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2035年,將核動力火箭送往火星

2020-12-24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編譯 | 子佩

編輯 | Panken

智東西12月24日消息,雖然核反應堆在地球危機四伏,但在太空的它們可是潛力「寶藏」。

近期,NASA和多家公司進行溝通,擬開發由核裂變及核聚變作為動力的星際飛船,目標是在2035年前,核動力驅動的飛船可以奔赴火星。

一、核動力潛力無限,燃料瓶頸尚待攻破

核火箭發動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通常的設想中,化學火箭會先將飛船發射出低地球軌道之外,然後核動力火箭會「接棒」,作為推動力送飛船在星際中穿梭。

核反應堆釋放的能量能將液態氫加熱至2430攝氏度,約為核電站核心溫度的八倍,推進劑也會以極快的速度噴出噴嘴。每單位質量核燃料提供的推力是化學燃料的兩倍,從而使核動力飛船可以航行更長時間,並且在到達目的地時,核反應堆所釋放的能量可以從推進系統轉換到電力系統,這為飛船自身正常運行和向地球傳輸數據都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如NASA首席工程師Jeff Sheehy所言,核動力對於火星探測這種星際旅行是很有利的,但核燃料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具體來說,燃料需要承受發動機內部的超高溫和揮發性環境。

武器級、高濃縮鈾的核火箭能提供足夠推力,但可能不夠安全;商業核電廠用的低濃度鈾燃料使用起來更安全,但在高溫和高濃度氫的的環境下,它們容易分解。

針對這個問題,與NASA合作的兩家公司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位於西雅圖的核安全技術公司Ultra Safe Nuchlear Technologies(下簡稱USNC-Tech)在鈾燃料微粒上塗上一層微型陶瓷塗層,再放在碳化鋯基體中,通過這種「隔離」方式,防止放射性裂變產生的副產物擴散的同時,也以微粒的方式加快散熱。

USNC-Tech工程總監Michael Eades說:「因為這樣的方式,所以即使我們的鈾燃料濃度達到了20%,也能在保證火箭的推力的同時降低發生意外的風險。」

位於維吉尼亞州的BWX Technologies(下簡稱BWX)也與NASA籤訂了合約,希望設計出陶瓷複合燃料形式,或者研究可以在金屬基質中燃燒的替代燃料。該公司技術部門總經理Joe Miller表示,從2017年,他們就在進行反應堆的設計。

除了燃料,用於控制核裂變反應速度、維持連鎖反應的慢化劑也很重要。

BWX通過在燃料塊中散布在氫化物元素控制反應速度,USNC-Tech則將鈸金屬集成到燃料中。USNC-Tech工程總監Eades又指出,集成了鈸金屬的燃料可以經受住氫、輻射以及高溫,且不會耗盡反應堆中的中子。

二、為更安全的核動力火箭,普林斯頓尋覓新方法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也為核火箭推進提出新設想,即不一樣的聚變反應堆。

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Samuel Cohen表示,目前主流的聚變反應是氫同位元素氘和氚的燃料,但它們都不夠安全。

為了設計出一種更安全的小型核動力火箭,Cohen領導的小組正在製造一種新的反應堆,利用高溫等離子體中氘原子和氦-3之間的聚變,這樣反應中也會產生較少的中子。中子容易讓鋼鐵結構在變脆的同時具有很強的放射性。

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正在用實驗堆將聚變等離子體加熱到一百萬攝氏度

Cohen也表示採用新的燃料融合方式後,不僅所需化學原料的量變少,反應設備的體積也會縮小至原來的千分之一。

NASA的首席工程師Sheehy說,因為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是裂變產生的能量的四倍,所以理論上聚變推進會優於基於裂變的推進。但目前這項技術還面臨一些挑戰,如產生和容納等離子體、將釋放出的能量有效地轉化為定向射流等。

他說:「這些問題即使到2030年代後期,我們都未必能做解決。」

但USNC-Tech對這一目標滿懷信心,工程總監Eades說:「我們目前已經基於新燃料製造了小型硬體原型,有望在2027年之前演示發射系統,實現NASA的目標。」

