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如果無法自主突圍將向美國破冰船求助

2020-12-06 環球軍事

雪龍號被困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場被許多外媒稱為「救援大戲」的極地營救活動在南極海域持續上演。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雪龍」號此前成功完成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卻使自己陷入浮冰圍困之中。在感嘆南極兇險的同時,也有人忍不住批評「肇事」的俄羅斯科考船:一支遊客和科研人員混搭隊伍的「冒失」惹出如此大的麻煩,把中澳等國真正的科考活動攪黃了。澳大利亞方面還開出高達40萬澳元的「救援帳單」。透過這次救援,有不少外媒看到中國不斷擴大的極地腳印:儘管「雪龍」號救援受阻,但中國探索的邊界卻越來越寬,希望成為科技強國的中國,擴大南極科考絕不會只是為了更好地研究企鵝。

「雪龍」號準備兩個脫困方案

「南極的救援大戲」,德國《明鏡》周刊5日寫道,「雪龍」號用直升機救出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的乘客,但「救世主」自己也被南極的堅冰封住。現在又一艘救援船在趕赴南極的路上——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應澳大利亞、俄羅斯和中國方面請求,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北極星」號破冰船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海域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俄科考船。美國海岸警衛隊太平洋區司令祖昆福特說:「我們一直準備好在地球表面最遙遠、最艱苦的環境之一提供協助,我們對此義不容辭。」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表示,「北極星」號預計經過7天航行抵達中俄船隻被困的南極聯邦灣。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北極星」號長122米,比中國「雪龍」號略短,但它是世界最強大的非核動力船隻之一,能以3節航速連續破1.8米厚冰,倒車衝擊可破6米厚堅冰。英國廣播公司稱,「北極星」 號據信是當今世界破冰能力最強的破冰船之一。1月2日,中國「雪龍」號通過直升機將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的52名乘客和科學家成功轉移到澳大利亞「南極光」號破冰船上,但「雪龍」號隨後也被困。在「南極光」號上的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說,目前局勢具有弔詭的意味。法新社稱,「雪龍」號目前被浮冰圍困,部分海冰厚度達4米,距離開闊水域21公裡。

在美國破冰船前往救援的同時,中俄被困科考船也在積極尋求自救。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雪龍」號在撤離浮冰區時遇到阻力,目前雖然受困,但安全無虞。科考船、人員和裝備都是安全的,油量充足。這兩天,「雪龍」號附近刮偏東風,東向水域浮冰向船體聚集,這使科考船周圍浮冰範圍擴大。根據天氣情況,預計6日下午開始,天氣系統出現轉換過程,7日凌晨轉為西北風向,「雪龍」號右側浮冰可能被風吹鬆動,這是「雪龍」號靠自身破冰能力向外突圍的好時機。如果這次時機過短,浮冰消散程度有限,最終不能突圍,我們再實行第二套方案——向救援俄羅斯科考船的美國「北極星」號求助。「目前,我們還沒有正式向美方提出求助要求」。

俄塔社5日援引「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船長基謝廖夫的話說:「我相信,風向會發生改變,我們會自行脫險。如果不行,美國破冰船會來幫助我們脫險。」

