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譁仔說魚,明明白白養魚。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
你家的觀賞魚生過病嗎?
你家的觀賞魚生過病毒性魚病嗎?
你覺得病毒性魚病是可以被治癒的嗎?
這幾天,有位老兄就來和譁仔探討了一下這個問題,他覺得他有本事把病毒性魚病治癒。
譁仔認為他不行。
經過大約二十分鐘的辯論,他服了。
仔細回顧了一下整個爭論的過程,其實他只是沒有搞清楚一個問題——他對「病毒」二字存在深深的誤解。
換言之,在他的潛意識中分不清楚什麼是細菌什麼是病毒。
今天譁仔就幫大家捋一捋細菌性魚病和病毒性魚病,順便幫大家分析一下應對病毒性魚病的策略。
不過,譁仔認為,要想搞清楚什麼是細菌什麼是病毒,我們首先需要溫習一下初中的生物知識,先搞明白什麼是細胞。
同學們請坐好,且聽譁仔娓娓道來。
友情提示:本文適合家裡有觀賞魚的朋友們,更適合喜歡刨根究底的觀賞魚玩家們。預計閱讀218秒。非友情提示:譁仔拒絕除字節跳動公司以外的任何媒體、公司或個人轉載我的文章,不論你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請自重!
觀賞魚玩到極致,其實玩的就是微生物
譁仔曾經對我的養魚學員說過無數次:把觀賞魚玩到極致,其實就是在玩微生物。病毒、細菌、微藻、浮遊動物,原生蟲,這都是微觀世界裡的東西,玩不懂它們,你玩魚的水平永遠是半桶水。
不過,在了解以上那些微生物以前,你必須把那些已經被你忘卻的生物知識重新拾回來。其中最應該被大家熟練掌握的概念就是——細胞。只有了解了細胞,你才能理解細菌和病毒的特點。
細胞是生命最基礎的形態,金魚和錦鯉是細胞組成的,細菌和魚蟲也是細胞組成的。
細胞和細胞間質可以組成「組織」;
不同的組織可以組成不同的「器官」;
不同的器官再組成不同的「系統」,比如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
不同的系統經過有機的組合便組成了一個個的生命體。
不同的生命體的細胞種類繁多,大小、模樣、功能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細胞的基本結構有三個: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請注意,細胞壁並非所有生物都具備的細胞元素,所以它不屬於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的基礎物質是原生質,包括蛋白質、核酸、脂類和糖類,再加上水和無機營養鹽就萬事俱備了。
細胞膜在細胞的最外層,是由蛋白質和脂類物質組成的,它其實就是養魚大神口中經常提到的「細胞半透膜」。細胞外的物質是否可以進入細胞體內,是細胞膜說了算的,它是細胞的門衛。
細胞質是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的物質,是一種膠體的狀態,黏黏糊糊的,其中飄著形形色色的迷你細胞器。比如可以把蛋白質和脂肪酸裡的熱量釋放出來的線粒體;比如可以合成蛋白質的核糖體;比如可以合成脂質的內質網;比如負責運輸蛋白質的高爾基體,還包括溶酶體、過氧化物酶體和中心體等等
細胞核是細胞的指揮中心,它負責遺傳信息的保存、複製和表達,還控制著細胞的代謝流程,換句話說,細胞膜和細胞器的具體形態和工作方式是由細胞核來控制的。大多數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少數有多個細胞核。細胞核分個四部分,分別是:核膜、核質、核仁和染色質。它的具體形態其實就是一個迷你版的細胞。你只需記住,著名的DNA就是在這裡工作就可以了。
不管你看不看得懂,你自己的身體裡也有這些東西在維持著你的生命。
細胞的主要生命活動有三種——
第一,細胞分裂。
細胞通過分裂的方式來實現細胞增殖,每分裂一次,細胞數量增加一倍。
第二,細胞分化。
在細胞增殖的過程中,有些細胞可以變成形態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多種細胞,從而生成不同的器官。在這方面,魔力最強大就是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幹細胞。幹細胞包括: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
第三,細胞的死亡。
生命之所以是有壽命的,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細胞是有壽命的。
細胞的死亡分為兩種:壞死和凋亡。
壞死指的是細胞遭到了某些藥物或病原的攻擊導致細胞組織嚴重受損,最終走向死亡;
凋亡指的是細胞在DNA的指導下有序的走向死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壽終正寢。
細菌和病毒,傻傻分不清楚
什麼是細菌?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命形態之一。
經過上文的學習,大家知道了什麼是細胞,在細胞的身上穿上一層鎧甲,再購買一些魔法裝備,它就變成了細菌。
這層鎧甲就是細胞壁,那些魔法裝備有四種,分別是:鞭毛、菌毛、莢膜和芽孢。
早期看譁仔文章的朋友一定對芽孢非常熟悉,因為譁仔曾無數次給大家安利有關芽孢的養魚知識,比如可愛的枯草芽孢桿菌就經常在細菌和芽孢之間來回玩變身遊戲。
細胞壁就是細菌的皮囊,某款細菌到底是小鮮肉還是醜八怪,都是由細胞壁決定的。
