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溫鐵軍與三農問題脈絡

2020-11-25 鳳凰網

沒有爭議就沒有新聞,也許正是不斷的爭議,讓深諳媒體之道的溫鐵軍一直受到關注

本刊記者 發自河北定縣、北京

1985年,是溫鐵軍的轉折之年。

以前,他幾乎與農村沒有什麼關係:爺爺是大商人,「舊社會的剝削階級」,父親是人民大學的老教授,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

他呢?新中國成立兩年,就出生了。同樣逃脫不了國家政治運動的影響,國家讓他上學讀書、讓他停課鬧革命,讓他上山下鄉。

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他才從鄉下回來。次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畢業時,他已經32歲,他去了軍隊,給領導當秘書。兩年後,遇上鄧小平百萬大裁軍,他就離開了。學新聞的,想辦報紙,但調動手續還沒辦完,他就跑到西北去「考察」,4個月與北京失去聯繫,這年是1985年。

回來後,他恰好碰到小時候一起玩的「孩子頭」,這個人的父親在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經介紹,他也來到這裡。從此,開啟了他的「三農」人生之路。

基層調研的風氣

這個地方不是別的地方,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是當時中國農村研究和決策參考的「黃埔軍校」。當年的年輕人,現在許多都已成為中國農村政策決策的核心,如陳錫文、林毅夫、周其仁、王歧山、杜鷹等等,溫鐵軍初涉三農與這些人在一起。

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的辦公所在地叫九號院,80年代,從這裡發出的5個「一號文件」,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比溫鐵軍早3年來到這裡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樹凱寫文章評價說,「當時的九號院,名副其實地執中國農村研究之牛耳,可謂『極一時之盛』……但是,我們不知道,有什麼力量還能創造類似的輝煌。」

同樣在這裡工作過的老人姚監復回憶說:「這群人不搶人,不搶錢,到最後連個房子也沒有。當時批汽車,差價好大,我跟杜老(杜潤生)說,我們留1000輛行不行?杜潤生說,什麼?不留了。我說留100輛怎麼樣?杜老說:不留,一輛也不留,全部放到下面去。」

