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2020-12-03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是什麼將人類束縛在地球之上呢?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

不過,在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刊登的一篇題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的文章中,卻表示未來人類從地球出發,去往火星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而且即使是去往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也只需要12年的時間,這是怎麼回事呢?

核動力火箭或開啟人類星際之旅新時代

什麼是核動力火箭呢?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不再以傳統的化學燃料能源作為動力,而是以核能作為動力的新型火箭。在科學家們的眼中,核動力火箭也是未來人類開啟星際之旅新時代的關鍵。

其實,雖然核動力火箭目前還在研發階段,但是早在上世紀初,就已經被提出了。當居裡夫人成功提煉出放射性元素鐳之後,俄羅斯的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就曾經預言,未來核動力發動機將成為人類飛出太陽系的關鍵。

不過,後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核動力發動機並沒有被提上研發日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百廢待興的同時,前蘇聯和美國展開了一場耗時多年的「太空競賽」,核動力發動機的研發也正式開始。

不過,核動力發動機研發卻並不順利,而且中途還曾經被終止多年。我們都知道,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嚴重的核洩漏事故,至今那裡都是生命的禁區。

在事故發生後,前蘇聯和美國陸續停止了核動力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因為當時本身技術條件並不成熟,擔心一旦再次發生核洩漏事故,可能會對人類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21世紀陸續重新啟動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9年,俄羅斯重新啟動了核動力發動機的研發工作,緊跟著,在2018年,美國也宣布會在2021年將科研重心之一,轉移到核動力發動機的研發之上。

那麼,未來究竟美國和俄羅斯,誰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核動力火箭的國家呢?在俄媒的報導中,他們顯然是更看好本國的科研團隊,畢竟在上世紀核動力發動機停止研發之前,特別是在車諾比事故發生之前,前蘇聯就已經製造出第一臺核發動機了。

這次等於是重啟技術,而且很多複雜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已經陸續完成了,所以,俄媒認為,俄羅斯將成為第一個採用全新太空運輸手段的國家,未來人類也將在俄羅斯的核動力飛船帶領下,開啟星際之旅,去往更遠的地方。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日文章《俄媒文章:核火箭或助人類開啟星際之旅》

