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聚焦|液晶面板製造工藝流程

2021-01-09 騰訊網

DAS BG CTO知識架構運營科 出品

第760篇推文

液晶顯示器的核心:液晶面板;液晶顯示器重要的技術提升,如LED背光、超廣視角、都與面板有著直接的關係。而佔一臺液晶顯示器80%成本的液晶面板,足以說明它才是整臺顯示器的核心部分,它的好壞可以說直接決定了一臺液晶顯示器品質是否優秀。

如此來看,民用的液晶顯示器的生產只是一個組裝的過程,將液晶面板、主控電路、外殼等部分進行主裝,基本上不會有太過於複雜的技術問題。難道這是說,液晶顯示器其實是技術含量不好的產品嗎?其實不然,液晶面板的生產製造過程非常繁複,至少需要300道流程工藝,全程需在無塵的環境、精密的技術工藝下進行。

液晶面板的大體結構其實並不是很複雜,筆者將其分為液晶板與背光系統兩部分。

液晶面板的LED背光系統

背光系統包括背光板、背光源(CCFL或LED)、擴散板(用於將光線分布均勻)、擴散片等等。由於液晶不會發光,因此需要藉助其他光源來照亮,背光系統的作用就在於此,但目前所用的CCFL燈管或LED背光,都不具備面光源的特性,因此需要導光板、擴散片之類的組件,使線狀或點狀光源的光均勻到整個面,目的是為了讓液晶面板整個面上不同點的發光強度相同,但實際要做到理想狀態非常困難,只能是儘量減少亮度的不均勻性,這對背光系統的設計與做工有很大的考驗。

液晶板在未通電情況下呈半透明狀態

可彎曲的柔性印刷板起到信號傳輸的作用,並且通過異向性導電膠與印刷電路板(藍色PCB板的部分)壓和,使兩者連接想通。

液晶板從外到裡分別是水平偏光片、彩色濾光片、液晶、TFT玻璃、垂直偏光片,此外在液晶面板邊上還有驅動IC與印刷電路板,主要用於控制液晶板內的液晶分子轉動與顯示信號的傳輸。液晶板很薄,不通電的情況下呈半透明狀態,它的大體構造就像三明治,下層TFT玻璃與上層彩色濾光片中間夾著液晶。

微觀液晶面板,會看到紅綠藍為一組三原色,一般一組或兩組為一個像素

液晶具備固態晶體的光線折射性質,同時具備液體的流動特性,在電極的驅動下,可以按照主控想要的方式進行排列,控制光線透過的強弱,然後在彩色濾光片上,通過紅、綠、藍三基色進行每個像素的調色,最終得到完整畫面影像。

按照功能的劃分可以將液晶面板分為液晶板與背光系統部分,而要生產一塊液晶面板,卻需要經過「前段Array製程、中段Cell製程、後段模組組裝」三個複雜的過程。今天我們將在此,為大家詳細介紹液晶面板的生產製造流程。

● 前段Array製程:薄膜/黃光/蝕刻/剝膜(一)

液晶面板製造的前段Array製程主要是「薄膜、黃光、蝕刻、剝膜」四大部分,如果僅僅是這樣看,很多網友根本不解這四步的具體含義,以及為什麼會這樣做。

首先,液晶分子的運動與排列都需要電子來驅動,因此在液晶的載體——TFT玻璃上,必須有能夠導電的部分,來控制液晶的運動,這裡將會用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導電金屬)來做這件事情。ITO是透明的,也成薄膜導電晶體,這樣才不會阻擋背光。

液晶分子排列的不同以及快速的運動變化,才能保證每個像素精準顯示相應的顏色,並且圖像的變化精確快速,這就要求對液晶分子控制的精密。ITO薄膜需要做特殊的處理,就猶如在PCB板上印刷電路一般,在整個液晶板上畫出導電線路。

首先,需要在TFT玻璃上沉積ITO薄膜層,這樣整塊TFT玻璃上就有了一層平滑均勻的ITO薄膜。然後用離子水,將ITO玻璃洗淨,準備進入下一步驟。

接下來,要在沉積了ITO薄膜的玻璃上塗上光刻膠,在ITO玻璃上形成一層均勻的光阻層。然後烘烤一段時間,將光刻膠的溶劑部分揮發,增加光阻材料與ITO玻璃的粘合度。

用紫外光(UV)通過預先製作好的電極圖形掩模版照射光刻膠表面,使被照光刻膠層發生反應,在塗有光刻膠的玻璃上覆蓋光刻掩模版在紫外燈下對光刻膠進行選擇性曝光。

● 前段Array製程:薄膜/黃光/蝕刻/剝膜(二)

我們以一個像素單位為例,如上圖,這個像素中,淺色部分未曝光,而深色的是曝光部分。

接著,用顯影劑將曝光部分的光刻膠清洗掉,這樣就只剩下未曝光的光刻膠部分,然後用去離子水將溶解的光刻膠衝走。

顯影之後需要加熱烘烤,讓未曝光的光刻膠更加堅固的依附在ITO玻璃上

然後用適當的酸刻液將無光刻膠覆蓋的ITO膜的蝕刻掉,只保留光刻膠下方的ITO膜。ITO玻璃為(In2O3 與SnO2)的導電玻璃,未被光刻膠覆蓋的ITO膜易與酸發生反應,而被光刻膠覆蓋的ITO膜可以保留下來,得到相應的拉線電極。

