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記述《北歐神話》:冰與火、善與惡、毀滅與重生的神話故事

2021-01-15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北歐神話是歐洲文學的泉源之脈,現代文學與影視作品、遊戲故事受到北歐神話的普及性覆蓋,迪士尼動畫電影《馴龍高手》、漫威電影《雷神》之類的現代文藝作品,有過北歐神話閱讀基礎的或許會想到那些關於冰霜巨人、侏儒、北歐諸神的故事。

《魔戒》和《霍比特人》中的矮人,精靈和巨人,DND世界中的灰矮人,動畫《馴龍高手》中的戰士和巨龍,《納尼亞傳奇》、《安鉑志》等等這些著名的奇幻作品都和北歐神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冰與火之歌》的故事雖然主要取材於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階段的「玫瑰戰爭」,但細看之下,維斯洛特世界的設定仍然有一些北歐神話的影子。

馬克思曾說:「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徵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一直以來,北歐神話中的種種元素就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奇幻作品當中,而茅盾先生在1929年寫下《北歐神話》,在文學上留下了一部傳世之作,中國人記述的北歐神話故事。

01、冰與火——北歐神話的混沌對立

北歐的原始人,最初審視審視世界,就是通過眼前的自然現象一面是北極之光照耀極亮的冰雪世界,雪堆似的巨浪打擊著高聳的崖石和極圈的冰山,另一面短促夏季的藍天和碧海、長在的光明、植物的繁榮。

寒冷和溫暖充滿強烈的對比,原始的冰島人認為世界就是冰與火的混合之世。

北歐人常年與自然鬥爭,想像是必然結果和路徑,北歐神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創造故事能力,他們以為天地之間本沒有地、還和空氣,一切包孕在黑暗之中,「萬物之主宰」的力存在著。

最初的開啟始於巨人,火焰之神蘇爾特爾鎮守在真火之國,手持發光冒火的大刀砍擊冰山,冰山受熱融化而融化一半,融冰所冒的水汽升騰,凝為寒霜。

南邊是烈焰滾滾的熾熱區,北邊是冰雪凜冽的高寒地帶。由於冰與火、冷與熱的碰撞和擠壓,造就了一片大地,「萬物之主宰」的力量,由寒霜所產生出來另一個重要的巨人伊米爾,冰霜巨人。

伊米爾大腿和胳肢窩之間,誕生了最初的神,巨人的身軀也化為天空、海洋、原野、高山、巖石、雲朵……

而真實的地理現狀位於北大西洋中部的冰島是如何形成的?就是真正的冰與火之歌的衍生物,大約2000多萬年以前,靠近北極的北大西洋海底火山爆發引起地殼變動,在噴湧而出的火山巖漿凝固後,地球上就多了一個島嶼。由於島嶼被大量的冰川覆蓋,人們稱為「冰島」。

北歐的創世神話最獨特之處在於,人們根據在認知革命之後,根據自然環境,傳達一些想像和宗教意味的傳說和神話。世界的誕生始於「「冰與火」等兩極事物的二元對抗。北歐神話從最核心的創世神話開始就充滿了鬥爭意識。

02、與惡——北歐神話的主要骨骼

奧丁和弗麗嘉生了一對孿生兄弟,光明神巴德爾和黑暗神霍德爾,這兩個人無論是體格還是性情,都是絕對相反的,

巴德爾光明之化身,英俊、天真、愉悅,萬物皆愛他,霍德爾的性格與他的兄弟相反,陰沉、憂鬱、寡言少語,總是獨自一人呆在旁邊。

雖然巴德爾太過矚目,而霍德爾不受關注,但是他們從來不曾有過一次矛盾。後來因惡神洛基對巴德爾不滿,將能殺害巴德爾的槲寄生交給雙眼失明的霍德爾並勸他攻擊巴德爾,對此不知情的霍德爾照做,無意中導致巴德爾的死亡。

再如索爾和洛基,索爾出行必有雷電,但北歐人並不以為他是破壞之神,在寒冷的北歐,雷士農民的恩人,冰凍消跡,凍地懷春。索爾的神威可以驅走寒冷,是大地恢復生機,有富饒的食物,有恩於民眾的神。代表惡勢力的巨人,最怕諸神中的索爾,他的雷錘一切巨人的致命仇敵。

