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將DNA作為存儲設備的新方法

2020-12-06 太平洋電腦網

技術的未來不僅僅包括提高原始處理能力,而且還包括量子計算等 - 存儲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已經生成了大量的數據,我們需要存儲的數據也只會增加。正如處理器多年來以新的和令人興奮的方式發展一樣,存儲領域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存儲方法的變體不會長時間減少。

值得慶幸的是,愛爾蘭科學家可能已經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 將數據存儲在DNA中。

據估計,到2025年,我們的全球年度數據生產水平將增加10倍 - 從16到160 ZB。目前的數據存儲方法不僅效率低下並達到可行的限度,而且在物理空間和能源消耗方面也非常苛刻。

來自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W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使用細菌在一克DNA中存儲多達1ZB的方法。

WIT電信軟體和系統集團研究部主任Sasitharan Balasubramaniam博士表示:

當我們研究DNA時,就像細胞本身的軟體一樣,實際上保存著細胞功能的代碼。所以,當我們採取這一措施時,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我們自己數據的存儲介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做的就是將信息轉換為數字數據,將其轉換成核苷酸,然後用它來存儲信息。

目前設計的方法非常昂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本應該會降低。該技術使用稱為質粒的雙重應變DNA分子編碼存儲在大腸桿菌的Novablue菌株中的數據。 Novablue細菌具有固定的位置,使其可用於儲存,並且可以通過釋放大腸桿菌的移動HB101菌株來轉移數據,該菌株使用稱為接合的過程來提取數據。抗生素四環素和鏈黴素用於控制這一過程。

該方法目前不僅價格昂貴,而且速度也很慢。目前數據檢索需要三天時間,但研究人員認為應該可以大大加快這一過程。設備已經存在,可以在幾秒鐘內用於寫入DNA。

WIT分子生物學講師Lee Coffey博士表示:

就不同細菌和細胞之間DNA的轉移而言,反應中每秒一次發生數以百萬計的細胞。所以如果我們正在談論數據傳輸 - 讓細胞為我們從A點到B點帶來DNA - 目前這關係到它們遊動的速度。