● 前段Array製程:薄膜/黃光/蝕刻/剝膜(三)

剝膜:用高濃度的鹼液(NaOH溶液)作脫膜液,將玻璃上餘下的光刻膠剝離掉,從而使ITO玻璃形成與光刻掩模版完全一致的ITO圖形。

用有機溶液衝洗玻璃基本標籤,將反應後的光刻膠帶走,讓玻璃保持潔淨狀態。這樣就完成了第一道薄膜導電晶體製程,一般至少需要5道相同的過程,在玻璃上形成複雜精密的電極圖形。

用相同的方法在玻璃上拉出其他的ITO電極圖形

形成複雜精密的電極圖形,可以更好的控制液晶分子的運動

這樣,前段Array製程就結束了。從整個過程不難看出,前面在TFT玻璃上沉積ITO薄膜、塗光刻膠、曝光、顯影、蝕刻,最終是為了在TFT玻璃上形成前期設計好的ITO電極圖形,以便於在玻璃上控制液晶分子的運動。整個生產過程的大致步驟並不複雜,但是技術上的細節和注意事項非常繁瑣,這裡我們就不多做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

液晶板所用玻璃的製造工藝也是非常講究。目前,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用玻璃,主要由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等廠商提供,處於液晶面板生產製造的上遊,這些廠商都掌握著玻璃生產工藝的技術專利。