曾隨同「雪龍」號參加南極科考活動的《人民日報》記者餘建斌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雪龍」號受困源於多方面因素,既包括天氣和冰情因素,也因為它的破冰能力有限。「雪龍」號是中國於1993年從烏克蘭購買的一艘極地破冰船改造而來的科考船,破冰能力在南極應該算中等水平,夏季在南極普通浮冰區航行沒有問題,但遇到兩三米以上的冰區,破冰就比較困難。「2008年12月,我隨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接近南極邊緣時,曾經遭遇過類似嚴重冰情,當時『雪龍』號一天只能前進60米。」這次受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救援俄羅斯船,「雪龍」號在難得的較好氣象條件下進行救援而不是撤離,救人是第一位的。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李勇 楊明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謝戎彬 王躍西 甄翔 柳玉鵬】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極地破冰船「雪龍號」 船長是紹興人
    可以說,如果船舶在『西風帶』發生危險,連救援的機會都沒有。」趙炎平說。趙炎平介紹,超過5米的湧浪像一座座小山一樣向「雪龍號」拍打過來,浪打在船頭髮出金屬撞擊的巨響。船長趙炎平經常要連著好幾天堅守在駕駛臺上,一邊關注海況,一邊提防船上設備出現狀況。「此時船舶只能頂著湧浪的方向行駛,以保證最大的動力輸出。但即便這樣,危險還是會隨時出現。」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 雪龍號撞上冰山沒事,為啥破冰船不會變成「泰坦尼克第二」
    ▲較薄冰層可以「一路平推」在對付稍厚的冰層時,「一路平推」式的切冰法就不夠了,很容易出現破冰船頂著冰層卻無法前進的尷尬情況。此時破冰船就要發揮「撞錘技能」了——先倒船一定距離,然後全力加速衝向冰層,利用巨大的動能破冰,整個過程就如放大版的攻城錘。
  • 中國70億打造破冰船,總功率超美國航母,堪稱「海上浮動核電站」
    中國70億打造破冰船,總功率超美國航母,堪稱「海上浮動核電站」2019年1月19日,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這是我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
  • 「雪龍號」被浮冰圍困 專家:與專業破冰船有一定距離
    導讀:國家海洋局極地辦主任曲探宙今天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國務院已經批准在建新的科學考察船,新船在考察和破冰能力上都將遠超雪龍號。這條船建成以後,應該在極地科考系列中位於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
  • 雪龍號淪為鐵達尼號同樣是撞冰山,中國科考船小意思
    另外就是發動機,破冰船本身就像個撞錘,需要利用船體將冰層硬頂開並撞碎,除了需要堅硬的船身,還需要強勁的動力,不然破冰船即便有了金剛不壞之身,卻沒有足夠的動力破更厚的冰層,有了強勁的發動機力量作為支撐,破冰船就有了持續穩定的輸出動力,不僅保障破冰效率也保證了破冰船的安全,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大強健肌肉,雪龍號才能在極地海洋中馳騁,在撞上冰山之後依然安然無恙。
  • 「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分享參與極地科考經歷
    本報訊(記者江瑜)38歲開啟極地科考之旅,今年68歲還將第13次踏上南極。昨天,極地科考全國巡講活動來到南京站,我國極地事業和航海事業領軍人物、「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和極地探險愛好者分享了他參與極地科考的經歷。
  • 中國「雪龍號」受困南極 美「北極星號」加入破冰
    雪龍號被困 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  一場被許多外媒稱為「救援大戲」的極地營救活動在南極海域持續上演。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雪龍」號此前成功完成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卻使自己陷入浮冰圍困之中。
  • 外媒盤點史上最大破冰船 北極星號將馳援雪龍號
    圖為現役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共建造2艘,1976—1978年服役。破冰船自19世紀以來就開始幫助人們穿越寒冷堅冰,但對於破冰船,你又知道多少?倫敦周刊為我們回顧了歷史上那些威武的破冰船。1928年的美國「刀熊」號(The cutter Bear),被當時的美國海軍上將理察-伯德用於南極地區探險。它在美國服役了約60年。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據媒體報導,11月13日,我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駛過南緯60度,首次進入南極地區,我國的極地科考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中國製造的破冰船也將在首次在南極現身。「雪龍2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極地破冰船,今年的7月份,「雪龍2號」船交付給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使用,並於今年的10月15日正式開啟南極之旅。而如今進入南極,可以說是國產破冰船首迎大考,「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如何很快便能見分曉。
