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2020-12-03 百家號

最近,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正計劃建造核裂變裝置,以作為宇宙飛船的主要動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

在很多人的眼中,核能最成熟的運用就是核電站,那麼,只能發電的反應堆,又是如何用在火箭上的呢?

並非新鮮事物

核動力火箭,並非現在才提出來的新概念。早在20世紀初,得知居裡夫婦提煉出放射性元素鐳之後,俄國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就預言:「一噸重的火箭只要用一小撮鐳,就足以掙斷與太陽系的一切引力聯繫。」

後來,美國還在緊鑼密鼓研製第一顆原子彈時,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有原子彈之父的費米,就給那些正在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說,你們除了研製原子彈,也不要忘了研究以核作為動力的可行性。最後,美國人和蘇聯人還真是上馬了核動力飛機的計劃,1957年,美國人又開始了核火箭的研製——獵戶座核火箭計劃

獵戶座核火箭計劃

這是一個現在看來相當瘋狂的計劃,即使出現在科幻小說中,也會給人一種異想天開的感覺,因為它是採用原子彈爆炸的方式給火箭提供動力,具體原理是這樣的。

使用一顆顆小當量原子彈在火箭尾部相繼爆炸,火箭後面安裝一個推進盤,吸收爆炸的衝擊波以推動火箭前進。

其升空過程就像海洋裡的水母,一下一下的,每扔掉一顆原子彈,火箭就向上竄出一段距離。

根據設想,在起飛階段,每秒引爆一顆100噸TNT當量的小型原子彈,當火箭到達一定速度和高度後,引爆速率下降到每10秒一枚,由於已經遠離地面,此時引爆的是2萬噸當量的核彈。

另一個對環境更友好的方式是,先用多根火箭把飛船升到一定高度,然後再盡情地拋出核彈。

顯然,使用小當量核彈爆炸以提供動力,這能達到極高的速度。1958年,美國核科學家泰勒設想,如果在大氣層外每顆原子彈的爆炸當量為2000噸TNT,那麼引爆50顆這樣的原子彈後,飛船的最大速度可達70千米/秒。

現在回過頭去看,獵戶座核火箭計劃實在是過於瘋狂,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從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世界上首次核試驗到1989年底,各國共進行了2000多次核試驗。這其中,美、蘇兩國核試驗次數約佔總數的80%。

既然都進行那麼多次核試驗了,而且還是大當量的,那麼用很多小當量核彈發射火箭又有何不可呢?另外,獵戶座核火箭計劃還有一個在那時聽上去很美好的藉口:把美蘇巨大核武庫中的核材料充分利用起來,為人類探索宇宙做貢獻。

1963年,《禁止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進行核試驗條約》生效,獵戶座核火箭計劃也隨之走到了終點。

核熱火箭

跟瘋狂的「獵戶座核火箭」比起來,核熱火箭對環境的破壞要小得多。它是在火箭上安裝一個小型反應堆,利用反應堆產生的高溫,通常是3000k左右,接著利用高溫加熱液態氫,液態氫被反應堆加熱後,體積急劇膨脹,從火箭尾部噴出,產生反推力。核熱火箭具有推力大、比衝高、可多次啟動等優點。

核熱火箭的工作原理跟常規火箭發動機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核熱火箭用核反應堆取代了液體火箭中的化學燃燒。

如圖中所示,在渦輪泵的帶動下,液體氫通過管子流到反應堆中,液體氫被加熱後,高速向噴口噴出,同時有一部分氣體通過管子流到渦輪泵,給渦輪泵提供動力。

核熱火箭之所以選用氫,是因為氫氣具有優異的導熱性能,在高溫下容易分解為原子氫,並吸收大量的熱量,它的導熱性能可與金屬材料相媲美,是最好的冷卻介質之一,同時由於其分子量小,相同質量的氣體中,氫氣的體積最大。

