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斯與雪龍號破冰船進入南極 2013上演華麗蛻變

2020-12-06 閩南網

奧克斯與雪龍號破冰船進入南極

  隨著2013年空調市場大幕悄然落下,一個複雜多變的2014年市場競爭旋即拉開。與此同時,一個以奧克斯為主角的空調業發展新時代全面拉開。

  作為空調業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先行者,奧克斯通過立足網際網路思維和商業模式,讓用戶參與到產品品質的全生命周期中,不斷推出超越用戶期待的產品品質、營銷和售後服務,從而在2013年成功上演一出「奧克斯的華麗蛻變」大戲。

  搶先一步:擁抱用戶體驗

  作為一家傳統家電企業,奧克斯如何注入網際網路的思維?在奧克斯空調事業部總經理錢旭峰看來,「用戶化的思維和理念,是過去20周支撐奧克斯快速做大做強的基因,這也正是網際網路時代所有企業必須要建立的新競爭力」。

  圍繞用戶化思維,奧克斯在2014冷年之初便拉開一場新的轉型升級大幕。通過投入2.8億元進行自動化生產線改造,在內部打造了一個高效、快速反應的體系;投入數千萬元進行用戶服務管理系統的升級,藉助大數據手段了解數千萬用戶的空調使用習慣和性能需求。

  就在2013年12月底,一場以深度擁抱用戶為主題的奧克斯全球服務商大會拉開大幕,就在這次會議上奧克斯首次提出面向網際網路時代的服務新標準——「貨到、人到、安裝到位」一條龍體系,填補線上電商平臺缺乏售後服務的短板。

  技高一籌:打造品質標杆

  擁抱用戶體驗,那他們空調使用的痛點又是什麼?對此,奧克斯空調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何劍有著自己的鮮明觀點,「空調進入中國已有30多年,消費者對於空調功能的需求也隨著生活水平和收入增長出現變化,但有兩個痛點一直存在,一個就是產品的品質可靠穩定,另一個就是要產品的節能省電和健康舒適。」

  靜悅、博悅系列新品的上市銷售,被認為是奧克斯在直擊消費者痛點過程中的一次「成功逆襲」。靜悅主打的健康舒適,直擊今年以來不斷惡化的室外空氣環境,打造一個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博悅則主打的高效節能,作為首款按照國家變頻空調APF標準研發的高能效全直流變頻空調。

  這並不是奧克斯的全部。早在2013初,一款名為「1度到天明」的博客系列新品上市,成功刷新了1.5匹空調節能新標準——1個晚上8小時只用1度電。

  2013年10月,當中國第30次南極科考再度啟動,奧克斯隨即也拉開第3次的服務南極科考隊大幕。與前兩次只是承擔了科考隊的生活保暖任務不同,這一次奧克斯全系列空調成功取代格力、海爾等品牌,成為第30次中國南極科考隊唯一的取暖品牌,為科考隊員、科考設備、精密儀器等提供全方位保障。

