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媒:俄正研製核動力宇宙飛船 一個半月飛到火星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 外媒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基裡延科宣布,公司正在研發能夠在一個半月內抵達火星的核動力裝置。據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3月2日報導報導,這是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和俄聯邦航天署聯合研製的核動力裝置,它能夠完成各種機動飛行,進行減速和加速。
-
核動力宇宙飛船開造:地球到火星一個半月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基裡延科宣布,公司正在研發能夠在一個半月內抵達火星的核動力裝置。 據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報導,這是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和俄聯邦航天署聯合研製的核動力裝置,它能夠完成各種機動飛行,進行減速和加速。
-
俄研發核動力航天發動機部件:可助力電磁武器發展
圖為核動力航天飛船想像圖俄政府採購網站上發布了相關的驗收證書,稱俄學者已成功測試了核動力推進裝置的冷卻系統。文中強調,「工作已全部完成,結果符合技術任務的要求」,「在地面上所營造出的最接近於太空環境的條件下,未來的核動力推進裝置冷卻系統的零部件的運作規律已被摸清」。從文中可以得知,專家們研製並測試了液滴發生器、液壓收集器、輻射冷卻設備模型的測試樣本。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
核能量如此驚人,如果將它用在火箭上,就像是裝上了一個小太陽,使火箭的推力大幅提升,同時減輕了火箭質量。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
-
俄否認「核動力飛彈只能飛22英裡」:相信普京
【環球網軍事5月23日報導】俄羅斯22日否認了美國媒體宣稱「俄無限射程核動力巡航飛彈只能飛22英裡(約合英國《每日電訊報》22日稱,消息人士告訴美國CNBC新聞網,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間,俄軍新型核動力飛彈4次試驗均以墜毀收場,最長的飛行持續2分鐘、飛了22英裡,最短的只有4秒共5英裡(約合8公裡)。消息人士說,這種飛彈從21世紀初開始就一直在發展,但試射表明它「無法達到普京吹噓的無限飛行」。
-
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原標題: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4日報導,俄羅斯凱爾迪什研究中心日前宣布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將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進行星際探索,探索範圍延伸至火星之外的天體目標。 這一科研中心目前正在建造可以在7個月內抵達火星的動力火箭。
-
科學家用核動力火箭,飛到火星只需兩個星期,太空人更安全了
核能量如此驚人,如果將它用在火箭上,就像是裝上了一個小太陽,使火箭的推力大幅提升,同時減輕了火箭質量。與成百上千噸的液態燃料相比,攜帶小量鈾簡直就是「輕如鴻毛」。核動力火箭飛得有多快,有多遠?如果要探索月球、火星以及浩瀚的宇宙,就目前的液態或化學火箭速度遠遠不夠。
-
美國將研發熱核動力太空飛行器:最短3個月飛到火星
不論火箭還是宇宙飛船,它們使用的動力主要來自化學燃料,雖然都是高科技加持的化學物質,但化學燃料無法長期供能,在這點上核動力是人類一直以來的追求。
-
中國再曝黑科技: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反物理引擎70天飛到火星
俄媒稱,中國專家研製出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電磁推進引擎(EmDrive)的工作樣品,據稱,若使用超大型的電磁驅動可以不消耗燃料就能在70天內飛抵火星。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2日報導,中國EmDrive的相關技術細節尚不清楚,不過,該引擎不久後或將在太空中進行測試。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1955年,NASA設立「羅孚」(Rover)項目,意圖研製用於太空飛行的核熱火箭,該項目又被稱為「火箭飛行器用核引擎」項目(NERVA)。1968年底,空間核動力推進辦公室(SNPO)證實基於KIWI反應堆(NRX/XE)的「NERVA」項目可滿足載人火星任務需求。
-
