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 【專題】「川版四萬億」蘊含哪些投資機會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元東)今年10月22日,繼財富論壇、華商會之後,四川省政府新聞辦、發改委又在西博會上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地方版4萬億投資計劃。福建省隨後亦公布了約3.95萬億元的宏大投資規劃。一場地方版投資大潮席捲而來。相比此前備受爭議的「4萬億」,被市場稱作「川版四萬億」的投資計劃有何新意?
「川版4萬億」並非都是新項目
根據此次發布的四川省2013-2014年重大投資項目名錄,這批總計達4.26萬億元的重大投資項目包括2336個,主要包括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663個,總投資1.48萬億元;重大產業投資項目1349個,總投資2.42萬億元;重大民生工程及社會事業項目265個,總投資3147億元;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59個,總投資376億元。其實,早在前一年,四川就曾拋出2012版的3.67萬億投資規劃。此次投資規模進一步提升。
新版4萬億有何新意呢?四川一位區縣級項目官員向記者表述稱,首先,4萬億是投資規劃,是政府主導下希望達到的投資目標,具體執行到什麼程度有一個過程,其中會有一些變數,有些項目可能不及進度,有些沒有進入目錄的項目則可能新增;其次,前後兩年的投資項目有較大部分的重合,4萬億是兩年累計的投資規模,非一般人理解的一年。
記者翻閱2013年版投資目錄發現,最新版本的投資目錄表裡,確有不少項目與前一年度重合。如「巴中至廣安(川渝界)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176億元,建設年限為2011年-2015年;同一項目信息也出現在2012版目錄當中,只是去年發布的建設年限為2011-2014年。這個細節說明,該項目預計完成進度沒有達到預期,目前延遲了1年時間。
「四川4萬億有其獨特之處!」上述地方官員還向記者表示,四川地方版4萬億是落實到了具體項目上,且基本都是實在的,正在推進或計劃推進當中。他認為,對於4萬億完全沒必要太過於苛刻,計劃中的數字有些變動也並不重要。四川之所以敢於提出這一宏偉的投資計劃,也是有十分底氣的。四川在全國11個GDP超2萬億的大省中名列第8位。今年1-9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高於全國2.3%,在中西部地區首屈一指。與此同時,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背景下,四川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
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
「在前兩年投資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今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是不容易的!」正如四川發改委主任唐利民介紹,2008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只有幾千億,經過5.12大地震重建,整個投資規模迅速拉高至1.5萬億,2012年依然保持增長,達到1.8萬億,在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前提下,今年1-9月已經完成1.58萬億元,2013年預計將完成2.1萬億,預計該項指標在全國排位第6,高於全國經濟排序。
唐利民還向記者表示,2012年發布3.67萬元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後,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通過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今年以來,通過「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業四川行」等投資促進活動,四川共籤訂了626個正式合同,投資規模達到8337億元。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已有1188個項目達成,累計投資5765億元,其中巴中至南充的高速公路等230個項目建成;另外1054個計劃開工的項目已經開工650個,累計完成1970億元。可以說,一年前發布的2242個項目正有序推進,效果十分明顯。
不過,記者注意到,與往年不同,唐利民今年特別強調要努力激活民間投資,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範圍。為此,四川將進一步取消和下放審批權限,改善民營機制發展的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支持。今年4月,四川推出了全省乃至全國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高速公路招商推介會,面向省、內外具備融資能力強的投資者推介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等16個高速公路BOT招商項目,總投資約2077億元。在全國計劃參與投資的既有國企,也有民企,基本形成了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並重的格局。
記者獲取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民間投資所佔四川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為56%,低於全國今年1-9月份63.5%的水平,民間投資進一步上升的空間仍較大。
四川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還向記者表示,目前正在籌劃川南鐵路方案,初步方案是以四川鐵路投資集團為依託,吸引民間資本和各級政府投資者,組建項目業主,預計整條城際鐵路長約100公裡,投資110億元左右。可以看出,在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中,四川將向民資進一步開放,具備雄厚融資能力的上市公司無疑更具備競爭能力。
注重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四川地方版的4萬億越來越融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意識。唐利民也多次強調,四川的重大項目要圍繞國家產業政策,構建多點多極支撐,走區域協調發展之路。
四川提出了要重點發展7大優勢產業,推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飲料食品等發展成為萬億元產業集群,推動油氣化工、釩鈦鋼鐵及稀土、能源電力發展成為五千億元產業集群,同時做大做強汽車製造業。把做強優勢產業和化解產能過剩矛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抑制過剩產能擴張,淘汰落後產能,騰出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四川省率先在中西部地區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出發揮要素驅動的同時,逐步加大創新驅動力度。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批准建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實驗區,這或將正是四川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一個樣板。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盛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投資角度看,可以主要從兩個方面考量驅動創新的實施情況,到底有多少項目、多少資金用於企業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這個數據有沒有進一步提高;其次,項目資金的投入是否重點用在了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是否有利於產業增強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作為企業,當然要積極應對這些變化。他認為,民營資本參與四川投資的空間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記者還注意到的一個細節,四川新版4萬億重大項目目錄中,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部分由前一年的33個提升到59個,總投資也由110億元大幅提升到376億元。
「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這輪投資落下帷幕後我們還能幹什麼?」四川路橋董事長孫雲向記者表示,四川交通建設的新一輪集中建設期正在強有力地推進,四川未來5年預計還能保持較高投資水平,但5年甚至10年以後呢?企業家必須未雨綢繆、考慮更長遠的未來。公司已經提出多元化發展戰略,除路橋施工主業外,逐步形成包括礦產資源、水電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產業三個板塊。可以看出,四川4萬億雖然尚未落下帷幕,但產業升級、創業轉型升級似乎已經開始由口號深入到企業實際行動當中了。這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