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獸、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這些不相干的故事,竟有同一個世界觀

2020-12-05 浩然文史

從《指環王》中的中土世界到暴雪公司創造的魔獸世界,幾乎在所有的奇幻世界當中,正邪大戰、光明與黑暗的鬥爭都是永恆的主題。雖然這些故事都是現代作家的創作,但是其核心世界觀卻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宗教思潮。

一、光明與黑暗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宇宙還沒有誕生,世界萬物都不存在,有的只是光明與黑暗這兩種力量。然而突然有一天,光明和黑暗發生了碰撞,這種衝突產生了巨大的能量,宇宙因而產生。但是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並沒有結束,作為這場戰鬥的副產品,在世界上產生了生命。於是光明與黑暗力量依託於世間的生命繼續展開了戰爭,戰鬥從宏大的宇宙轉移到了人間,世界的全部歷史也就是光明與黑暗的鬥爭史。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的耳熟?仔細想想看,我們熟知的很多故事都以光明與黑暗的永恆鬥爭作為背景,而這個故事本身往往就是這場永恆大戰的戲劇當中的一個場景。在《指環王》系列當中,創造世界的眾神與黑暗的惡魔之間存在著永續的戰爭,而阿拉貢和弗羅多等人對抗黑暗魔君索隆的故事雖然是《指環王》三部曲的主線故事,卻不過是整個黑暗光明大戰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指環王

在《星球大戰》系列當中,宇宙當中存在著原力這種能量。原力有光明面和黑暗面,它們分別是以天行者盧克為代表的絕地武士和以西斯大帝為代表的西斯武士。整個星球大戰的故事不過是原力的兩個位面謀求平衡過程當中的一次蹺蹺板遊戲而已。

魔獸世界的故事則是建立在光明泰坦薩格拉斯墮落為黑暗泰坦的基礎之上的。在魔獸的宇宙當中同樣存在著有序的世界和扭曲時空之間的對立。導致薩格拉斯墮落的惡魔就來自於扭曲時空,它使得薩格拉斯最終成為黑暗勢力的領袖。獸人與人類的戰爭和天災軍團的降臨也不過是薩格拉斯為了毀滅有序的宇宙而發起的無數戰爭中的幾起而已。

薩格拉斯

風靡全球的《冰與火之歌》,其黑暗與光明鬥爭的背景似乎並不清楚,因為喬治·馬丁並沒有為冰與火的世界塑造一個神話世界觀,而是立足於中世紀的政治特點塑造冰火的歷史。但是死者與生者之間的對立似乎也是光明與黑暗的永恆鬥爭的一個翻版。以一種長時段的眼光來看維斯特洛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七大王國的歷史、坦格利安的徵服以及《冰與火之歌》涉及的主要歷史事件,在死者與生者的永恆戰爭當中,也只不過是一小段插曲而已。

《權力的遊戲》中的夜王

其實,這樣的奇幻作品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例如,《龍槍編年史》中存在著正義與邪惡的永恆較量,《地下城與勇士》當中則是天族與魔族的戰爭,《時光之輪》當中則存在著創造至上之力的真源與黑暗之君之間的較量。似乎所有這些奇幻作品在構建一種神話世界觀的時候都免不了要如此設定。人們在思考這種設定的時候所能夠想到的第一個類似的神話體系似乎是北歐神話。在北歐神話當中,阿瑟嘉德神族維持著人類世界,而霜巨人和炎巨人所在的世界永遠在威脅著人類世界。

北歐神話也是影視改編的熱門素材

不錯,很多奇幻作品當中的設定,諸如矮人、精靈、地精和巨龍等都和北歐神話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北歐神話當中的阿瑟嘉德神族也好,霜巨人和炎巨人也好,乃至後來背叛眾神的洛基所率領的眾惡魔也好,都很難說誰代表著絕對的正義或是絕對的邪惡,光明與黑暗,秩序與混亂這樣的詞彙用在北歐神話當中鬥爭的雙方都不成立,這些勢力不過是各為其主各自為戰罷了。很多奇幻作品不過是借用了北歐神話當中的種族和魔法,這種正邪截然對立的世界觀其實是另有出處的,那就是曾經在歐亞大陸上風行一時的諾斯替主義。

