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與小孔電鍍製程術語手冊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1、Active Carbon 活性炭
是利用木質鋸末或椰子殼燒成粒度極細的木炭粉,因其擁有極大的表面積,而能具備高度的吸附性,可吸附多量的有機物,故稱為活性炭。常用於氣體脫臭,液體脫色,或對電鍍槽液進行有機汙染清除之特殊用途。商品有零散式細粉或密封式罐裝炭粒等。

2、Addition Agent 添加劑
改進產品性質的製程添加物,如電鍍所需之光澤劑或整平劑等即是。

3、Amp﹣Hour 安培小時
是電流量的單位,即 1 安培電流經 1 小時所累積的電量,鍍液中添加的有機助劑常用"安培小時計"當成消耗量監視的工具。

4、Anion 陽向遊子(陰離子)
在鍍液(或其它電解液)中朝向陽極遊動的帶負電的離子團或遊子團。

5、Anode Sludge 陽極泥
當電鍍進行時,常因陽極不純而有少許不溶的細小雜質出現在鍍液中,若令其散布的話,將被電場感應而遊往陰極,造成鍍層粗糙。故需加裝陽極袋(Anode Bag)予以阻絕,以免影響鍍層品質。又另在粗銅進行電解純化時,其粗銅陽極所產生的陽極泥中,常有鉑族貴金屬,尚可提煉出各種珍貴的元素。

6、Anode 陽極
是電鍍製程中供應鍍層金屬的來源,並也當成通電用的正極。一般陽極分為可溶性陽極及不可溶的陽極。又此字之形容詞為 Anodic,如 Anodic Cleaning 就是將工作物放置在電解液的陽極上,利用其溶蝕作用,及同時所產生的氧氣泡進行有機摩擦性的清洗動作,謂之 Anodic Cleaning。

7、Anodizing 陽極化
指將金屬體放在電解槽液中的陽極上進行表面處理,與一般電鍍處理放置在陰極的電解處理恰好相反。此詞又可說成 Anodise Treatment。例如鋁材即可由陽極處理,而在表面上生成一層結晶狀氧化鋁的保護膜。

8、Aspect Ratio 縱橫比
在電路板工業中特指"通孔"本身的長度與直徑二者之比值,也就是板厚對孔徑之比值,以國內的製作水準而言,此縱橫比在 4/1 以上者,即屬高縱比的深孔,其鑽孔及鍍通孔製程都比較困難。

9、Carrier載體
鍍鎳製程常在槽液中加入兩種有機光澤劑,第一種稱 Primary Brightener或稱Carrier Brightener,多為磺酸鹽類,做為運送的功用。第二種為真正發光發亮的二級光澤劑(Secondary Brightener),以不飽和雙鍵或三鍵類有機物居多。前者可進行運送分發的工作,使鍍層能全面均勻的發亮。此種初級載體光澤劑,本身對鍍層亦有整平的功用,且對鍍面亦具有半光澤的效果,為電路板金手指鍍鎳所常採用。

10、Cathode 陰極
是電鍍槽液中接受金屬鍍層生長的一極,而電路板在進行各種電鍍溼式加工時,亦皆放置在陰極。

11、Cation陰向遊子,陽離子
由正負電荷離子所組成的電解質水溶液中,其帶正電荷的簡單離子,或聚集成群的大型遊子團,均有泳向陰極的趨勢,稱為Cation。

12、Current Density 電流密度
是指在電鍍或類似的溼式電解處理中,在其陰陽極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電流強度 (安培)而言。假設陰極面積為 10 ft2 ,所加的電流為 300 A,則其陰極電流密度應為 30 A/ft2 (ASF)。電流密度是電鍍操作的一項重要條件,通常若專指陽極時應註明為"陽極電流密度",未特別指明時則多半指陰極電流密度。電流密度的公制單位是 A/dm2 (ASD),而 1 ASD=9.1 ASF。在各種電鍍製程中,皆有其"臨界電流密度"(Critical Current Density),是指能得到良好鍍層組織的最大電流密度,凡超過此一數值者,將產生其它意外的反應,而導致鍍層劣化無法使用。

