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惡連女兒都要被處罰,《北歐神話》中「誅心」了人性中的善與惡

2020-11-29 檸洱談情感

我們從小聽過很多神話故事,伊索寓言、希臘神話,最著名的神話故事,甚至影響我們到成年的就是《西遊記》了,從神話中我們看到了善惡有報,看到了很多人性弱點中,隱藏的危機與處罰,也跟著神話中的人物,走過一道道磨鍊一樣。

今天帶來的是這本《北歐神話》,在例言中是這麼介紹的:

北歐神話雖沒有希臘神話那樣的古老燦爛,卻是歐洲文學的泉源之一脈,至少斯堪地那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血脈的淵源。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很久都沒有看過任何神話故事了,每天的生活是忙碌緊張的,這個月希望下個月能過好一些,卻在每個月都發現有新的困擾,逐漸開始將心中的童真去除,開始接受所有真實的東西。

每天研究吃什麼,工作完成的進度,以及和家人孩子的相處模式,偶爾腦海中也會閃現過一些「小夢幻」但是轉眼就被自己給屏蔽掉,那些不真實的、虛擬的、腦海中想像的都淪為「幼稚」。

《北歐神話》是著名作家茅盾寫的,代表作有我們熟悉的《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茅盾還是我們國家的神話學開創者之一。

這本書讓我欣喜的是書中有著各種豐富的神話故事,而不是去解釋神話的存在是否合理,在看得過程中,非常輕鬆歡樂,仿佛承載上時光機回到了蟬鳴的兒時。

本書二十三章節,也是23個故事,從天地創造,到眾神的指責,以及春夏秋冬各神的交接與傳遞,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常規自然循環外不一樣的畫面感,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去平衡一種內心的震撼,在美與愛、正義與命運中感嘆人物的悲喜。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時代的更近,快速的發展,我們對於神話的敬畏心越來越少,寧願大聲給孩子傳導「都是假的」,告誡自己不要迷信或者充滿其他幻想,一切跟著感覺走。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新聞中跳出了一個標題,杭州某個小區一位女士因被丈夫殺害,導致整個小區的人都開始搬家,在漆黑的夜空中,一棟樓裡就有兩戶人家亮著燈,顯得尤為寂寞,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人們來自內心的恐懼與擔憂,即使很多人和這位遇害的女士沒有過交集,也內心惶恐。

翻開留言區更是看到各種「神秘揣測」的討論,瞬間腦海中補足了兒時看過的很多恐怖片。

我們應該不要忘記神話和傳說又是多少反映著原始時代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

其實道德和人性在時代的河流中,並沒有多少變化,曾經人們不知道如何束縛「惡」的本性,於是用各種神話故事和口口相傳的講解來告誡一代代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是現在有了法律,法律和神話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

一個控制著我們的心,一個就事論事。

哪個更能引起我們對事物長久的敬畏之心,這自然不用說,近幾年發生的人間悲劇很多,看《北歐神話》的時候,我常常在想,若這些作惡的人,能相信神話該多好。

這樣他們在傷害、侵害他人的時候,就會害怕,自己將墜入無邊的黑暗與嚴厲的處罰,而不是僅僅只是就事論事的討價還價。

魯特格爾·布雷格曼說:

我們這一代人的真正危機,並不在於我們沒能過上好日子,甚至不在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可能會變得更糟糕。真正的危機是我們無法想像出一種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想說,我們變得糟糕,真正的危機是我們無法想像作惡後將會受到一代一代的處罰、輪迴又輪迴後的重創。

就像書中說的,洛基曾是好人,但是因為作惡多端自己受罰不說,女兒也被處罰當死神,將她發配在幽冥世界「海拉門」,北歐人認為在地下,需要極北的寒冷黑暗之地走九天九夜的崎嶇道路,才能到吉歐爾河,河上有鑲金的水晶橋,但是僅有一根髮絲吊著非常危險,而守橋的人非常猙獰,需要自己的血給他們做通行證才能過去。

所以人們都不願意去那個地方,不僅是身體的處罰更是心靈的折磨,男人們寧願死在毛尖或者,這樣能被挑選上天中的瓦爾哈拉宮中享福,女人則願意和丈夫一起或者,據說佛雷蕾雅有座大宮專門招待這些戀人。

作惡的人還要遭受冰泉浸泡毒蛇咬、咬骨頭,這麼誅心的處罰,想想都可怕。

而關於善自然也有非常好的待遇和尊嚴,這本書中評價北歐的神是莊重的、正直的、博大的,不僅透露著北歐人性中的冰與火,也暗示了每個人心中的善與惡。

這本書不僅故事精彩,配圖也非常震撼,一幕幕人物的畫像增加內心的豐滿感,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看一看

