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星只需3個月!美國研製新型核動力系統,能產生超強爆發力

2020-11-08 三體使者

人類航天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在宇宙中飛行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是近些年來科學界出現了一些聲音,這些聲音認為人類在宇宙中的飛行距離有限,始終飛不出太陽系。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人類所發射的探測器確實還沒有能飛出太陽系的案例,人類自身也只到過月球,難道這真的成為了人類的「航天魔咒」?



對於這個問題,有航天專家認為是航天引擎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以致於人類還未研發出飛行速度更快的探測器。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美國華盛頓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項核動力引擎計劃,據說這種核動力引擎裝置可以將探測器從地球到火星的時間縮短為3個月左右。這家名為「超級安全核技術」的公司已經將方案提交給美國宇航局,這項技術未來會得到廣泛應用嗎?



該動力系統和化學推進系統相比,有何優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超級安全核技術公司所推出的核動力推進系統與現在大多數太空飛行器用的化學推進系統有何區別。化學推進系統,顧名思義就是以化合物作為燃料,通過燃燒來產生能量,其根本原理是化學反應。而核動力推進系統的根本原理是熱核反應,這是一種物理反應,同等質量的原料能夠產生更多的能量。



該公司的首席工程師麥可·伊滋指出,他們設計的核動力系統比以往任何的核動力系統更加安全可靠,而且能夠產生比化學系統大兩倍的比衝量。所謂的比衝量指的是推進劑能夠產生推力的量,通常用來衡量推進系統的性能。該核動力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將反應原料注入小型核反應堆中,通過原子的核反應來產生能量,從而產生推力。



此外,麥可還指出該動力系統能夠承擔比化學火箭更重的載荷。雖然他們並未打算讓該系統用於運載,但它的動力增強效果在進入太空後將會凸顯。

如果要徵服更遙遠的距離,人類航天需要做出什麼改變?

人類航天歷史上飛行距離最遠的應該是美國在上個世紀中後期發射的旅行者一號,據了解它如今快要接近太陽系的邊緣了,但從嚴格意義上來看它還未飛出太陽系。要知道,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無數個恆星系中的一個,而且還位於銀河系的偏僻地區,這意味著太陽系外還有十分廣闊的空間等待著人類去探索。



而現實情況是,人類有心無力,太空飛行器的基礎條件限制了飛行距離。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太空飛行器採用的是化學動力系統,這種系統的優點是安全且穩定,但是供能有限,且需要消耗大量化學燃料。相比之下,核動力系統卻能在消耗較少原料的情況下產生大量推力,因此核動力系統被認為是未來人類航天的重要方向。

實際上核動力系統並非今年第一次被提出,那為什麼一直都沒得到應用呢?原因就在於小型核反應堆的建設較為困難。如果未來幾年有國家在這方面獲得技術性的突破,那將大大提高人類的航天水平。

該裝置對未來的探索工作有何幫助?

總的來說,超級安全核技術公司所提出的核動力推進系統有望縮短探測器、飛船等飛行器在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飛行時間。現在看來,時間的縮短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好處,但如果人類在未來想要登陸火星、進行火星移民的話,時間的縮短就顯得尤為重要。



太空飛行的時間縮短了,中途所遇到意外的機率就下降了,飛行器在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運輸效率提高了將近一倍。筆者認為,如果SPACE X公司未來真的要將「火星移民計劃」貫徹到底,那麼應該考慮採用核動力推進系統。因為建設火星基地需要從地球上運輸大量物資,這種系統適合這種工作。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 10月30日 《美企提出新型核引擎設想 可令赴火星時間減半》

