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們想像中的2020年如期而至,然而開年並不順利,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爆發、一代籃球巨星科比去世,想像中的2020年並不如我們期待中的那樣美好。而在很多的電影小說中,2020年是一個充滿科技感的世界,2020年也成為無數科幻作品中的時間背景。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在2020左右,人類已經實現了可控的核聚變;1982年上映的《刀鋒殺手》是科幻史乃至整個電影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在電影中,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社會。在高樓裡到處都可以看到飛車。在金屬外觀的摩天大樓上,密集而分散的燈光告訴我們,有無數的家庭。
在這裡,雨永遠不會停,霧永遠不會散,天空永遠不會亮;大樓的牆壁可以和行人交談,警車在空中巡邏,街角的霓虹燈24小時發出夢幻般的光。整個世界被神秘的詩和末日的頹廢所包圍,光是詭異的,在破敗中有生命。仿生人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工作,它們的外表和人類一樣,它們被植入記憶中,可以獨立思考,它們的智力和體力都不在人類之下……
站在下一個年代的起點,未來會是怎樣?我們人類會面臨什麼?科幻小說不能告訴你的,新書《未來十五年》中都會給你答案。本書作者雅克·阿塔利對未來世界做了一個全景式的預測,他認為,未來世界未必能延續目前的繁榮穩定,在2030年左右,人類會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危機。
1.人口危機
到2030年,世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將更加嚴重:全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齡將從29歲上升到32歲;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將從12%上升到18%。奈及利亞一半的人口都小於15歲,而日本卻有一半的人口都超過了52歲。由於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全球居民的儲蓄率也將隨之降低,從現在起到2030年,發達國家居民的儲蓄率將降低17.5%,發展中國家居民的儲蓄率將降低31.5%。因此,政府對養老金的投入也將越來越少。
據人口學家推測,伴隨著老齡化,其他方面的問題也會接踵而至,例如,在今天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極不平衡,女性比男性少1.6億人,到2030年,這一差距將擴大為2.34億人。男女比例失衡的情況在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尤為嚴重,這將影響社會的穩定。相反,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女性人口數量將超過男性(因為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同樣,在一些移民國家,女性人數也會比男性多(如墨西哥和薩赫勒地區的國家)。未來全世界將會有超過10億人(包括20%的城市人口)雖然拿著中產階級的收入,但生活卻非常貧困,人們將極其悲觀並感到失望。
在那些落後的國家,與人口相關的問題將更加嚴峻。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薩赫勒地區。尼日、馬裡、布吉納法索、查德等國現在的人口總共約有6 700萬左右,到2035年將增長到1.2億~1.32億。在今天的尼日,有24萬年輕人需要就業,未來這個數字將會增加到57.6萬。這一地區的農業如果不進行大規模改革,面對人口的劇增,農業產出將無法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在尼日,只有12%的土地適合種植農作物;136這個國家在1960年獨立時只有300萬人口,2016年的人口數量是2 000萬,2030年將增至3 500萬。這些問題將導致薩赫勒地區的人均GDP下降,導致這些國家的年輕人離開這個地區,大規模地向外移民。
這樣的人口數據似乎預示了一個灰暗的未來,這樣的未來將把人類壓得透不過氣。
2.環境汙染問題持續惡化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統計,到2030年,非洲和亞洲的低收入國家的城市垃圾數量將成倍增加。這些垃圾主要是生活廢棄物,將對空氣、水源和土地都造成汙染。今天,海洋裡的垃圾和魚的數量比例是1 ∶ 5,到2025年,這個比例將變成1 ∶ 3。全球每年為處理海洋垃圾而花費的資金高達400億美元。
如果所有國家都不採取任何有效的環保措施,到203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增加37%。到那時,因對流層臭氧含量增加導致過早死亡的人數將是2000年的4倍(即到2030年,在全球範圍內,每100萬城市居民中就會有30人因此提前死亡,在亞洲,每100萬城市居民中則會有88人提前死亡);與此同時,由於空氣中小分子顆粒過多導致過早死亡的人數也會翻番。
