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核動力推進器,半年就能到達火星!難度太大美俄已放棄

2020-12-06 喵喵次元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表示,正在與國內核動力相關研究單位共同開展空間核動力系統的研究工作,中國運載火箭將形成傳統推進劑、核電和核熱等多種空間核動力推進方案。此類技術美俄早有研究,並研發出了試驗品,但最終因難度太大而放棄。

正如劉院長所言,空間核動力推進技術主要分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兩種。其中,核熱推進是指用核反應堆堆芯的高熱量加熱液氫、甲烷等膨脹率高的工質,並向後排出做功以獲得前進的動力。換言之,就是用核反應堆代替傳統火箭的燃燒室。其優點是比起傳統火箭發動機,核熱火箭發動機的比衝極高。當前使用閉式循環、可延伸大面積比噴管的氫氧火箭發動機的比衝可達460-470,這幾乎是傳統火箭發動機的最高水平。而核熱火箭發動機則可達800-900。更高的比衝意味著太空飛行器可以攜帶更多的載荷,以更快的速度前往目的地,也就是說,高比衝可以為深空任務帶來更大優勢。舉個例子,低地球軌道140噸的傳統全化學動力運載火箭,其火星轉移軌道的運力在45-46噸左右。若末級換用核熱火箭動力,其火星轉移軌道的運力則可達75噸左右。

(前蘇聯的RD-0410核熱火箭發動機)

而核電推進是指將核反應堆與電推力器結合,以核反應堆發電為電推力器提供電力。眾所周知,限制電推技術進步的一大原因就是太空飛行器的供電問題。未來深空探測採用的大功率電推其功率可達40千瓦以上,而當前大型同步軌道衛星的總供電功率普遍在20千瓦左右,深空探測器由於受現有火箭的運力,不大可能配備大型同步軌道衛星巨大的二次展開太陽能電池翼,再加上距離太陽更遠,深空探測器僅依靠光電轉換的發電功率小的可憐,自然無法驅動大功率電推。而空間核反應堆的發電功率可達百千瓦級,其重量也小於同等功率的太陽能電池板,還不用為如何摺疊和展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而頭疼,好處十分明顯。

(中國未來火星探測運載火箭)

但是,空間核動力推進固然好處多多,但我們並不能忽視它作為惡魔的另一面。首先,無論是哪種推進方案,核反應堆的設計都是個大難題,要同時滿足小體積小重量大功率的要求。為了保證功率,只能採用濃度90%以上的武器級高濃縮鈾。而且真空環境下堆芯散熱條件極差,需要設計大面積的散熱器。核熱推進還有排放帶輻射工質的問題,等等……

