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聽過很多神話故事,伊索寓言、希臘神話,最著名的神話故事,甚至影響我們到成年的就是《西遊記》了,從神話中我們看到了善惡有報,看到了很多人性弱點中,隱藏的危機與處罰,也跟著神話中的人物,走過一道道磨鍊一樣。
今天帶來的是這本《北歐神話》,在例言中是這麼介紹的:
北歐神話雖沒有希臘神話那樣的古老燦爛,卻是歐洲文學的泉源之一脈,至少斯堪地那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血脈的淵源。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很久都沒有看過任何神話故事了,每天的生活是忙碌緊張的,這個月希望下個月能過好一些,卻在每個月都發現有新的困擾,逐漸開始將心中的童真去除,開始接受所有真實的東西。
每天研究吃什麼,工作完成的進度,以及和家人孩子的相處模式,偶爾腦海中也會閃現過一些「小夢幻」但是轉眼就被自己給屏蔽掉,那些不真實的、虛擬的、腦海中想像的都淪為「幼稚」。
《北歐神話》是著名作家茅盾寫的,代表作有我們熟悉的《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茅盾還是我們國家的神話學開創者之一。
這本書讓我欣喜的是書中有著各種豐富的神話故事,而不是去解釋神話的存在是否合理,在看得過程中,非常輕鬆歡樂,仿佛承載上時光機回到了蟬鳴的兒時。
本書二十三章節,也是23個故事,從天地創造,到眾神的指責,以及春夏秋冬各神的交接與傳遞,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常規自然循環外不一樣的畫面感,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去平衡一種內心的震撼,在美與愛、正義與命運中感嘆人物的悲喜。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時代的更近,快速的發展,我們對於神話的敬畏心越來越少,寧願大聲給孩子傳導「都是假的」,告誡自己不要迷信或者充滿其他幻想,一切跟著感覺走。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新聞中跳出了一個標題,杭州某個小區一位女士因被丈夫殺害,導致整個小區的人都開始搬家,在漆黑的夜空中,一棟樓裡就有兩戶人家亮著燈,顯得尤為寂寞,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人們來自內心的恐懼與擔憂,即使很多人和這位遇害的女士沒有過交集,也內心惶恐。
翻開留言區更是看到各種「神秘揣測」的討論,瞬間腦海中補足了兒時看過的很多恐怖片。
我們應該不要忘記神話和傳說又是多少反映著原始時代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
其實道德和人性在時代的河流中,並沒有多少變化,曾經人們不知道如何束縛「惡」的本性,於是用各種神話故事和口口相傳的講解來告誡一代代的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是現在有了法律,法律和神話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
一個控制著我們的心,一個就事論事。
哪個更能引起我們對事物長久的敬畏之心,這自然不用說,近幾年發生的人間悲劇很多,看《北歐神話》的時候,我常常在想,若這些作惡的人,能相信神話該多好。
這樣他們在傷害、侵害他人的時候,就會害怕,自己將墜入無邊的黑暗與嚴厲的處罰,而不是僅僅只是就事論事的討價還價。
魯特格爾·布雷格曼說:
我們這一代人的真正危機,並不在於我們沒能過上好日子,甚至不在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可能會變得更糟糕。真正的危機是我們無法想像出一種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想說,我們變得糟糕,真正的危機是我們無法想像作惡後將會受到一代一代的處罰、輪迴又輪迴後的重創。
就像書中說的,洛基曾是好人,但是因為作惡多端自己受罰不說,女兒也被處罰當死神,將她發配在幽冥世界「海拉門」,北歐人認為在地下,需要極北的寒冷黑暗之地走九天九夜的崎嶇道路,才能到吉歐爾河,河上有鑲金的水晶橋,但是僅有一根髮絲吊著非常危險,而守橋的人非常猙獰,需要自己的血給他們做通行證才能過去。
所以人們都不願意去那個地方,不僅是身體的處罰更是心靈的折磨,男人們寧願死在毛尖或者,這樣能被挑選上天中的瓦爾哈拉宮中享福,女人則願意和丈夫一起或者,據說佛雷蕾雅有座大宮專門招待這些戀人。
作惡的人還要遭受冰泉浸泡毒蛇咬、咬骨頭,這麼誅心的處罰,想想都可怕。
而關於善自然也有非常好的待遇和尊嚴,這本書中評價北歐的神是莊重的、正直的、博大的,不僅透露著北歐人性中的冰與火,也暗示了每個人心中的善與惡。
這本書不僅故事精彩,配圖也非常震撼,一幕幕人物的畫像增加內心的豐滿感,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