13、Diffusion Layer 擴散層
即電鍍時,液中鍍件陰極表面所形成極薄"陰極膜"(Cathode Film) 的另一種稱呼。

14、Dipole 偶極,雙極
指具有極性的分子或化合物,其限定距離的兩端各擁有電性互異的相同電量,謂之"偶極",其間所呈現的力矩稱為 Dipole Moment。

15、Double Layer電雙層
是指電鍍槽液中在最接近陰極表面處,因槽液受到陰極強力負電的感應而出現的一層帶正電的離子層,其與陰極之間的薄層稱為"電雙層"。此層厚度約為10 A,是金屬離子在陰極上沉積鍍出的最後一道關卡。此時金屬離子團會將遊動中附掛各種"配屬體"(Ligand,如水分子 CN-NH3 等)丟掉,將獨自吸取電子而登陸陰極,鍍出金屬來。

16、Electrodeposition電鍍
在含金屬離子的電鍍液中施加直流電,使在陰極上可鍍出金屬來。此詞另有同義字Electroplating,或簡稱為Plating 。更正式的說法則是ElectrolyticPlating 。是一種經驗多於學理的加工技術。

17、Electroforming電鑄
使用低電流密度與長時間操作,進行極厚鍍層的特殊電鍍技術,謂之電鑄。以"鎳電鑄"最常見,可用以製作唱片的複製壓膜,立體成形的電胡刀網,與其它各種外形複雜的"反形"模具等。

18、EMF 電動勢
為Electromotive Force的縮寫,是使電子在導體中產生流動的原動力,其近似的術語有"電位差"或"電壓"等。

19、Farady 法拉第
是一種"靜電量"的單位。按理論值每個單獨電子所負荷電量為4.803*10-1個"靜電單位",其每個莫耳電子(Mole,6.023*102個)的總靜電荷,應為96500庫倫(安培.秒)。為紀念發現電解定律的的英國電化學家Michael Farady起見,特將此96500庫倫的靜電量命名為1個Farady。

20、Flash Plating 閃鍍
指在極短時間內以較高的電流密度,使被鍍物表面得到極薄的鍍層稱為閃鍍,通常多指很薄的鍍金層而言。例如,ASTM B488即規定,凡在10微吋(?in)或0.25微米以下的鍍金層即稱為"閃鍍"。

21、Galvanic Series 賈凡尼次序
亦即電化學教科書中所說的金屬"電動次序"(Electromotive Series)。是將各種金屬及合金,在既定環境中,按其活潑的程度所排列的順序。即以解離電壓為排列的準則,"負值"表示反應是自然發生的,其數值表示已高出自然平衡狀態若千伏特。"正值"則表示反應是不自然發生的,若硬欲其進行時,須從外界另施加電壓若千伏特才行。The Electromotive Force Series Electrode Potential,VLi Li+ -3.045Rb Rb+ -2.93K K+ -2.924Ba Ba++ -2.90Sr Sr++ -2.90C Ca++ -2.87Na Na+ -2.715Mg Mg++ -2.37Al Al3+ -1.67Mn Mn++ -1.18Zn Zn++ -0.762Cr Cr3+ -0.74Cr Cr++ -0.56Fe Fe++ -0.441Cd Cd++ -0.402In In3+ -0.34Tl Tl+ -0.336Co Co++  -0.227Ni Ni++  -0.250Sn Sn++  -0.136Pb Pb++  -0.126Fe Fe3+  -0.04Pt/H2 H+    0.000Sb Sb3+  +0.15Bi Bi3+  +0.2As As3+  +0.3Cu Cu++   +0.34Pt/HO- O2    +0.40Cu Cu+   +0.52Hg Hg2++ +0.789Ag Ag+   +0.799Pd Pd++  +0.987Au Au3+  +1.50Au Au+  +1.68 由附表中可看以出由鋰到金,按其活性所排列的次序,其在上位者可胍下位金屬予以"還原",使其從離子狀態中取代出來,並使之還原成金屬。例如將鋅粒投入硫酸銅溶液中,即發生鋅被溶解掉,而銅被沉積出來的反應,若以簡式說明,即為:Zn+Cu2+ Zn2++Cu↓,其電位變化為 -0.726-(+0.34)= -0.422,表示此反應能自然發生。賈凡尼(Galvani)是 18世紀的義大利解剖學家,由於曾用銅及鐵的鉤子鉤住動物肉體(電解質),而發現產生電流的情形,因此開啟了"電化學"的另一片領域。後人特將有關金屬"電化學含意"的許多名詞都,冠以他的名字以示紀念,如 Galvanic Effect、Galvanic Cell、Galvanic Corrosion 等。