如果每個人、每個地區、每個國家都不採取行動,從現在起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會增加25%,其中排放量最大的地區是亞洲。即使在2016年各國籤署了氣候變化協定(《巴黎協定》)也不足以阻止這一趨勢。
3.氣候問題持續惡化
未來,全球氣候變暖將加劇。預計到2035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0.5攝氏度,同時一些乾旱地區的降雨量將減少,高溫天氣將頻頻襲來,而高緯度地區的降雨量會增多。根據世界銀行的有關數據,若各國政府面對氣候變暖問題不積極採取行動,到2035年,全球平均氣溫甚至有可能上升2攝氏度。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2030年的平均氣溫可能會升高1.5攝氏度。氣溫上升會導致永久凍土層融化,由於永久凍土層中封存了大量的甲烷,一旦凍土融化,所有甲烷都將被釋放出來,而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到2050年,預計永久凍土層中20%~30%的甲烷將會被釋放到俄羅斯上空,這將導致全球平均氣溫繼續升高。
因此,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的平均高度與現在相比將至少升高15釐米,地中海的海面甚至將升高20~50釐米。屆時,將有180萬的摩洛哥居民受到洪水的侵害,更糟糕的是,一旦亞歷山大港的大壩決堤,將導致500億美元的損失。在東南亞地區,到2030年,海平面較現在甚至可能會上升75釐米,到2080年將是110釐米,到2100年,2/3的曼谷都會被海水淹沒。
海水溫度上升還會導致珊瑚白化,甚至導致珊瑚礁完全消失,根據2016年的相關數據,現存的珊瑚礁庇護了30%人類熟知的海洋生物,全球有近5億人依靠這些海洋生物為生。若環境惡化,人類連生存都受到了威脅,還談什麼不朽呢?
氣候和環境問題的持續惡化會對世界經濟和政治造成極惡劣的影響。如果不及時推動全球法制改革以保護環境,全球氣溫的繼續升高和環境的繼續惡化都將無法避免。
4.極度稀缺的水資源
在人口迅速增長,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全球農業負荷不斷加重的情況下,除非各國共同協商採取緊急措施,否則人類將會陷入水資源極度短缺的困境。地下水是全球半數人口的飲用水源,現在也被開採過度。到2030年,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會上升35%,但到那時全球每年人均可用的水資源估計將不超過5 100立方米,是1950年的1/3,2016年的1/2。
總之,到2030年,全世界2/3的人將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困境,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汙染的水無法再被使用。今天面臨缺水問題的人有10億,到2030年,全球將有30億人沒有足夠的生活用水,有18億人將生活在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地區,包括巴基斯坦、南非、印度等。到那時,水會比石油更珍貴,價值遠超任何其他原材料。
如果各國不儘快採取行動,人類將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對上述情況,這將導致全球性危機,破壞生態平衡,最終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人類終將自食惡果。
5.農業生產面臨的困境
儘管俄羅斯、加拿大和烏克蘭將受益於目前的氣候變化(因為氣溫升高,它們的農業產量會增加),但是,在世界範圍內,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統計,在21世紀,氣候變暖將導致全球農業產量每10年降低約2%。在部分國家,氣候變化和水資源枯竭可能會導致雨養作物的收成降低50%左右。非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非洲在1850年時就已開始種植的作物如玉米、小麥和高粱,未來的種植面積可能會減少一半。在拉丁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一帶,每年春天冰川融水的水量都在降低,這會使5 000萬農民受到影響,農作物產量將逐漸減少。將來,牛奶對窮人來說將是無力消費的商品,魚類也會變成窮人餐桌上的奢侈品,到2030年,菲律賓群島以南海域的捕魚量將減少30%。
此外,受汙染的土地面積持續增加,不管土地面積大小,未來農產品的質量都會大幅降低。
總之,全世界的食物供給量在2040年將達到頂峰,然後很快便會大大減少,隨之而來的就是物價高漲。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農業生產力將無法保證本國糧食的自給自足。一旦糧食供應短缺,饑荒將再次成為人類要面對的窘境。
6.移民速度加快
考慮到未來的氣候變化,出行方式的多樣化以及不同地區生活水平的差異等因素,未來人類會越來越居無定所。2015年,全球有2.44億人選擇移居海外,2030年,會有3億人移民到異國他鄉。孟加拉國是最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之一,未來孟加拉國可能會減少5 000萬~6 000萬居民;未來菲律賓和阿富汗可能會有10%的人因為自然災害不得已選擇移民;在印度和中國,未來將有700萬~2 200萬人移民到國外。而在薩赫勒地區,預計將有30%的人出於各種原因而選擇移民。