但是如果我們正在討論將其降低到微流控的範圍,那麼我們正在談論轉移發生的毫秒數。

穩定性和安全性現在也是一個問題,但這項技術還處於早期階段。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開闢光電子以及合成生物學
    ,以及ASU生物設計研究所分子設計和仿生中心主任,剛剛宣布創建一種新型的元DNA結構,它將開闢光電子(包括信息存儲和加密)以及合成生物學領域。眾所周知,沃森-克裡克鹼基配對的可預見性以及dna的結構特徵,使得dna可以作為一種通用的構件,來設計複雜的納米結構和設備。「DNA技術的一個裡程碑當然是dna摺紙的發明,其中一個長單鏈dna(Ssdna)在數百條短dna短纖鏈的幫助下被摺疊成指定的形狀,」嚴解釋道。
  • DNA數據存儲技術再升級,科學家們對活細菌編程,用其作為介質
    最新存儲技術,活細菌DNA存儲 硬碟和光碟驅動器只需按一下按鈕,即可存儲數千兆字節的數據,但是當這些技術(如磁帶和軟盤驅動器)被新技術所取代時,它們就變得過時且不易被讀取。現在,科學家們想出了一種將數據寫入活細菌DNA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好處是不易過時,又更具有持久性。
  • 金剛石:為新一代能量存儲設備鋪路
    導讀據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學家發現,在水基電池中採用導電納米金剛石作為電極材料,可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存儲能力。創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akeshi Kondo 博士領導的東京理科大學以及 Daicel 株式會社的課題組,提議採用導電納米金剛石作為電極材料,製成一種高性能的能量存儲設備(超級電容)。該設備適用於長時間內多次快速充放電的應用。在這一次創新中,金剛石又一次閃耀著光芒,脫穎而出。
  • 猜想木乃伊之謎,DNA記憶存儲,複製人是否有本體記憶?
    荷魯斯是奧西裡斯的兒子,賽特是奧西裡斯的弟弟,叔侄相殺作為父親沒有理由不管啊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奧西裡斯根本就沒有在人間復活,而一直在冥間。而冥間和人間是兩個維度不能互相干預。而在冥間復活會不會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存在呢?
  • 科學家製造基因錄音機 將細菌轉化為長期記憶存儲設備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已經將大腸桿菌的基因組轉化成為長期的記憶存儲設備。他們設想這個穩定、可消除、易取回的記憶將適合一系列應用,例如用於環境和醫學監測的傳感器。「你可以存儲長期信息,」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工程副教授盧冠達(Timothy Lu)這樣說道。
  • 英媒:科學家發現一種無需電子元件可存儲太陽能方法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報導稱,在研究了一類通常被用於對水進行淡化或過濾處理的水晶狀材料後,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捕獲和存儲太陽能的方法。報導指出,這一突破將為一系列全新的應用領域鋪平道路。
  • 科學家發現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科學家發現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來源:新華網 • 2020-12-10 11:41:42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
  •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分解最常見塑料(聚乙烯)的新方法
    根據近期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來提高它的循環再利用價值。這種方法可以幫助解決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危機。我們知道,聚乙烯有幾種不同的形式,用於從塑膠袋和食品包裝到電氣絕緣和工業管道的一切東西。由於它很常見,而我們的回收系統又很糟糕,最終,我們只能扔掉一大堆塑料垃圾。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但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丹麥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nish)諾和諾德基金會生物可持續性中心(Novo Nordisk Foundation Center for Biosustainability, DTU Biosustainability)的科學家們將酶與兩種細菌的特定甲基化模式結合起來
  • 開發出一種新的DNA合成方法
    如果你是一名研究人員或生物工程師,而且你有一種簡化DNA合成的儀器,即'DNA印表機',那麼你就能夠更快地測試你的想法並嘗試更多的新想法。我認為這將帶來很多創新。」作為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先驅,Keasling和聯合生物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致力於將基因導入到微生物(主要是酵母和細菌)中來可持續地產生產品---藥物、燃料,工業化學品,同時產生最少的毒性副產物和消耗最少的能源。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癌症進化  Emma Chou • 2020-08-05
  • 將整本《綠野仙蹤》存入納米級DNA中,高效準確,讀取無壓力
    而這套新的DNA數據編解碼方法,專門針對DNA合成錯誤進行修復,使得數據在被存儲後,還能完好地被提取出來。(文末附論文連結)一起來看看這種方法的妙處。作為一種優良的存儲介質,DNA不僅能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而且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40萬年前的古人類基因也能被重建。
  • 科學家用DNA來存儲數字數據
    我們處於一個數據大爆炸時代,我們這個時代的數據的激增和豐富,迫切新計算機制出現,因為我們現在的計算機可能無法有效地處理由於數位技術的日益使用而湧入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正在提出創造性和尖端的解決方案,以利用這些大量的數據,以推動創新。然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麼有新的更有效的計算機,要麼有更好的工作和存儲數據的方法。
  • Nature:利用CRISPR/Cas系統開發出一種存儲轉錄事件的細胞記錄設備
    2018年10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系統開發出一種新的記錄設備:它產生的DNA片段能夠提供關於某些細胞過程的信息。在未來,這種細胞存儲設備甚至可能用於診斷中。
  • 美科學家發現一種利用疊加態原子測量引力的新方法
    美科學家發現一種利用疊加態原子測量引力的新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11-12 11:19:50
  • DNA數據存儲,有了新方法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全新的DNA數據存儲系統,可使用戶在不破壞原始文件的情況下讀取或修改數據文件,並且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現有的大多數DNA數據存儲系統都需要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來訪問存儲的文件,這在複製信息方面非常有效,但也帶來了一些重大的挑戰。」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北卡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的助理教授Albert Keung說,「我們開發了一種不依賴PCR的『動態操作且可重複使用的信息存儲系統』(DORIS),解決了DNA數據存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面臨的一些關鍵問題。」
  • 細菌DNA提取方法的優化
    ,將培養一定時間的菌種所提取的dna,在紫外分光光度計下進行測定。實驗首先研究超聲時間對大腸桿菌dna提取效果的影響,其次在傳統法、水煮法、es法(傳統法+溶菌酶)、esu法(傳統法+超聲+溶菌酶)之間進行比較,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兩種菌株dna的濃度及純度,找出了一種準確、高效的dna提取方法,為今後生物檢測鑑定工作提供了保障。
  •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 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 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 來源:快科技 • 2020-11-24 17:30:47 在科學家的努力下
  • 科學家發現將氘策略添加到苯中的一種新方法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策略性地將氘策略添加到苯中的一種新方法,苯是一種常見於原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當用於摻入氘的藥物有效成分時,它可以顯著提高藥物的功效和安全性,甚至可以引入新藥物。為了驗證該方法,該方法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由維吉尼亞大學的W. Dean Harman領導的團隊與Oak Ridge國家實驗室的散裂中子源的王小平一起工作。
  • 英媒:科學家發現無需電子元件可存儲太陽能方法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5日報導,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在無需電子元件的情況下存儲太陽能達數年之久的方法。報導稱,在研究了一類通常被用於對水進行淡化或過濾處理的水晶狀材料後,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捕獲和存儲太陽能的方法。報導指出,這一突破將為一系列全新的應用領域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