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鐵軍:教育制度的缺陷是利益集團彼此默認的
而當產業資本時代,其實我剛才來不及細講,我們這半個多世紀其實是一個如何把多樣化的人,把他要素化,就是你必須經過知識教育把你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培養起,讓你知識完全標準化,那就叫做知識教育,知識教育很大程度上和產業資本階段的資本需求是一致的,產業資本要求把人標準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人的知識標準化,這樣才便於產業資本把人變成要素。
-
溫鐵軍:「條塊分割、尾大不掉」是政治體制的核心弊端
其中大部分在城裡不願意當產業工人,而讓他們回鄉在農場中變為農業工人,也還是一個把小有產者變成無產者的思路,只有站在資本的立場才有這種思路,但這種思路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中國經營報》:農民的地權問題如果能得到落實,是不是就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無產化的後果?現在好多問題都糾結在土地上了。
-
何慧麗 溫鐵軍:政府理性與村社理性 中國的兩大「比較優勢」
期間,政府一方面是以集體和單位為形式的組織化的發動者,另一方面也是經濟活動的組織者、投資者,及利益分配者的角色。因此,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資本的形成和擴張階段,都是以政府為主體進行的。 可見,在國家工業化的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組建起來的、在此後的工業化進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著的各級政府,事實上是具有理性經濟人特徵的經濟主體。
-
溫鐵軍:踏遍鄉村心未老
回國後,溫鐵軍寫了一份調查報告,記錄了他的觀察與思考,題目叫《蘇東七國私有化經驗教訓的分析》。兩次經歷之間,相隔的不只是6年,還有從實踐認知到理論思考的跨越。而跨越的關鍵點,是溫鐵軍邁進了一道門——從黃河邊「野」回來不久,他被分配到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室主任就是杜潤生。
-
溫鐵軍:三個新提法凸顯發展戰略重大轉變
新華社特約分析師、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作為研究或者關注中國經濟發展與體制轉軌的學者,他認為本次會議最值得關注的是,全會明確提出了幾個具有方針性的重要概念,這些重要概念與以往經濟體制改革的一般提法有所不同,更清晰地凸顯了與發展戰略重大轉變相一致的深化改革的新內容。
-
溫鐵軍:中國經濟學家也不都是吃乾飯的,林毅夫就很有水平
諸如經濟學家都是吃乾飯的、瞎預測,甚至是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等等,民眾和網絡上的各種批評和指責不絕於耳 在這些嘈雜負面的語言環境中,卻有一道深厚的聲音異常響亮,被譽為"農民的代言人"的溫鐵軍教授就不完全同意上述意見,他很直率地說:"中國經濟學家也不都是吃乾飯的,還有一個林毅夫就很有水平。"
-
解讀溫鐵軍與三農問題脈絡
1985年,是溫鐵軍的轉折之年。1978年,國家改革開放,他才從鄉下回來。次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畢業時,他已經32歲,他去了軍隊,給領導當秘書。兩年後,遇上鄧小平百萬大裁軍,他就離開了。學新聞的,想辦報紙,但調動手續還沒辦完,他就跑到西北去「考察」,4個月與北京失去聯繫,這年是1985年。
-
溫鐵軍:解讀新蘇南模式
溫鐵軍教授長期立足國情,堅持實地調查研究,對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道路,宏觀經濟周期與發展戰略調整,以及相關制度變遷等領域,都有精深造詣。在2011年出版的《解讀蘇南》一書中,溫鐵軍指出,蘇南的工業化道路是中國「地方政府公司化」體制的代表之一,其中許多挑戰也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普遍遭遇的。
-
溫鐵軍:中國農村掐走「草尖」留下「草根」後的問題
2010年8月7~8日,以「城鄉一體化:趨勢與挑戰——中國『十二五』時期的農村改革」為主題的第69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於海口舉行。搜狐財經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從現場發回如下精彩報導,下面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的現場發言內容: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首先感謝會議的主辦方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向大家匯報一下學習體會,特別是上半段領導講話之後,這個匯報學習體會更是必要的。先說一句愛因斯坦的話,他說「不可能用造成這些問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
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汙染嚴重、腐敗多發、社會保障脆弱、民生問題突出、國家和社會安全充滿挑戰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依法調整各種利益關係,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關係到社會公平正義,關係到增強社會活力,也關係到改革成敗。
-
[新京報]經濟學人劉元春:國企利益集團化是改革最大阻礙
新京報:下行壓力增大,跟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周期有沒有關係?劉元春:很有關係。從中國的房地產周期本身來看,2008年的調整和2012年的調整沒有形成一個市場性的調整。這一輪調整周期已經啟動,持續的時間和幅度跟往年都不一樣。這也是經濟下行壓力大的一個核心問題。當然,房地產業的這輪調整是必需的。
-
戶籍改革的制度變遷與利益博弈
【摘要】戶籍制度是一項包含多種利益分配的身份制度,戶籍改革意味著利益結構的大調整,必然面臨複雜的博弈。圍繞「農轉非」戶籍改革,握有主導權的城市政府表現出鮮明的「經濟人」本色——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往往會陷入「土地財政」而難以自拔。
-
中國跑贏金融危機 溫鐵軍看好吳敬璉籲頂層設計
結構調整與經濟改革又將何去何從?中國經濟下一步如何抉擇再次成為中外關注的探討焦點。 10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在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中,以《金融危機與鄉村建設》為主題展開了討論。他在談到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問題時,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擴張空間很大,因此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
-
溫鐵軍:我們這代人得知恥
2014年9月25日,溫鐵軍在北京接受《環球人物》專訪。(記者 侯欣穎 攝)《環球人物》記者 李雪 人物簡介溫鐵軍,1951年生於北京,著名三農問題專家。
-
理論熱點面對面:如何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
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妥善處理社會矛盾。適應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係,統籌兼顧各方面群眾的關切。
-
[面對面]溫鐵軍:新鄉村試驗2
經濟管理學博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現為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2003年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進行鄉村建設試驗。你才是知名專家,你才是學術帶頭人,什麼這個激勵,那個重點才給你。有聽說過你給農民做了什麼?就給你什麼學術帶頭人嗎?王志:但是您做了?為什麼呢? 溫鐵軍:是因為我比較認同黨的方針路線政策,不過就是因為我覺得這個趨勢是對的,指出全面小康這是中國人的目標,應該是這樣的,小平同志也明確強調過,我們是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我們的目的是先富帶後富是共同富。
-
人民利益至上 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最後,人民利益至上是檢驗黨的執政能力與先進性的根本標準。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檢驗我們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最高準則。人民群眾的認同度滿意度是檢驗我們一切決策和政績的基本依據。執政黨只有真正代表和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順民意、得民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黨報刊文解析社會分配不公根源 系四大因素造成
當然,收入差距並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於個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貢獻高低造成的差距,這種差距是必然的、應該的,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表現,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現。因此,理解分配不公關鍵是要明確分配公平的標準是什麼。
-
重大招標項目《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調整研究》進展...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重大項目動態 重大招標項目《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利益衝突及其法律調整研究》進展綜述 2011年05月15日10:16
-
關於《改革市管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辦法(暫行)》的政策解讀...
我們牽頭起草了《改革市管國有企業工決定機制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並多次徵求人社、財政、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市管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並報經市人社、財政聯合審定通過。一、決定機制改革背景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是2015年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