來源:IEEE Spectrum

相關焦點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按 NASA 的計劃,「毅力號」火星車將在大約 20 天后登陸火星,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回顧 2020 年,對於 NASA 來說,由核動力驅動的「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絕對是一大歷史性航天事件。而展望未來,NASA 對於火星的探索仍將繼續,新興的硬核技術也正在投資、催生當中——NASA 宣布,將與商業公司共同研發核動力發動機,未來地球人研究甚至奔赴火星將會藉助核的力量,而這一宏偉目標會在 2035 年前實現。何為核動力火箭?
  • NASA 核動力火箭 2035 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圖來源於原文章按 NASA 的計劃,「毅力號」火星車將在大約 20 天后登陸火星,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回顧 2020 年,對於 NASA 來說,由核動力驅動的「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絕對是一大歷史性航天事件。
  •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不過,這次以核裂變和核聚變為動力的星際飛行任務計劃得到了新設計的支持,這些新設計更有可能使火箭升空。重要的是,核發動機只用於星際旅行,而不在地球大氣層中使用。化學火箭將飛船發射到低地球軌道之外。只有在那時,核推進系統才會啟動。當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這些核發動機既安全又輕便。
  • 俄羅斯開始組裝140噸核動力火箭,曾經的航天霸主將再次崛起?
    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並公開了相關照片!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是什麼將人類束縛在地球之上呢?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不過,在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刊登的一篇題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
  • 俄羅斯展示真實的航天實力,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運力達140噸
    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拖船),並公開了相關照片!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核能量如此驚人,如果將它用在火箭上,就像是裝上了一個小太陽,使火箭的推力大幅提升,同時減輕了火箭質量。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核動力火箭就是用核能代替傳統化學能燃料作為動力的火箭,核動力火箭無論是在動力上還是續航力上都有傳統火箭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NASA開始重審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科學實驗室的核火箭設計,希望將它們作為之後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的一部分來使用,並有可能將核火箭用於載人火星旅行。一旦成功,僅需四個月就能將載人飛船運抵火星,運抵土星衛星也僅需三年的時間。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不同於只是繞火星軌道巡航的「希望號」和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的「天問一號」,「壓軸出場」的「毅力號」按計劃將於 2021 年 2 月 18 日以「空中吊車」方式登陸火星,到達位於火星北緯 18 度、西經 77 度區域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開始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
  • 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最近,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正計劃建造核裂變裝置,以作為宇宙飛船的主要動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在很多人的眼中,核能最成熟的運用就是核電站,那麼,只能發電的反應堆,又是如何用在火箭上的呢?並非新鮮事物核動力火箭,並非現在才提出來的新概念。
  • 核動力火箭有多瘋狂?100天能到火星,只有美國敢測試
    1955年美國輿論界炸開了鍋,矛頭對準美國軍方,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口誅筆伐,各種社會名流也在媒體上向軍方施加壓力。然而美國軍方並不妥協,雙方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這起衝突長達兩年之久,最終以美國軍方的認輸結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在這種情況下,「快」成為人類對火箭的終極追求之一,如科幻小說中出現的曲率驅動飛船,它是一種飛行條件,要求太空飛行器必須達到光速,或甚至超過光速的幾倍的特殊狀態,這對太空飛行器有著不可替代的顯著影響。不管是電推,化學還是核動力,都是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的途徑,而核動力推動火箭能帶來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有多強?
    不同於只是繞火星軌道巡航的「希望號」和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的「天問一號」,「壓軸出場」的「毅力號」按計劃將於 2021 年 2 月 18 日以「空中吊車」方式登陸火星,到達位於火星北緯 18 度、西經 77 度區域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開始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
  • 2050年將實現火星移民?馬克思的壯舉,100萬人將生活在火星穹頂
    正當各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太空計劃費盡心思的時候,馬克思已經有了一項極其大膽的計劃,這位SpaceX執行長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100萬人運送到火星,並將在這顆紅色星球建立人類生活的玻璃穹頂。他認為地球的地形形成太慢了,而只有在火星,或許才可以在他有生之年建立一個人類生存的基礎空間。但是依照目前人類的太空開發進度,這無疑是很難實現的。馬斯克此前曾承認,乘坐他的SpaceX火箭前往火星是很容易的,但在那裡創建一座城市將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核能量如此驚人,如果將它用在火箭上,就像是裝上了一個小太陽,使火箭的推力大幅提升,同時減輕了火箭質量。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
  • NASA火星任務或許能用上核動力!飛行時間縮短一半
    2020年,我們見證了三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人類探索火星的時代正式開啟。而隨著NASA宣布20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科學家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飛往火星的速度。目前的飛行器到達火星需要6個多月的時間,如此之久的時間跨度嚴重製約了人類探索火星的步伐,那麼有沒有辦法讓飛船飛得再快些呢?
  • 中國計劃2040年完成核動力太空梭 美驚嘆落後中國40年
    一家中國航天公司更發下豪語,要在2040年之前,開發出核動力太空梭。美國知名流行科技Engadget網站11月16日報導,中國太空計劃的主要承包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為中國的太空計劃發起了一個遠大的目標,直到2040年。計劃包括開發低成本且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重型運載火箭、太空旅遊,還有核動力太空梭。
  • NASA研發核動力太空飛船,最快3個月到火星
    IT之家8月24日消息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Jim Bridenstine近日表示,美國將研發下一代核熱推進技術(核熱推進),估計旅程時間可縮短一半,而採用這一動力系統的太空飛船最快可以在3-4個月時間內抵達火星。
  • 太空旅行的下一個時代應該包括核動力火箭
    在NASA和Elon Musk的腦海中,有了火星的夢想,遠距離載人航天任務即將到來。但是,您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現代火箭的前進速度並沒有過去的那麼快。 有很多理由認為,更快的太空船是更好的,而核動力火箭就是做到這一點的一種方法。與傳統的燃料燃燒火箭或現代太陽能電火箭相比,它們具有許多優勢,但是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只有八次運載核反應堆的太空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