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2020-12-05 美璟世界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

「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其中 「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龍」代表中國。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

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

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而提起冰山,腦海裡最先浮現的,或許是電影《鐵達尼號》中的場景,Jack與Rose跨越階級的曠世之戀,隨著郵輪觸礁冰山戛然而止,令人嘆惋。

電影雖為虛構,但船難卻真實存在。1912年,那艘號稱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巨輪在首航就不幸沉船,令世界一片譁然。

隨著破冰船的出現,人們不必再擔心悲劇重演。如今,一個世紀過去了,破冰船已經變成了各國冬季港口通航、海冰調查和探索南北極的重要交通工具。

顧名思義,破冰船擁有破冰能力,但作為一艘優秀的破冰船,同樣也需具備出色的航海能力。由於航程遠,對燃料的消耗巨大,因此需要採用核動力推進裝置,才能夠滿足其需求。

在科研方面,我國一向不甘落後。

作為雪龍2號前輩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已在南極工作了二十多年。它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承擔著物資補給運輸、科考隊員交替、南北極大洋調查等三大任務。

雪龍號肩負重任,說起其由來,卻頗為不易。

船隻由烏克蘭的赫爾松船廠建造,原本用來供應俄國的北冰洋地區航線。但因蘇聯解體,船隻的建造工程只能作罷。等到我國收購了這艘船隻,船廠才根據需要又重新建造,最終改造成極地考察船。

此後,雪龍號還歷經數次改造,從更換通訊導航設備到安裝機艙自動化控制,最終實現無人值班。改造後的雪龍號,採用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表面海水採集分析系統,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寬帶全球區域網絡」系統的科考船,成功躋身世界一流的位置。

雪龍號造型十分優美,艦長167米,寬22.6米。作為破冰船,它同一般海船大不一樣,船頭外殼用至少5釐米厚的鋼板製成,內部以密集的型鋼構件支撐,吃水線部位用抗撞擊的合金鋼加固。

全船共七層,可承載130人。經過升級改造的雪龍號,還配備了1架「雪鷹」號直升機、1艘黃河艇以及中山艇,以提高航行保障和運輸能力。船上新建的大氣取樣室、數據處理中心、樣品間、伸縮吊車等科研設施能供科研人員使用。

不但具有優良的硬體構造和科研設施,在雪龍號的內部,還有十分完善的醫療設施及生活娛樂設施,為極地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必備條件。

■ 極具生活氣息的雪龍號內部,攝影by Y

與我們腦海中嚴肅刻板的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不同,雪龍號上的工作人員們有自己獨特的生活趣味。在這艘巨大的破冰船上,緊張的考察任務之餘,大家調侃船上有「三多」:地圖多,規矩多,講座多。

地圖多即是因為船上從居住艙到實驗室,每個房間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地圖,就連駕駛室都放著大量海圖,有的隊員甚至還拿了地球儀,隨時研究。

那麼,何為規矩多、講座多呢?

原來,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綠色船舶」的理念,保證大家的人身安全,雪龍號制定了許多守則。例如,將垃圾分類管理,不準傾倒入海的環保守則;居住艙外禁止吸菸的消防守則;甚至還有居住艙外不許穿拖鞋的安全守則等等。

至於講座多,則是由於科研人員來自不同領域,為了增進了解,相互學習,常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大家相聚在一起,以講座增進彼此的聯繫,亦能進行學習交流。

自1994年雪龍號首次執行南極科考任務起,在短短二十幾年間,中國的科學考察隊員駕駛著雪龍號進行了數次的科考工作,足跡遍布全球。

在我國第四次北極科考中,雪龍號刷新了中國的「最高北方」記錄——北緯85度25分線。

在無數次的航行中,完成任務之餘,意外和突發情況也難以避免。

其中最令人稱道的當屬那次「南極突圍」了。

2013年聖誕夜,一艘搭載有52名乘客的俄羅斯科考船被困南極,還有兩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況十分危險。正在執行科考任務的雪龍號,接到消息,立刻改變了計劃航線,以最大航速,直奔遇險地點。