22、Haring-Blum Cell 海因槽
系 Haring 及 Blum 二人在 1923 年所發明的,是一種對電鍍溶液"分布力"(Throwing Power)的好壞,所進行測試的簡易小型試驗槽。在其長方型槽中的兩端各放置被鍍的陰極兩片,在兩陰極片間所含溶液中放置一片陽極,此陽極與兩端陰極的各目距離並不相等,致使其間的電阻也不相同。進而使得"一次電流分布"(Primary Current Distribution)的大小也不一樣。但若能在鍍液中另外加入有機物整平劑(Leveller),則可使其電流分布得以改善(即二次電流分布),讓兩陰極板上所鍍得的重量更為接近,也就是已使其"分布力"獲得提升,而讓電路板面各處的鍍厚更為均勻。用以監視這種"鍍液分布力"好壞的儀器即為"海因槽"(詳見電路板信息志雜第 31期55 頁)。

23、Hull Cell 哈氏槽
是一種對電鍍溶液既簡單又實用的試驗槽,係為 R.O.Hull 先生在 1939 年所發明的。有 267 CC、534 CC 及 1000 CC 三種型式,但以 267 最為常用。可用以式驗各種鍍液,在各種電流密度下所呈現的鍍層情形,以找出實際操作最佳的電流密度,屬於一種"經驗性"的試驗。通常的做法是將表面故意皺摺的陽極,放在圖中的第 2 邊(故意皺摺是使其表面積與面對的陰極片相等),將陰極放在第 4 邊,至於所用之電流密度及時間則隨各種鍍液而不定,須不斷試做以找出標準條件。鍍後可將陰極片的下緣,對準"哈氏標尺"上某一所用電流密度處,即可看出陰極片上最佳區域所對應的實際電流密度。哈氏槽還有另一用途,是將陽極放在第 1 邊而將陰極放在第3 邊,亦可看出陰極片上最左側低電流區的鍍層情形。

24、Hydrogen Overvoltage 氫超電壓,氫過電壓
由於電鍍時會有 H+被還原成H2,而在陰極表面出現,以硫酸鋅溶液之鍍鋅為例,前述"電動次序表"中所列之數據,鋅離子之"沉積"電壓Zn===Zn卄為 -0.762 V,而氫離子的沉積電壓為2H+====H2 為 0.0000V,由此二式可知鋅比氫活潑,或氫比鋅安定。故當還原反應發生時,氫離子應比鋅離子有更多的機會被還原出而鍍在陰極上。換言之,在某一電壓下進行鍍鋅時,將會有多量的氫氣產生,而不易有鋅出現才對。然而這種理論卻與實際所觀察到的事實卻恰好相反,此即表示,若欲將氫離子還原成為氫氣時,勢必還需比 0.0000 V 更高的電壓才行。此種對氫離子在實際上比理論上所"高出"的沉積電壓即為"Hydrogen Overvoltage"。若就提高電鍍效率及減少"氫脆"的立場而言,當然是希匡金屬的沉積愈多愈好,氫氣還原的愈少愈好。因而,當"氫超電壓"愈高時,對電鍍愈有利。"氫超電壓"是鍍液的一種特性,也是鍍液與被鍍金屬底材間所配合的一種關係。如於酸性鎳鍍液中,欲在白金、鑄鐵,或鋅壓鑄對象上鍍出光澤鎳時就很困難。因其等所呈現的"氫超電壓"太低,故在陰極上會產生大量的氫氣,而不易鍍上鎳層。因而必須先用"氫超電壓"較高的鹼性氰化銅去打底(Strike),有了銅層之後,在酸性鍍鑽溶液中的氫超電壓,其情況會完全改觀,也才能繼續鍍鎳。