二、諾斯替主義:二元對立的世界觀

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之所以被稱之為一種主義而不是一種宗教,是因為它其實是一種思潮,並且最後衍生出了很多的分支。這種思潮的核心觀點其實還並不是光明與黑暗的對立,而是肉體與靈魂的對立。在諾斯替主義的體系當中,靈魂的得救是最重要的事,我們的靈魂所屬的世界才是真實存在的世界,而肉體和物質世界不過是束縛我們囚籠。諾斯替主義者將這一信念認為是最重要的知識和智慧,因此他們也被稱之為「靈知派」。《新世紀福音戰士》當中的核心設定就是「人類補完計劃」。這個計劃的理論基礎就是人的肉體是束縛,是使得人和人之間產生隔閡的囚籠,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要依靠第三次衝擊來實現所有生命重歸於一,可以看出這一設定有著非常明顯的諾斯替主義的色彩。

既然靈魂的世界才是真實且有意義的,肉體不過是束縛靈魂的囚籠,那麼創造靈魂和肉體的一定不是同一個神。因此從諾斯替主義的「靈魂——肉體」的二元對立理論中,就能推出宇宙中存在著善和惡的對立,以及最終推論出善神與惡神之間的對立,即靈魂來自於善神而肉體來自於惡神。基督教早期的很多信徒都受到了諾斯替主義的影響,他們認為肉體是邪惡的和應該被摒棄的,這也就是中世紀基督教禁欲主義的來源。但是這種極端摒棄肉體的主張和基督教的原理根本就是矛盾的——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一切,肉體和物質也是上帝創造的,不能輕易否定。因此在基督教那裡,諾斯替主義最終成為一股暗流而非主流。

早期基督徒禁慾苦修的阿索斯山

諾斯替主義的眾多思潮當中成氣候的就是祆教和摩尼教。祆教就是由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發展而來的,又稱拜火教。拜火教認為,世界上有兩個神,光明之神阿胡兒馬自達和黑暗之神阿赫裡曼。善惡二神為了爭奪宇宙進行著永恆的戰鬥,這是典型的諾斯替思想。拜火教的歷史要早於諾斯替思潮,然而早期的拜火教極有可能是沒有這種二元對立的教義的,拜火教的這種光明與黑暗的對立可能是受到諾斯替主義影響的結果。可以確定無疑的是受諾斯替主義影響而產生的宗教是摩尼教,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明教。明教認為人的靈魂來自於光明之神,肉體是光明之神打敗了惡魔之後用惡魔的血肉創造出來的,人要嚮往光明就要摒棄肉體的欲望。《倚天屠龍記》當中這樣描述明教的信條:

熊熊聖火,焚我殘軀。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摒棄肉體,信奉光明,這是典型的諾斯替主義。張無忌的信仰可以很好的解釋他聖人性格的來源。摩尼教(明教)是最後一個受諾斯替主義影響而產生的宗教,其最終滅亡之後,諾斯替主義在古代世界也就幾乎消失了。

張無忌的信仰可以解釋他為何能做到四女

三、永恆的戰爭

看到這裡讀者一定要問了,為何這麼多的奇幻作品,甚至遊戲和動漫都要使用諾斯替主義的世界觀?當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神話體系,但是諾斯替主義在設定上有著一個突出的特點:善神與惡神,光明與黑暗進行著永恆的戰鬥。

在基督教等一神論的宗教體系當中,上帝也好,真主也好,都是惟一至高的存在。在這樣的神話體系當中,邪惡永遠是註定要失敗的。中世紀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騎士史詩叫做《瘋狂的奧蘭多》,按照這部書的說法,受到上帝祝福的奧蘭多一個人就能打敗全部伊斯蘭教的軍隊。這樣的故事當然也可以有戲劇衝突,比如奧蘭多突然瘋狂了喪失了信念於是敵人就得勢了,但是只要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就立馬能夠靠一個人來扭轉全局。這樣的主人公往往是人見人愛,但這種故事讀起來很像龍傲天爽文,看多了就會感到乏味。

