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火星任務或許能用上核動力!飛行時間縮短一半

2020-11-03 GET資訊

2020年,我們見證了三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人類探索火星的時代正式開啟。而隨著NASA宣布20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科學家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飛往火星的速度。目前的飛行器到達火星需要6個多月的時間,如此之久的時間跨度嚴重製約了人類探索火星的步伐,那麼有沒有辦法讓飛船飛得再快些呢?

核技術公司Ultra Safe Nuclear Technologies最近就向NASA 提交了一份核動力推進發動機的概念設計圖,據稱比推力可達現役常規發動機的2倍,比之前提出的核動力發動機設計更安全,更可靠,並且效率遠高於常規的化學發動機,NASA有望利用核動力徹底改變太空旅行,從而將地球到火星的飛行時間縮短至三個月。

由於常規化學發動機的性能已經接近其理論極限,而電推進系統的推力又小得可憐,因此火箭工程師們盯上了潛力巨大的核能,想利用核能製造出更高效,更強大的發動機。如果設計得當,核能發動機的效率可能是化學的幾倍。

一直以來,核動力引擎的設計都非常笨重,在外太空複雜的條件下又很難保證其穩定性,而且還要用於載人飛行,保證太空人的生命安全,設計的難度極高。

如今USNC的工程師們似乎有了些眉目,據他們稱;全新的概念引擎比以往的設計都要可靠,並且推力強大,可以產生化學發動機推力的兩倍。

核心部分,UNSC使用了全陶瓷微膠囊封裝燃料為發動機的反應堆提供動力。這種燃料含有大量低濃鈾,而低濃鈾是從民用核燃料中提取的,其富集度在5%到20%之間,比民用反應堆的濃度高,比海軍反應堆的濃度低。然後,將燃料封裝成塗有碳化鋯的顆粒。

UNSC聲稱,這種燃料比常規核燃料堅固得多,可以在高溫下運行,相比以前只能用高度濃縮的鈾來獲得高推力和比衝的設計也會更安全,並且完全可以通過當前的供應鏈和製造工廠輕鬆製造,成本並不高昂。

