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之美,大可到無垠星空,小可到電子夸克,遠可談光年以外,近可說觸手可及;大可談到哈勃半徑,小能說普朗克長度;從量子物理到柴米油鹽,從深空之下到眼前苟且,科學無處不在。

今天和大家聊聊照相機的原理和發展歷史。照相機成像主要分兩個物理過程,第一是把光線收集起來,第二則是把光留存下來。第一個過程最早是由中國人發現的,墨子在幾千年前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原理。第二個過程是德國人發現的,這位德國哥們發現某種銀化物被曝光後就會發黑,這就是最早的黑白照相機的原理,拍張照片要曝光8個小時。

後來,人類發明了鏡頭,開始用鏡頭收集光線,萊卡和蔡司是這段時間的霸主,現在估計也是霸主。尤其是蔡司,厲害到什麼程度,哈勃望遠鏡的鏡頭都是它們製造的。

再後來,德國人發明了三種分別對紅綠藍三色敏感的乳液,做出了彩色膠捲,但是被柯達截胡了,從此柯達稱霸膠捲行業。

1975年的時候,美國人發明了數位相機,就是一個叫做CCD的半導體晶片,不同波長的光線留下不同的電信號,信號在屏幕上還原就成了數位相機。但是1986年被尼康截胡,尼康,佳能這幫子日本公司就統治了數位相機界。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拍照已經沒啥了不起的了,基本是臺手機就能拍照,還有各種修圖APP,網際網路時代關鍵是要會修圖並且把照片分享出去。你覺得現在拍照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拍照五分鐘修圖兩小時呢,還是自然真實最重要?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到留言區參與討論,你的關注是小編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