然而在一個諾斯替主義的神話體系當中就不一樣了,由於世界上存在著善神和惡神,那麼即便代表正義的一方能夠暫時獲得勝利,但邪惡的力量仍會源源不斷的湧現出來。並且在諾斯替主義的世界觀當中,整個物質世界都是由黑暗的力量構成的,那麼黑暗和邪惡的一方往往擁有著比光明和正義的一方更為強大的物質力量,而正義的一方想要獲得勝利只能依靠正直的品質和純潔的靈魂來對抗邪惡。這也就意味著正義的一方在最開始幾乎都是處於劣勢的,甚至常常是失敗的。

聖盔谷之戰

同時,在這樣一種設定下,最終戰鬥的結局並不是註定的。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理論當中惡魔是不可能勝利的,但是在魔獸世界、冰與火的世界以及其他的奇幻世界當中,薩格拉斯、黑暗魔君索隆或是荒野之地的夜王,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消滅光明和秩序的世界,讓黑暗永遠籠罩大地。

更為重要的是,在諾斯替主義的世界當中,黑暗並不是光明的陪襯,黑暗和邪惡是宇宙秩序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這也就意味著,黑暗與光明的戰爭永遠也不會結束,而人間不過是見證這兩股力量永無止境的戰爭的永恆戰場。即便薩格拉斯被消滅了,魔獸世界當中的扭曲時空還是會存在,還是會不斷地產生與秩序世界對抗的惡魔。而在《星球大戰》當中,其設定乾脆就是原力的黑暗面和光明面之間存在著一種平衡,那麼當代表光明的絕地武士們日益發展壯大的時候就必定會有代表原力黑暗面的西斯武士來反抗他們,從而使得宇宙的秩序達到和諧。

《星球大戰》中的西斯大帝

戰爭永遠不會結束,每一個故事都是永無止境的正邪大戰當中的一個插曲,而故事也因此可以永遠的講下去。

四、光明與黑暗的共生體

任何精彩的故事都少不了人的參與,而在古代的神話體系當中,諾斯替主義所定義的人是最複雜的。我們知道依據諾斯替主義的主張,靈魂和精神的世界才是值得追求的,而肉體和物質的世界是骯髒和邪惡的。但是一個人恰恰是由靈魂和肉體所共同組成的,這也就成為人的獨特之處——從靈魂上人擁有與神一樣的性質,但是人的肉體卻是由黑暗物質造成的,所以光明與黑暗的永恆鬥爭的一個最重要的戰場就是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我們時刻都要和自己的惡念進行鬥爭,而鬥爭的結果卻並不總是勝利的。因此,相比較於任何一種古代的宗教和神話,諾斯替主義對人的看法和我們今天的人對人的看法最為接近——今天的人們絕不會推崇任何一種簡單的「性善論」和「性惡論」,而是會承認人性的複雜,我們在追求善的同時也不會去刻意否定和掩飾惡的存在。

甚至,在這些有著諾斯替主義色彩的奇幻故事當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每一個人在善與惡的鬥爭當中的苦苦掙扎。如果沒有弗羅多在魔戒的誘惑之下幾乎被腐蝕的故事,那麼《指環王》不過就是一個邪惡必敗的老套故事而已;《星球大戰》當中人氣最高的一直都是黑武士達斯·維達,他雖然黑化成了邪惡的西斯武士並且幾乎導致了絕地武士集團的覆滅,但是在他身上正邪之間的交鋒一直沒有停息,最終他放棄了西斯武士的身份並且殺死了西斯大帝,從而完成了對自己靈魂的救贖。

黑武士達斯·維達

在展現人的靈魂的自我衝突和撕裂的程度上最為空前絕後的一部作品恐怕非《新世紀福音戰士》莫屬。這部作品當中的每一個主角——碇真嗣、凌波麗和明日香等人,其靈魂都在極度的痛苦和扭曲當中。這樣的狀態正揭示出了「人類補完計劃」的核心——每個單獨的人的靈魂都是孤獨和痛苦的,因此需要共同回歸到生命的起點以實現生命的完滿,也就是所謂的「補完」。