由於任務緊急,應急小組馬上制定了營救方案,以雪龍號協助破冰,雪鷹號直升機進行救援,黃河艇與中山艇共同救援等。在澳大利亞船隻的協助下,最終乘客全部獲救。

然而救出了同行,雪龍號自己卻被困在了密集浮冰區。

可是,破冰船也會被冰困住嗎?當然,因為破冰船也是有破冰極限的,一旦回來的路被冰封住,就只能被困住了。無論再好的破冰船,即使優秀如雪龍號,一旦被困,也只能乖乖等待救援,或者等冰層變薄,再自己開出一條路來。

經過了援助俄羅斯科考船的英雄事跡,今年年初,雪龍號又迎來了另一次驚心動魄的事件。

一月的南極,滿是濃霧,可見度很低,雪龍號正在海面上執行南極考察任務,一切都安靜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直到行駛到阿蒙森海密集冰區時,雪龍號一下撞在了冰山上。

幸運的是,雪龍號在這次的「車禍」事件中僅受輕傷,它避免了鐵達尼號的悲劇,僅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無人員受傷,船上的一切設備運行正常。

同樣是碰撞冰山,從鐵達尼號的悲劇到雪龍號的安然無恙,人類走過了一個世紀。而我國,也始終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攀登,以求走上高峰。