相關焦點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是什麼將人類束縛在地球之上呢?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如果是載人航天,太空人是無法承受這麼長時間宇宙輻射的,因此縮短航天時間是太空人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我們亟待研製推力更大與射程更遠的核動力火箭。科學家為未來航天設計了兩種主要類型的核動力火箭系統: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
  • 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最近,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正計劃建造核裂變裝置,以作為宇宙飛船的主要動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在很多人的眼中,核能最成熟的運用就是核電站,那麼,只能發電的反應堆,又是如何用在火箭上的呢?並非新鮮事物核動力火箭,並非現在才提出來的新概念。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眾所周知,火箭要飛上天,就要突破地球重力達到宇宙第二速度(11.2km/s)。也就是牛頓第三定律的反作用力要超過地球對火箭的重力,航天上稱為「火箭推力」。火箭就是利用發動機燃料在燃燒時產生的高速熱氣流(工質)向後使力,從而形成一股推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這股推力大於或等於火箭重力時,火箭就飛起來了。
  • 核動力火箭有多瘋狂?100天能到火星,只有美國敢測試
    一切都與一架飛機有關,就是NB—36H,這是一架重型轟炸機及戰略轟炸機,是世界上翼展最大的轟炸機,特殊之處是上面裝載了核動力裝置。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最高可載彈30噸,時速600公裡每小時,升到萬丈高空可令地面防禦設施變成聾子瞎子,用它來打擊敵人,簡直讓敵方防不勝防。
  • NASA 核動力火箭 2035 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來源:遠讀重洋轉載| 矽谷洞察文章已授權轉載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41 號發射場,搭載著「毅力號」火星車的宇宙神 5 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如果想要儘快奔赴火星,核動力推進系統可以派上用場。」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回顧 2020 年,對於 NASA 來說,由核動力驅動的「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絕對是一大歷史性航天事件。而展望未來,NASA 對於火星的探索仍將繼續,新興的硬核技術也正在投資、催生當中——NASA 宣布,將與商業公司共同研發核動力發動機,未來地球人研究甚至奔赴火星將會藉助核的力量,而這一宏偉目標會在 2035 年前實現。何為核動力火箭?
  • 2061年!半人馬座比鄰星!我們來了!
    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宇宙學家菲利普·魯賓(Philip Lubin)提出一個頗為大膽的計劃——用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雷射器做動力,將只有一枚郵票大小的「納米帆船」加速到光速的20%,這樣只需20年就能飛到比鄰星!
  • NASA:2035年,將核動力火箭送往火星
    近期,NASA和多家公司進行溝通,擬開發由核裂變及核聚變作為動力的星際飛船,目標是在2035年前,核動力驅動的飛船可以奔赴火星。一、核動力潛力無限,燃料瓶頸尚待攻破核火箭發動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通常的設想中,化學火箭會先將飛船發射出低地球軌道之外,然後核動力火箭會「接棒」,作為推動力送飛船在星際中穿梭。
  • 地球去流浪 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原標題: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宜居帶的計算模型有很多種,地球必然處於地球宜居帶之中,火星則在一些模型中處於『邊緣地帶』。人們最近幾年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和地下液態冰,進一步佐證了火星確實處於宜居帶中。」苟利軍指出。 如果地球能夠順利在新的宜居帶上「定居」,將滿足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但在追求生活質量方面,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恆星能量爆發活動的頻率將會對人類日常生活產生重要影響。」
  • 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宜居帶的計算模型有很多種,地球必然處於地球宜居帶之中,火星則在一些模型中處於『邊緣地帶』。人們最近幾年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和地下液態冰,進一步佐證了火星確實處於宜居帶中。」苟利軍指出。        如果地球能夠順利在新的宜居帶上「定居」,將滿足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但在追求生活質量方面,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
  • 天文學家再次接收到神秘信號,這次來自比鄰星,地球位置或暴露?
    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宇宙中的生命文明應該無處不在,地球生命不應該如此孤獨才對。1977年8月16日位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大耳朵射電望遠鏡捕獲到一段信號,整個信號持續時間長達72秒,相對於宇宙背景噪音來說非常穩定。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是在一個嘈雜人聲鼎沸的小市場中響起了一首優美的歌聲那樣。
  • 《流浪地球》中,去比鄰星是最好選擇嗎?這2個問題都被忽視了
    因此在《流浪地球》中,就推出了流浪地球計劃,利用能量把地球送去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中,於是比鄰星成為第一選擇,不過比鄰星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去到比鄰星的地球可以很好地融入比鄰星系統中嗎?其實比鄰星存在著兩大問題。對於外太空,現階段的人類是無法掌控的,畢竟航天技術限制了人類的太空夢。
  • 地球暴露:科學家2017年向宇宙發射信號,現在比鄰星回信息了!
    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α星C,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比鄰星,它被大家所熟悉絕對要感謝一部科幻小說《三體》,因為這就是講述一個人類向宇宙發送一個無線電信號,被比鄰星的行星上的文明接收到以後,然後侵略地球的故事,因為代入感太強,引發了到底要不要回復宇宙信號的大討論!比鄰星真的發來信號,我們要不要回復?
  • 地球暴露:科學家2017年向宇宙發射信號,現在比鄰星回信息了
    ,被比鄰星的行星上的文明接收到以後,然後侵略地球的故事,因為代入感太強,引發了到底要不要回復宇宙信號的大討論!比鄰星真的發來信號,我們要不要回復?2020年12月18日,英國衛報披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的六十四米射電望遠鏡在2019年接收到了一個來自比鄰星系的無線電信號,原本並沒有引起科學家注意,因為早在2016年科學家就判定比鄰星的行星上不可能存在文明!
  • 比鄰星b星球有液態水?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在最近的報導中,美國趣味科學網站為我們列出了未來有可能幫助人類拜訪比鄰星或其他宇宙鄰居的7種方式。  電子束引爆核動力火箭  「代達羅斯計劃」是英國星際學會在1973年至1978年間倡導的研究計劃,該計劃考慮使用無人太空船對另一個恆星系統進行快速探測,其名稱源自希臘神話中修建米諾斯迷宮的工匠代達羅斯。
  • 俄羅斯展示真實的航天實力,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運力達140噸
    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拖船),並公開了相關照片!
  • 前往火星要6個月,去比鄰星要7萬年,什麼能源能助人類突破太陽系
    這個數字看似非常驚人,但它距離比鄰星仍然非常遙遠,需要7-10萬年才能到達。在太空中,人類探測器比烏龜還慢。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核聚變來提供能量,那麼火箭能夠獲得的動力就更加可觀了。想一想,核聚變可是氫彈的基本原理!如果是1公斤的氫聚變為氦,那麼我們獲得的能量將相當於7.5克的質量,非常驚人!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核聚變的原理來給火箭加速,那麼它能獲得的加速時長將遠遠超過現在的一切燃料,這可以讓我們用幾百年甚至幾十年就抵達比鄰星。
  • 火箭想要飛得更快,可能還得靠核動力推進
    與傳統燃燒燃料的火箭或是現代太陽能電推進火箭相比,核動力火箭具有許多優勢,但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只有8次航天發射用到了核反應堆。在2019年,規範核航天飛行的相關法規發生了變化,下一代火箭的工作也已經重新開始了。為什麼要追求速度?
  •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大數據文摘編譯作品來源:Spectrum編譯:周熙儘管核反應堆在地球上引起了很多爭議,但它可以產生將大型太空飛行器迅速送上火星並在需要時送上更遠的地方所需的能量和推進力核火箭發動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不過,這次以核裂變和核聚變為動力的星際飛行任務計劃得到了新設計的支持,這些新設計更有可能使火箭升空。重要的是,核發動機只用於星際旅行,而不在地球大氣層中使用。化學火箭將飛船發射到低地球軌道之外。只有在那時,核推進系統才會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