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我們都讀過他寫的《子夜》、《春蠶》等著名作品。茅盾對中國神話學也頗有研究,由他所編寫的《中國神話研究初探》,至今仍被推薦為系統了解中國神話的三本書之一。(另外兩本分別是袁珂的《中國神話傳說》、丁山的《古代神話與民族》)
除此以外,矛盾對很多人了解甚少的北歐神話也頗感興趣,為此,他潛心研究相關的重要文獻書籍,從而梳理出北歐神話的總體脈絡,並深入淺出地寫就了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讀物——《北歐神話》。
所謂北歐神話是指古代斯堪的維納亞人,或北歐人的原始信仰及自然觀察,而英雄傳說也包含在內。最早的北歐文學是屬於冰島的,11世紀北歐人被英國人壓迫,從大陸的半島逃到冰島的時候,就是帶著神話和詩歌天才去的,而這些神話材料大部分被收在了《大埃達》一書中。
但《大埃達》真正公布於世則是在幾百年後的17世紀,所以北歐神話比之南歐的希臘神話,其出世至少遲了一千年的時光。而且《大埃達》的編輯者和公布者都是基督教中的人,所以當今的北歐神話並不等同於遠古時期的北歐神話,因為基督教的基因不可避免地潛入在內。
另外茅盾先生認為,從北歐人種原為亞洲中部移民這一說來看,北歐神話的有些地方與中國的神話也有相似之處。譬如日月蝕被天狼吞食、以大地由巨人身體所創造之說。
遠古時期的人民因自身認識的限制,對日月的運行、晝夜的變化、水旱災害的產生,生老病死等都感到好奇、迷惑、恐慌。他們希望能夠了解自然,控制自然,他們通過神話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意願轉化為具體人物和生動的情節。當神話融入了後世的文化因素,對文學的發展就會有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
01、北歐和別的民族一樣,都有著創世神話
北歐神話雖然沒有希臘神話那樣古老燦爛,卻也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之一,比如斯堪的維納亞文學就和北歐神話有著血脈的淵源。
在遠古時代,北歐的原始人注意到兩種截然相反的自然現象:一方面是巨偉的山川、慘澹的陽光、北極光的耀亮、洶湧澎湃的大海和極圈內的冰山;另一面是短暫夏季的藍天碧海,長在的光明和植物的繁盛。兩者寒冷和溫暖的強烈對比,讓原始的北歐人認為宇宙是冰與火的奇怪組合。
北歐地處高緯度,有著漫長寒冷的冬季,為了生存,北歐人在漫長冬季的冰天雪地中依然要去漁獵,危險和痛苦如影隨形。理所當然的,他們認為寒冰和霜雪是宇宙間的惡勢力,同樣的原因,光明和熱自然就是善勢力了。
在這樣的觀念之下,遠古的北歐人創造了他們的創世神話:
在廣漠的太空中央,有一個極大的無底鴻溝,鴻溝之北是極冷的冰山,鴻溝之南是極熱的真火之國,冷熱相激,從鴻溝周圍的冰塊中生出一名巨人,他的名字叫伊米爾,因是寒霜所凝,故稱為霜巨人。
這個霜巨人就是巨人族的祖先。那麼神族呢?在霜巨人旁邊有一母牛,常年舔食冰山上的鹽,時間長了,冰山漸融,就露出了神族的祖先布利,之後布利生出了兒子包爾。
神代表了善,巨人們代表了惡,善惡是不能和平共存的,因此神和巨人們只能不停地爭鬥著。代表了善勢力的神和代表了惡勢力的巨人們之間的鬥爭,就成了北歐神話的主要骨骼。
本來雙方勢均力敵,但後來神族的包爾娶了女巨人貝絲特拉,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就有後來的眾神之王奧丁。之後神族很快就打敗了巨人族,殺死了霜巨人伊米爾。
神族勝利後成了世界的主宰,他們自稱為阿薩神族(以奧丁為首)。自此諸神開始了創造天地萬物的工作,矮人族、精靈族和人類也相繼出現。
除了最初的阿薩神族,北歐人還另有海與風的諸神,也就是瓦納神族,住在瓦納海姆。兩個不同神族之間曾經有過爭鬥,但後來講和了。瓦納神族的一位神帶著兩個孩子住到來阿薩神族的地盤,而阿薩神族奧丁的親弟弟則住到了瓦納神族的瓦納海姆,算是和平的保證。
這種用人質交換來保證和平的方式在古代並不少見,所以神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當時現實生活的寫照。
02、北歐神話的「悲劇性」
北歐身處冰封苦寒之地,惡劣的地緣環境造就了北歐先民堅韌不拔的性格,這種性格滋養出了性格鮮明的北歐神話。他們的神,都是莊重、正真、博大的。
如果我們說南方的希臘神話是「抒情詩的」,那麼北歐神話便可以說是「悲劇的」。北歐的神永遠在和惡勢力——惡神和霜巨人作鬥爭。最後諸神雖然是勝利了,但不可避免的命運之神早就預言了「諸神之黃昏」的到來,在雙方的一場大戰後,諸神、惡神和霜巨人都滅亡了。
因此北歐神話的一個特點就是:那些神總有一天會死亡。有生必有死,是北歐神話中牢不可破的的觀念,即使是神族,也不例外。
