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三個新提法凸顯發展戰略重大轉變

2020-11-25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於日前閉幕。新華社特約分析師、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作為研究或者關注中國經濟發展與體制轉軌的學者,他認為本次會議最值得關注的是,全會明確提出了幾個具有方針性的重要概念,這些重要概念與以往經濟體制改革的一般提法有所不同,更清晰地凸顯了與發展戰略重大轉變相一致的深化改革的新內容。

  溫鐵軍說,我國正在經歷轉型陣痛,26年間平均9.5%的高增長,不僅創造了財富增量,有利於推進「增量改革」、形成新的財產及收入分配關係,但同時也累積了社會矛盾,不利於縮小「三大差別」和形成全面小康大目標所必需的和諧社會。十六屆五中全會更多面對的是以往「制度變遷」收益可能減少而成本可能增加的局面,這時需要進一步明確的,主要是推進發展戰略轉變的基本原則和與之相關的改革新思路。

  溫鐵軍認為,這次會議明確提出了幾個具有方針性的重要概念,這些新概念新提法,更清晰地凸現了深化改革的新內容。

  新提法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

  溫鐵軍認為,這是一個呼應新時期發展戰略轉變的、統領全局的新提法。這個提法不僅與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城鄉二元結構矛盾、同時強調的城鄉統籌的指導思想,以及隨後連續4次重申的「三農問題重中之重」一以貫之,而且也反映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的進一步完善。

  溫鐵軍說,如果我們能夠根據胡錦濤總書記去年提出的「兩個反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重要思想來理解這個「重大歷史任務」,就會認識到其所針對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以往簡單地強調工業化、城市化,這必然導致城鄉差別加大和社會失衡;另一個是,以往比較注重農業生產,而農村社會文化和農民福利事業的投入相對不足。

  有鑑於此,公報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原則性內容是:「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在這之後,過去曾經提過的內容也再次表達:「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在五中全會公報的其他段落中,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關的表述還有兩個方面:一是排除幹擾,繼續堅持「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提法,而不是簡單化地強調「加快城市化」。二是把「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與「構建和諧社會」有關的內容予以明確。

  新提法二:更加注重社會公平

  溫鐵軍認為,這個提法對十六大之前就已經開始、至今仍然延續著的關於「公平與效率」的不同意見爭論,應該有「一錘定音」的作用。並且,這個提法與解決收入分配差距的具體的政策規定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這些表述的概念是十分清晰的,也幾乎是沒有什麼可爭議的。

  溫鐵軍說,這個提法是在強調已經被四中全會明確過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理念的段落中予以明確的,其現實指導意義自不待言。

  新提法三: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

  五中全會公報加重強調「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這種顯然有緊迫感的提法,與這個提法之前有關「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文字,形成了內在的邏輯相關。

  溫鐵軍認為,以上三個具有方針性的提法,有助於我們清理思想,深化關於進一步改革的具體政策取向的討論。

(編輯:莫凡)