發動機的動力大小可以通過控制棒進行調節,當控制棒插入時,中子流減少,反應速率降低,動力變小;當控制棒抽出時,中子流增加,動力也隨之變大。

早在1946年,美國空軍和美國航空航天局就開始了對核熱推進技術的研究,而在火箭推進中,最著名的是Rover計劃和NERVA計劃,在1955年到1968年間美國就投資了15億美元。

因為耗資巨大,而NASA的1969年預算又遭到了國會的削減,種種困難下,核熱火箭項目在1972年被中止。

核電火箭

核電火箭是利用反應堆產生高溫,通過熱電轉換,得到穩定電源後,把氣體電離,通過強大的電場力將帶電的離子加速,使離子高速後噴出,以反作用力推動飛行器。

把氣體電離,不光可以用核能,還可以用太陽能,一般,用太陽能提供電力的推進器叫「離子推進器」,而目前,離子推進器應用最廣,相對來說最成熟,從歐空局的「SMART-1」月球探測器,到探索穀神星與灶神星的曙光號,還有在太陽飛行了六十億千米的「隼鳥號」等等,都是採用離子推進器。

然而,利用太陽能的離子推進器有一個缺點,不能離太陽太遠,這要是飛到冥王星或者衝出太陽系,太陽能就指望不上了,這時,還是只有核能可以依靠。

雖然核能的利用不怎麼受待見,但是對於太空探索,星際旅行,核能幾乎是未來唯一的可行方式。「旅行者1號」雖然已離開太陽系,闖入了星際空間,但它是無人的。另外,「旅行者1號」長久以來之所以還能與地球通訊,也全靠它上面的兩枚核電池。所以,未來的太空探索,要想大大超越現今的成績,核能也許是唯一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核動力火箭有多瘋狂?100天能到火星,只有美國敢測試
    一切都與一架飛機有關,就是NB—36H,這是一架重型轟炸機及戰略轟炸機,是世界上翼展最大的轟炸機,特殊之處是上面裝載了核動力裝置。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最高可載彈30噸,時速600公裡每小時,升到萬丈高空可令地面防禦設施變成聾子瞎子,用它來打擊敵人,簡直讓敵方防不勝防。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回顧 2020 年,對於 NASA 來說,由核動力驅動的「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絕對是一大歷史性航天事件。而展望未來,NASA 對於火星的探索仍將繼續,新興的硬核技術也正在投資、催生當中——NASA 宣布,將與商業公司共同研發核動力發動機,未來地球人研究甚至奔赴火星將會藉助核的力量,而這一宏偉目標會在 2035 年前實現。何為核動力火箭?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核能量如此驚人,如果將它用在火箭上,就像是裝上了一個小太陽,使火箭的推力大幅提升,同時減輕了火箭質量。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文章中,卻表示未來人類從地球出發,去往火星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而且即使是去往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也只需要12年的時間,這是怎麼回事呢?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不過,在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刊登的一篇題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
  • NASA:2035年,將核動力火箭送往火星
    近期,NASA和多家公司進行溝通,擬開發由核裂變及核聚變作為動力的星際飛船,目標是在2035年前,核動力驅動的飛船可以奔赴火星。一、核動力潛力無限,燃料瓶頸尚待攻破核火箭發動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通常的設想中,化學火箭會先將飛船發射出低地球軌道之外,然後核動力火箭會「接棒」,作為推動力送飛船在星際中穿梭。
  • NASA 核動力火箭 2035 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來源:遠讀重洋轉載| 矽谷洞察文章已授權轉載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41 號發射場,搭載著「毅力號」火星車的宇宙神 5 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如果想要儘快奔赴火星,核動力推進系統可以派上用場。」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核能量如此驚人,如果將它用在火箭上,就像是裝上了一個小太陽,使火箭的推力大幅提升,同時減輕了火箭質量。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在這種情況下,「快」成為人類對火箭的終極追求之一,如科幻小說中出現的曲率驅動飛船,它是一種飛行條件,要求太空飛行器必須達到光速,或甚至超過光速的幾倍的特殊狀態,這對太空飛行器有著不可替代的顯著影響。不管是電推,化學還是核動力,都是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的途徑,而核動力推動火箭能帶來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
  • 太空旅行的下一個時代應該包括核動力火箭