25、Ligand 錯離子附屬體
一般鍍液中的金屬離子多以錯離子(Complex Ion)形態存在,其中心部份為金屬離子,外圍常附著有CN-、NH3、H2O、OH-、NO+,或有機物等各種荷有正電、負電,或中性附屬體,以形成較安定的配位(Coordinated)離子團。電鍍進行中,此種荷電的 "離子團"會遊 近陰極,在其到達陰極膜中後一道關卡的"電雙層"(Electrical Double Layer)時,即甩掉外圍的附屬體,而只讓帶正電的單獨金屬離子穿過,並自陰極表面獲得電子而沉積到陰極鍍件上,以完成電鍍周期而組成鍍層。通常金屬鹽類水解成離子時,外圍都會有附屬體(Ligand)存在,至少也有水分子的配位,皆可稱為 Ligand。〔編注︰上述之"錯"是指"錯綜複雜"的錯,而非"對錯"的錯。此術語早年是直接引自日文,當初之前輩若能將其譯為"復離子"或"雜離子",甚至於"綜離子"都應比"錯離子" 好,而不必一錯至今難以更正。如此則所有的學生都能望文生義,何須再丈二金剛的茫然瞎背,甚至還存疑"對離子"為何。由此可知名詞術語其慎始之重要。表面黏"著"豈非另一惡例﹖〕

26、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極限電流密度
就電鍍製程的陰極而言,是指當能夠得到結構組織良好的鍍層時,其可用電流密度的上限值稱為"極限電流密度"。一旦超過其極限值時, 不但產生多量氫氣且其鍍層也會出現燒焦(Buring)甚至粉化的情形。另就陽極而言, 則指良好溶蝕電流密度的上限,若電流再高時也會出現多量氧氣,並將伴隨發生極化及鈍化等現象, 反不利金屬之溶解。

27、Macro-Throwing Power 巨觀分布力
指電鍍進行中處在陰極上的柀鍍物,其整個表面上金屬沉積的分布情形。此術語一般皆逕行簡稱為"Throwing Power 分布力"。相對於此詞者是 "Micro-Throwing Power 微分布力";是指鍍件表面局部凹陷處,可先被鍍層填平的能力,也就是一段所稱的"整平力 Leveling Power"。如電路板面中央與板邊板角的厚度比較,或孔壁中鍍銅厚度的分布情形即為"巨分布力";而孔壁上凹陷的填平能力即為"微分布力"。

