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觀看小豬談社會,我是小豬,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照相機的發展史,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的照相機曝光時間過長,所以拍人像的時候,被拍攝者都需要坐在安裝有頭部支撐架的特製座椅上,要不會受不了的。從此之後,照相術在原理上並沒有很大變化,只是工藝越改越合理,技術越改越精良。感光材料從銅板到紙板,從溼法到幹法,從負片到正片,從黑白到彩色等等,另外也誕生了一次成像法。
照相機也從木質到金屬,從單鏡片到多鏡片,從雙反到單反,從定焦到變焦,從手動到自動等等。在上世紀,感光材料又出現了大飛躍,這就是捨棄了不能重複使用的感光片,代之以電子的CCD和CMOS,照相機進入了數字時代,而到了現在手機更是後來居上,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照相的首選。提到照相機的發展,有幾個公司值得一提。它們從照相機發明不久後,就開始從事照相術的開發和生產,直接推動了照相機技術的提升和發展。
第一家是德國蔡司公司,蔡司是世界光學巨人,誕生於德國古鎮耶那。1846年,30歲的蔡司創辦了一個生產鏡片和簡單顯微鏡的工廠,僱有20個僱員。1866年,化學家肖特和光學專家阿貝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開始生產正光攝影鏡頭。得益於這兩位科學家的幫助,蔡司的光學鏡頭一直在業界處於領先地位。1890年,蔡司公司的設計師保羅-魯道夫設計出了第一臺消像散正光攝影鏡頭,開創了蔡司相機鏡頭的新紀元。1896年,魯道夫又發明了大名鼎鼎的「普蘭納」雙高斯結構的鏡頭,成為了20世紀初世界各地仿製、改制的各種鏡頭的始祖。
1902年,魯道夫設計的「天賽」鏡頭面世,這款鏡頭被稱為「鷹眼」,結構簡單價格適中,而且成像質量上乘。天賽鏡頭經歷年改進,至今不衰,已經成為了集數百種鏡頭的龐大的天塞家族。第二家公司便是柯達,總部設於美國紐約,由發明家伊士曼始創於1881年。1883年,伊士曼生產了膠捲,使相機行業和攝影行業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伊士曼果斷地推出了使用膠捲的柯達相機,奠定了攝影大眾化的基礎。1976年,也是柯達率先開發出了數位照相機技術,再一次使照相發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變革。
但令人唏噓的是,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江山永固的公司,到了新世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由於故步自封缺乏銳意的創新,舉步維艱,最終在2012年申請破產,並於2013年重組為一家小型數碼影像公司。目前世界的相機市場,日本公司可謂是獨佔鰲頭。雖然日本的相機生產稍晚於歐美,但後來居上,1917年的尼康、1918年的松下、1934年的富士、1937年的佳能,繼蔡司後,日本在相機方面異軍突起,佔據了世界市場相當大的份額,而且直到今天。
我國的國產相機生產始於1956年,當年北京和天津兩地共生產了100架相機。1957年,京津滬3地共生產了200架相機,到1958年這一數字就達到了2萬,1984年更是超過了100萬臺,但可惜的是這些已經成為了歷史。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小編還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