洛基象徵著火,所代表的是「惡」。茅盾先生敘述的洛基的惡是:「世界上最普遍且起先並不大使人嫌惡的尖刻狡猾和愛開玩笑的惡。」

電影《雷神2》海報——索爾和洛基

洛基被視為「惡」神,北歐人視他就只有畏懼,並無敬奉,他也沒有廟祀,惡從來都是善的對立。但北歐神話裡,諸神一直都是容納作為惡的代表的洛基的,甚至聽從了洛基的提議,讓他們捲入了困難的境地,終至犧牲和損害了他們維護的道義和平和。洛基還盜走了最寶貴的——純潔和天真的化身巴德爾。

北歐人因生活關係而養成的嚴肅頭腦又自然而然地以為宇宙間的兩種善與惡的勢力是不斷地鬥爭的。「善」與「惡」在諸神之間有明顯的糾葛牽扯,在「諸神之黃昏」的和惡的,同歸於盡。在善勢力的神與代表惡勢力的巨人們之間的鬥爭。「善」與「惡」正是北歐神話的主要骨骼。

03、毀滅與重生——北歐神話牢不可破的觀念

北歐神話之所以稱為最接地氣兒的神話,神不是萬能的,他們常常會有做不了的事情,也會出現和我們一樣的各種情緒和小私心,還有各種身體上的殘缺,而且是神總有一天也會死亡。有生必有死,是北歐神話牢不可破的觀念,諸神也不例外。

他們的能力很有限,要獲得能力,還得付出代價。比如,奧丁是眾神之王,世界的統治者,他需要獲得大智慧的代價是他的一隻眼睛。沒有絕對的權力,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有殘缺或者能力限制,諸神的世界註定要毀滅,這就是「諸神之黃昏」。這場戰役無可避免,眾神必定失敗。這場惡火,燒盡了空、陸、冥三界的一切。

北歐的眾神依然坦然地面對這最終的結局。而在世界滅亡之後,殘存的神會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

北歐神話的邏輯更接近於人類的邏輯,比世界上其他神話體系更容忍錯誤和犧牲。

北歐神話的另一個特點在於毀滅與重生。在神話裡,神的世界註定要毀滅,這就是諸神的黃昏。這場戰役無可避免,眾神必定失敗。但即使如此,北歐的眾神依然坦然地面對這最終的結局。而在世界滅亡之後,殘存的神會再次建立起新的世界。

北歐神話的整體結構是很戲劇性,「諸神之黃昏」是一場悲劇的結局,但從另一個方面解釋,從太古時代,地球都經歷著冰川、洪水、以及火山爆發等等自然災難,所以在全世界的神話中,都有世界毀滅與再造的故事。

《大埃達》和《小埃達》都出自基督徒之手,我們可以猜想「諸神之黃昏」的毀滅,也許是基督教徒想利用這種結局締造北歐的原始信仰和基督教信仰的融合妥協。奧丁等諸神毀滅之後,有至高無上的神——無可名的一神,成為世界的主宰,使善者得福惡者得禍。而這主宰世界的神應當就是上帝。

在北歐人看來,諸神也必得像人類一樣,有死亡的一天——經過肉體的死亡,而後達到精神的永存。萬物,即使是神,也不免是善惡的混合體,這是北歐人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觀。