南南移民的模式將迅速發展:未來亞洲將成為接納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好望角地區移民最多的大洲。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北美洲將會接收1 800萬移民,歐洲將接收1 300萬移民。移民包括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
如果這一切都沒有相關法規進行管控,如果接收移民的國家未能及時建立相關的移民接納和融入機制,如果接收移民的社會沒有利他主義精神,那麼數量龐大的移民將成為社會混亂和各種暴力事件的誘因,引起人們對社會的憤怒和不滿。接下來我們會詳細談論這些問題。
7.就業市場的變革將帶來不穩定因素
若沒有全球性的法制改革,人類將無法賦予生活和工作新的意義,到2030年,科技的進步將使現有的行業種類減少一半;首先是對職業資質要求不高的行業,這些行業一旦消失,相關就業者將難以找到其他工作。據統計,美國目前有47%的職業被認為是「高風險」的職業(即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的職業)。未來受影響最大的行業將是餐飲業、物流業、金融業和保險業。在歐洲,受波及的行業也是一樣的。在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和衣索比亞等國,除了農業外,將有70%的工作崗位會因科技進步受到衝擊。
無法自動化的職業往往是手工操作性較強,或者對創新能力、現實觀察力(這裡指的是社會智力與情感智力)、準確度和靈活度都有較高要求的崗位,主要集中在醫療和教育領域。
目前,雖然在新興科技、心理諮詢、教育、醫療以及自動化領域新增了許多崗位,但這些新增崗位不足以彌補崗位缺口。另外,市場並不能及時將學生和勞動者的注意力引向新興職業。在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人們無法解決教育學生和培訓企業員工的問題,無法重新規劃和調整就業市場的結構,也無法降低工作時長和工作強度,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全球範圍內大規模失業的現象。對以上種種問題,各個政治派別紛紛將問題的根源歸咎於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環保主義,無論是在宗教世界還是世俗世界,人類都要找一個替罪羊。
8.財富的集中化
在人類沒有實施深度的法制改革且尚未形成健康成熟的價值觀的情況下,追求更多的財富仍然是人們最高的行事準則。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人或者規則能夠阻止巨額財富持續匯聚在部分富人手裡,這些財富將以一種更卑鄙的方式繼續累積。同時,當下沒有任何途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財富共享。科技進步的最終結果不過是財富繼續集中在那些創新者手裡。勞動者間的競爭使工資水平下降,同時也削弱了工會與股東進行博弈的能力。另外,在未來15年內,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比例將由現在的50%上升到66%,這將使社會結構變得更加脆弱,拉大不同階級之間的貧富差距。
然而,悲劇不會就此結束。在2030年,40%的非洲人每天的收入仍不到1.25歐元。而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全球1%最富有的人卻擁有全球54%的財富。這個情況在北美洲更加嚴重,今天,那裡的富人擁有全球63%的財富,這個比例在2030年將上升到69%。就連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也不再對增加收入抱有希望,未來甚至將有一部分中產階級會淪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中。儘管這些國家的發展模式可以使經濟增長,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國家中有高達30% ~ 40%的勞動者的收入都不會有任何增長。如果經濟增長緩慢,從現在起到2030年,西方國家70%~80%居民的收入都將停止增長甚至會低於原來的收入水平。
如果不發生一場全球性的大遷移,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就絕無可能消失,小規模的移民只會使更多的中產階級變成貧困人口。
結論:
關於未來,在《未來十五年》這本書中,作者雅克·阿塔利給出了這樣的結論:如果我們一直處在這樣一個無法進行有效管控且奉行金錢至上和利己主義的世界裡,如果我們不立即行動去改變人們的價值觀,改變歷史的進程,重塑利他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我們將永遠無法構建一個和諧的世界,人類未來將只能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裡。在這樣的世界裡,經濟矛盾、社會矛盾、意識形態衝突、政治衝突和軍事衝突等諸多領域的矛盾將混成一個死結,最終只能以暴力的方式一刀切斷。
這才是真實的未來世界。
內容綜編自《未來十五年》
作者:【法】雅克·阿塔利
ISBN:9787521712353
出版時間:2020-1
定價: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