們傳統認知的內容。今天首先介紹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為什麼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想過這個問題。
  • 林毅夫:我為什麼不會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同年,他和蔡昉、李周合作出版了《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和經濟改革》,用不同於西方經濟學主流觀點的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發展之路。2008年,林毅夫受聘出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成為世界銀行歷史上擔任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家第一人。
  • 中國新十大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是衡量一個經濟學人是否經濟學家的唯一標準。一、林毅夫,提出新結構經濟學,推動了世界發展經濟學的進步。二、孫國峰,提出貸款創造存款理論,顛覆了傳統貨幣信用創造理論。
  • 林毅夫與張維迎之爭十餘年:本質關乎市場與政府
    按論文引用,林毅夫排名在第205位,位居華人經濟學家首位。  在楊小凱追思會上,林毅夫與張維迎進行了辯論。對此,有更多學界人士傾向張維迎。林毅夫對「有為政府」的主張以及他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判斷,使他成為很多人眼中的 「官方經濟學家」。不過,不管是早前與楊小凱的爭論,還是現在與張維迎的辯駁,林毅夫都以全球視野的實證經驗和嚴謹的分析來說明其立場。
  • 溫鐵軍:踏遍鄉村心未老
    溫鐵軍的這「一點調查」,從上世紀80年代做到了當下,先後調研了40多個國家的鄉土社會。他說,「認認真真地用自己的腳走了一趟,用自己的嘴去問了一趟,用自己的腦子去想了一趟」,是自在之人「走向自由王國」而為自覺人的必由之路。「最野」的兩次出遊溫鐵軍左右兩個膝蓋上都有勞損,走路超過半個小時就走不動了。
  • 林毅夫教授在南京大學商學院專題講座圓滿舉行!
    【MBA中國網訊】2019年11月11日,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專題講座「新中國70年—現代經濟學的反思和新結構經濟學的自主理論創新」在南京大學商學院安中樓鴻意報告廳圓滿舉行。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受爭議 林毅夫:我不贊成隨機實驗法
    在今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首屆中國發展理論國際年會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發表了看法。林毅夫表示,他並不贊成隨機實驗的方法,並表達了擔憂:「現在不做隨機控制實驗,文章就很難發表了,這就可能會把我們整個發展經濟學界的努力引到歧途上。」據悉,此次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採用實驗性做法,這一做法的背景是什麼?
  • 張維迎洋洋灑灑辯論全文:按照林毅夫理論去做將有災難性的後果
    我不理解林毅夫講的「照搬」是什麼意思,但在我看來,如果有誰在「照搬」的 話,他本人一定是其中之一。 我本人對新古典主流經濟學的評價沒有林毅夫那麼高,我認為,新古典經濟學並不是一個好的市場理論,至少不像林毅夫說的那麼好。新古典經濟學家所謂的市場失靈,其實是市場理論的失靈,不是市場本身的失靈。我認為米塞斯和哈耶克發展的市場理論,是一個更好的分析範式。
  • 替諾貝爾經濟學獎喊冤,林毅夫曲解提名規則(附官方評選程序)
    編者按:林教授進一步闡述他了解的選舉規則,正是由於這樣的規則,中國經濟學家目前不屬於西方主流經濟學圈,很難有集中幾十個人一起推薦,因此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國經濟學家很難獲得提名,因而也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無緣。10月9日,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
  • 乾飯了!乾飯了!「乾飯」用英語怎麼說?別只會說「eating」噢!
    >乾飯不積極,腦殼有問題!」「吃飯」,「乾飯了」更有狂野版吃飯的意味。這句話的原話出自抖音土味博主「詩書達禮之山人」,他每次在院子裡吃飯,開篇都會說一句「乾飯了乾飯了!」,手舉著一碗飯菜向屏幕前展示,而每次話一說完,他家的雞就會過來把菜叼走菜。現在到臨近下課時或者快到吃飯點,大家就會說:「到點了!乾飯了!乾飯了!」
  • 寶寶第一次吃滷雞爪,看了看自己的小手覺得很眼熟,乾飯都不香了
    文|綠葉媽咪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沒有什麼是吃一頓解決不了,如果有,那就吃兩頓!」人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自己是個「吃貨」,吃了食物之後心情就會變好。對於乾飯,那必須得尊重食物,什麼煩惱都先拋到一邊。
  • 元氣騎士:乾飯人,乾飯魂,「乾飯」的模樣真迷人
    近期,繼「打工人段子」爆火之後,「乾飯人」這個新梗,也同樣再次「霸服」網絡。其接地氣的語氣,朗朗上口的旋律,馬上引起各大網友的共鳴,在各大論壇中被廣泛傳唱。更有「才人」將兩個熱梗合二為一,形成了:「早安,打工人!加油,乾飯人!打工就是為了乾飯!不幹活,就不能幹飯!」的混合段子,讓其熱度再次得到了升華。
  • 乾飯人是什麼梗 乾飯人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乾飯人最新資訊 > 正文 乾飯人是什麼梗 乾飯人是什麼意思
  • 內觀|專訪林毅夫:中國的思想市場需要哪種解放思想
    林毅夫認為,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一體兩面,真正的解放思想是沒有任何先驗的理論和經驗來約束,包括中國過去的和國外的。如果一個人有先驗的認識,譬如談到國進民退,他就會覺得民企總是比國企好,國企怎麼做都錯,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就不是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