28、Mass Transport 質量輸送
此詞常出現在電鍍學術中。鍍液中的"陽離子"或"陽向遊子團"柱電鍍中往陰極移動,以便接受陰極上供應的電子,而"登陸"(Deposit 沉積)成為金屬原子,完成電鍍的動作。上述之陽離子的"移動",即為一種 Mass Transport。若再進一步了解,則此種"質傳"之進展,尚可細分為遷移(Migration)、對流(Convection),及擴散(Diffusion)等三種原動力,現分述於下︰●遷移——事實上應稱此詞為 Ionic Migration 才更正確,那是指鍍液中的陽向遊子,受到在陽極方面的同電相斥,及陰極異電相吸的力量下,往陰極移動的現象即稱為"離子性遷移"。此種遷移力量的大小,與所施加的電壓及電流成正比。由於被先天的"極限電流"所限,當電流太大時,則陰極上會產生多量的氫氣,鍍層結晶也出現粗糙的燒焦現象造成電鍍失敗。因而無法在既有條件下將無法盡情的加大電流。事實上對整體金屬沉積而言,此一遷移部份的頁獻並不很大。●對流——是指鍍液受外力的驅使而在極板附近流動,使陰極附近之金屬離子濃度較低處,與陽極附近濃度較高處,在槽液流動中得以相互調和。所謂外力是指過濾循環、吹氣、液中噴液等強制性驅動,以及對槽液加溫,使上下比重不同而形成垂直對流。"對流"的總和才是"質傳"的主要支持者。電路板在高縱橫比的深孔中,因不易對流,故常造成孔壁中間部份鍍層的厚度分布不足,這是很難解決的問題。●擴散——是在陰極鍍面附近,從其金屬離子濃度降低 1% 處計算起,一直降低到達陰極表面為止,此一薄層的液膜稱為"陰極膜"(Cathode Film),或稱為"擴散層"(Diffusion Loyer)。從微觀上看來,各種攪拌對此擴散層中離子的補給均已無能為力,只有僅靠擴散與遷移的力量迫使金屬離子完成最後的"登陸"。所謂"擴散"就是指高濃度往低濃度自然移動的情形。例如一滴藍墨水滴在清水中,其之逐漸散開即為"擴散"的一例。

29、Microthrowing Power 微分布力
是指從鍍液所鍍出的鍍層,在微觀下是否有能力將底金屬表面粗糙予以填補整平的能力。此種"鍍液"本身對被鍍面細部的整平能力,稱之為"微分布力"或"整平力"(Levelling Power)。由圖中可知此種整平力,又可再分成(a)負整平,(b)零整平,及(c)正整平等三種。而此種微分力的好壞,端賴鍍液中有機添加劑的能耐如何,屬於一種長期小心研究而得的專密化學品。

30、Periodic Reverse (PR)Current周期性反電流
在電鍍作業中,習慣將被鍍件置於陰極之負電流狀態下,一向視之為"正常"。若將電源供應的方向定時加以改變,亦即將被鍍件瞬間改成"正電流",而暫處於陽極的溶蝕狀態,與傳統習慣相反,故將此種被鍍件在不鍍反蝕的情況,稱之為"反電流"。某些電解製程之操作,如鹼性槽液脫脂即可採用"周期性反電流"法,在氫氣及氧氣交互發泡下,對鍍件表面的汙垢產生磨擦揭除的作用,稱為PR電流法。PR法除大多用於電解清洗外,亦可用於各種鍍銅及鍍銀上。至於其反電流時間的長短,則可由實驗設定之。其作用是將高電流區的突出鍍點予以少許的反蝕,以達整平及拋光的效果。

31、Overpotantial (Overvoltage)過電位,過電壓
這要先從電極電位(Electrode Potantial)說起,假設將兩銅棒插入常溫靜止的硫酸銅鍍液中,在不加外電壓下,兩棒均可能會發生溶入鍍液的情形:Cu ——————->Cu2++2e- ——————-(1)但同時也可能皆有銅離子登陸或積在該二銅棒上:Cu2++2e——————-> Cu ————————-(2)上述兩反應中,當(1)式比(2)式要快,或者說成溶解得較多而沉積較少時,則銅棒將呈現略"負",而鍍液將呈現略"正"的電位(以氫電極之電位之0)。當到達(溶解與沉積)之平衡時,兩者之間微小的電位差異謂之"電極電位"。在此種銅棒與鍍液系統中,若將銅棒接通直流的外電源時,則會打破原來的各自平衡,而兩銅棒將出現一負一正的陰陽兩極。此種外加電壓即稱為"過電壓"或"超電壓"。當然此種外加電壓還至少要能克服各種障礙(如鍍液的內電阻,反應起始的活化能等),才能產生電鍍的動作。其實廣義上Overpotntial、Overvoltage與 Polarization (極化)三者是相同的,只是為了避免混淆而較少相提並論罷了。