  • 馬航飛機失蹤最新消息:雪龍號科考船將赴印度洋中心搜尋失聯航班
    各國隨即展開搜尋,但因自然環境和天氣惡劣,目前仍無法找到疑似殘骸的漂浮物。今天(21日)上午,正在澳大利亞珀斯靠港的中國科考船「雪龍號」在補給完畢後將立即出發參與搜尋,預計4天左右抵達衛星發現疑似殘骸的相關海域。「雪龍號」已安排部分不參加搜尋任務的科考隊員提前下船回國。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稱,雪龍號將赴「離陸地最遠的地方」進行搜救工作。
  • 剛下水的國產破冰船為何不用核動力?雪龍2號五大看點
    作者:瀚海狼山聲明:「瀚海狼山」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9月10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在江南基地的4號幹船塢下水,並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相比「雪龍」號,「雪龍2」號的結構強度滿足PC3要求,可雙向破冰,為國際極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為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1,雪龍2號的勝利下水,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首先他是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真正的極地科考船破冰船。老雪龍號,是從烏克蘭買來的極地運輸船改造。所謂極地運輸船,就是應該跟在專業破冰船的後面跑的極地貨船。
  • 奧克斯與雪龍號破冰船進入南極 2013上演華麗蛻變
    奧克斯與雪龍號破冰船進入南極  隨著2013年空調市場大幕悄然落下,一個複雜多變的2014年市場競爭旋即拉開。與此同時,一個以奧克斯為主角的空調業發展新時代全面拉開。
  • 雪龍號脫困後或再次援救俄船 中美俄齊聚南極
    俄羅斯遠東水文氣象研究所所長沃爾科夫表示,解救它的不是破冰船,而是天氣。由於風向改變吹散了冰層,讓冰層出現了寬寬的裂縫。船長讓船沿著冰縫前進,最終擺脫冰層。俄塔社7日報導稱,隨著當地天氣好轉,俄羅斯科考船船長基謝列夫表示,他們開始獨立採取脫離冰區的自救行動。他說:「風向終於發生變化,颳起了西風。冰層開始出現裂縫。我們正在利用這些裂縫,慢慢地向北移動。
  • 我國迎來雙龍探極模式,雪龍2號已經起航,核動力破冰船也不遠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任務當中,雪龍2號也不會是孤軍奮戰,因為它還會有我國「雪龍」號的陪伴,兩者將一同開啟「雙龍探極」模式,而這兩艘科考船的搭配,也將大幅度提升我國極地科考的實力。據悉,雪龍2號作為我國自主建造的最新款極地考察船,其某些方面的技術水平達世界一流,它是世界上第一艘應用到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考察船,破冰能力非常強悍,有資料顯示,如果遭遇到1.5米的厚冰環境,雪龍2號也能夠以2到3節的速度順利通過此地。
  • 上海姑娘駕破冰船穿越北冰洋 夢想當女船長
    下周二是世界「海員日」,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的女教師白響恩,將作為優秀海員家屬參加由交通運輸部舉行的2013年「中國海員大會」。白響恩不僅是一名優秀海員的家屬,還是中國首位駕破冰船穿越北冰洋的女駕駛員。
  • 俄專家曝出這消息,雪龍2號十分先進,核動力破冰船緊隨其後
    雖然此次下水的雪龍2號破冰船與已經服役雪龍號外觀基本相似,但是雪龍2號的內部系統以及艦船的動力推進系統都出現了全新的變化,因此馬爾基亞諾夫表示雪龍2號將會成為南北極地區最為先進的破冰船之一。不僅如此,馬爾基亞諾夫還指出,中國的雪龍2號破冰船與俄羅斯的特裡奧什尼科夫院士號破冰船十分相似,雖然雪龍2號破冰船在破冰能力上要弱於俄羅斯的破冰船,但是雪龍2號的綜合性能與航行時間都要遠超俄羅斯的特裡奧什尼科夫院士號破冰船。
  • 俄羅斯最強大核動力破冰船剛剛下水,破冰能力比中國產品高出三倍
    美國和俄羅斯更是在不斷提升對北極區的介入手段。同時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區域的浮冰進一步融化,這裡的航道也越來越多的可以被使用。但是即使如此,如何讓各型軍艦和商船能夠在北極地區通行,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稍不留神與冰山發生撞擊,甚至是直接被困在北極的冰凍區,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
  • 俄羅斯造破冰船獨享北極航線,美國投重金再次打造破冰船已經晚了
    如今俄羅斯在核動力破冰船技術領域的進取還沒有停止,在2020年的時候,未來全球最大的核破冰船建設已經開始建設。該級稱為:Leader,可譯為:領袖,目前正在進行金屬切割,馬上要上船臺施工,預計到到2033年,將建成全部三艘,其中第一艘將於2027年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