科學探索的永不止步,也促進了我國科考船的不斷轉型升級。

雪龍2號作為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與雪龍相比,體型更加小巧,但功能更加全面。

現如今,雪龍2號已經穿過了因常年盛行五六級西風與四五米湧浪而得名「咆哮西風帶」。突破了「鬼門關」的雪龍2號,即將抵達南極中山站,同時也將與雪龍號在南極實現「雙龍會極」,共同為我國的極地科考而遠航。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極地破冰船「雪龍號」 船長是紹興人
    每年,我國科學家都要乘坐破冰船「雪龍號」到那裡進行連續的科學考察。這艘船的船長,是一名叫趙炎平的紹興人。他沉穩地駕駛著「雪龍船」,確保了每一次極地考察任務的圓滿完成。被稱為世界盡頭的神秘大陸是怎樣一個地方?科考人員又會經歷怎樣的險象環生?昨天上午,記者電話聯繫了這位「80後」的船長,聽他講述那些充滿驚險的極地破冰之旅。
  • 《中國極地科學考察三十周年》郵票今日泰山首發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辦主任王建國、考察業務處處長趙萍,中國集郵總公司總經理劉燕明,山東省郵政公司總經理馬志民、副總經理林令才,泰安市委常委、副市長劉衛東以及當地黨委政府相關領導出席了首發式。首發式上,泰安市政府、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領導分别致辭,中國集郵總公司總經理劉燕明和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黨辦主任王建國共同為郵票揭幕。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雪龍2」號的順利下水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建造。
  • 【探秘極地】那些年,「雪龍號」上的那些事
    咱們可別忘了威武霸氣的「雪龍號」!「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是中國進行極區科學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齊全的破冰船。
  • 「兩船、六站、三飛機、一基地」,它們為我國極地考察護航
    10月10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從2003年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負責建設、運行和管理我國極地考察支撐保障體系,組織實施和安全保障了17次南極考察、8次北極考察、16個年度北極黃河站考察和1個年度中冰聯合北極站考察。
  • 「雪龍號」船長王建忠來蘭講述中國人的「極地夢」
    (記者 董文龍攝)  每日甘肅網訊(記者 董文龍)9月12晚,「極地科考,安利相隨」專家巡講蘭州站活動在省政府禮堂舉行,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現任船長王建忠、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辦公室高極工程師湯妙昌兩位「南極達人」根據自身的旅歷,以幽默的語言、翔實的資料介紹了「雪龍號」在我國極地科考中的重要性,南極的氣候環境及科考工作生活狀況。
  • 「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開啟航行試驗—新聞—科學網
    5月31日拍攝的「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 中國最新極地科考船下水 未來可建核動力破冰船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中國之前一直使用的「雪龍」號破冰考察船是1993年3月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建造完工的,中國於1993年底從烏克蘭購入後按照極地考察的需求進行了改造。「雪龍」號排水量21025噸,破冰航速1.5節,能夠連續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積雪)。
  • 「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分享參與極地科考經歷
    本報訊(記者江瑜)38歲開啟極地科考之旅,今年68歲還將第13次踏上南極。昨天,極地科考全國巡講活動來到南京站,我國極地事業和航海事業領軍人物、「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和極地探險愛好者分享了他參與極地科考的經歷。
  • 我國形成兩船、六站等極地考察保障格局
    從10月8日在滬召開的「2019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已躋身極地考察大國行列,形成「兩船、六站、一飛機、一基地」的支撐保障格局。據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介紹,今年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自2003年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負責建設、運行和管理我國極地考察支撐保障體系。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據媒體報導,11月13日,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駛過南緯60度,首次進入南極地區,我國的極地科考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製造的破冰船也將在首次在南極現身。「雪龍2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極地破冰船,今年的7月份,「雪龍2號」船交付給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使用,並於今年的10月15日正式開啟南極之旅。而如今進入南極,可以說是國產破冰船首迎大考,「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如何很快便能見分曉。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
    10日在上海下水,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建造,是一艘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 雪龍號撞上冰山沒事,為啥破冰船不會變成「泰坦尼克第二」
    【軍武次位面】:端平入洛《軍情晚報》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價值的軍情新聞據央視新聞報導,1月19日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冰山雖然顯眼,但在導航雷達上卻很難分辨說起「雪龍號」,這艘中國現役唯一一艘極地科考船,它的命運倒是與「遼寧艦」頗為相似——都是蘇聯解體前夕開工,後都因無力建造險些淪為「爛尾」項目,差點留在烏克蘭慢慢鏽蝕。1993年,中國以1790萬美元的價格向烏克蘭赫爾松船廠買下了這艘兩萬噸的「半成品船」。
  • 「雪龍號」被浮冰圍困 專家:與專業破冰船有一定距離
    導讀:國家海洋局極地辦主任曲探宙今天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國務院已經批准在建新的科學考察船,新船在考察和破冰能力上都將遠超雪龍號。這條船建成以後,應該在極地科考系列中位於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
  • 雪龍號淪為鐵達尼號同樣是撞冰山,中國科考船小意思
    近日,我國科考船雪龍號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也撞上了冰山,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中國雪龍號也要同鐵達尼號結局一般,沉沒在深海之中,然而雪龍號是幸運的,不僅沒有成為「泰坦尼克第二」,而且也沒有發生人員傷亡,船體也無大礙,與鐵達尼號悲慘結局相比,雪龍號像是有了免疫冰山傷害的神秘護盾一般,目前已經恢復了走航,繼續執行考察任務。
  • 極限工況 強悍設備 乘著「雪龍號」柳工設備奔向極地探秘
    交機儀式結束後,柳工兩臺設備將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專用碼頭裝船,乘「雪龍號」漂洋過海,於12月初到達南極。交機儀式結束後,柳工兩臺設備將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專用碼頭裝船,乘「雪龍號」漂洋過海,於12月初到達南極。
  •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好消息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已於15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考察碼頭啟航,外高橋邊境檢查站開通了「綠色通道」,可以快速完成輪迴和科學人員的邊境檢查程序,使他們順利進行,為了能夠支持他們的工作,很多人都在默默的付出著,在背後提供著力量支持。「雪龍2號」極地科學破冰船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是我國第一部無外力建造的極地科學破冰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我國極地探索成果
    一、憶往昔:南北極探索史面面觀   2019年10月24日,「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首次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11月22日,搭載著第36次南極考察隊225名隊員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雙雙抵達中山站,開始進行大規模海陸空卸貨作業。此次南極科考是我國科考歷史上首次「雙龍探南極」。
  • 馬航飛機失蹤最新消息:雪龍號科考船將赴印度洋中心搜尋失聯航班
    因為雪龍號是極地考察船,從來沒有做過搜救任務,所以中國海洋局、搜救中心、交通部和極地中心四個部門將協同雪龍號完成搜救工作。據澳大利亞珀斯某港口負責人介紹,「雪龍號」已經於當地時間今晨(21日)7時19分到達該港口,並將於明晨(22日)1時30分離港前往疑似海域進行MH370的搜救工作。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開始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陳靜陳超)「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10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