32、Plating鍍
在電路板工業中,此字可指不使用電流的"無電鍍"(Electroless)製程;如無電銅、無電鎳、無電錫鉛等自我催化還原式的化學沉積法。也更常指特定槽液使用電流的電解電鍍(Electrolytic plating或Electrolytic deposition)。一般單獨使用此字Plating但卻未進一步指明時,則多指後者之"電鍍"。

33、Polarity電極性
指電路中決定電流方向的極性,電流的定義是由"正極"流到"負極",此二種極性即為其Polarity。

34、Polarization分極,極化
在執行電工作業時,需將插頭插入電源插座中,以達到電流的連通及作功。為了防止其極性插反插錯,而造成電機或機械上的損失,特將插頭與插座之兩極做成不對稱的形式,使其只能有一種方式可以插接以防錯誤,稱之為"分極"(Polarization)又在電解或電鍍槽中,其陰陽兩極若自外電路將之相連,則將呈現平衡狀態而無電流也無作用產生。若故意施加一外電壓,強迫使陽極溶進槽液中,且促使槽液中的金屬離子鍍在陰極上,這種打破平衡,並使得該系統被強迫劃分成為陰陽兩極,其之"外加電位"(External Polential)稱為"極化",亦稱為過電位Overpotential或過電壓 Overvoltage。而若欲使電流能順利在系統中流通,則必須要克服其起始能量的障礙,故應具備"活化極化" (Activation Polarization)。另外須克服陰極附近擴散層中,因濃度稀薄而出現電流障礙的"濃度極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以及槽液本身電阻之"電阻極化"(Resistance Polarization)等。此三者之總和,即為維持穩定電流而起碼應具備的"總極化"或"外加電位"。

35、Post Separation後期分離,事後分離
孔壁所鍍上之化學銅層與兩次電鍍銅層,在製作的當時甚至在電路板完工時,皆表現出良好附著力(Adhesive Force)。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老化,或在下遊組裝焊接後,有時竟會發生孔銅壁與內層孔環之間的分離行為,特稱為Post Separation。

36、Pulse Plating脈衝電鍍法
電鍍進行時,其電壓電流是刻意採用瞬間忽大忽小變化,或其至變成反電流,如同脈搏在跳動一樣。通常在正統電鍍進行時系使用固定的直流電,在陰極表面會有一層濃度較稀的擴散層(Diffusion Layer)存在,對鍍層的生長速率及品質都有妨礙。若改採脈衝式電流時,則可減少擴散層的影響,而能改變鍍層的結構,不過這種變化電流的電鍍法,經數十年來的研究及試做,目前仍在實驗階段,效果不易掌握,仍難以進行商業化量產。

37、Ripple紋波
是指整流器所輸出之電流,當其電壓非常平穩已近似直流電,在其電壓表示之直線圖中,仍雜有少部份波動曲線的不穩定成份,此乃由於輸入於整流器的交流電中,已有各種諧波(Harmorics)存在之故。其解決之道可在整流器中加裝各種控制器,以減少所輸出直流中的紋波成份。而提升電鍍的品質。通常良好的整流器,應將其紋波控制在1% 以下。

38、Small Hole小孔
以目前的技術水準而言,孔徑在15 mil以下者應可稱為"小孔"。

39、Voltage Efficiency電壓效率
是指在某一電化學反應(如電鍍)進行過程中,其"反應平衡電壓"與"槽液電壓"(Bath Voltage)之間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謂之"電壓效率"。C.D. Current Density ; 電流密度(是電鍍或陽極處理的基本操作條件)

