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是世界「海員日」,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的女教師白響恩,將作為優秀海員家屬參加由交通運輸部舉行的2013年「中國海員大會」。白響恩不僅是一名優秀海員的家屬,還是中國首位駕破冰船穿越北冰洋的女駕駛員。昨天,記者走入白響恩的家,聽她講述跟隨「雪龍號」穿越北冰洋的經歷。白響恩向記者透露,最近她有可能再次出徵北極。
從小愛做揚帆遠航夢
走進白響恩的家,身著雪白航海制服的她以這樣的裝扮迎接記者。她家牆上懸掛著舵、錨等裝飾品,以及隨處可見的各種船模,讓人仿佛置身浩瀚大海。作為中國首位駕破冰船穿越北冰洋的女駕駛員,去年夏天90天的北冰洋旅程令她至今興奮不已。幼年揚帆遠航的夢想已經實現,29歲的白響恩又有新夢想:當女船長,護航亞丁灣。
黑色長髮、柳葉眉、大眼睛,皮膚白皙、身材高挑,要不是那一身英姿颯爽的航海制服,實在讓人很難將這個清秀時尚的女孩與搏擊大海的勇猛形象對接。
1984年出生的白響恩是個地地道道的上海姑娘,她的外公是一輩子獻身航海事業的老海員,父親也是海運人。小時候,奶奶家住在浦西,家住浦東的她就跟著爸爸坐輪渡往返。「在黃浦江邊散步時,看著來來往往的船隻,我經常會好奇地問爸爸它們都是什麼船,要駛向什麼地方。」在家庭的薰陶下,幼年的白響恩嚮往揚帆遠航的一天,擁抱大海,走遍世界。高考報名時,就因為上海海事大學航海技術專業招生簡章上的一句「致力於培養船長級的管理型人才」,白響恩便心動了。
身邊的朋友有些驚訝:「女孩子跑船合適嗎?有前景嗎?」何況當時這個專業還沒有女生畢業,無法了解航海專業的女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但是,在父親的支持下,白響恩堅持著最初的夢想。
2002年,白響恩順利考入上海海事大學。那一屆航海技術專業學生279人,其中女生33人。
實在想家就在船艙偷偷哭
航海專業的學生,必然少不了很多實踐性課程。「畢竟船上是封閉的空間,不能完全靠陸地補給,很多時候都要學會自救、救人」。白響恩說,除了消防救生演習、精通急救培訓、船舶模擬器實操,也要學會簡單的包紮和手術,當然,心理學的學習是需要的,「因為要隨時準備處理自己的心情、安慰同船人」。
學跳水也是必不可少的。她還記得第一次在平望訓練基地進行5米高臺跳水訓練時的情景,「眼睛一閉,深呼吸一口,像『插蠟燭』一樣跳下去,好驚險喲!」
2008年7月,白響恩碩士畢業後留校,成為海事大學商船學院的一名女教師。2009年,她以實習三副的身份到校船「育鋒」輪參加航海工作,此後迎來人生中第一次駕駛員經歷。「整個駕駛臺就我和水手兩個人,駕駛員發布指令,水手操舵,這就意味著你口中叫出的每一聲舵令,都會直接影響到船舶的航行安全。」作為「航海菜鳥」,當時的白響恩心情緊張且興奮。「最難忘的是那次從長江口一路到達南京,看似寬闊的長江其實可航水域寬度較小,狹水道航行船舶密度較大,通航環境惡劣,船舶操縱很困難。」在「育鋒」輪船長丁軍平的鼓勵和指點下,白響恩漸漸找到了指揮操船的感覺,站在萬噸輪的駕駛艙中,她無比自豪。
在留校後的5年間,白響恩在船上度過的時間加起來超過3年。「每周進出長江口都會經過上海,看到我的家」,大禹治水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白響恩每周經過上海,卻不能看看家人,加上當時剛剛新婚,心裡的思念之情只有自己知道。
實在想家了,白響恩就把自己關進船艙大哭一場。打開門,雖然眼圈還發紅,但嘴角卻已揚起了笑容。