儘管空間核動力推進可以將火星旅途從9個月以上縮短至6個月左右,但它是天使也是惡魔。充分認識其危險性,最大限度地發揚其優勢才是正道,不可因噎廢食,更不可盲目應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據中國航天網12月23日消息,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02所和總體部合作,在科技部「863」課題「核動力太空飛行器總體技術和安全研究」的支持下,順利完成了「空間大功率核電推進方案」研究工作,這是我國在新型推進技術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空間大功率核電推進系統是未來大型深空探測的優選方案,更是未來推進技術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 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最近,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正計劃建造核裂變裝置,以作為宇宙飛船的主要動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在很多人的眼中,核能最成熟的運用就是核電站,那麼,只能發電的反應堆,又是如何用在火箭上的呢?並非新鮮事物核動力火箭,並非現在才提出來的新概念。
  • 火箭想要飛得更快,可能還得靠核動力推進
    太空旅行的第一步涉及的就是用火箭將飛船發射進入軌道,人們在想到火箭發射時會在腦海中刻畫出大型燃燒燃料的發動機,也就是發射火箭,由於地球重力的限制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發射火箭都不太可能消失。一旦飛船到達太空,事情就會變得有趣起來。為了逃脫地球的引力前往深空中的目的地,飛船需要額外的加速度,這個時候核系統就能發揮作用了。
  • 時速超11萬公裡,我國最新霍爾推進器將航天發動機帶入中國時代
    中國航天科技801所最新研製的霍爾推進器在持續高達8小時的點火,連續超30次的點火次數,總計在軌點火時間長達50小時之後,成功宣告我國在霍爾推動器領域取得了從「毫牛級「到「牛級」的突破,航空發動機開始進入中國時代。
  • 我國改進的這款推進器速度超快 僅一個月就可到達火星
    一開始只要能離開地面就好了,後來人們就希望它能夠到達高空,緊接著它成為作戰必不可少的殺手。如今人類希望它能成為探索宇宙的幫手,宇宙大到超乎想像,即便是飛的再快的飛機也不可能很快到達太空之中的目的地。比如美國宇航局曾發射的無人外太陽系空間飛行器,雖然它沒有在宇宙中失聯,但飛行速度卻令人失望,畢竟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到達了太陽系的邊緣,速度相當的緩慢。
  • 人類上火星就靠它了,NASA研發核動力太空飛船
    目前的宇宙探索中,我們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探索花費的周期,如果想加快宇宙探索的進度,就必須研發新的推動裝置,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Jim Bridenstine表示NASA最近正研發一款新型核動力推進器,旅程時間可縮短一半,最快可以在3-4個月時間內抵達火星。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然而這種情況卻在去年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美國規範了核航天飛行的相關法規旨在鼓勵增加核動力燃料作為火箭主驅動力的比重。而由於當前火箭的運載結構並沒有搭配先進完善的主核燃料推進系統,所以各航天大國也是重新開啟了下一代新型火箭的研發工作。
  • NASA 核動力火箭2035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回顧 2020 年,對於 NASA 來說,由核動力驅動的「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發射,絕對是一大歷史性航天事件。而展望未來,NASA 對於火星的探索仍將繼續,新興的硬核技術也正在投資、催生當中——NASA 宣布,將與商業公司共同研發核動力發動機,未來地球人研究甚至奔赴火星將會藉助核的力量,而這一宏偉目標會在 2035 年前實現。何為核動力火箭?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我們亟待研製推力更大與射程更遠的核動力火箭。科學家為未來航天設計了兩種主要類型的核動力火箭系統:核熱推進和核電推進。核動力火箭除了能量密度高,一個顯著優勢是比衝大,比衝越大,發動機效率越高,射程越遠。據NASA的科學家估算,核熱火箭的推進效率是化學推進劑的兩倍以上,到達火星的時長會縮短20%~25%,火星探測器飛到火星最快大約是4~5個月左右。二、核電火箭核電火箭的原理就是用大功率核裂變反應堆發電,使電推進器產生推力。
  • 核動力飛船——打破魔咒,讓我們的太空航行不只限於地月系統
    隨著中國的「天問一號」的發射,中國探測火星的大幕正式拉開。其實在我們之前,美歐俄羅斯等過就已經對火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旦飛船到達太空,就要考慮對抗地心引力到達更高的軌道,所以我們需要更高的加速度。那我們如何獲得更高的加速度?這就要看飛船的推進系統是否給力,飛船推力受能量密度影響,如果能利用更小質量的燃料產生更大的推力(這代表著能量密度大),那我們的航行才能獲得持續的加速。
  • 俄研發核動力航天發動機部件:可助力電磁武器發展
    接受測試的部件包括液滴發生器、液壓收集器、輻射冷卻設備模型的測試樣本。高效冷卻系統的出現將為核動力推進裝置的研發掃清幾乎所有障礙。首臺核動力推進裝置的功率為1兆瓦,不過,未來可以提升10倍。專家認為,俄羅斯學者的上述成就不啻為對俄科學及經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下文將對這一技術的前景展開分析。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2020年向火星出發,並將衝擊一項世界紀錄。  昨日,中國火星探測又一次引發關注。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歐陽自遠表示,此次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做好。
  • 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原標題: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4日報導,俄羅斯凱爾迪什研究中心日前宣布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將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進行星際探索,探索範圍延伸至火星之外的天體目標。   這一科研中心目前正在建造可以在7個月內抵達火星的動力火箭。
  • NASA 核動力火箭 2035 年奔赴火星!我們離太空「核時代」還有多遠?
    來源:遠讀重洋轉載| 矽谷洞察文章已授權轉載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30 日 19 時 50 分,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41 號發射場,搭載著「毅力號」火星車的宇宙神 5 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如果想要儘快奔赴火星,核動力推進系統可以派上用場。」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就算飛到5500萬km外的火星,最快也要6個月左右才能到達。如果是載人航天,太空人是無法承受這麼長時間宇宙輻射的,因此縮短航天時間是太空人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我們亟待研製推力更大與射程更遠的核動力火箭。
  • 中國核飛船研發應用進入最後準備 已進行超30年
    「核動力太空飛行器」這個關鍵詞,顯示了中國人對於航天探索的更遠大計劃。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從技術發展上來講,如果以後要對比如木星這些距離太陽更遠的行星進行探測,完全依靠太陽能不太現實,這時對空間核動力的應用就會有比較大的需求。」
  • 核動力飛彈、核動力轟炸機 揭秘美蘇瘋狂核競賽
    1955年8月12日,蘇聯也啟動了核動力轟炸機的項目,而且規模更大——由圖波列夫和米亞西舍夫兩大飛機設計局各自負責開發不同的型號。不過蘇聯很快意識到,如此複雜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工,再加上當時蘇聯在洲際飛彈和飛彈核潛艇方面已取得突破,用這些戰略核力量同樣能達到核威懾的目的。如果硬是在蘇聯不擅長的戰略空軍領域與美國爭雄的話,勢必將事倍功半。
  • NASA火星任務或許能用上核動力!飛行時間縮短一半
    2020年,我們見證了三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人類探索火星的時代正式開啟。而隨著NASA宣布2030年代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科學家們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飛往火星的速度。目前的飛行器到達火星需要6個多月的時間,如此之久的時間跨度嚴重製約了人類探索火星的步伐,那麼有沒有辦法讓飛船飛得再快些呢?
  • 勞斯萊斯與英國航天局合作,啟動核推進動力研究,什麼是核動力?
    核動力主要有下面這幾種方式去製造產生出強大的推力:核熱推動:用反應堆產生鏈式反應,釋放高能熱量,瞬間汽化液態氫或氧推進劑,然後將它們通過壓縮管道噴出產生推力,這種方式技術上比較成熟,最早的核潛艇就是用的這種推進方式,它推力夠,但噴氣速度慢,還容易產生核汙染,所以無法用到太空飛行器上;核電推動:用核能發電,通過靜電力或電磁力等汽化氨、氙推進劑產生推力,同上面基本上樣,只是介質和做功對象不同
  • 英國正在計劃,啟動太空核推進動力研究,什麼是核動力?
    如果人類打算成為一個行星際物種,那麼我們將需要新的推進方法,該方法應將相當大的推力與燃油效率相結合。NASA幾十年來一直在探索的一種選擇是依靠核能的太空飛行器,它可以採取核電或核熱推進(NEP / NTP)的形式。在當前的太空探索時代,其他太空機構也正在研究這項技術。例如,英國航天局最近與英國汽車工程公司勞斯萊斯(Rolls-Royce)籤訂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