相關焦點

  • 中國空軍現代化戰略轉型要實現三個轉變
    中廣網消息 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登中國空軍副政委、紀委書記劉亞洲的文章指出,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必須緊跟世界軍事發展新潮流,著眼國力軍情和履行使命需要,加快推進現代化轉型建設,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 調查顯示中國需戰略知識分子 部分學者質疑提法-知識分子 戰略...
    這樣的區分逐漸地凸顯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標準,從中也傳遞出新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意涵。  大家普遍會關注戰略知識分子  戰略知識分子概念的提出,是對知識分子在社會變革與推動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的一種彰顯。顯然,戰略知識分子相對於其他一般的知識分子來說,更具有推動發展、影響歷史、影響未來的重要作用,對於未來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 ———中國工程院院士獻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
    在正在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如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為院士們關注的話題。大家認為,助力轉型,工程科技大有可為。節能降耗,工程科技顯身手  杜祥琬院士認為,世界能源消費現在正由發達國家主導開始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享市場,發展中國家的份額逐步上升的格局轉變。
  • 調查顯示中國需戰略知識分子 部分學者質疑提法
    這樣的區分逐漸地凸顯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標準,從中也傳遞出新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意涵。  大家普遍會關注戰略知識分子  戰略知識分子概念的提出,是對知識分子在社會變革與推動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的一種彰顯。顯然,戰略知識分子相對於其他一般的知識分子來說,更具有推動發展、影響歷史、影響未來的重要作用,對於未來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 交通強國背景下中國水運發展戰略思考
    站在新起點上,我國水運發展進入新階段。主要呈現以下三大方面的變化:一是發展使命的提升,我國水運發展由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向主動引領經濟發展、充當發展先行 官、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 需要轉變。
  • 溫鐵軍:我們這代人得知恥
    1968年插隊,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在多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從事政策研究,2004年開始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兼鄉村建設中心主任,2013年辭去院長一職務。每個領域,都有那麼幾個永遠值得採訪的人,無論這一刻他在浪尖或低谷,抑或默不作聲。在三農領域,溫鐵軍就是一個。從17歲到山西汾陽插隊,到耳順之年仍帶著一撥人搞鄉村建設,他始終沒離開過農民、農村、農業。
  • 溫鐵軍:踏遍鄉村心未老
    人物簡介:溫鐵軍,1951年生於北京,著名「三農」問題專家。1968年插隊,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在多個中央和國家機關從事政策研究。2004年開始擔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兼鄉村建設中心主任。
  • 溫鐵軍:解讀新蘇南模式
    溫鐵軍教授長期立足國情,堅持實地調查研究,對中國的工業化與城市化道路,宏觀經濟周期與發展戰略調整,以及相關制度變遷等領域,都有精深造詣。在2011年出版的《解讀蘇南》一書中,溫鐵軍指出,蘇南的工業化道路是中國「地方政府公司化」體制的代表之一,其中許多挑戰也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乃至發達國家普遍遭遇的。
  • [面對面]溫鐵軍:新鄉村試驗2
    農民(老大娘):喜歡就是福,高興就是福,組織起來有力量,大家起碼唱個歌,一起搞,還是合作起來有好處。    溫鐵軍:老百姓喜聞樂見,他能凝聚人氣兒,凝聚人心,你要宣傳新農村建設,你光說大喇叭喊,我宣傳新農村建設,沒人來。一定是先有一個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文化活動,所以我們說文化建設,投入最小,收效最高。我們開始搞這個東西,也是慢慢從實踐中來的。
  • 何慧麗 溫鐵軍:政府理性與村社理性 中國的兩大「比較優勢」
    [收稿日期]2014-10-24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作為國家綜合安全基礎的鄉村治理結構與機制研究」(14ZDA06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何慧麗,女,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邱建生,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管理博士研究生;高俊,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管理博士研究生;溫鐵軍,男,北京人,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兼任福建農林大學海峽鄉村建設學院
  • 溫鐵軍:「條塊分割、尾大不掉」是政治體制的核心弊端
    《中國經營報》:在新的政治安排沒有完成的時候,土地制度應該怎樣改革?  溫鐵軍:與農民和村社權益高度相關的土地問題,歷來是中國穩定的第一要務,是國家穩定的政治合法性基礎,歷代統治者維穩的核心就是向農民承諾平均地權,同時遏制任何集中佔地的趨勢。
  • 程津培:中國未來科技發展思路將實現"五大轉變"
    他說,中國特定的國情和需求,決定了中國未來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未來科學技術發展思路將實現"五個轉變"。未來中國科技事業在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國情的基礎上,將更加突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和引領未來。   未來科學技術發展將實現"五大轉變"。一是,在發展路徑上從跟蹤模仿為主向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確立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力爭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 溫鐵軍: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
    激活數百萬億元生態資源價值——疫後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銜接溫鐵軍要高質量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僅需要對標「十六字」方針總要求,還應當著力做好兩個高質量銜接,即: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戰略下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在疫後時代做好國家戰略的高位銜接,具有服務於「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調整方針的現實意義。
  • 解讀溫鐵軍與三農問題脈絡
    1985年,是溫鐵軍的轉折之年。學新聞的,想辦報紙,但調動手續還沒辦完,他就跑到西北去「考察」,4個月與北京失去聯繫,這年是1985年。回來後,他恰好碰到小時候一起玩的「孩子頭」,這個人的父親在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經介紹,他也來到這裡。從此,開啟了他的「三農」人生之路。
  • 溫鐵軍:只有調整現存利益分配機制才是真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主任溫鐵軍日前在「新農村建設:實踐反思與展望」研討會上表示,對農村問題認識不一致的背後是複雜利益結構及其話語權分配的問題,只有對現存利益分配機製做調整才是真改革。該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與和新華社經濟信息部主辦。
  • 中國跑贏金融危機 溫鐵軍看好吳敬璉籲頂層設計
    10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在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中,以《金融危機與鄉村建設》為主題展開了討論。他在談到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問題時,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擴張空間很大,因此不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同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主講第221期長安講壇,也就目前的經濟狀況作出了闡釋。一句「對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悲觀,要看怎麼做。
  • 談教文衛體,習近平這些提法很亮眼
    講話中,習近平提出許多非常重要的概念、提法,十分亮眼,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也至關重要。  加快形成教育發展空間格局  要立足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的教育發展空間格局,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水平。
  •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布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科技自立自強的極端重要性,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科技改革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對於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2021理論熱點訪談錄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入選國家「四個一批」社科理論人才和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最早出現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為制定「十三五」規劃而提出。
  • 溫鐵軍:中國農村掐走「草尖」留下「草根」後的問題
    搜狐財經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從現場發回如下精彩報導,下面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的現場發言內容: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首先感謝會議的主辦方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向大家匯報一下學習體會,特別是上半段領導講話之後,這個匯報學習體會更是必要的。先說一句愛因斯坦的話,他說「不可能用造成這些問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