相關焦點

  • 雪龍號啟航 奧克斯空調又一次極地探險
    極地實驗再啟先過「火焰山」十餘天時間,從完成雪龍號裝船、整備到30次極地科考起航,奧克斯空調似乎對此已經習以為常。相比船上許多面對南極科考還略顯生澀的臉孔,奧克斯可謂是一塊「老薑」了。從2011年至今,奧克斯已經隨同雪龍號完成了對南極、北極、南北極科考站的造訪,積攢了深厚的極地探險經驗。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其中 「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龍」代表中國。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 中國唯一極地破冰船「雪龍號」 船長是紹興人
    每年,我國科學家都要乘坐破冰船「雪龍號」到那裡進行連續的科學考察。這艘船的船長,是一名叫趙炎平的紹興人。他沉穩地駕駛著「雪龍船」,確保了每一次極地考察任務的圓滿完成。被稱為世界盡頭的神秘大陸是怎樣一個地方?科考人員又會經歷怎樣的險象環生?昨天上午,記者電話聯繫了這位「80後」的船長,聽他講述那些充滿驚險的極地破冰之旅。
  • 中國「雪龍號」受困南極 美「北極星號」加入破冰
    雪龍號被困 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  一場被許多外媒稱為「救援大戲」的極地營救活動在南極海域持續上演。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雪龍」號此前成功完成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卻使自己陷入浮冰圍困之中。
  • 奧克斯熱霸空調 冬天再冷也不怕
    在今年這個數九嚴寒的冬季,眾多奧克斯用戶表示,有了「奧克斯熱霸」、「冬天再冷也不怕」。在奧克斯熱霸空調面前,電暖器、電熱油汀等冬季傳統取暖產品皆成「浮雲」。空調好不好,關鍵看制熱今年的冬天正是「雪上加雪」,格外寒冷。北方大部地區迎來今冬的第一場雪,南方大部地區突現10度以上的大幅度降溫。選擇一臺高品質空調,無疑成為眾多家庭冬季取暖的主要手段。
  • 雪龍號如果無法自主突圍將向美國破冰船求助
    雪龍號被困【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場被許多外媒稱為「救援大戲」的極地營救活動在南極海域持續上演。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
  • 雪龍號撞上冰山沒事,為啥破冰船不會變成「泰坦尼克第二」
    【軍武次位面】:端平入洛《軍情晚報》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價值的軍情新聞據央視新聞報導,1月19日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雪龍號:區區冰山算什麼我能深入極地看企鵝但與「泰坦尼克」在撞上冰山後的悲情沉沒(成了無數經典文藝作品原型)不同,此次撞擊後,「雪龍號」破冰船卻並無大礙的繼續任務,似乎是開了「免疫冰山傷害」的「魔法護盾」。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中國同樣懷著嚮往,中國的足跡也早已踏入南極大陸,如今南極還迎來了我們自己建造的破冰船。據媒體報導,11月13日,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駛過南緯60度,首次進入南極地區,我國的極地科考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製造的破冰船也將在首次在南極現身。
  • 奧克斯空調與中國南北極科考牽手十年,助力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
    11月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科考國內基地碼頭啟航,再次開啟了一次長達100多天的考察徵程。從1984年首支國家科考隊遠赴南極大陸迄今,30多年來共開展了30餘次南極科學考察,10多次北極科考,在中國已形成一支較為穩定的極地科研保障團隊,並建立了南極的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和北極的黃河站、冰島站6個極地科學考察站。
  •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2017-04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陳靜顧榮華)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號」完成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10日抵達上海長江口水域。此番科考,雪龍號科考船行駛到南緯78°41′羅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紀錄,同時開闢了中國極地科學的海陸空立體化協同考察新紀元。
  • 雪龍號淪為鐵達尼號同樣是撞冰山,中國科考船小意思
    南極,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已經不是探險時代,但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而且每次南極考察都會把安全放在首位,我國近幾十年來南極考察幾乎沒有出現大的事故,這次雪龍號撞上冰山可以說是有驚無險,這都要得益於破冰船的特殊構造,為其提供了足夠的「抗性」。
  • 南極四大必爭之點:前三個已被佔領 最後一個花落中國
    在南極四大必爭之點中,只剩下一個點就是南極最高點。2005年1月18日3時16分,中國科學考察隊將鮮豔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南極冰蓋之巔,也就是南極最後一個可爭奪的點——最高點被我國拿下。繼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後,我國計劃在南極內陸建立第三個科考站崑崙站。
  • 「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分享參與極地科考經歷
    本報訊(記者江瑜)38歲開啟極地科考之旅,今年68歲還將第13次踏上南極。昨天,極地科考全國巡講活動來到南京站,我國極地事業和航海事業領軍人物、「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和極地探險愛好者分享了他參與極地科考的經歷。
  • 「雪龍號」被浮冰圍困 專家:與專業破冰船有一定距離
    雪龍號(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在成功執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的救援任務之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圍困,目前雪龍號正停留在原地待命。
  • 「雪龍號」船長揭秘「南極」
    雪龍號船長沈權發言11月16日,「雪龍號」船長沈權和多次踏上極地的新華社女記者張建松,親自為來自全市150多名青少年,揭開了「極地」的神秘面紗。近年來,極地科考事業越來越吸引國人關注,上半年剛結束的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所經歷的「極地大營救」、馬航失聯客機搜尋等活動,讓我國的極地科考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沈權,共參與了13次南極考察和3次北極考察。
  • 南極四大必爭之點:前三個已被瓜分 最後一個歸屬中國
    這裡是南極的最高點,科考隊員們到達後,將一尊名為「中華天鼎」的紀念雕塑放置在冰穹A上,這尊鼎外觀為三足,雙耳,圓形,鼎高2.5米,大氣美觀,有定鼎南極之意。由於南極的開發是世界性的,因此中國擁有對南極資源的合法權益。
  • 奧克斯這部微電影溫暖了無數人
    奧克斯洞察到大眾對於2020年一整年的社會情緒,在與雪龍號合作十周年之際推出微電影《陪伴 從未缺席》,以「陪伴」為核心,聚焦雪龍號上三個科考員的真實故事。雪龍號的科考員們每年有將近一半時間因為工作原因沒辦法陪伴在家人身邊,但他們一直在用不同的形式給家人溫暖。
  • 剛下水的國產破冰船為何不用核動力?雪龍2號五大看點
    相比「雪龍」號,「雪龍2」號的結構強度滿足PC3要求,可雙向破冰,為國際極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為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1,雪龍2號的勝利下水,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首先他是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極地科考船破冰船。老雪龍號,是從烏克蘭買來的極地運輸船改造。所謂極地運輸船,就是應該跟在專業破冰船的後面跑的極地貨船。
  • 俄羅斯客船被困南極 中國科考船火速營救
    在南極進行第30次南極科考的「雪龍」號改變航向,經過50多個小時、600多海裡的航行,於27日抵達遇險船密集浮冰區。  被困科學家特尼在北京時間27日17時發布的照片也顯示,雪龍號已出現在地平線上。特尼在推特中說:「好消息,雪龍號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所有人都很開心。」截至23時左右,「雪龍」號距離遇險船還有6海裡。
  • 【探秘極地】那些年,「雪龍號」上的那些事
    提到南極,你會想到什麼?企鵝、極光、冰川?咱們可別忘了威武霸氣的「雪龍號」!「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是中國進行極區科學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齊全的破冰船。9月12日下午,在河北藝術中心舉辦的「極地科考 安利相隨」科普巡講活動,邀請到了曾六赴南極三赴北極、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夏立民和新華社美女記者張建松,與觀眾們分享了「雪龍號」上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