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
「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其中 「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龍」代表中國。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
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
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而提起冰山,腦海裡最先浮現的,或許是電影《鐵達尼號》中的場景,Jack與Rose跨越階級的曠世之戀,隨著郵輪觸礁冰山戛然而止,令人嘆惋。
電影雖為虛構,但船難卻真實存在。1912年,那艘號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巨輪在首航就不幸沉船,令世界一片譁然。
隨著破冰船的出現,人們不必再擔心悲劇重演。如今,一個世紀過去了,破冰船已經變成了各國冬季港口通航、海冰調查和探索南北極的重要交通工具。
顧名思義,破冰船擁有破冰能力,但作為一艘優秀的破冰船,同樣也需具備出色的航海能力。由於航程遠,對燃料的消耗巨大,因此需要採用核動力推進裝置,才能夠滿足其需求。
在科研方面,我國一向不甘落後。
作為雪龍2號前輩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已在南極工作了二十多年。它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承擔著物資補給運輸、科考隊員交替、南北極大洋調查等三大任務。
雪龍號肩負重任,說起其由來,卻頗為不易。
船隻由烏克蘭的赫爾松船廠建造,原本用來供應俄國的北冰洋地區航線。但因蘇聯解體,船隻的建造工程只能作罷。等到我國收購了這艘船隻,船廠才根據需要又重新建造,最終改造成極地考察船。
此後,雪龍號還歷經數次改造,從更換通訊導航設備到安裝機艙自動化控制,最終實現無人值班。改造後的雪龍號,採用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表面海水採集分析系統,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寬帶全球區域網絡」系統的科考船,成功躋身世界一流的位置。
雪龍號造型十分優美,艦長167米,寬22.6米。作為破冰船,它同一般海船大不一樣,船頭外殼用至少5釐米厚的鋼板製成,內部以密集的型鋼構件支撐,吃水線部位用抗撞擊的合金鋼加固。
全船共七層,可承載130人。經過升級改造的雪龍號,還配備了1架「雪鷹」號直升機、1艘黃河艇以及中山艇,以提高航行保障和運輸能力。船上新建的大氣取樣室、數據處理中心、樣品間、伸縮吊車等科研設施能供科研人員使用。
不但具有優良的硬體構造和科研設施,在雪龍號的內部,還有十分完善的醫療設施及生活娛樂設施,為極地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必備條件。
與我們腦海中嚴肅刻板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不同,雪龍號上的工作人員們有自己獨特的生活趣味。在這艘巨大的破冰船上,緊張的考察任務之餘,大家調侃船上有「三多」:地圖多,規矩多,講座多。
地圖多即是因為船上從居住艙到實驗室,每個房間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地圖,就連駕駛室都放著大量海圖,有的隊員甚至還拿了地球儀,隨時研究。
那麼,何為規矩多、講座多呢?
原來,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綠色船舶」的理念,保證大家的人身安全,雪龍號制定了許多守則。例如,將垃圾分類管理,不準傾倒入海的環保守則;居住艙外禁止吸菸的消防守則;甚至還有居住艙外不許穿拖鞋的安全守則等等。
至於講座多,則是由於科研人員來自不同領域,為了增進了解,相互學習,常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大家相聚在一起,以講座增進彼此的聯繫,亦能進行學習交流。
自1994年雪龍號首次執行南極科考任務起,在短短二十幾年間,中國的科學考察隊員駕駛著雪龍號進行了數次的科考工作,足跡遍布全球。
在我國第四次北極科考中,雪龍號刷新了中國的「最高北方」記錄——北緯85度25分線。
在無數次的航行中,完成任務之餘,意外和突發情況也難以避免。
其中最令人稱道的當屬那次「南極突圍」了。
2013年聖誕夜,一艘搭載有52名乘客的俄羅斯科考船被困南極,還有兩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況十分危險。正在執行科考任務的雪龍號,接到消息,立刻改變了計劃航線,以最大航速,直奔遇險地點。
由於任務緊急,應急小組馬上制定了營救方案,以雪龍號協助破冰,雪鷹號直升機進行救援,黃河艇與中山艇共同救援等。在澳大利亞船隻的協助下,最終乘客全部獲救。
然而救出了同行,雪龍號自己卻被困在了密集浮冰區。
可是,破冰船也會被冰困住嗎?當然,因為破冰船也是有破冰極限的,一旦回來的路被冰封住,就只能被困住了。無論再好的破冰船,即使優秀如雪龍號,一旦被困,也只能乖乖等待救援,或者等冰層變薄,再自己開出一條路來。
經過了援助俄羅斯科考船的英雄事跡,今年年初,雪龍號又迎來了另一次驚心動魄的事件。
一月的南極,滿是濃霧,可見度很低,雪龍號正在海面上執行南極考察任務,一切都安靜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直到行駛到阿蒙森海密集冰區時,雪龍號一下撞在了冰山上。
幸運的是,雪龍號在這次的「車禍」事件中僅受輕傷,它避免了鐵達尼號的悲劇,僅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無人員受傷,船上的一切設備運行正常。
同樣是碰撞冰山,從鐵達尼號的悲劇到雪龍號的安然無恙,人類走過了一個世紀。而我國,也始終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攀登,以求走上高峰。
科學探索的永不止步,也促進了我國科考船的不斷轉型升級。
雪龍2號作為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與雪龍相比,體型更加小巧,但功能更加全面。
現如今,雪龍2號已經穿過了因常年盛行五六級西風與四五米湧浪而得名「咆哮西風帶」。突破了「鬼門關」的雪龍2號,即將抵達南極中山站,同時也將與雪龍號在南極實現「雙龍會極」,共同為我國的極地科考而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