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最近,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正計劃建造核裂變裝置,以作為宇宙飛船的主要動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在很多人的眼中,核能最成熟的運用就是核電站,那麼,只能發電的反應堆,又是如何用在火箭上的呢?並非新鮮事物核動力火箭,並非現在才提出來的新概念。
-
美國將研發熱核動力太空飛行器:3個月飛到火星 比化學動力快一倍
不論火箭還是宇宙飛船,它們使用的動力主要來自化學燃料,雖然都是高科技加持的化學物質,但化學燃料無法長期供能,在這點上核動力是人類一直以來的追求。美國NASA局長Jim Bridenstine日前表示將開發熱核動力太空飛行器,飛往火星的時間只要3-4個月,比化學動力太空飛行器快一倍。
-
俄否認「海燕」核動力飛彈爆炸 只是核電池炸了
儘管該事件已經過去數日,俄軍方也多次表態,但西方指責俄羅斯「掩蓋核事故真相」「最新核動力巡航飛彈不過是樣子貨」等批評不斷,美國總統川普專門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開黑」。俄《消息報》15日稱,俄軍方澄清了這起事故的緣由,並否認與「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有關。《消息報》稱,「俄羅斯在北德文斯克試驗場試驗的是核電池,爆炸是在測試新型液體飛彈發動機時發生的。」
-
核動力飛彈、核動力轟炸機 揭秘美蘇瘋狂核競賽
1957年,美國空軍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開始秘密籌劃一個「可以改變未來」的項目。面對在戰略飛彈領域咄咄逼人的蘇聯,美國空軍考慮到相同重量的核燃料釋放的能量是化學燃料的數百萬倍,決定研製一種利用核動力提供無限續航能力的新概念戰略飛彈,從而確定自身的絕對核優勢。
-
去火星只需3個月!美國研製新型核動力系統,能產生超強爆發力
人類航天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在宇宙中飛行的距離越來越遠,但是近些年來科學界出現了一些聲音,這些聲音認為人類在宇宙中的飛行距離有限,始終飛不出太陽系。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人類所發射的探測器確實還沒有能飛出太陽系的案例,人類自身也只到過月球,難道這真的成為了人類的「航天魔咒」?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文章中,卻表示未來人類從地球出發,去往火星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而且即使是去往4.2光年之外的比鄰星,也只需要12年的時間,這是怎麼回事呢?
-
核動力火箭啟動!從地球到火星30天即達,去比鄰星只需12年
除了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夠之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人類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就連從地球到我們太陽系的近鄰之一火星上,都需要至少7個月的時間,去往其它星球更是想都不敢想。不過,在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刊登的一篇題為《俄美核發動機競賽——誰將勝出?》
-
中國造熔鹽反應堆是為了搞核動力飛機?俄專家可沒這麼說
近日,中國正在研發新型熔鹽核反應堆的新聞很熱,這都驚動了俄羅斯專家,俄羅斯專家瓦西裡·卡申認為,中國研發的熔鹽核反應堆可以用在艦船甚至戰機上,媒體一聽到用在戰機上,大肆渲染,實際上俄專家只是說可以二字,不過,核動力轟炸機製造問題已經再次擺在桌面上。
-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 將登陸直徑百公裡火星坑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 將登陸直徑百公裡火星坑 美國宇航局為下一代火星車——目標遠大但發射時間被一再推遲的;火星科學實驗室;選出了最終目標。任務科學家22日宣布,這輛同越野車大小差不多的核動力火星車將會前往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蓋爾隕坑(Gale Crater),這個隕石坑的直徑大約是96英裡(154.5公裡)。他們選擇這裡的關鍵因素是隕石坑中央高近3英裡(4.83公裡)的一座山,它比西雅圖郊外的雷尼爾山還高。
-
太空核動力技術「復活」 為太陽系探索「助跑」
比如,該委員會強調,應大力研製出「星罩」和日冕觀測儀以阻斷遙遠恆星發出的光並使太空望遠鏡能分辨出圍繞這些恆星旋轉的行星發出的光。而且,該報告也將保護太空人在漫長的太空旅行中免受輻射影響的研究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但是,該委員會也表示,小型裂變反應堆能變革人類對太陽系進行探索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