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衛生材料是醫院正常經營的物資保障,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個別材料單位價格高,是醫院經濟管理的重心。加強衛生材料管理,強化內部控制與有效監管,是醫院管理者研究的重點與熱點。如:通過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加強管理[1],通過完善內部控制措施實施管理[2],對於高值耗材實行「零庫存管理」和「二級庫管理」[3]等。結合醫療衛生行業要求以及醫院管理工作實踐,借鑑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倡導精細化管理,從加強內部控制視角,對衛生材料從進入到消耗、使用全過程進行管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包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在此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1. 衛生材料管理存在問題
實際工作中,醫院衛生材料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如:採購無序;庫存積壓,過期失效;濫領,領後丟失,流失;成本沒有攤銷,攤銷與收入不配比等。究其成因,傳統的粗放式衛生經濟管理模式方法落後、手段單一、效率低下,突出表現在:一是管理理念陳舊,存在大進、大出的購銷情形,造成醫院大庫房「零庫存」、科室小庫房「大庫存」;二是採購缺乏計劃性,盲目採購;三是清查盤點不及時;四是對於高值耗材實行代銷採購管理,造成往來帳項增加、醫院資金積壓;五是缺乏有效的網絡化信息監管,不能跟蹤管理等。
2. 衛生材料精細化管理實踐
衛生材料精細化管理模式主要通過強化分類、分級,實行從計劃、採購、入庫、請領審核、出庫、庫房管理、消耗使用到成本攤銷的全過程的監控管理,既管物又管帳,使實物、帳目來有影、去有蹤,流轉過程有痕跡,使用有收費,消耗有成本,成本攤銷與收入配比。
2.1 計劃採購管理
衛生材料由醫院採購部門統一採購,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自行採購。材料採購全部走招投標程序,實行「三證」審核、醫院審批制度。採購計劃由科室提出,採購部門根據全院及科室月度清點表、科室上月消耗及計價收費情況審核確定計劃採購量,原則上不得超過一個半月的使用量。
2.2 代銷管理
對於單價成本高、規格種類多的高值耗材(如支架、球囊、骨科鋼板等),採取國內醫院通行的代銷管理模式。由供貨商將已經通過招標的材料存放醫院,醫院庫房代為保管,期間不走購銷程序,不得進入醫院帳目,不形成醫院資產,不得支付貨款。待使用後,走購銷程序,供貨商提供發票,醫院辦理入庫手續及相關帳務處理,形成往來帳。
代銷材料先行存放醫院時,建立器械科驗貨登記,庫存代管科室建立二級庫及臺帳制度,登記內容包括供貨單位、產品名稱、數量、規格、批號、效期,查驗包裝是否完好。使用時,通過醫院HIS系統計價收費,臺帳記錄計價收費情況。代銷管理模式可減少醫院庫存,降低資金佔用成本,消減庫存風險。
2.3 臺帳管理
對於代銷材料、高值材料,實行臺帳管理制度。由庫管部門(器械科、一級庫、二級庫)、使用科室負責。建立訂本式臺帳,嚴格登記材料供應廠家、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效期、入庫時間(要求登記到時點)、發放出庫時間、使用消耗時間、經辦人(發放、領取)、使用患者姓名、住院科室等。通過臺帳,能夠跟蹤材料使用去向,保障材料合理有序使用,適應醫療質量追蹤管理需求[4]。
2.4 入出庫管理
建立入庫、出庫流程,對材料從進入醫院到一級庫、二級庫、科室到使用消耗,明確規定管理辦法,保障流程規範、有序、嚴謹、合理,確保帳、物清晰。
2.4.1 入庫流程 任何材料到貨後,先經過物資管理部門驗貨,辦理入庫手續。辦理驗收、入出庫手續時,相關人員必須籤字。未經驗收、未辦理入庫手續的材料,不得直接發放到申領科室。
2.4.2 出庫流程 材料出庫必須嚴格掌握「先進先出、近效期先出」 的出庫原則[5]。運用醫院物流管理系統、HIS系統,按照請領程序,先請領後出庫發放。
2.5 成本控制管理
建立衛生材料管理成本控制系統,將衛生材料管理與醫院成本控制結合,實行院、科兩級成本核算,將成本納入科室績效考核體系,收支結餘獎勵,收不抵支處罰。通過成本核算,增強員工成本意識,合法、合理、有序使用材料,督促科室按需領取、按需使用,使用應收費,有效杜絕濫領、多領、積壓、過期失效、丟失、流失、丟費、漏費等現象發生,有效控制成本費用。
2.6 庫房管理
重點對材料的庫存數量、效期以及高值材料的流轉過程進行管理,採取兩級庫房管理辦法。