新世紀福音戰士

人們都知道《新世紀福音戰士》吸收了很多宗教的因素,但是卻很難說出個所以然,這是因為其核心並不是基督教的靈魂觀,而是諾斯替主義的靈魂觀。在基督教的靈魂觀當中,靈魂的罪惡是不能被容忍的,上帝就代表著光明,罪惡意味著對魔鬼的妥協;然而在諾斯替主義的靈魂觀當中,雖然要求信徒摒棄肉體和物質,但是由於肉體和物質是人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人在事實上是不可能遠離罪惡的,於是在諾斯替主義那裡反而對人的罪惡有著更大的寬容。這種寬容讓我們能夠理解碇真嗣有時候難以克服的內心衝突——他常常因為無法壓抑內心的慾念而痛苦,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熟悉而又真實的人物。

文史君說

很難說喬治·馬丁、託爾金和暴雪公司在創作他們的作品之前是否參考過諾斯替主義,然而很多影響可能是在潛移默化之下產生的。系統的諾斯替宗教在中世紀就已經消亡,而諾斯替主義的思潮卻顯然有著更強大的生命力。不過更有可能的是,當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奇幻世界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具懸念的戲劇衝突,複雜多變的人物,以及一場從宇宙蔓延到人世間的正邪大戰,而這些正是諾斯替主義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馬小鶴:《光明的使者——摩尼與摩尼教》,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張新樟:《「諾斯」與拯救》,三聯書店2005年版。