《北歐神話》插圖

寫在最後

這本《北歐神話》是茅盾先生用中國人的文字,為中國文學上敘寫了北歐神話的系統記載。

神話,淺層看,是古人對社會、自然的觀察及解讀;深層看,是古人藉助故事在傳遞人類心靈底層的精神沉積物。讀神話,讀的不僅是古人,更是在讀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初探北歐神話譜系:神族、巨人、精靈和矮人|茅盾《北歐神話》
    比如系列美劇《權利的遊戲》,改編自馬丁大叔的神作《冰與火之歌》,光是看這個名字,便不難聯想到其北歐神話的影子;又比如託爺大名鼎鼎的《指環王》系列,以及 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裡面的精靈和矮人,也都是脫胎於北歐神話;更不用說漫威系列裡的《雷神》,更是立體影視化了北歐神話裡最有名的三大主神:眾神之王奧丁、雷神索爾,以及火與惡之神洛基。
  • 《北歐神話》:冰與火碰撞下的悲劇性傳說
    在遠古時代,北歐的原始人注意到兩種截然相反的自然現象:一方面是巨偉的山川、慘澹的陽光、北極光的耀亮、洶湧澎湃的大海和極圈內的冰山;另一面是短暫夏季的藍天碧海,長在的光明和植物的繁盛。兩者寒冷和溫暖的強烈對比,讓原始的北歐人認為宇宙是冰與火的奇怪組合。北歐地處高緯度,有著漫長寒冷的冬季,為了生存,北歐人在漫長冬季的冰天雪地中依然要去漁獵,危險和痛苦如影隨形。
  • 《北歐神話》,荒誕的北歐神話故事,冰與火之歌
    北歐神話在我看來,是一個更為極端的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這個神話故事裡邊的神,多是博大、巨偉的,神話故事裡的人都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不是作為單獨的一個個故事個體而存在。北歐神話相比古希臘神話更兇殘,更淫亂,更血腥。
  • 茅盾的《北歐神話》:相信善良美好,成為掌控自己命運的神
    高曉松深度遊完北歐,寫了篇文章,《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文章爆火。文章描述的北歐像一個天堂,那裡的人慾望極簡,不追逐名利,生活恬淡舒適,家庭和睦,幸福指數高。而北歐最古老動人的故事,卻是代表北歐風格的神話傳說,他們的神話,帶著粗樸的力量,世代相傳,成為北歐民族的靈魂所在。
  • 茅盾的《北歐神話》:人會孤獨而死,精神卻會永遠傳承
    書中這樣描述:北歐神話雖沒有希臘神話那樣的古老燦爛,卻是歐洲文學的泉源之一脈,至少斯堪地那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血脈的淵源。早在1930年,茅盾就以「方璧」的筆名出版過一本小冊子《北歐神話ABC》。
  • 作惡連女兒都要被處罰,《北歐神話》中「誅心」了人性中的善與惡
    我們從小聽過很多神話故事,伊索寓言、希臘神話,最著名的神話故事,甚至影響我們到成年的就是《西遊記》了,從神話中我們看到了善惡有報,看到了很多人性弱點中,隱藏的危機與處罰,也跟著神話中的人物,走過一道道磨鍊一樣。
  • 《北歐神話》:強娶,造字,自刺9天9夜,奧丁原來你是這樣的神
    希臘神話中,宙斯不會死;中國神話中,女媧也不會死。神靈不死,是多少民族的信仰。可北歐神話不是這樣:神偉大,但不是萬能的,不是永生的,有生必有死。《北歐神話》的出世,比希臘神話晚了近一千年;國人了解北歐神話,則是通過上世紀二十年代茅盾先生的譯著和整理。不錯,是寫《子夜》和《林家鋪子》的茅盾,原名沈德鴻,《北歐神話》出版時,他用的筆名是「方璧」。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
    在《北歐神話》這本書裡,作家、文學評論家茅盾先生指出了關鍵所在:北歐諸神是善與惡的混合體,是不完備的、非純種的,在諸神的身體裡埋藏著死的根源。在北歐創世神話裡,諸神與巨人的矛盾、冰與火交織的外部環境,註定了這個新創的世界必將永遠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中。即便一場戰爭過後,神取得了構建世界的主動權,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世界。最能印證這一點的,就是著手打造世界的諸神們,預見了世界末日的到來——諸神滅亡、世界走向毀滅。
  • 《北歐神話》揭開神話的面紗
    在講述北歐神話的書中,茅盾先生編著的《北歐神話》全面又深刻地講述了北歐神話的起始和特點。對了解北歐的神話,及文學創作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北歐神話的悲劇性和所有的神話不同,北歐神話中,原沒有諸神。遠古宇宙中有一個極大的鴻溝,它的北邊是霧與黑暗之國,有一個不竭的泉水,就像一口沸水大鍋,給十二道大川供給水源。
  • 《北歐神話》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個性
    那個筆名為方碧的人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提起茅盾先生,許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子夜》和《林家鋪子》那都是如雷貫耳的作品,但如若問「方碧」是誰?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實茅盾先生就是以「方碧」這個筆名寫的《北歐神話》,將索爾、奧丁、洛基等諸神引入中國,那是1930年初版的《北歐神話》,他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
  • 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