UNSC希望這個新的設計能導致大幅度減少深空探索任務的時間,將到達火星的時間減少至三個月。除此之外,這款發動機還可以用在民用市場。

相關焦點

  • 人類上火星就靠它了,NASA研發核動力太空飛船
    目前的宇宙探索中,我們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探索花費的周期,如果想加快宇宙探索的進度,就必須研發新的推動裝置,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Jim Bridenstine表示NASA最近正研發一款新型核動力推進器,旅程時間可縮短一半,最快可以在3-4個月時間內抵達火星。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世界各地的網友在屏幕前用不同語言道出一聲「祝好運」,而屏幕裡,則是本年度火星探測窗口期 3 號選手的發射現場。同時,「毅力號」還將採集火星上的巖石和土壤樣本,從而為之後的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做準備。實際上,此次任務在方方面面都將人類想要登上火星的美好願望展現了出來。此次,「毅力號」將攜帶太空衣 5 個部位的不同材料樣本進入火星,以期在火星的強烈輻射下進行測試,直接解決「太空人未來要在火星上穿什麼太空衣」的問題。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直升機飛行測試、尋找生命跡象、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7 月 30 日,太平洋夏令時間凌晨 4 點/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上午 7 點,即北京時間 7 月 30 日下午 7 點,NASA 將進行發射任務實時報導,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https://twitter.com/nasa
  • 去火星只需3個月!美國研製新型核動力系統,能產生超強爆發力
    人類航天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在宇宙中飛行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是近些年來科學界出現了一些聲音,這些聲音認為人類在宇宙中的飛行距離有限,始終飛不出太陽系。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人類所發射的探測器確實還沒有能飛出太陽系的案例,人類自身也只到過月球,難道這真的成為了人類的「航天魔咒」?
  • 萬字詳解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尋找生命,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10.5 分鐘 任務持續時間:至少 1 火星年(約地球上的 687 天) 能夠收集的樣本數量:至少 30 個 「首創號」飛行測試時間:30 火星天(約地球上的 31 天)
  • 勞斯萊斯與英國航天局合作開發核動力發動機 可使太空飛船三個月...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導,英國航天局與勞斯萊斯公司近日宣布,雙方將合作開發核動力太空飛船發動機。如果成功的話,一艘核太空飛船可以在三至四個月內抵達火星,大約是當前使用化學發動機所花費時間的一半。縮短一半時間英國航天局與航空器發動機製造商勞斯萊斯公司的此次合作將共同探索把核能作為未來遠徵太空的能源。如果成功的話,一艘核太空飛船可以將前往火星的時間縮短至三到四個月,大約是當前使用化學發動機所花費時間的一半。NASA曾將核動力驅動描述為「一項改變深空探索遊戲規則的技術」。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7 月 30 日,太平洋夏令時間凌晨 4 點/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上午 7 點,即北京時間 7 月 30 日下午 7 點,NASA 將進行發射任務實時報導,直播地址:https://www.youtube.com/nasahttps://twitter.com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有多強?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世界各地的網友在屏幕前用不同語言道出一聲「祝好運」,而屏幕裡,則是本年度火星探測窗口期 3 號選手的發射現場。踏上火星漫遊,本就是一項重重困難的任務;而由於運載火箭 Atlas V-541 在測試環節中問題頻出,「毅力號」發射任務也不得已再三推遲。好在,「毅力號」終於順利出發,預計將在火星上工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為地球上 687 天)。
  • NASA不間斷火星探索23年
    MSSS火星奧德賽1999年2次火星任務的失敗,給火星探索蒙上陰影。「堅毅號」核動力火星車與好奇號等以往的火星探測任務不同,它將會搜尋火星上宜居環境的跡象,同時尋找古代微生物存在的線索,並且收集巖石樣品,用密封罐儲存起來,以便被未來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帶回地球。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但不可否認,目前的主流還是化學火箭——顧名思義,這類火箭所利用的是化學火箭發動機, 即一種利用推進劑的化學能在燃燒室中進行化學反應,產生高溫、高壓燃氣,再產生反作用推力的裝置。而核火箭的工作原理在於,利用核反應或放射性物質衰變釋放出的能量加熱工作介質,工作介質再通過噴管高速排出,從而產生推力,宇宙飛船得以高速飛行。
  • NASA研發核動力太空飛船,最快3個月到火星
    IT之家8月24日消息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Jim Bridenstine近日表示,美國將研發下一代核熱推進技術(核熱推進),估計旅程時間可縮短一半,而採用這一動力系統的太空飛船最快可以在3-4個月時間內抵達火星。
  • NASA 核動力火箭 2035 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來源:遠讀重洋轉載| 矽谷洞察文章已授權轉載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41 號發射場,搭載著「毅力號」火星車的宇宙神 5 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如果想要儘快奔赴火星,核動力推進系統可以派上用場。」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要建核熱推進傳送器,登陸火星時間縮短一倍
    所謂熱核推進是指利用核裂變能加熱工質,再將加熱後的高溫高壓工質定向噴出而獲得推力。這種推進方式具有功率高、壽命長、比衝大、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等特點,在執行長時間深空探測和星際航行任務時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而"核熱推進傳送器"就是利用"核熱推進"方式的核熱推進火箭,這種核熱推進火箭採用具備及高能量密度的熱核反應系統為能量源,根據反應類型又可分為核裂變與核聚變兩種方式。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這次任務大約需要兩年,包括往返地球和火星表面的時間。 技術開發已經開始,最早在2030年代就能實現載人火星任務。許多技術將首先應用在「阿爾忒彌斯」月球探索計劃上,其他系統更適合深空環境。以下是美國宇航局(NASA)為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而正在研究的六項技術。1. 強大的推進系統,讓我們更快到達(和回家!)
  • NASA最新行星際探索任務: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計劃派遣行星登陸機器人探測器從火星上採集土壤樣品返回地球,整個任務花費可能達到50億至100億美元,這趟火星往返旅程可能不會採用核動力裝置作為主要能源,而電力推進系統更加便宜。
  •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大數據文摘編譯作品來源:Spectrum編譯:周熙儘管核反應堆在地球上引起了很多爭議,但它可以產生將大型太空飛行器迅速送上火星並在需要時送上更遠的地方所需的能量和推進力新的燃料和反應堆設計似乎可以勝任這項任務,因為美國宇航局(NASA)現在正與工業夥伴合作,為未來可能的核動力載人太空任務而努力。"如果你想去火星,並在兩年內返回,核推進將是更好的選擇,"NASA空間技術任務局的首席工程師Jeff Sheehy說:「為了實現這種任務能力,尚需升級的一項關鍵技術就是燃料」。
  • 1%大氣密度也能飛?NASA把無人機送上火星,最具野心探測計劃啟動
    圍繞火星飛行的軌道飛行器能拍到大範圍的火星圖像,但解析度不夠高;發射到火星表面的火星車拍到的圖像解析度很高,但移動距離有限,而且很多地方不適合火星車進入。之前,已經有一些人類製造的「火星車」登陸過火星,但是為了適應火星表面平均 - 63 攝氏度,接近外太空的殘酷環境,工程師們會讓它們行駛得非常緩慢。
  • NASA好奇號火星8年:能源尚在,身體殘破,核動力能工作多久?
    2012年,一個廣受爭議的火星漫遊車登陸了火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陸火星的核動力漫遊車。與之前的太陽能光伏板漫遊車不同,好奇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提供能源,也就是一塊「核能電池」,研製核能漫遊車、將核能機器發射到火星,好奇號受到很多環保組織的抗議,但沒有影響好奇號最終登陸火星!
  • NASA「毅力」號登陸火星
    再有不到12小時,NASA於2020年7月30日發射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嘗試迄今為止最危險的火星登陸操作。
  • 新的核發動機概念可能有助於實現3個月的火星之旅
    該概念被認為比以前的NTP設計更安全,更可靠,並且效率遠高於化學火箭,它可以幫助實現利用核動力徹底改變深空旅行的目標,從而將地球-火星的旅行時間縮短至僅三個月。由於化學火箭已經接近其理論極限,並且電子空間推進系統具有如此低的推力,因此火箭工程師繼續尋找方法,以使用某些核能變體來製造更高效,更強大的發動機。如果設計合理,這種核火箭的效率可能是化學品種的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