來源:BOE知識酷

相關焦點

  • 液晶面板行業深度分析:格局重塑,聚焦新機
    拉長周期來看,建議關注在需求端對行業改善有實質性利好的細分領域,TV 大 尺寸聚焦 Mini LED 背光技術,封裝龍頭國星光電技術儲備完善,具備先發優勢, 有望受益高畫質化對於 Mini LED 背光需求的提速;小尺寸領域關注全球龍頭深天 馬 A,OLED 在 2020 年 Q4 開始量產,預計明年將進一步放量,深耕智慧型手機 面板領域積累的優勢有望快速導入 OLED 在終端品牌的滲透。
  • 行業聚焦 | TFT-LCD面板的製造工藝流程(附視頻詳解)
    來源:巨世顯示&華林科納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英語: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 液晶面板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液晶和半導體一樣都是對生產工藝和技術要求極高的高科技行業,這也是該類生產技術壟斷在少數國家的重要原因。事實上TFT-LCD的研究起源於歐美,產業化則是由日本完成的。因此最早的理論研究和基礎專利基本集中在歐美,而產品和工藝方面的技術則主要掌握在日韓手中。
  • TFT-LCD面板的製造工藝流程和行業最新發展趁勢
    中國顯示面板行業十大發展趨勢分析   當前,全球新型顯示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屏幕大尺寸趨勢帶動產業發展,AMOLED在中小尺寸產品市場的滲透率快速提升,液晶顯示在大尺寸產品市場依然保持主流地位。
  • 超詳細的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
    先來看一張屏幕解析度表: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上遊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遊則主要是面板製造廠為主的加工製造,主要製程包括清洗,塗布,曝光,蝕刻,電鍍等等。
  • 2015行業洗牌 液晶面板廠商排名與動向
    當前的液晶顯示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上升階段,市場需求朝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同時訂單數量巨大。液晶面板作為顯示器最關鍵的組件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即便是新興液晶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但上遊面板廠商卻幾乎永遠都是那麼幾家。
  • TFT-LCD面板的製造工藝流程(圖解)
    TFT-LCD面板的製作流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屏TFT-LCD)的模塊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模塊在TFT Array玻璃的上面有著無數的畫素(pixel)排列著,而彩色的濾光片則是畫面顏色的重要來源,液晶呢便夾雜在TFT Array以及彩色的濾光片之間。 當電壓在TFT(電晶體)的時候,液晶轉向,那麼光線便穿過了液晶在面板上面產生了一個畫素,而此光源呢,則是由背光模塊所負責提供的。此時,彩色的濾光片給予了每一個畫素特定的一個顏色。
  • 探秘華星光電液晶面板的製造過程
    透過隔離玻璃,看到排列整齊的機器巨大的機器臂遊刃有餘地將一塊塊2.2米×2.5米玻璃運到機器內加工,加工之後又通過自動傳輸系統輕鬆自如地將之運去進行下一個製造流程,場面蔚為壯觀。  「我們看電視的屏幕就是這樣的玻璃製作而成,不過是兩塊玻璃通過工藝技術粘合在一起,中間是能夠改變光源的液晶,液晶在電的作用下不斷移動偏轉,於是我們就能看到不同的視像了。」華星光電陣列彩膜廠廠長陳盛中介紹,這兩塊玻璃一塊由彩膜廠製造,一塊由陣列廠製造,兩塊玻璃從進入機器流程到拼接黏合到一塊,再到切割成32寸面板或55寸面板,需要10天。
  • 獨家詳解液晶面板製造_-泡泡網
    按照功能的劃分可以將液晶面板分為液晶板與背光系統部分,而要生產一塊液晶面板,卻需要經過「前段Array製程、中段Cell製程、後段模組組裝」三個複雜的過程。今天我們將在此,為大家詳細介紹液晶面板的生產製造流程。
  • 液晶面板怎樣切割_液晶面板切割工藝
    液晶顯示面板是液晶顯示器的重要元器件,在製造或使用液晶顯示面板時,可能會出現D規不良的液晶顯示面板以及報廢的大尺寸面板,如何將原本價值低微的不良品或報廢品改造成價格較高之良品,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將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切割成小尺寸液晶顯示面板時存在三大技術難題:   1、原液晶顯示面板中的不良玻璃切割後切口洞開存在液晶漏失;   2、切割時會切到TFT晶體,造成底部切割處迴路短路導致畫面顯示時出現線條不良;   3、原液晶顯示面板中的玻璃已帶有偏光片,切割時因有偏光片,切割刀輪無法直接接觸到玻璃表面,需要將偏光片撕除後露出玻璃方可切割,而撕除偏光片不但造成材料成本浪費
  • 獨家詳解液晶面板製造
    曾經爆發過的面板門事件,足以解釋用戶對於液晶顯示器所採用液晶面板類型的重視,不僅如此,液晶顯示器重要的技術提升,如LED背光,超廣視角,都與面板有著直接的關係。而佔一臺液晶顯示器80%成本的液晶面板,足以說明它才是整臺顯示器的核心部分,它的好壞,可以說直接決定了一臺液晶顯示器品質是否優秀。
  • 液晶面板行業深度報告:LCD風雲再起,龍頭邁入收穫期
    LCD 面板景氣上行,5 月以來面板價格加速上漲(略) 2010 年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提出「液晶顯示行業生存定律」,業內稱為「王氏定律」,具 體指:每三年,液晶顯示面板價格會下降 50%,企業若要生存下去,產品性能和有效技術 保有量必須提升一倍以上。
  • PCB雙面板基本製造工藝流程及測試
    PCBA工藝流程 PCBA工藝流程十分複雜,基本要經歷近50道工序,從電路板製程、元器件採購與檢驗、SMT貼片組裝、DIP插件、PCBA測試、程序燒制、包裝等重要過程。其中,電路板製程擁有20~30道工序,程序極為複雜。通過下圖詳細展示PCBA加工工藝流程,讓您快速擁有相關專業知識。
  • 深度解析京東方_行業新聞_液晶面板資訊_液晶面板_觸控螢幕與OLED網
    2003 年京東方 3.8 億美元收購了韓國現代電子液晶業務 (G2.5\G3\G3.5),標誌中國進軍液晶平板顯示器生產領域。2009 年後,京東方連續上 馬北京、合肥、重慶、福州四條 G8.5 線。從併購、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建立公司技術、 製造、營銷、供應鏈和專業管理體系。在早期「海外收購、自主建線」的紮根戰略提升 核心技術競爭力,率先形成市場優勢。
  • 全球液晶面板廠商有哪些_全球十大液晶面板廠商排名
    全球液晶面板廠商排名一——LGDisplay(LG) LGDisplay(中文名是樂金顯示)是目前世界第一液晶面板製造商,隸屬於LG集團,總部位於韓國首爾,在韓國、中國、美國、日本和歐洲設有研發、生產和貿易機構。
  • 液晶面板價格跌破成本線,各面板廠電視面板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
    電視面板的2019年:液晶落幕時。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2019年的電視液晶面板行業,那就是「寒冬」。到目前為止,主流尺寸產品價格都已跌破成本線,並且達到歷史最低點,各家面板廠的電視面板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
  • 2018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預測2019年顯示面板產量...
    2018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預測2019年顯示面板產量有望居全球首位  2019-01-09 09:33:
  • 10項TFTLCD製程技術將改變液晶面板業
    解析度超過每英寸230像素(230 PPI)的液晶面板,如蘋果的Retina Display,高光穿透率可以使能耗降到最低,使可攜式設備可長時間使用而不用充電。NPD DisplaySearch製造領域研究副總Charles Annis表示,「由於平板顯示獲利壓力大,面板廠商轉而投入快速發展的可攜式應用,並積極尋求各種可降低成本的策略。因此,高遷移率背板、光配向(optical alignment)、高解析度曝光技術(high resolution lithography)和先進的液晶模塊組合預計將在明年成為最重要的生產技術。」
  • 華星光電搶佔高世代液晶面板高地
    儘管是十一黃金周假期,地處光明新區的華星光電8.5代線液晶面板廠依然保持滿產。不遠處,正在建設的華星光電11代線液晶面板廠工地,也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記者近日到華星光電採訪,看到的是一片令人興奮的場景。
  • 重慶液晶面板低成本光刻工藝取得突破
    從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成功研製了用於微電子光刻的「2-12英寸UVLED平行光曝光模組」及用於PCB、液晶面板和觸控螢幕等光刻裝備的「5KW、8KW、10KW汞燈替代UVLED光源模組」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