3、約納斯:《諾斯替宗教》,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版。

4、金庸:《倚天屠龍記》,三聯書店199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冰與火之歌: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
    《冰與火之歌》是一場無與倫比的奇幻盛宴,即使你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它的大名!1996年,《冰與火之歌》第一卷《權力的遊戲》剛一問世,便以別具一格的結構,浩瀚遼闊的視野,錯落有致的情節和生動活潑的語言,迅速徵服了歐美文壇,在奇幻界引發巨大反響。在非官方的不記名奇幻作品投票中,《冰與火之歌》更是與《魔戒》平起平坐!
  • 這幾部電影不管是從世界觀還是特效、演技可以說完全碾壓漫威宇宙
    為讀者推薦世界觀龐大的幾部精彩電影,漫威系列電影在這幾部製作精良的電影面前,可以說就像一盤「開水白菜」和一個「漢堡包」之間的區別。這幾部巨製製作精良,有特效,有情節,有演技,而漫威宇宙只能說是請你吃了一頓快餐。
  • 英語六級沒過 他卻翻譯出了《冰與火之歌》
    新重慶客戶端-華龍網12月29日6時訊(文/董進 圖/李文科)將近一米八的身高、微胖、披肩長發、戴眼鏡,這個看似普通帶點文藝的山城男人,卻和風靡全球的熱門小說《冰與火之歌》有著不解之緣,他就是小說的中文譯者屈暢。從2002年開始翻譯《冰與火之歌》至今,16年間,36歲的屈暢將《冰與火之歌》卷一到卷五、外傳及有「冰火百科全書」之稱的《冰與火之歌的世界》帶給國內書迷。
  • 誰說「冰與火之歌」是奇幻故事,它明明是部紀實片
    對權遊觀眾來說,一個揭曉全部故事答案的大結局,固然是日夜翹首以盼的盛宴;但當一切塵埃落定,想必都會有幾分留戀和不舍吧。,拿回現實中作為清醒心智的箴言,然後將一切重新交給俗世瑣務,繼續哼唱平凡人生的不溫不火之歌。
  • 《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到底是何方神聖?
    《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到底是何方神聖?今天是大年初一,小盜龍給大家拜年啦,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圖註:《冰與火之歌》中的冰原狼頭像,圖片來自網絡 今年是狗年,大年初一發的科普文即便不寫狗,也要寫與狗相關的旺旺吧。
  • 解讀冰與火之歌06:盤點一下冰與火之歌裡的神奇生物:森林之子
    冰與火之歌作為一個低魔世界觀的小說,主要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和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選擇。但是作為一個奇幻類作品,作者喬治馬丁還是在其中加上了不少有趣古怪的生物。今天就讓我們懷著獵奇的心態來聊聊冰與火世界中的奇怪生物之一森林之子(Children of the Forest)。森林之子並不是人類,他們甚至出現在人類之前,在遠沒有人類到來的時候,森林之子就和巨人等生物生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了。
  • 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節選自Wiki黑內容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方形貓火卷首語:《冰與火之歌》的靈感來自「玫瑰戰爭」,但維斯洛特世界魔法的一面仍然有北歐神話的影子。諸神的時代沒落,人類之子崛起,這是地球上的冰火頌歌。冰島上有200多座火山,堪稱「冰與火之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特殊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北歐居民的生活狀態。
  • 中科院大氣所公眾科學日:上演「冰與火之歌」—新聞—科學網
    記者丁佳攝 5月18日,維斯特洛大陸的刀光劍影、疆場廝殺、權力遊戲,竟在中國科學院內上演了。當天,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公眾科學日上演了一場科學的「冰與火之歌」。 中科院大氣所院內不但布置了巨大的以龍為背景的展板,還掛滿了《冰與火之歌》中各大家族的旗幟,令參觀的公眾耳目一新,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參觀體驗。
  • 《北歐神話》,荒誕的北歐神話故事,冰與火之歌
    矛盾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近日讀得中國作家矛盾編著的《北歐神話》,同一個星球,不同地域、不同生存環境下,神話故事在特殊背景下的誕生,人物的雕刻,人物的構成,人物故事,文化相近與相別之處,精彩紛呈。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什麼英雄,沒有什麼美麗愛情,一切最現實殘酷的東西都被剖開了擺在你的眼前,人們通過北歐神話看到的不只是希臘神話中的神澤恩典,神仙眷侶,也有國讎家恨,惡和善的決鬥。北歐的神永遠在和有害於人類的惡勢力——惡神和惡巨人族相鬥爭。
  • NASA發現宇宙中的「冰與火之歌」
    互動 | NASA發現宇宙中的「冰與火之歌」據外媒消息,美國宇航局 (NASA)的斯必哲太空望遠鏡在太空中發現了由美麗新生的恆星所組成的「宇宙雪花」和如同火焰般的英仙座分子雲。據報導,這些被科學家暱稱「雪花群」(Snowflake Cluster)的新生恆星,應該只有10萬年左右的歷史,而且都還處在它們的誕生地,未曾挪移。它們閃爍著粉紅和紅色光芒,排列成類似雪花的圖案。你覺得NASA的新發現,像不像宇宙的「冰與火之歌」?互動 | 東西城統一編制!
