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葉媽咪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沒有什麼是吃一頓解決不了,如果有,那就吃兩頓!」
人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自己是個「吃貨」,吃了食物之後心情就會變好。對於乾飯,那必須得尊重食物,什麼煩惱都先拋到一邊。
而很多小孩子都是「小吃貨」,哪怕前一秒還在哭泣,當父母把好吃的遞到嘴邊,頓時就忘記了哭。
不過,當孩子乾飯正香的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吃的是什麼東西,一臉難以置信,但又不肯放棄美味食物的「囧樣」,逗得父母哈哈大笑。
寶寶第一次吃滷雞爪,看了看自己的小手覺得很眼熟
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給自家3歲女兒吃滷雞爪,寶寶的表現十分有趣。
第一次吃滷雞爪,這個吃貨寶寶就愛上了。正當她津津有味地啃雞爪子的時候,寶媽開玩笑地問:「寶寶,你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嗎?」
寶寶一邊吃得停不下來,一邊含糊地回答「不知道」。無意間瞥了眼自己的左手,張開手指頭,又看了右手上的雞爪子,覺得很眼熟,頓時陷入了困惑。
寶媽一邊拍下寶寶微妙的表情變化,一邊憋不住笑,問道:「寶寶,好不好吃呀?」
寶寶看著手裡美味可口的雞爪,乾飯都不香了,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當寶媽把這有趣的一幕分享到網上,網友們都被寶寶可愛的表現給萌翻了。
有人表示:「乾飯人乾飯魂,要是我肯定繼續吃!」
還有人說:「寶寶都給整懵了,頓時懷疑人生!」
也有其他家長說:「家有同款寶寶,表情太逗了!」
生個孩子不拿來「逗」,還有什麼意義!
小孩子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比較差,面對未知的事物會犯迷糊,也常常被父母「套路」。
比如有一些父母為了讓寶寶乖乖喝藥,在飲料瓶、牛奶瓶旁邊開個口子,往裡面放入藥瓶。把吸管遞到孩子嘴邊,他還以為自己喝的是飲料,實際上是難喝的藥。
孩子喝到嘴裡,發現跟平常的飲料不太一樣,可是看了看瓶子就是飲料,雖然滿臉的疑惑,但還是把藥喝完了。
正所謂生個孩子不拿來「逗」,還有什麼意義!不過「逗娃」也要注意尺度,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寶媽,過後也要給孩子解釋「這是雞爪,不是人類的手。」以免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
「逗娃」也要把握尺度,這3件事別做:
①逗哭孩子
當父母懷二胎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引導孩子接受弟弟/妹妹的到來。謹防有些親戚會故意「逗」孩子說:「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
大人「逗哭」孩子反而還哈哈大笑,絲毫不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導致孩子對二胎很牴觸,缺乏安全感。這種「低俗逗娃」非常不可取。
②嚇唬孩子
當孩子哭鬧、耍賴的時候,有些父母常常會「嚇唬」孩子說:「你再鬧,我就打電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孩子因為害怕就暫時不敢鬧了,但是卻產生了恐懼的心理,也對「警察」產生了錯誤的認知,遇到危險不懂得向警察叔叔求助。
曾經有一個孩子與父母走失,民警發現後上前詢問,可是孩子害怕得轉頭就跑。原來就是因為父母常常對孩子灌輸這樣的話。
③應付孩子
也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就應付孩子說:「如果你不鬧,下次媽媽給你買新玩具。」然而,孩子心心念念的新玩具,父母卻當自己是開玩笑。
這種應付孩子的方式,將會越來越不管用。因為父母的言而無信會失去孩子的信任,也導致親子關係疏遠。
雖然小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父母也不能忽略。父母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像「曾子殺豬」的故事那樣,答應了孩子就要做到。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小吃貨」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