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小遊戲中遇見大科學

2020-12-08 中國婦女報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富東燕

早晚要創業

曾琳要創業是早晚的事。早在剛剛大學畢業,她便把一份「開一家屬於知識青年的網吧」的創業計劃書遞到父母手裡,結果當然是被無情地駁回,但要自己幹點事的想法從那時起孕育。

曾琳畢業於華東交通大學涉外會計專業,當然,這是媽媽希望她學的,畢業後就職於江西的一家國企,這也是父母的安排。那時,曾琳只想掙脫父母的雙翼,出去闖蕩。2000年,她來到北京,先是進入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四年時間,從一個小職員做到客戶總監。曾琳就職的第二家公司是家廣告公司,當時公司正在從技術公司向數字媒體公司轉型,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在這裡,曾琳結識了公司創始人Steve,也就是現在「玩創Lab」的合伙人之一。五年後,曾琳去了優酷,負責全國的營銷策劃,那時的優酷還是一家方興未艾的視頻網站,但曾琳看好視頻,想去見證它的成長和突破,「自己暫時不能創業就去看看別的創業公司是怎麼做的。」曾琳時刻為自己創業做著各種準備。

2014年,曾琳告訴Steve,自己準備好要創業。那時的Steve已經成功創建了三家公司。「我們都認可教育,覺得應該針對中美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做一件可為的事。」確定了方向後,他們很興奮,因為他們認為,能為孩子們做事,非常有意義。

在摸索中嘗試

教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曾琳認為必須找一個懂教育的合伙人。在Steve的孩子參加夏令營期間,他認識了夏令營的組織者GiGi。GiGi是一位創新型教育家,她有著25年教育經驗,是3所矽谷學校的創始人。GiGi發明的螺旋式上升教育模型引起了曾琳和Steve的關注,這種教育方法的宗旨是由一個興趣點出發,圍繞一個主題,由易到難,完整、系統地學習知識。

三人在美國見面溝通後,做教育項目的創業點子一拍即合。

之後一段時間,曾琳一直在考慮模式。2015年,曾琳帶著20個中國孩子,包括自己的兩個女兒去參加了GiGi在矽谷開辦的夏令營。在為期三周時間裡,孩子們每天都在做不同的科學實驗,當參與到一個個有趣的實驗中時,他們既開心,又收穫了知識。

由此,曾琳決定,用遊戲和教育相結合的模式來做,「玩創Lab」正式成立。Steve負責國際資源整合,曾琳任CEO,負責產品及市場,GiGi則負責教育架構及課程研發。

有半年時間,產品一直在研發。曾琳把目標人群定位於8到12歲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然後把中國學生學習科學、物理、化學等課程的進度與GiGi做了相應的對標,以開發出更適合中國學生的課程。最終,「玩創Lab」設計了21節課,其中包括智慧物理、生活化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空間四個部分,每個主題課程包括線上App和線下創意盒兩個部分,使用App玩遊戲闖關,學習遊戲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線下通過創意盒所給的材料,自己動手應用所學知識。第一個開發出來的產品是「過山車之牛頓定律」。

在推廣方式上,曾琳首先想到的是進課堂,最初的實驗課堂是在北大附屬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中進行。「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非常高,也非常認真。在線下遇到困難時,有的孩子會再拿起Ipad,通過其中的講解來解決實際問題。事實證明,每個孩子通過遊戲和手工製作後,都能說出自己所學的知識,儘管他們以前從未學過物理。」曾琳說,「GiGi看到自己研發的產品這麼受中國孩子歡迎,當時激動得流出了眼淚。」

冷靜下來,曾琳發現把產品推向學校存在一些問題:推進速度較慢,學校支付的費用較低。因此,在向學校推廣的同時,曾琳將產品推向了家庭,這也正是她所擅長的。

為此,「玩創Lab」啟動了融資,於去年8月完成了702萬天使輪融資,由紫牛基金、明勢資本領投,險峰長青和心元資本跟投。

讓孩子點燃「城市之光」

去年11月,另一款產品「城市之光」推出,在灰度測試中有100個家庭試用。曾琳說:「大部分家長對我們的產品都稱讚有加,他們普遍反映沒見過這樣把遊戲和教育連接起來,並能夠給孩子帶來有趣有意義的教育產品。他們非常認真地給我們寫了反饋意見,還有些家長直接把產品推薦給了親戚朋友。」

「城市之光」學習的是物理學中的電路,在線上,團隊設計了20多個遊戲關卡,循序漸進傳授電子和電路的原理。在線下的材料盒裡,裝有房子的紙模、電線、開關和燈泡等,孩子們要進行由易到難的練習,A區練習串聯,B區練習並聯,在C區,孩子們可以自由發揮,隨意搭建房子和設計電路,最終點亮整個城市。