  • 《指環王》系列或再有續作?魔戒前前傳《精靈寶鑽》或是下個目標
    《指環王》系列無疑是人類電影史的裡程碑作品,宏偉的世界觀,華麗的視覺特效,深入人心的人物角色,隨便一個理由,都能夠載入人類電影精華的史冊。而這個系列如此成功,除了電影人的不懈努力,還有最關鍵的就是創造出「中土世界」的近代奇幻文學的鼻祖,英國作家J.R.R.託爾·金。如果沒有託爾·金,那《指環王》根本無從談起。
  • 茅盾記述《北歐神話》:冰與火、善與惡、毀滅與重生的神話故事
    《魔戒》和《霍比特人》中的矮人,精靈和巨人,DND世界中的灰矮人,動畫《馴龍高手》中的戰士和巨龍,《納尼亞傳奇》、《安鉑志》等等這些著名的奇幻作品都和北歐神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冰與火之歌》的故事雖然主要取材於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階段的「玫瑰戰爭」,但細看之下,維斯洛特世界的設定仍然有一些北歐神話的影子。
  • 《冰與火之歌》顏值最高的4個人,灰蟲子意外上榜,詹姆最帥
    大家好,歡迎來到鬍子影視,雖然說《冰與火之歌》這部電視劇裡面的劇情非常好,但是我覺得裡面的人物也是可以詳細的說說,今天我們來說說在《冰與火之歌》中顏值比較高的幾個男性角色吧,不知道會不會有大家喜歡的。灰蟲子意外上榜,詹姆最帥。
  • 電影《地獄男爵》重現惡魔版「冰與火之歌」
    近日,由獅門影業出品的重啟版超級英雄巨製《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發布多張劇照,地獄男爵酷炫登場,血皇后驚豔亮相,另有多位邪惡反派現身,一場正邪之爭的世紀大戰似乎一觸即發!重啟版《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講述了作為超自然調查防禦局(B.P.R.D)首席調查員的地獄男爵對抗企圖統治世界的血皇后、同時也對抗自己亦正亦邪內心的故事。
  • 北歐神話的冰與火之歌,巨人始祖的誕生與覆滅
    茫茫大地,沒有河流與大海,沒有山川和鳥獸,沒有風,沒有雨,沒有一個生靈存在的痕跡,世界一片空蕩荒蕪。突然有一天,虛無的大地上出現了生命的痕跡,他往往長得巨大,擁有呼風喚雨的神力,他就是神話中的始祖。盤古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打破混沌的開端的始祖就是盤古。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宇宙最開始只是一個巨大的蛋,這個蛋存在了不知多久,漸漸孕育出盤古。盤古甦醒後,用一把斧頭劈開了蛋,巨蛋一分為二。
  • 《指環王》演員的過去與現在 20年過去變了多少?
    博羅米爾——肖恩·賓雖然有便當王的稱號,但他自己認為還不如克里斯多福·裡夫厲害,之後在冰與火之歌第一季中也有演出,就是因為他演技非常好,因此他也是少數不用試鏡,直接被喬治RR馬丁欽點上陣的演員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以前還小不懂事,總覺得法師就是要放魔法清場,誰知道看了指環王才知道近戰法師才是真無雙
  • 《冰與火之歌》裡兩個臭名昭著的野人劫掠者
    《冰與火之歌》裡的斷掌科林可不是自願犧牲以成全雪諾的「斷掌」科林抵達守夜人在先民拳峰的營地時帶來消息,哭泣者已經和曼斯·雷德結盟了。在野人對長城的襲擊中,有人在冰痕城附近發現了哭泣者的蹤跡。波文·馬爾錫帶領守夜人在頭骨橋之戰擊敗了哭泣者和他手下的300多個野人,但是守夜人的損失也非常慘重。野人在長城被擊敗後,他在乳河重新集結部隊,計劃越過頭骨橋奪取影子塔。
  • 魔獸世界電影為什麼不採用阿爾薩斯等更加耳熟能詳的故事線?
    《古墓麗影9》的故事先?還是《古墓麗影1》的故事先?雖說上面這些《前傳》的劇本或許出現於《正傳》劇本之後,但重點不在這。重點在於:觀眾並不一定要從「起點」看一個故事,從「中途」照樣可以。「中途」開始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甚至比「起點」開始的故事更精彩!魔獸電影最好從哪演起?
  • 冰與火之歌,從外星球冰島的雷克雅未克到阿庫雷利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在冰島,人類的孤獨遇見世界的盡頭,像是一首藍調的散文詩,冰川,河流,苔原,瀑布,溫泉,藍色的天空,無止境的公路,火山和地熱資源,史詩般壯闊的冰與火之歌,高緯度的冰島黃金圈,美麗的雷克雅未克教堂,然後在格陵蘭消失了十一天,回到美麗的北部小城阿庫雷利看鯨魚,冰島的美,像是外星球的國度,高冷的驚豔。
  • 「冰與火之歌」的冥王星冰原切成溝槽
    「拼圖」,縱橫交錯的冰面線條實際上是淺的溝槽,宛如被切割成多邊形巨大冰塊的冰原從冥王星的冰山向四周延伸,由上而下地伸展到冥王星的冰原的腹地。國際天文學界將冥王星稱之為134340號小行星,1930年1月,根據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的計算結果,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他以羅馬神話故事中的冥王普路託(Pluto)命名。冥王星曾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之後被國際天文學界降格為矮行星,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9億千米,直徑2300千米,平均密度為0.8克/立方釐米,質量為1.290×10^22 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