而且北歐神話裡的神都是神種和巨人的混血,也即是善與惡的結合體,因此諸神是不完備的、非純種的。惡最終是要被消滅的,所以在諸神的體內埋藏著死的根源。
北歐人認為,諸神也得像人類一樣,有死亡的那一天——經過了肉體的死亡,而後達到精神的永存。他們想像,經過若干年後,世界將重生,第二代諸神將重整神宮,成為之後永遠的世界主宰。
其實「諸神之黃昏」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從另一方面來解釋。在遠古時代,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曾經歷過冰川、洪水以及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所以各民族的神話都有世界毀滅再造的故事。
比如在中國神話中就有共工和火神祝融相戰,共工被打敗後,撞斷了撐天的不周山,於是半邊天塌下來,天上露出大洞,大地裂開了許多道深不見底的溝壑,湧出漫無止境的洪水來,人們的家園成了汪洋,之後便有了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故事。
而在北歐,人們對洪水的印象沒有地下火山噴發那麼印象深刻,所以北歐沒有洪水的神話而有火災的Ragnarok的傳說。
03、北歐神話和中國神話體系中的區別與聯繫
首先,北歐神話中的神和中國神話中的神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北歐神話中的神跟人類一樣,有生有死,有好有壞。善的神有時也會幹壞事,所以北歐神話中的眾神的形象是很立體的。
即使是眾神之王奧丁也有幹壞事的時候(前文我們說過奧丁的母親是霜巨人,因此有著惡的基因)。而火與惡之神洛基則更加複雜,火可以造福與民,也可以為禍人間,洛基也然。
洛基所代表的惡,是世上最普遍的、起先是並不大使人嫌惡的尖刻狡猾和愛開玩笑的惡。因此最初洛基仍為眾神所容納,並成為有資格參加諸神會議中的一員,而不幸的是諸神又常聽從他的提議。
剛開始洛基還能善惡兼半,並且惡也只能算是「無心之惡」,此時的洛基還能算是位善神。但因為奧丁諸神的容忍縱容,他漸漸成為了有意為惡的「惡神」了,最後他終於成了叛徒,還導致了諸神在天上流血,促進了「諸神之黃昏」的降臨。
而中國的神話體系,人物形象是比較單一的,眾神往往為了人民嘔心瀝血,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等神話故事裡都是這樣的人物形象。
其次,因為北歐人種原為亞洲中部移民,所以不可避免的,有些地方與中國神話有些相似。
比如雙方都有的創世神話,在中國神話中是盤古開天闢地。盤古是一位巨人,他用斧頭將混沌的宇宙分成天和地。在他死後呼出的氣息,變成了風和雲;他的聲音,化作了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四肢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肌膚變成了大地,血液變成了江河,汗水變成了雨露......
而北歐神話中的霜巨人也為創世做出了貢獻,他戰敗死後,肉體被塑成了大地,眉毛是大地和太空的界牆,血和汗成為了海洋,骨頭造成了山,牙齒成了崖石,頭髮則成了樹木百草,顱骨成了天體,腦子被改造成了雲。
兩個不同體系的神話都是由巨人創造世間萬物,所不同的是,盤古是自願犧牲自己,造福人類,而霜巨人則是戰敗後,其身體被諸神拿來塑造成世間萬物的。
再比如關於日蝕和月蝕的故事。中國神話中有著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天狗吃完了月亮又去吃太陽。不過惡狗害怕鑼鼓、爆竹,嚇得把吞下的太陽月亮又給吐了出來。
而北歐神話中也有可怕的天狼追逐太陽和月亮,要是咬到了,就是日蝕和月蝕。地上的人要想保住月亮太陽,就得吹號打鼓。兩者何其相似。
結語∶
《北歐神話》是一本以「北歐神話」為主題的神話學知識普及讀本。書中羅列了各種來源不同的北歐神話素材,並結合茅盾先生本人的觀點和解讀,條理清晰地梳理了北歐神話中的諸神軼事,以及諸神之間的關係。
研究神話可以讓我們了解原始時代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觀念,以及想像締造這傳說的時代的風俗習慣。但據專家推測,開化較遲的北歐人,在他們還沒有將古代的原始信仰的故事發展成系統的神的記載的時候,就遭到了基督教勢力的侵入,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北歐神話的發展。即便如此,北歐神話的特殊結構依然表現出北方人嚴肅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