    ——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節選自Wiki黑內容北境之光:北歐神話中的冰與火之歌方形貓火卷首語:《冰與火之歌》的靈感來自「玫瑰戰爭」,但維斯洛特世界魔法的一面仍然有北歐神話的影子。星冰樂什麼的最喜歡啦~作者 Spider Wee沒錯,《冰與火之歌》的故事雖然主要取材於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階段的「玫瑰戰爭」,但細看之下,維斯洛特世界的設定仍然有一些北歐神話的影子。
  • 《北歐神話》:對命運的闡釋直接通向死亡,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之一
    作者:清也說起北歐神話,它雖然沒有希臘神話那樣古老燦爛,卻也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之一脈,至少斯堪地那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著無關分割的血脈淵源。而從北歐人種起源來說,原為亞洲中部移民的北歐人民及神話故事,也與中國神話有著極為相似的線索。
  • 薦書|北歐神話: 世界的毀滅與重生
    摘自:北歐神話 世界的毀滅與重生 北歐人以諸神黃昏(Ragnar.k,一旦家族分崩離析,公眾生活亦將頓失所依;人人為所欲為,再也無人兼善天下。這段時期艱困、殘暴、野蠻又恐怖,因此亦稱「刀劍時期」或「鐵斧時期」。習俗之野蠻源於野蠻之自然,狂暴風雪堪稱北歐冬季最殘酷無情之自然現象,冰冷寒風吹襲大地,是謂冬季,日月沉寂黯淡,亦是狼群活躍之時。末了嚴冬據悉如此:四面八方積雪成冰,刺骨冰霜、強勁風雪,終日不見暖陽。接連三冬串起漫漫嚴寒長夜,無有間隙,未聞夏至。
  • 索爾、洛基與奧丁的故事,赫爾曼《北歐神話》簡體中文版首度引進
    近日,德國著名古典學學者保羅赫爾曼的專著《北歐神話: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像》由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赫爾曼曾獲頒普魯士科學院獎、丹麥國旗騎士勳章、冰島獵鷹騎士勳章。歷經百年,這部關於北歐神話的曠世巨作依舊閃耀,以其德式嚴謹領航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進入北歐神話世界,悉心梳理北歐神話的開端與盡頭。
  • 諸神的黃昏:北歐神話中最重要的大事件,它到底是什麼?
    而諸神的黃昏的在北歐神話中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在影視劇中「諸神的黃昏」不過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地說這件事,那麼,諸神的黃昏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諸神的黃昏諸神的黃昏,顧名思義就是指北歐神話中的諸神道路走到盡頭,所有的神明將會死去。北歐神話中的世界將會崩塌。不過,另外還有一重意思,這個跟北歐神話的設定有關。
  • 北歐神話的冰與火之歌,巨人始祖的誕生與覆滅
    世界各地的神話開端,大多都是這樣描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萬物混沌,天地初開。茫茫大地,沒有河流與大海,沒有山川和鳥獸,沒有風,沒有雨,沒有一個生靈存在的痕跡,世界一片空蕩荒蕪。突然有一天,虛無的大地上出現了生命的痕跡,他往往長得巨大,擁有呼風喚雨的神力,他就是神話中的始祖。
  • 《權力的遊戲》:這是一個重構的北歐神話世界
    原著《冰與火之歌》的作者喬治·R·R·馬丁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具有說服力的作品,原因在於他借鑑了北歐神話的世界觀。北歐神話產生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這篇土地跨越了北極圈,主要氣候類型為寒溫帶氣候,終年氣溫較低,冬季漫長而嚴寒。斯堪地那維亞山脈過去是歐洲第四紀冰川的主要中心,冰川覆蓋了整個北歐地區,因此到處可見冰川侵蝕和堆積地貌。
  • 魔獸、指環王和冰與火之歌,這些不相干的故事,竟有同一個世界觀
    薩格拉斯風靡全球的《冰與火之歌》,其黑暗與光明鬥爭的背景似乎並不清楚,因為喬治·馬丁並沒有為冰與火的世界塑造一個神話世界觀以一種長時段的眼光來看維斯特洛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七大王國的歷史、坦格利安的徵服以及《冰與火之歌》涉及的主要歷史事件,在死者與生者的永恆戰爭當中,也只不過是一小段插曲而已。
  • 中國通俗神話小說從傳統神話與北歐神話裡學習了什麼?
    近年流行的爛漫修仙題材電視劇有《香蜜沉沉燼如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三生三世枕上書》等,這些電視劇無一例外改編至時下同名熱門修仙神話小說。仔細看這些小說,看似取材於《山海經》等中國傳統神話故事,比如劇中角色名,東華,等,其實又多與中國神話有異。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神寂滅說。就是神到了一定程度會羽化灰飛煙滅。但中國的神大都是不會寂滅,與民生同在的。
  • 硬核科普| 北歐神話體系—孕育幻想巨作的寶庫!
    而這些精彩故事的背後,都離不開北歐神話系統這個取之不盡的寶藏,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北歐神話深深影響過的科幻、奇幻作品和文化意義。P.S.大家搭配這首《雷神3》北歐風原聲帶閱讀效果會更好哦!後來的奇幻巨著《冰與火之歌》、《龍槍》、《時光之輪》和國內江南大大的小說《龍族》都很大程度都參考過北歐神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