相關焦點

  • 美國要造核動力飛船 最快只需3個月抵達火星
    據新華社電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日前表示,美國將研發下一代核熱推進技術,利用核裂變反應產生的熱能推進太空飛行器進行深空探索。布裡登斯廷在20日舉辦的美國國家航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說,核熱推進是改變規則的創新,美航天局正在努力實現這種技術。核熱推進太空飛行器利用核反應堆來加熱液態氫,將其變成電離的氫等離子體,並通過噴嘴來產生推力。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據中國航天網12月23日消息,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2所和總體部合作,在科技部「863」課題「核動力太空飛行器總體技術和安全研究」的支持下,順利完成了「空間大功率核電推進方案」研究工作,這是我國在新型推進技術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空間大功率核電推進系統是未來大型深空探測的優選方案,更是未來推進技術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NASA研發核動力太空飛船,最快3個月到火星
    IT之家8月24日消息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Jim Bridenstine近日表示,美國將研發下一代核熱推進技術(核熱推進),估計旅程時間可縮短一半,而採用這一動力系統的太空飛船最快可以在3-4個月時間內抵達火星。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火箭在空中快速飛行時,由於空氣摩擦力,頭整流罩部溫度可達到8000~12000℃,所以頭部的材料需以抗高溫及強度為主。科研人員先後試用過銅製金屬、高矽氧複合纖維酚醛樹脂、石墨纖維多向纖維碳材料等等來做頭部材料,這些材料雖能抗高溫,但是火箭非常沉重,需要更多的燃料去推動。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火箭在空中快速飛行時,由於空氣摩擦力,頭整流罩部溫度可達到8000~12000℃,所以頭部的材料需以抗高溫及強度為主。科研人員先後試用過銅製金屬、高矽氧複合纖維酚醛樹脂、石墨纖維多向纖維碳材料等等來做頭部材料,這些材料雖能抗高溫,但是火箭非常沉重,需要更多的燃料去推動。
  • 美國將研發熱核動力太空飛行器:最短3個月飛到火星
    不論火箭還是宇宙飛船,它們使用的動力主要來自化學燃料,雖然都是高科技加持的化學物質,但化學燃料無法長期供能,在這點上核動力是人類一直以來的追求。
  • 美國將研發熱核動力太空飛行器:3個月飛到火星 比化學動力快一倍
    不論火箭還是宇宙飛船,它們使用的動力主要來自化學燃料,雖然都是高科技加持的化學物質,但化學燃料無法長期供能,在這點上核動力是人類一直以來的追求。美國NASA局長Jim Bridenstine日前表示將開發熱核動力太空飛行器,飛往火星的時間只要3-4個月,比化學動力太空飛行器快一倍。
  • 俄研製核動力宇宙飛船 一個半月飛抵火星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 外媒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基裡延科宣布,公司正在研發能夠在一個半月內抵達火星的核動力裝置。 據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3月2日報導報導,這是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和俄聯邦航天署聯合研製的核動力裝置,它能夠完成各種機動飛行,進行減速和加速。
  • 核動力飛船有多強大?它將再次被科學家重啟
    文章的開頭,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核動力飛船。核動力飛船,是一種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中,並且未來希望成為主流的動力飛船。我們知道,目前人類發射的飛船都是以化學燃料作為推動力,不僅成本很高,且持續力很低。
  • 俄媒:俄正研製核動力宇宙飛船 一個半月飛到火星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 外媒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基裡延科宣布,公司正在研發能夠在一個半月內抵達火星的核動力裝置。據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3月2日報導報導,這是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和俄聯邦航天署聯合研製的核動力裝置,它能夠完成各種機動飛行,進行減速和加速。
  • 核動力飛彈、核動力轟炸機 揭秘美蘇瘋狂核競賽
    【環球網軍事3月8日報導 環球時報 記者 魏雲峰】俄羅斯總統普京月初突然拋出包括核動力巡航飛彈、水下核動力無人艇在內的一系列「超級撒手鐧」武器,讓全球為之震動。即便再瘋狂,美國空軍也不得不重新考慮,這種相當於綁架全人類的飛彈還有必要繼續搞嗎?隨著新一代洲際飛彈的研製成功,1964年7月1日,美國空軍宣布「冥王星」飛彈項目下馬。值得一提的是,蘇聯幾乎也同步進行了類似的核動力飛彈的研製。因此普京宣布的新武器被外界普遍猜測是「重新翻出了蘇聯時代的超級武器檔案」。
  • 能繞地球80圈,飛行3個月不降落,核動力飛機究竟有多強?
    ,誕生於上個世紀,能繞地球飛行80圈,可以持續飛行3個月不落地,整體性能比圖160還強。且不論它超長的續航能力,光是它使用的核動力系統就註定了世界上沒有國家敢輕易招惹它,就連美國都不敢擊落。畢竟如果有國家選擇擊落它,這種行為無異於是在引爆一個大型核武器。如果它能夠實現列裝,俄羅斯的空軍實力一定會迅速提升。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第一次任務是火星探測,計劃在2020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經過10個月的飛行,2021年到達火星,著陸火星表面並進行巡視探測。其後,計劃2028年左右進行第二次火星探測任務,並採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去年,作為「探火工程」的火箭、探測器系統研製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也公布計劃,未來3年將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主要內容為無人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
  • 太空核動力技術「復活」 為太陽系探索「助跑」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月6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馬紹爾太空飛行中心的核研究主管麥可·霍茨希望太空人能夠乘坐核反應堆到達火星。他認為,少量的鈾-235(其能量密度是液體燃料的100萬倍)可以通過裂變產生熱為火箭提供動力。儘管霍茨對太空核動力和核推力技術的應用前景滿懷信念,但是,撥付給此項研究領域的經費一直不穩定。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文章中,卻表示未來人類從地球出發,去往火星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而且即使是去往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也只需要12年的時間,這是怎麼回事呢?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不過,在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刊登的一篇題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
  •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 將登陸直徑百公裡火星坑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 將登陸直徑百公裡火星坑  美國宇航局為下一代火星車——目標遠大但發射時間被一再推遲的;火星科學實驗室;選出了最終目標。任務科學家22日宣布,這輛同越野車大小差不多的核動力火星車將會前往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蓋爾隕坑(Gale Crater),這個隕石坑的直徑大約是96英裡(154.5公裡)。他們選擇這裡的關鍵因素是隕石坑中央高近3英裡(4.83公裡)的一座山,它比西雅圖郊外的雷尼爾山還高。
  • 核動力飛船——打破魔咒,讓我們的太空航行不只限於地月系統
    但飛到火星卻需要6到8個月,飛到冥王星需要12年,飛的還只是個探測器。如果換做是人會怎麼樣?這就要看飛船的推進系統是否給力,飛船推力受能量密度影響,如果能利用更小質量的燃料產生更大的推力(這代表著能量密度大),那我們的航行才能獲得持續的加速。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相比於化學火箭,核動力火箭每單位質量的推進劑可產生兩倍推力,因此飛船將會大大提速,航行時間也更長。不管是土衛六還是冥王星,當到達目的地後,核反應堆的角色將會從推進系統轉便為動力源,保證太空飛行器在長達數年的時間內發回高質量數據。上述這一過程,有個官方的名稱:「核熱推進」(Nuclear Thermal Propulsion)。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可移動的實驗室承載著 1090 萬顆好奇心的「毅力號」,作為美國第 9 個火星探測器,擁有著超強硬體。實際上,「毅力」號的「視覺系統」堪稱當今火星車之最——不止上述的相機,「毅力號」共配有 23 個相機,大部分都是彩色相機。其次是「毅力號」上搭載的 2 個麥克風——既能收錄火星車登陸火星的聲音,火星上的風吹草動也可以捕捉得到,而這也是美國火星探測器首次配備有這樣的設計。若順利的話,人類將首次聽到火星上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