穿越北冰洋把苦釀成甜
去年2月,中國極地考察船「雪龍號」奔赴北極的籌備工作正式啟動,此行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探路北極東北航道和高緯航線,並首次對北極國家冰島進行正式訪問。當獲悉「雪龍號」給了上海海事大學一個駕駛員的名額時,白響恩立即報名。通過考核和審查後,她於去年7月2日踏上「雪龍號」赴北極科考的徵程。
身為二副,白響恩的職責是檢查船上的各種航行儀器,確保正常使用;查閱海圖資料、收集沿途氣象信息和近期的航行通告,並結合本船的船況制定航線。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雪龍號」要避開冰山,必須格外小心。有時,白響恩還要乘坐船上的直升機,記錄30海裡以外的冰情。
8月30日是驚險的一天。「雪龍號」沿高緯航線向極點挺進,作業海區由厚達1.5米混有大量冰脊的冰雪所覆蓋,密度達十成。船舶在連續破冰穿越兩道冰脊後被迫衝擊第三道冰脊時衝上厚度為2米的海冰,動彈不得。情況緊急,時間緊迫。所有船員都投入到了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搶險戰中,希望能通過減少壓載水調整時間以爭取擠壓冰脊的次數,並反覆利用主機的前進後退,帶動船的震動,配合船體擠壓龍骨下的冰面。最終,「雪龍號」在全體船員奮戰10個小時後,終於脫離了冰脊。
還有更多的甘苦自知。「雪龍號」往返跨越十幾個時區,駕駛員每四小時要進行白班輪換和每兩天進行一次夜班輪換,時差混亂、日夜顛倒使人的生物鐘完全紊亂;長期的航行沒有太多新鮮蔬菜可吃,船員們吃得最多的是豆製品和肉類,三個月下來,白響恩胖了近10斤;在「雪龍號」上時,白響恩口袋裡裝的不是女生常備的紙巾或化妝鏡,而是一張張創可貼。因為船上的設備,從門到甲板都是鐵製的,女生細嫩的皮膚隨便一碰便是一個口子,在白響恩的右手食指上,至今還留有「雪龍號」上留下的一道疤痕。
問她怎麼吃得了那麼多苦,白響恩卻一臉晴朗:「我覺得更多的是甜。」一路艱辛、驚險和忍耐,也在這段旅程後釀製成了滿心的成就感和美好的回憶。
她心裡時刻藏著一個「船長夢」
下周二是世界「海員日」,白響恩將作為優秀海員家屬參加由交通運輸部舉行的2013年「中國海員大會」。白響恩的愛人也是一名航海人。「他是上海港的一名引航員,我們對航海有著同樣的熱情,同行之間更能互相支持、相互體諒。」去年「雪龍號」返航,負責從長江口把船引航到吳淞口錨地的,便是她的愛人。
30歲前後是駕駛員事業生命的轉折點,之前較少家庭負擔,有為個人理想奮鬥的選擇餘地。之後為了家庭,許多人要放棄遠航的工作。
在這一方面,白響恩是幸運的,因為是同行,愛人對她的事業全力支持。她成為當年大學班級裡唯一一個堅持下來,還奮戰在航海第一線的女生。
兩人本來去年上半年就準備要小孩子,但得知她報名「雪龍號」科考隊後,愛人主動提出了延期要孩子的計劃。採訪中,她的愛人始終在一旁側耳傾聽愛妻的眉飛色舞,問這位引航員:「你覺得妻子駕船技術如何?」帥氣小夥憨憨一笑:「沒問題!」
如今,站在三尺講臺上,白響恩為學生更生動更透徹地講述著航海知識,而她的內心也時刻藏著一個「船長夢」。她向記者透露,最近她有可能再次出徵北極,在未來幾年內,她希望自己能考出船長證,有一天能到亞丁灣護航。
亞丁灣護航有可能遭遇海盜,和更多難以預料的艱險,記者問29歲的她怕不怕。而她,下巴倔強地上翹,又帶點女生的驕傲:「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