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被困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場被許多外媒稱為「救援大戲」的極地營救活動在南極海域持續上演。最新加入的是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幾乎擁有世界最強破冰能力」的「北極星」號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國「雪龍」號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考船。「雪龍」號此前成功完成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卻使自己陷入浮冰圍困之中。在感嘆南極兇險的同時,也有人忍不住批評「肇事」的俄羅斯科考船:一支遊客和科研人員混搭隊伍的「冒失」惹出如此大的麻煩,把中澳等國真正的科考活動攪黃了。澳大利亞方面還開出高達40萬澳元的「救援帳單」。透過這次救援,有不少外媒看到中國不斷擴大的極地腳印:儘管「雪龍」號救援受阻,但中國探索的邊界卻越來越寬,希望成為科技強國的中國,擴大南極科考絕不會只是為了更好地研究企鵝。
「雪龍」號準備兩個脫困方案
「南極的救援大戲」,德國《明鏡》周刊5日寫道,「雪龍」號用直升機救出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的乘客,但「救世主」自己也被南極的堅冰封住。現在又一艘救援船在趕赴南極的路上——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應澳大利亞、俄羅斯和中國方面請求,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北極星」號破冰船5日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南極海域營救被厚冰圍困的中俄科考船。美國海岸警衛隊太平洋區司令祖昆福特說:「我們一直準備好在地球表面最遙遠、最艱苦的環境之一提供協助,我們對此義不容辭。」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表示,「北極星」號預計經過7天航行抵達中俄船隻被困的南極聯邦灣。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北極星」號長122米,比中國「雪龍」號略短,但它是世界最強大的非核動力船隻之一,能以3節航速連續破1.8米厚冰,倒車衝擊可破6米厚堅冰。英國廣播公司稱,「北極星」 號據信是當今世界破冰能力最強的破冰船之一。1月2日,中國「雪龍」號通過直升機將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上的52名乘客和科學家成功轉移到澳大利亞「南極光」號破冰船上,但「雪龍」號隨後也被困。在「南極光」號上的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說,目前局勢具有弔詭的意味。法新社稱,「雪龍」號目前被浮冰圍困,部分海冰厚度達4米,距離開闊水域21公裡。
在美國破冰船前往救援的同時,中俄被困科考船也在積極尋求自救。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5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雪龍」號在撤離浮冰區時遇到阻力,目前雖然受困,但安全無虞。科考船、人員和裝備都是安全的,油量充足。這兩天,「雪龍」號附近刮偏東風,東向水域浮冰向船體聚集,這使科考船周圍浮冰範圍擴大。根據天氣情況,預計6日下午開始,天氣系統出現轉換過程,7日凌晨轉為西北風向,「雪龍」號右側浮冰可能被風吹鬆動,這是「雪龍」號靠自身破冰能力向外突圍的好時機。如果這次時機過短,浮冰消散程度有限,最終不能突圍,我們再實行第二套方案——向救援俄羅斯科考船的美國「北極星」號求助。「目前,我們還沒有正式向美方提出求助要求」。
俄塔社5日援引「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船長基謝廖夫的話說:「我相信,風向會發生改變,我們會自行脫險。如果不行,美國破冰船會來幫助我們脫險。」
曾隨同「雪龍」號參加南極科考活動的《人民日報》記者餘建斌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雪龍」號受困源於多方面因素,既包括天氣和冰情因素,也因為它的破冰能力有限。「雪龍」號是中國於1993年從烏克蘭購買的一艘極地破冰船改造而來的科考船,破冰能力在南極應該算中等水平,夏季在南極普通浮冰區航行沒有問題,但遇到兩三米以上的冰區,破冰就比較困難。「2008年12月,我隨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接近南極邊緣時,曾經遭遇過類似嚴重冰情,當時『雪龍』號一天只能前進60米。」這次受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救援俄羅斯船,「雪龍」號在難得的較好氣象條件下進行救援而不是撤離,救人是第一位的。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李勇 楊明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謝戎彬 王躍西 甄翔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