曾琳告訴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在線上遊戲完成後,有一個「進到矽谷課堂」的內容,史丹福大學工程學的博士會在課堂上告訴孩子,剛剛學到的知識可以應用到什麼領域,以便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參與的事情和學習的知識有多麼重要,同時也為孩子未來的職業方向埋下火種。最後,孩子還可以把自己每一步的成績分享到優酷,獲得相應的能力證書。這就是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根據家長們的反饋,「城市之光」在做了相應的改進後,12月底正式面世,每一套產品的價格是百元左右。曾琳坦言,因為現在面對的家長都是「80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是懂教育的,普遍都認為,只要對孩子有益的,都可以去嘗試。

曾琳的計劃是每1到2個月,推出一款新產品;開拓更多的營銷領域,比如和一些組織機構合作;繼續在學校推進;根據家長的反饋,調整已推出的產品。

對於未來,曾琳的理想是做一個沒有圍牆的網際網路學校。「現在核心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而二三四線城市的孩子更渴望好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不同質量的老師教出的課程不一樣,不同的家長也會有不同的引導方向。因此,我要把課程標準化,保證每節課的質量,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

同時,曾琳想通過大數據做一些事情,通過後臺可以了解到孩子的行為,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放棄,什麼樣的會不斷嘗試,什麼樣的動手能力強等,通過大數據分析,會在敏感度,觀察力,創造力等十個維度給予孩子評估,之後,在孩子能力的培養上給予相應的建議。「這是件更有意義的事,當我們的數據達到一定數量的積累,就可以實現個性化的培養。」曾琳興奮地說。