    在NASA和Elon Musk的腦海中,有了火星的夢想,遠距離載人航天任務即將到來。但是,您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現代火箭的前進速度並沒有過去的那麼快。 有很多理由認為,更快的太空船是更好的,而核動力火箭就是做到這一點的一種方法。與傳統的燃料燃燒火箭或現代太陽能電火箭相比,它們具有許多優勢,但是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只有八次運載核反應堆的太空發射。
  • 核動力火箭上熱門!俄方已正式組裝!美媒:這波是太空核彈?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航天火箭都是使用的傳統化學燃料,但是如果能夠使用核動力來作為火箭的發動機,無論是其推力還是續航方面,這都將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突破,而且如果核動力火箭的火箭成功發射,這必將是航天史上的又一重大裡程碑。
  • 火箭想要飛得更快,可能還得靠核動力推進
    與傳統燃燒燃料的火箭或是現代太陽能電推進火箭相比,核動力火箭具有許多優勢,但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只有8次航天發射用到了核反應堆。在2019年,規範核航天飛行的相關法規發生了變化,下一代火箭的工作也已經重新開始了。為什麼要追求速度?
  • 中國研發核動力推進器,半年就能到達火星!難度太大美俄已放棄
    正如劉院長所言,空間核動力推進技術主要分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兩種。其中,核熱推進是指用核反應堆堆芯的高熱量加熱液氫、甲烷等膨脹率高的工質,並向後排出做功以獲得前進的動力。換言之,就是用核反應堆代替傳統火箭的燃燒室。其優點是比起傳統火箭發動機,核熱火箭發動機的比衝極高。
  • 俄羅斯開始組裝140噸核動力火箭,曾經的航天霸主將再次崛起?
    核動力火箭,是指使用核能為動力的替代傳統化學燃料的火箭!核動力火箭無論是推力還是續航能力上,都具有化學燃料火箭無可比擬的優勢。如果核動力火箭成功發射,必將是航天歷史上的重大裡程碑!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並公開了相關照片!
  • 俄羅斯展示真實的航天實力,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運力達140噸
    核動力火箭,是指使用核能為動力來替代傳統化學燃料的火箭!核動力火箭無論是推力還是續航能力上,都具有化學燃料火箭無可比擬的優勢。如果核動力火箭成功發射,必將是航天歷史上的重大裡程碑!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拖船),並公開了相關照片!
  •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2021-01-06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核動力飛船以核能為動力,目前化學燃料的火箭推力太小並且持續力太低,每次發射必須尋找合適的發射窗口,以便利用行星的引力來加速,使飛船能真正飛往宇宙深處。而安裝了核動力的飛船和探測器,由於推力強大,不必利用行星引力,更不必擔心航線的限制。核動力飛船是未來航天業的必然趨勢。
  • NASA火星任務或許能用上核動力!飛行時間縮短一半
    2020年,我們見證了三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人類探索火星的時代正式開啟。而隨著NASA宣布20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科學家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飛往火星的速度。目前的飛行器到達火星需要6個多月的時間,如此之久的時間跨度嚴重製約了人類探索火星的步伐,那麼有沒有辦法讓飛船飛得再快些呢?
  • 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原標題: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4日報導,俄羅斯凱爾迪什研究中心日前宣布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將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進行星際探索,探索範圍延伸至火星之外的天體目標。   這一科研中心目前正在建造可以在7個月內抵達火星的動力火箭。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好在,「毅力號」終於順利出發,預計將在火星上工作至少一個火星年(約為地球上 687 天)。不同於只是繞火星軌道巡航的「希望號」和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的「天問一號」,「壓軸出場」的「毅力號」按計劃將於 2021 年 2 月 18 日以「空中吊車」方式登陸火星,到達位於火星北緯 18 度、西經 77 度區域的傑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開始尋覓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