2.6.1 一級庫房管理 一級庫房是醫院物資部門庫房,負責全院材料的入庫管理、發放調撥、退貨、基礎數據維護、財產清查、與會計帳務核對處理以及出庫發放給二級庫等工作。要求庫管人員按照具體入出庫管理程序執行。
2.6.2 二級庫管理 二級庫管理是相對於醫院物資管理部門的一級庫房而言建立的一種管理模式,醫院將財務管理觸角延伸到科室,建立科室庫房進行實物管理,同時建立科室帳冊,實行帳務管理。
操作流程:運用醫院HERP運營系統,由二級庫向一級庫請領,一級庫審核請領單→出庫發放到二級庫→二級庫領入庫房→使用出庫→向患者記帳收費→科室成本生成→成本納入科室,實行成本核算→績效考核分配。月底清查盤點,製作庫存檔點表,報送物資管理、財務、審計等部門,以備核對。
材料範圍:根據衛生材料的價格、數量、專用屬性以及醫院管理需要劃定範圍,主要為高值耗材(麻醉科庫管的閉合器、吻合器,導管室的介入材料等)、專用材料(化學試劑材料、口腔科的鈦金材料等)以及其它專屬性質的大宗材料。
二級庫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
2.6.3 庫存材料預警機制管理 無論是一級庫房還是二級庫房,均實行預警機制管理,包括數量預警和效期預警。通過醫院物流系統(HERP)監測與人工日常巡檢相結合,動態掌握材料的數量、效期,做好臨界值記錄。通過預警機制,及時有效地預見庫存材料的數量上限、下限,保持合理庫存,為制訂合理的計劃採購量提供參數。設置效期一覽表,每月跟蹤觀察並記錄。實行庫房劃區色標管理,劃分為綠、黃、紅三色區域,綠色區域存放合格材料,黃色區域為待驗區域,質量有疑問的以及不合格的衛生耗材置於紅色區域[6]。
2.6.4 清查盤點管理 庫房管理堅持「有物就有帳,有帳就有物,帳物要相符」原則。採用 ABC 分類管理法,每月由材料物資、財務、審計等職能部門進行實物清查盤點,及時進行帳物、帳帳核對;同時,結合醫院HIS收費系統,以詳查、抽查方式對於允許收費材料進行收費監督。通過清查盤點和收費督查,杜絕材料的丟失、流失、過期失效現象,監督成本攤銷、收費入帳。
2.7 計價收費管理
多數衛生材料是允許收費的材料。通過醫院的HIS系統,實行先記帳收費、後出庫發放程序。通過收入報表中的「材料費」項目,與出庫的材料成本進行核對,監督是否收費。出庫材料列科室成本,納入科室成本核算,進行績效分配。
3.結語
通過衛生材料精細化管理,對材料物資從購入到最終使用消耗全過程實施管理,形成了管理的PDCA閉合循環,真正達到了既管物又管帳的目的,有效杜絕了粗放管理存在的「跑、冒、滴、漏」等不良現象發生,強化了部門、環節的責任意識,樹立了良好的管理理念,為醫院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管理基礎。
實行衛生材料精細化管理模式,是實現管理規範化、科學化的必要措施,是提高醫院整體經營管理水平、推動醫院健康發展的科學路徑[7]。實施精細化管理,需要藉助軟體系統的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化平臺為醫院管理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是醫院科學管理的根本[8],如HERP、HIS等。今後,醫院應適應新形勢積極採用科學管理手段,提升衛生材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徐 巖.關於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23):172-173.
[2]杜 恂,杜 婉.加強醫用衛生材料管理的幾點措施[J].中國衛生資源,2008,11(4):162-163.
[3]許 穎.淺談 ERP 系統在醫院高值耗材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1,30(7):30-31.
[4]郭曉峰.醫療運行監管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6,23(1):31-32.
[5]楊 戈,王曉華,邢 帥,等.醫院醫用衛生材料中心物流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11):63-64.
[6]顧天紅,金 偉.醫院衛生耗材庫房規範化管理的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11,32(9):122-123.
[7]梁林娜.基於成本控制醫院加強衛生材料管理的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2,32(9):53.
[8]王景明,朱護峰.醫院管理新模式[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36.
原標題:精細化管理理念下的醫院衛生材料管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