相關焦點

  • 茅盾記述《北歐神話》:冰與火、善與惡、毀滅與重生的神話故事
    《魔戒》和《霍比特人》中的矮人,精靈和巨人,DND世界中的灰矮人,動畫《馴龍高手》中的戰士和巨龍,《納尼亞傳奇》、《安鉑志》等等這些著名的奇幻作品都和北歐神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冰與火之歌》的故事雖然主要取材於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階段的「玫瑰戰爭」,但細看之下,維斯洛特世界的設定仍然有一些北歐神話的影子。
  • 《北歐神話》,荒誕的北歐神話故事,冰與火之歌
    剛誕生的祖先布利隨即生下了兒子包爾(生產的人格化),他倆是"善"的化身。在那個混沌黑暗、冰天雪地的洪荒時代裡,善與惡的出現都是那麼離奇!伊米爾在睡覺的時候,從他的腋下的汗水中生下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貝斯特拉)。伊米爾後又從腳生下了一個六個頭的巨人瑟羅特格爾米爾和巨人勃爾格爾密爾,這兩個巨人為一切"惡"的始祖。
  • 羅洛梅: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就是一種善
    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亦是一種善。——羅洛·梅人所有的焦慮,都可以體現為一種焦慮,即死亡焦慮。——哲學詩畫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個體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內心的焦慮、空虛、孤獨等症狀愈發嚴重。科技進步了,物質豐富了,但人類的生存境遇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甚至更加惡化。
  • 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01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一個朋友吐槽說,她自己掏心掏肺地對待娘家人,不僅是對自己的父母好,對哥嫂侄子侄女都一樣好,但是卻被人懷疑她別有用心,嫂子說她想分家產,甚至因此辱罵父母。
  • 王陽明:人性本無善惡,為善去惡是格物
    如果談到人性善惡的哲學問題,不得不提到明朝王陽明著名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善」、「惡」,都是人意念造作的價值觀。人為的造作,不該用來規範自然之物。此之為「有善有惡意之動」。
  • 人性到底是善是惡?百家爭鳴,道、儒、墨、法爭出了啥結果?
    人性到底是善是惡?這是一個折磨了中國思想家兩千多年的問題。從百家爭鳴這個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起,這個問題就被擺在了檯面上。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因為家庭倫理和社會規範的確立,都有賴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說,正是從人性善惡的不同認識出發,才形成了道、儒、墨、法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
  • 「我活不了,你們也別想好」,冠狀病毒惡,還是人性中的惡
    一位在武漢的母親因為思念自己在杭州的女兒,偷偷跑到杭州見女兒,結果母女雙雙隔離,這下悔之晚矣。還有某小區一對夫婦,隱瞞去過武漢的事實,還四處亂竄,結果被隔離,小區的居民憤怒地毆打其家屬,因為他們小區都被隔離觀察,誰不窩火啊,好好的,連武漢也沒有去過,卻無端地染病。這肯定讓他們憤怒了。這些人是大而化之,是過於自信。
  •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進化論角度分析人性善與惡根源是如何產生的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如果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那麼人最初也只是動物屬性或本能,無所謂善惡。人性惡源於人類的自私和貪婪,欲望是無窮的。我覺得人類自私和貪婪開始於人類使用鹽醃肉,因為人類再也不用天天去打獵,於是有時間思想問題,於是人類更聰明,於是人類開始種糧食,糧食是可以儲存起來過冬的,於是人類有了更多的私有財產,於是人類走向了欲望的深淵,不能自拔。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
    北歐諸神命運的悲劇性,又是與生俱來的。在南歐的希臘神話裡,神之所以為神,是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死去,即便被其他神祗吞入腹中,也仍然存活著。而北歐神話早在創世之初,就為諸神們定下了堅不可摧的觀念——有生必有死,諸神同樣要面臨死亡。為什麼北歐諸神免不了一死?
  • 茅盾的《北歐神話》:相信善良美好,成為掌控自己命運的神
    本書共二十三章節,每個章節是一個故事,從開天創地的起源,到諸神之黃昏,以及春夏秋冬大自然中的所有眾神的故事,善與惡的抗爭,與惡巨人的無休止的爭鬥,讓自然得到生息和更替,諸神的愛恨與天地共存,每一個神的生命裡都充滿希望和美好,正義和良知的對決,但也有很多誘惑,考驗著眾神,警醒著眾生。
  • 《北歐神話》揭開神話的面紗