電化學工作站相關文章:電化學工作站原理

相關焦點

  • 鍍通孔、化學銅和直接電鍍製程術語手冊
    但在電鍍製程中卻用以表示"滾鍍",是將許多待鍍的小零件,集體堆放在可轉動的滾鍍桶中,以互相碰觸搭接的方式,與藏在其內的軟性陰極導電桿連通。操作時可令各小件在垂直上下滾動中進行電鍍,這種滾鍍所用的電壓比正常電鍍約高出三倍。 7、Catalyzing 催化"催化"是一般化學反應前,在各反應物中所額外加入的"介紹人",令所需的反應能順利展開。
  • 液態感光防焊與幹膜防焊製程術語手冊
    打開APP 液態感光防焊與幹膜防焊製程術語手冊 佚名 發表於 2010-02-21 10:15:08 液態感光防焊與幹膜防焊製程術語手冊
  • 光化學、幹膜、曝光及顯影製程術語手冊
    現場施工時可將 PE 的隔離層撕掉,讓中間的感光阻劑膜壓貼在板子的銅面上,在經過底片感光後即可再撕掉 PET 的表護膜,進行衝洗顯像而形成線路圖形的局部阻劑,進而可再執行蝕刻(內層)或電鍍(外層)製程,最後在蝕銅及剝膜後,即得到有裸銅線路的板面。
  • 電化學工藝專業術語集錦
    某些電解製程之操作,如鹼性槽液脫脂即可採用"周期性反電流"法,在氫氣及氧氣交互發泡下,對鍍件表面的汙垢產生磨擦揭除的作用,稱為PR電流法。PR法除大多用於電解清洗外,亦可用於各種鍍銅及鍍銀上。至於其反電流時間的長短,則可由實驗設定之。其作用是將高電流區的突出鍍點予以少許的反蝕,以達整平及拋光的效果。
  • 塑料水電鍍工藝 全解析(下)
    之前的上篇為大家介紹了可電鍍塑膠材料的特性,及各種水電鍍工藝。今天將為大家帶來電鍍件功能的需求,和常見電鍍缺陷及原因分析。
  • 鍍銅、鎳、金、錫和錫鉛製程術語手冊
    裸銅板各種露出待焊的銅面上,需再做噴錫層,其原文亦稱為Hot Air Leveling,大陸術語的為"熱風整平"。 24、Migration Rate 遷移率當在絕緣基材體中或表面上發生" 金屬遷移 "時,在一定時間內所呈現的遷移距離,謂之Migration Rate。
  • 電鍍專業術語中英文對照
    電鍍專業術語中英文對照 ABS塑料電鍍 plastic plating process
  • 電鍍人必知的知識— 電鍍專業術語!
    ,適用於電鍍及與電鍍有關的過程。 7.電化學--electrochemistry研究電子導體和離子導體的接觸界面性質及其所發生變化的科學。 8.電化學極化(活化極化)--activation polarization由於電化學反應在進行中遇到困難而引起的極化。
  • 電鍍工藝的常用術語你知道多少?
    電鍍中有很多比較專業的術語,有時看到這些術語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呢,現在我幫大家整理一下常見的有那些專業術語吧。【閃鍍】flash/falsh plate【光亮電鍍】bright plating【合金電鍍】alloy plating【多層電鍍】multilayer plating【金屬噴鍍】metal spraying【刷鍍】brush plating
  • 電化學工藝處理電鍍廢水和重金屬廢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電鍍廢水、重金屬廢水處理的主要傳統工藝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化學加藥沉降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和生化處理等。但這些傳統的處理工藝很難達到提標後的排放要求,尤其是重金屬和COD排放限值的要求,有的工藝即使可以實現重金屬廢水的達標排放,其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也給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壓力。
  • 電路板測試、檢驗及規範術語手冊
    37、Hole void 破洞指已完成化學銅及兩次電鍍銅的通孔壁上,若因處理過程的疏忽或槽液狀況的不佳,而造成孔壁上存在"見到底材"的破洞稱為 Void 。此詞亦有近似術語 SIR。 40、Isolation隔離性,隔絕性本詞正確含意是指板面導體線路之間的間距(Spacing) 品質,此間距品質的好壞,須以針床電測方式去做檢查。