根據細胞壁的組成物質的差異,我們可以把細菌分為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熟悉這兩個概念,對於想要學習觀賞魚病理知識的朋友來說至關重要,不同的細菌,用藥方式天差地別。
鞭毛負責運動,菌毛負責感染,莢膜負責防禦,芽孢負責逃難。當然,並非所有細菌都可以把這幾款魔法裝備集齊,畢竟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是人民幣玩家。
可是,不管細菌獲得了幾款魔法裝備,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也很大——沒有標準的細胞核,也沒有常見的細胞器。
細菌真正意義上的細胞核,只有一個被稱作「擬核」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個沒有核膜的細胞核,原本應該被包裹在核膜裡的物質都散在細胞質當中。也就是說,細菌的細胞其實是個低配版的細胞,所以細菌不屬於動物,只能算是個原核生物。
絕大多數細菌對觀賞魚來說來說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比如每個觀賞魚玩家都熟知的光合細菌和硝化細菌,都是水族圈的有益菌。真正願意跑出來遭人恨的致病菌其實在細菌的圈子裡是絕對的少數派。
如果把細菌比作一個西瓜,那病毒就是一個芝麻。
在嚴格意義上來說,病毒算不上生命體,它是一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奇葩存在。它只能寄生,不能營自由生活。
在它沒有找到宿主的時候,它就是世間的一粒塵埃,你看不見它,但它就在那裡靜靜地瞅著你;
當它找到完美的宿主以後,它就馬上綻放生命之花,你仍看不見他,但它就在那裡笑眯眯地偷瞧你。
如果把細菌比作一個星二代,那病毒就絕對是個無名屌絲。
細菌有近似的細胞結構,病毒沒有。
病毒就是一小段的DNA或者一小段RNA再加上一層寒酸的蛋白質製成的蓑衣裝扮成的木偶而已。
這層類似於細胞壁的蛋白質被稱作「衣殼」,衣殼的裡面收藏著病毒僅有的財富——核酸。
為什麼病毒性觀賞魚病無法治癒?
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它們看得上眼的細胞組織,不管你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不僅如此,它們還會通過獨特的方式進行複製,從而實現繁殖和傳播。
病毒的核酸都可以被分成單鏈和雙鏈兩種形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RNA單鏈線狀病毒,比如令無數寵物狗玩家談之色變的細小病毒就是這一類。
RNA單鏈病毒又可以分為正鏈RNA病毒和負鏈RNA病毒,正鏈RNA病毒對細胞的感染性遠大於負鏈RNA病毒,目前被國人恨到咬牙切齒的新型冠狀病毒便是正鏈RNA病毒,冠狀病毒同時也是單鏈RNA病毒中個頭最大的傢伙。在水產領域和水族領域出現過的病毒性魚病有17種,它們的病原大多也屬於這一類。
細胞要想存活,就必須從體外汲取養料,其中最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蛋白質。
就那麼剛剛好,在細胞的眼中,病毒就是一坨美味的蛋白質。細胞並沒有意識到,危險正一步步靠近它們。
細胞是通過主動的胞飲作用將體外的病毒請進體內,然後病毒就馬上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病毒會把自己的基因片段完美對接在宿主的DNA上,從今以後,只要宿主的細胞在分裂繁殖,病毒就跟著沾光。
隨著被病毒感染的細胞越來越多,有的生命體會和病毒和諧共存,宿主活著,病毒就活著,並且還可以通過生物體的活動而傳播給更多宿主。
可有些生命體會隨著病毒數量的暴增而產生病態反應,這時候,宿主會最終被病毒折磨地產生各種各樣的病症,本質上是宿主體內的免疫系統在和病毒奮勇抗爭,隨著白細胞的聚集和器官的衰竭,宿主最終走向死亡。大家可以腦補一下水族圈著名的出血病,就是病毒在作妖。
其實,殺死病毒的思路是很清晰的。
第一,可以利用病毒畏熱不畏寒的特性,只需把溫度升到60度,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病毒都活不了;
第二,找到某種藥劑,進入細胞內部,將病毒殺死;
思路很清晰,結果很無奈。
如果把水溫升到60度,病毒是死了,觀賞魚也死了;
如果有一種藥可以只殺病毒不殺細胞,那就完美了,可惜地球上目前只有對應的症狀緩解藥,並沒有能夠鑽進細胞裡殺死病毒的魚藥。
於是我們就換了個思路——我們不去考慮殺死細胞內病毒的事兒,我們可以考慮如何預防病毒性魚病的爆發。
這個辦法就是注射疫苗。
令人感到無奈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款觀賞魚專用的疫苗誕生,一款都沒有。
為什麼沒有呢?
因為沒人買。
沒有市場,當然不會有人斥巨資來研發這個東西。
所以,在水族圈,只要你的觀賞魚得了病毒性魚病,要麼寄希望於你的魚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扛過去,要麼就只能讓它等死了。
結論:如果有人宣稱可以為你的觀賞魚治療病毒性魚病,請就要注意啦,因為他百分百是個騙子。
哦對了,差點忘記提醒大家:抗生素類藥物是殺不死病毒的,切記,切記!
敬請關注百家號譁仔說魚,帶你明明白白玩轉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