    在北歐神話裡,巨人代表是惡的力量,而神代表是善的力量。巨人和諸神這兩股力量從誕生就在不斷的爭鬥,包爾和三個兒子一起,打敗巨人,成為宇宙的主宰。而後,諸神創造了天地、世界、人類。北歐神話中的諸神,是神與巨人雜交的後代,所以有著致命的弱點,他們不能長生不老,需要靠吃春之神伊恩敦的蘋果,才能讓生命延續。
  • 藝述:黃莎莉|惡的美學——重複作為惡在文學中的顯現形式(上)
    然而,從浪漫派開始,文學才脫離了從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惡置於人性的陰暗面上的觀點的束縛。按照《聖經》的說法,地獄是以同樣的形式單調地重複對罪行進行懲罰的地方。那些使得人們遭受災難和不幸的事情,則是地獄裡的黑暗勢力所為——誘騙人去犯罪,誘騙人用暴力威脅別人。
  • 《北歐神話》:冰與火碰撞下的悲劇性傳說
    兩者寒冷和溫暖的強烈對比,讓原始的北歐人認為宇宙是冰與火的奇怪組合。北歐地處高緯度,有著漫長寒冷的冬季,為了生存,北歐人在漫長冬季的冰天雪地中依然要去漁獵,危險和痛苦如影隨形。理所當然的,他們認為寒冰和霜雪是宇宙間的惡勢力,同樣的原因,光明和熱自然就是善勢力了。
  • 茅盾的《北歐神話》:人會孤獨而死,精神卻會永遠傳承
    本書二十三章節,也是23個故事,從開天創地的起源,到諸神之黃昏,以及春夏秋冬大自然中的所有眾神的故事,善與惡的抗爭,與惡巨人的無休止的爭鬥,讓自然得到生息和更替,諸神的愛恨與天地共存,每一個神的生命裡都充滿希望和美好,正義和良知的對決,但也有很多誘惑,考驗著眾神,警醒著眾生。
  • 《飢餓站臺》:在惡中選擇善,才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希望
    影片中幾個主要人物都有著不同的寓意,其實也暗示了即便在這樣如地獄般的情況下,不同人的選擇也不一樣。他並沒有因為在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況下殺人覺得理所應當,也不覺得管理員的自殺是應該的,他的人性的惡釋放過,但在管理員的理想的啟示下,選擇了不再讓這樣的罪惡和自相殘殺繼續發生,他的思想和心靈發生了覺醒。老頭和管理員兩個人的死亡,一個出於惡,引出了他心裡的惡,一個出於善,引出了他心裡的善。
  • 《北歐神話》:強娶,造字,自刺9天9夜,奧丁原來你是這樣的神
    只有一棵桂花樹,玉兔在旁邊不停地蹦來跳去,嫦娥每日倚著桂樹遙望塵世,思念人間的丈夫……這是我小時候,聽過的關於月亮的神話故事。嫦娥吃了長生不老藥,所以不死;而人,都有壽命限制,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自然過程。「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神話中的那輪明月,幾千年一直高懸夜空。關於生死,最浪漫的思考,就是神話中的描述:長生,不老。
  • 疫情之下:災難是人性的試金石,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導語春節前夕到現在,全國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世界好像都變成了灰白的顏色。在這次疫情大背景下,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性善以及性惡的思考。應奮不顧身為大局著想?還是為了一己私慾對他人置之不理?今天,我們就疫情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對當今時代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進行探索。1.23日,武漢宣布封城。
  • 當女神被賦予人性:漫談北歐神話中的女性觀
    神秘、高冷,強調毀滅與重生的北歐神話是人類歷史上一塊璀璨的文化瑰寶。而它所刻畫的女神們,同樣被賦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而在人數上有很多個版本,最多十六個,最少三個,比較普遍的說法為英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中的九人。有的是奧丁的女兒,也有的是人間王國的公主。在北歐人看來,瓦爾基裡們和她們的馬都是有惠於人類的。而北極光有時也被認為是瓦爾基裡們驅馬在夜空中奔馳時鎧甲閃耀的光芒。而在以北歐神話為題材的遊戲裡,女武神「瓦爾基裡」都是其中戲份最足、最為光彩亮眼的角色。
  • 北歐神話最作死的神,帶領一家人滅殺諸神,最終導致世界毀滅!
    北歐神話中的那些神和中國的神最大的不同,就是北歐神話中的神總是會死亡,這是北歐神話中牢不可破的觀念,連諸神都不能例外,而且北歐神話中的神都是神和巨人的混血,也就是善與惡的混合體,是不完備的非純種的。洛基的第二個妻子是安格爾波達,她生的孩子就是芬利爾狼,世界之蛇尤蒙剛德和死亡女神赫爾,三個孩子一生下來就被諸神視為惡魔,大兒子芬利爾狼被囚禁,二兒子世界之蛇被奧丁扔進大海,小女兒赫爾被奧丁打入冥界,赫爾在那裡成為冥世主宰,死亡女神。
  • 論善沒善報,惡沒惡報的因果關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關係
    人們經常認為善沒善報,惡沒惡報,壞人享福,好人被壞人殘害,做好事被壞人碰瓷。關鍵是人們不懂什麼是善,什麼是因果關係。當人們看到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的時候,很多人會認為弱肉強食是自然法則,很多人會崇拜效法這種弱肉強食叢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