剛來的時候,溫鐵軍只是負責編輯內刊。他一邊編內刊,一邊學習各種農村知識,並逐漸也開始下農村調研。

在溫鐵軍的人生記憶中,農村政策研究室及後來的農村改革實驗區的工作是「美好的時光」,這也是他每次演講要提到的,「我其實只是個調研員而已,了解了一些基層的情況。」

相關焦點

  • 溫鐵軍:踏遍鄉村心未老
    人物簡介:溫鐵軍,1951年生於北京,著名「三農」問題專家。1968年插隊,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在多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從事政策研究。2004年開始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兼鄉村建設中心主任。
  • 溫鐵軍:我們這代人得知恥
    2014年9月25日,溫鐵軍在北京接受《環球人物》專訪。(記者 侯欣穎 攝)《環球人物》記者 李雪 人物簡介溫鐵軍,1951年生於北京,著名三農問題專家。
  • 溫鐵軍:只有調整現存利益分配機制才是真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主任溫鐵軍日前在「新農村建設:實踐反思與展望」研討會上表示,對農村問題認識不一致的背後是複雜利益結構及其話語權分配的問題,只有對現存利益分配機製做調整才是真改革。該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與和新華社經濟信息部主辦。
  • [面對面]溫鐵軍:新鄉村試驗2
    我做了20多年的農村研究,我深信,中央在2003年強調三農問題重中之重的時候,提出的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這個文件中的這個提法是非常實事求是的,符合現實的。今天所做的這些培訓內容的安排,我覺得你問問農民需要不需要?需要。當然你問問他,他最需要什麼?給現錢最需要,我給不了,我沒現錢。幫人要幫志,扶貧要扶新。
  • 溫鐵軍:三個新提法凸顯發展戰略重大轉變
    溫鐵軍說,我國正在經歷轉型陣痛,26年間平均9.5%的高增長,不僅創造了財富增量,有利於推進「增量改革」、形成新的財產及收入分配關係,但同時也累積了社會矛盾,不利於縮小「三大差別」和形成全面小康大目標所必需的和諧社會。
  • 溫鐵軍:教育制度的缺陷是利益集團彼此默認的
    剛才《文化縱橫》4周年慶典上,我看您基本是從大的中國文化這方面談了一下,知道您主要是研究三農這塊,我想您能不能具體從農村文化這塊兒說一下。溫鐵軍:我們所謂的鄉土文化是因為它和自然條件緊密結合的,因此農村文化本身就是叫文化,文化內涵是多樣性的,因為自然條件,資源、地理等等自然條件多樣性,而導致鄉土社會它有多樣性。
  • 溫鐵軍:解讀新蘇南模式
    溫鐵軍教授長期立足國情,堅持實地調查研究,對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道路,宏觀經濟周期與發展戰略調整,以及相關制度變遷等領域,都有精深造詣。在2011年出版的《解讀蘇南》一書中,溫鐵軍指出,蘇南的工業化道路是中國「地方政府公司化」體制的代表之一,其中許多挑戰也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普遍遭遇的。
  • 溫鐵軍:中國農村掐走「草尖」留下「草根」後的問題
    搜狐財經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從現場發回如下精彩報導,下面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的現場發言內容: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首先感謝會議的主辦方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向大家匯報一下學習體會,特別是上半段領導講話之後,這個匯報學習體會更是必要的。先說一句愛因斯坦的話,他說「不可能用造成這些問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 何慧麗 溫鐵軍:政府理性與村社理性 中國的兩大「比較優勢」
    [26] 而農村內部的社會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村社理性正日趨遭受瓦解:新增人口不再分地的法規頒布,農村青年勞動力大規模流出農村,農業人口的老齡化和女性化,這都極大地削弱了農村社區長期存在的能夠靠內部化來降低外部風險的機制,以及「三農」對工業化危機的承接能力和社會調節機制。 中國是否還能維護政府理性與村社理性這兩個比較優勢,已經成為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 溫鐵軍:中國經濟學家也不都是吃乾飯的,林毅夫就很有水平
    在這些嘈雜負面的語言環境中,卻有一道深厚的聲音異常響亮,被譽為"農民的代言人"的溫鐵軍教授就不完全同意上述意見,他很直率地說:"中國經濟學家也不都是吃乾飯的,還有一個林毅夫就很有水平。"
  • 溫鐵軍:「條塊分割、尾大不掉」是政治體制的核心弊端
    溫鐵軍:現在所謂「80後、90後」的農民的父母大多四五十歲,尚處於農業勞動力的主力狀態,佔9億戶籍農民人口的多數,在「新增人口永不分地」的政策前提下,就意味著這部分農村勞動力的相對結構性過剩問題的惡化。再加上,現在農村的教育培訓很多是進城打工的技術培訓,就導致新生代農民很難再融入農村生活,成為一種城市邊緣人。
  • 中國跑贏金融危機 溫鐵軍看好吳敬璉籲頂層設計
    10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在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中,以《金融危機與鄉村建設》為主題展開了討論。他在談到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問題時,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擴張空間很大,因此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同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主講第221期長安講壇,也就目前的經濟狀況作出了闡釋。一句「對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悲觀,要看怎麼做。
  • 專家提議禁養,溫鐵軍教授:這樣影響民生
    但是在溫鐵軍教授看來,這樣的禁養家禽往往忽略了農生的問題。他說,如果忘記了農民,那就不配做教授,這句話其實應該對那些不明真實情況而採取"一刀切"方式的專家來說。 在溫鐵軍教授看來,農村的這些所謂禁養前的那些活動,相比起城市中的工業生產汙染就是小巫見大巫,他認為整治工業廢氣廢水才是保護環境的重中之重。
  • 溫鐵軍:重拾「打狗棍」,應對美國對華制裁的嚴峻局面
    溫鐵軍:重拾「打狗棍」,應對美國對華制裁的嚴峻局面 2020-11-10 15:06:39
  • 李兵弟:堅持城鄉差異化發展 應解決三農問題
    關鍵這次規劃能不能解決城鎮化發展進程中間實際面臨的問題,包括區域的協調發展,包括城鄉的協調發展。  各個城鎮之間彼此發展,這些年國家一直在致力於這個問題,解決發展進程中間哪些城市能夠更有條件發展得更快一些,把一些必須要管制的地區,怎麼管制下來?解決一些在城鎮發展中間共有的區域、共有的流域,解決發展中的協調性問題。
  •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節目介紹全新融媒體訪談節目《三農三人談》由中國農影新聞中心出品,「中國三農發布(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指導)」、「農視網」、「聚焦三農」平臺,以及多媒體矩陣號全線登陸!
  • 溫鐵軍: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
    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疫後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銜接溫鐵軍要高質量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僅需要對標「十六字」方針總要求,還應當著力做好兩個高質量銜接,即: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戰略下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在疫後時代做好國家戰略的高位銜接,具有服務於「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調整方針的現實意義。
  • 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召開
    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召開 2019年08月07日 18:55:17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8月7日訊(周志衡 洪英 文/圖) 8月7日,德陽市「新三農」工作聯席會議在成都農交所德陽所舉行。
  • 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如何更好地組織生產,如何更好地分發內容,今年感覺也是這個脈絡的延續。 2018年初,我曾經認為《微頭條前路黯淡》。理由是微頭條一直跟在微博後面做,頭部大V沒人格,刷微頭條跟刷頭條沒差別。微頭條是 UGC 產品,內容本身不是標準化的,以頭條號那套標準化內容方法論來打,解決不了用戶預期問題,我為什麼來這裡看? 微頭條很長一段時間裡數據也是負的,直到今年才終於做正。
  • 【從解剖到臨床】認識脈絡膜前動脈
    梗死導致的問題可能很嚴重。猶如像皇宮邊上的一個小破院子,地方雖不大,但沒人敢強拆。胚胎早期,腦組織還被稱為「腦泡」的時候,營養有兩個來源,除了直接來自於血供,還有腦脊液擴散。腦脊液裡的營養哪來?供應脈絡膜的血管。因此,在胚胎早期,脈絡膜動脈相對其他血管很粗大,包括供應側腦室脈絡叢的A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