相關焦點

  • 小遊戲遇見大科學 崇明區江帆小學首屆科技節精彩開幕
    原標題:「小」遊戲遇見「大」科學據悉,江帆小學秉承「愉快教育」的理念,以「小帆創玩科技島」作為本屆科技節的主題,旨在讓學生在「快樂遊戲」中「學習科學、愛上科學」,同時,也是積極展現學校的「愉快教育」特色。據江帆小學校長徐斌介紹,學校很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我們的教學要擺脫『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在基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更多地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點,讓他們愛學、樂學,主動學、創造學。」
  • 4個兒童科學小實驗,簡單又有趣,讓孩子在遊戲中探索科學大世界
    通過NASA的回應和我們與孩子的親身嘗試。我們和孩子們了解到:原來因為地球萬有引力,其實掃把在一定條件下,每天都可以立起來!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科學小實驗、小挑戰,充滿了樂趣。不僅能夠引導孩子們探索科學事物,還能讓孩子們了解到不少知識。幼兒在上幼兒園期間,很多幼兒家長開始苦口婆心地勸孩子學習了。
  • 遊戲中的科學,一本為孩子寫的好書
    而通過遊戲將課本中晦澀嚴肅的科學原理表現出來,也能使深奧的科學知識變得容易理解,貼近實際。同學們親自動手做科學遊戲,在遊戲中發現科學現象和原理,體驗一次「小小科學家」的感覺,能夠讓他們在玩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從而真正對科學產生長久而深入的興趣。 這本《遊戲中的科學》便是為好奇的同學寫的一本好玩有趣的書,當然對於任何有著孩子般好奇心的人來說,讀這本書都是適合的。它的有趣不同於童話是閱讀本身帶來的。
  • 《當孩子遇見書》:書、孩子、繪本之間不可分割的奧秘
    其實不用去看什麼排行榜,也不用去找別人推薦,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與書、繪本慢慢地結合起來,讓孩子自己去走進書本,感受書中的一切,這就是書、孩子、繪本之間是不可分割的。為什麼說是不可分割的呢?讓我們看看《當孩子遇見書》中,作者是如何講述的吧。
  • 看完《第一次遇見科學》,我默默地放下了7斤重的DK博物大百科
    要知道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建議孩子5歲就要開始學科學,所以科學啟蒙這事兒一直是我的「心頭病」。直到遇到了《第一次遇見科學》,我終於能安心地、默默地放下了7斤重的DK博物大百科。《第一次遇見科學》是一套專為中國兒童打造的科學啟蒙課程。
  • 親子科學小實驗,這個周末你陪孩子玩的小遊戲!
    親子科學小遊戲   喵嗚少兒英語   為什麼要做科學實驗?   小朋友們現在是不是特別喜歡問問題呢?是不是成為了行走中的十萬個為什麼啦!
  •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科普繪本創作需要作者有科學素養,還要有把科學知識有效地融入到童書創作的技能。因此,讀到吉林兒童文學作家竇晶創作的「萌小芽科普繪本」系列時,有耳目一新之感。這是一套和一般幼兒讀物相近的開本,風格也相似的童書,它的裝幀設計談不上精緻,但很適合家庭親子閱讀。這套繪本有三個主要特點:第一,書中的故事貼近幼兒生活。
  • 使孩子"伶牙俐齒"四個小遊戲
    (二)傳電報  玩法:  成人在孩子耳邊講一些有趣的電報內容,如小猴在電燈泡裡跳迪斯科;小老鼠打敗了大老虎等。孩子聽後傳給第三個人,第三個人講出電報內容,發電報人進行驗證。如無第三個人 ,則要求孩子在成人耳邊再複述一遍。
  • 迷你世界:遊戲中存在的可怕力量,很多玩家都遇見過!
    迷你世界這款遊戲在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廣受大家喜愛的一款遊戲了,這款遊戲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的畫質非常的高,而且在遊戲中大家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所以說如果你在遊戲中想要獲得更多的好東西,那你首先就要靠自己的能力。
  • 書評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如果你愛看科幻電影,那你一定會喜歡《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家娃喜歡星辰大海,那你一定要給他買《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如果你也對浩瀚宇宙感興趣,那更不能錯過《科幻電影中的科學》。這是一本全年齡段的科普讀物說它全年齡段,是指它既適合小朋友,也適合大朋友。王元卓在前言中說:「如果你是小學生,那這套書就是科學家;如果你是科學家,那這套書就是小學生。」而在科學面前,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小學生。
  • 原來科學可以這麼有趣!一套書就能讓孩子學會思考、愛上鑽研
    其實,從科學啟蒙的角度看,這種煩惱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科學啟蒙的關鍵並不是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孩子學會思考、愛上鑽研、對科學產生興趣……我就遇到了一套適合5-7歲孩子的很有趣的科學啟蒙書——《第一次遇見科學》。發現這套書是在一個書店的活動上,兒子和朋友一人拿了一本看完就吵著要我們買下一整套,我粗略地翻了幾頁發現不錯就付帳了。
  • 【科學小實驗】No.31 小木條能挑米
    這運用到靜摩擦力的原理,當木條插入米中之後,如果你試圖移動木條,木條表面會與米產生靜摩擦力。木條與米的接觸面積越大,靜摩擦力就越大。若米瓶子的重力小於木條與米產生的靜摩擦力,那麼木條就會像被黏住一樣,導致我們不能將木條拔起來。從而就把米瓶子一起提起來了。今天是不是又get到了新技能!
  • 簡單有趣:14個讓孩子驚喜到爆的科學小實驗
    本平臺的大部分文章均為作者麥格編輯而成,歡迎個人轉發,有公眾號需要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謝謝:)關於我們 創意盒子Touchbox,不只分享精彩的創意內容,還出產原創的兒童創意手工產品,每月定期發布新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頁底的「閱讀原文」到微店來看看:)本篇文章來自微信號「牛媽養牛」,生活中的牛媽是個非常用心的媽媽,她在工作之餘常常陪伴5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究
    但是兒童早期科學啟蒙的範圍遠不限於此,植根於日常生活中豐富自然現象的科學探究,對於幼兒來說,更具深刻的價值和趣味,是兒童學習科學更為主要的途徑。科學啟蒙不僅僅是炫酷的STEM玩具更是植根於日常生活的科學探究孩子是在與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發展出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的。生活中許多熟悉的現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吸引著孩子去發現、去探究。
  • 多帶孩子玩迷宮遊戲,4大好處你可能從沒想過!
    這些小細節,一般人記不住,但他就像被印在了腦袋中一樣。不過相比起撿豆子,走迷宮遊戲的專注力訓練結果會更強。當孩子經常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他們的專注力會加速地提高。韓國有一位小女孩叫恩星,非常熱衷迷宮遊戲,幾乎每周都會到家裡附近的迷宮公園玩耍。
  • 【絲促會頭條】「當藝術與科學相遇···」之遇見
    【絲促會頭條】「當藝術與科學相遇······」之遇見2020/8/21 14:05:49 來源:西安絲促會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有文化大師領軍塑造和諧文化,有科學家團隊夯實絲路科技基礎,我則幸福地蕩漾在這新絲路上的陽光雨露裡。
  • 這3個科學小實驗在家就能玩,用來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再好不過了
    雖說科學小實驗也很不錯,可以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但我以為,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做實驗,給孩子充分的探索時間和動手機會,要比去培訓班每次連上2節課的效果更好。你可能會說,「我不知道怎麼陪孩子做小實驗,只能送去讓老師教。」其實很多小實驗操作起來都非常簡單,材料也很容易準備,只要知道了方法,就能經常陪孩子玩。今天,小樣媽就給大家準備了3個科學小實驗,和孩子一起動手試試看吧。
  • 暑假又到了:小學生趣味科學小實驗,陪孩子做一下,好玩益智
    教各位家長一招,父母可以在下班之後或是周末休息的時間裡,陪孩子做做科學小實驗,既能夠讓孩子有事做,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能夠激發孩子們的科學思維,是不是個好主意!以下這3個科學小實驗,就很不錯哦!
  • 愛因斯坦:孩子出生就是天才,是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了他們的天賦
    著名腦科專家、知名教育家洪蘭教授就曾表示從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效果遠比你打罵更有效,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儘可能的在孩子小時候為其創造一個充滿益智遊戲的房間,讓孩子在趣味中學習和成長。我就給孩子準備過很多益智遊戲,不過要說孩子最喜歡的益智遊戲,那麼還是這套《腦力總動員》,這是一本內容豐富、有趣,色彩鮮豔、圖片清晰的幼兒腦力開發書籍。
  • 少兒英語小遊戲激發孩子恆久學習興趣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少兒英語>正文少兒英語小遊戲激發孩子恆久學習興趣 2013-04-28 10:34 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