  • 安美特推出國產水平VCP生產線 使電鍍製程能力達到比較完美的狀態
    打開APP 安美特推出國產水平VCP生產線 使電鍍製程能力達到比較完美的狀態 發表於 2019-06-15 09:43:08
  • 溼式製程與PCB表面處理
    10、Degreasing脫脂  傳統上是指金屬物品在進行電鍍之前,需先將機械加工所留下的多量油漬予以清除,一般常採用有機溶劑之"蒸氣脫脂"(Vapor Degreasing)法,或乳化溶液之浸泡脫脂。不過電路板製程並無脫脂的必要,因所有加工過程幾乎都沒有碰過油類,與金屬電鍍並不相同。只是板子前處理仍須用到"清潔"的處理,在觀念上與脫脂並不全然一樣。
  • 電鍍的基本原理
    electroplating industry portalzgdiandu.com.cn我們知道,與電鍍相關的基礎理論主要是物理化學中的電化學理論。當然,要真正對電鍍過程有完整的認識和在電鍍技術開發中有所作為,僅僅有電化學知識是不夠的。因為電鍍實際上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試驗科學,又是一門邊緣學科。除了電化學外,要求從事電鍍技術開發的人員對基礎化學包括有機化學、絡合物化學、分析化學、電工學、物質結構、金屬學等都要有所了解。但是最基本的還是電化學。
  • Fe-Cr-Ni電鍍工藝和電化學腐蝕研究
    提高電鍍液的溫度有利於提高離子擴散和遷移的速度,有利於提高各離子的沉積速率,但溫度太高不利於Cr的沉積從而導致鍍層的穩定性能降低,使表面鍍層質量變差。所以,楊餘芳等建議溫度範圍控制在20~30℃為宜[9]。電流密度也是影響Fe-Cr-Ni鍍層的主要參數之一。
  • 電路板生產線製程簡介(PCB Production Process)
    ,後續會對這些工序製程加以說明。另外,也可以用「負片」的方式,不過其製程就會類似前面用「負片」的製程,可以想一下,為何這裡會選擇用「正片」呢?跟後面的步驟10及步驟11有關喔!10. Plating(電鍍銅/阻蝕層)接著以電鍍的方式,將銅電鍍到通孔中直至符合客戶的要求,一般會要求25um以上。
  • TSV製程技術整合分析
    其中,銅具有優良導電率,電鍍銅(CopperElectroplating)可作為TSV導孔之充填。如果TSV導孔深度較淺時,電鍍銅可完全充填導孔。針對大直徑TSV導孔,由於使用電鍍作充填之速度太慢,圖二為比利時IMEC改採用厚度為2~5μm聚合物(Polymer)絕緣層來填補電鍍銅充填導孔所剩下的體積。由於厚度較厚之聚合物絕緣層為低介電材料,可以解決一般絕緣層薄膜之高電容問題。使用聚合物絕緣層可減少導孔內銅的比例,進而降低矽與銅因熱膨脹係數差距大所產生的熱機械應力,而且此聚合物薄膜製程與晶圓後段導線製程,彼此具有兼容性[3]。
  • PCB樹脂化學和膠片術語手冊
    PCB 工業所需的銅箔可由電鍍方式(Electrodeposited),或以輾壓方式(Rolled)所取得,前者可用在一般硬質電路板,後者則可用於軟板上。此術語尚有另一同義詞「Flame Retardent難燃性」,但電路板正確的術語中,從來沒有防火材料(Fire resist)這種說法,那是外行者道聽塗說不負責任的言詞,不宜以訛傳訛造成難辨真偽的說法。
  • 學堂│電鍍基礎講座第四講——電極與極化的概念(一)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1 前言     電鍍涉及很多電化學理論,若對電化學一無所知,就無法理解電鍍生產中發生的許多現象和故障的原因,也就無法應用好相應的工藝技術及設備,將返工量降至最低,並不斷提高電鍍質量。
  • 電鍍專業術語的中英文對照及名詞解釋
    ABS塑料電鍍 plastic plating process pH計 pH meter 測定溶液pH值的儀器。 螯合劑 chelating agent 能與金屬離子形成螯合物的物質。半光亮鎳電鍍 semi-bright nickel plating solution 表面活性劑 surface active agent(surfactant) 能顯著降低界面張力的物質,常用作洗滌劑、乳化劑、潤溼劑、分散劑、起泡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