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緩解全球變暖

2021-02-20 中美生物燃料論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報告表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至2052年間就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而能否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中設定的"1.5攝氏度控溫目標",今後數十年將成為對地球生態系統和許多人來說"生死攸關"的大事。實現「1.5攝氏度控溫目標」目標,亟待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且在能源體系、耕地使用、城市和工業設計、交通、建築等領域迅速作出深刻變革。

    美國能源部大湖生物能源研究中心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在改善全球變暖背景下,深入研究了生物燃料對改善全球變暖的環境效益。這項研究是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SU)的凱洛格生物站和威斯康星大學的阿靈頓研究站完成的,這兩個研究站都是美國能源部大湖生物能源研究中心的延伸。科學家分析了幾種纖維素生物燃料作物,以測試其在乙醇燃料和電動輕型車輛(如小型卡車和乘用車)中替代石油後的環境效益。    這些生物質原料包括玉米秸稈、芒草、柳枝稷等。根據研究結果表明,上述原料生產的乙醇可減排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為204%至416%,用這些植物進行生物質發電後,電動汽車可減排的二氧化碳強度則達到74% -303%。

     上述這些生物質原料,一類是以玉米秸稈為主的農業廢棄物,一類是可以利用邊際土地種植的能源作物。

航拍的密西根州生物燃料種植系統照片

   密西根州立大學負責這項研究的菲爾·羅伯森教授說:這意味著我們有可能在更多的邊際土地上生產這些農作物,用於生產生物燃料,下一階段的研究是評估生物能源作物的其他環境和經濟方面。好的生物燃料作物必須對農民具有經濟吸引力,並且更少的使用農藥,以此來保護環境。

資料來源:美國能源部等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後臺留言或郵箱Biofuels-forum@hotmail.com),我們將立即處理。本公眾號的原創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變燃料,牛津大學新研究有望緩解全球變暖
    過去十年航空業一直在尋找減少其全球碳排放量的方法,比如購買碳補償、植樹或風力發電廠,以彌補高空飛行的飛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與此同時,舊金山、芝加哥和洛杉磯的機場,以及歐洲的十幾家機場,都在用更環保的替代性燃料為飛機加油,以幫助實現碳減排目標。
  • 有效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7個簡單應對方法
    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複雜的潛在影響,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導致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
  • 生物改性複合材料制塑膠袋可緩解全球變暖問題
    「這個就是我們公司用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所生產的塑膠袋、餐具。」在浙江華發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工作人員張劍鋒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用新型材料所生產的環保產品,「綠色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的出現能緩解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
  • 如果小冰河時期到來,能否緩解全球變暖?說出來你別不信
    如果小冰河時期到來,的確是可以緩解一下全球面暖的問題的。全球變暖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由於人們的活動燃燒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這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增加,從而產生了溫室效應,讓地球溫度升高。全球氣候變暖會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最終威脅到人類是生存。
  • 如果小冰河時期到來,能否緩解全球變暖?內行人「一語道破」
    ,喜歡我推薦的文章的小夥伴們可以多多關注我,每天會為大家獻上科學文章 如果小冰河時期到來,的確是可以緩解一下全球面暖的問題的全球變暖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由於人們的活動燃燒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這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增加,從而產生了溫室效應,讓地球溫度升高。全球氣候變暖會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最終威脅到人類是生存。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就比如如果人類全面放棄化石燃料,那麼人類的日常生活和科學發展肯定會受到重大的影響。而且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問題,需要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進行溝通協商解決,不是某一個國家就能改善的。但是全球變暖的問題確實很嚴峻,為此世界各國多次召開有關全球變暖的商討大會,但是由於利益糾纏原因這些大會的結果都很不理想。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全球變暖是真的嗎?
    的論文,「全球變暖」這個詞首次在科學文獻中出現(Broecker等,1975)。44年過去了,全球變暖的事實逐漸被發現,原因慢慢被揭露,其對人類、生態系統、地球各圈層的以負面為主的影響也不斷顯現。科學家們逐漸建立起了以 「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了百餘年來的全球變暖」 為核心的全球變暖理論。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地球正處於氣溫較高的間冰期人為原因:人類燃燒大量礦物燃料,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砍伐森林等造成植物對CO2吸收的減少;氟氯烴化合物等溫室氣體增多。
  • 緩減全球變暖趨勢,海立睿能在行動
    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 那麼,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 WO3催化燃料電池車緩解氣候變暖
  • 稻田土壤施肥可緩解全球變暖—新聞—科學網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土壤固碳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稻田土壤約佔我國總土壤固碳潛力的40%,因此,探討稻田土壤碳循環和固碳機理對於減緩全球變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土壤固碳的能力一般是通過考察碳庫變化、團聚體形成、腐殖質形成等過程來評估,但鮮有研究表徵團聚體之間和內部的碳通量。
  • 種1萬億棵樹,就能逆轉全球變暖嗎?-虎嗅網
    美國總統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宣布加入「一萬億棵樹」活動 | 圖源@觀察者網 / 嗶哩嗶哩視頻網站這項雄心勃勃的超大型樹木種植計劃由來已久,早在2006年,聯合國環境署第一次提出「十億棵樹倡議」,要用一年的時間在世界範圍內種下10億棵樹,以緩解全球變暖
  • 科學吸收CO 可以緩解全球變暖嗎?
    很多科學家認為,即使所有國家都願意減排,目標也不一定會實現,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估計也將達到3攝氏度左右。最近的一份科學報告也顯示,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可能性只有5%左右。全球將以不同的方式感受氣候變暖若我們仍不能對全球變暖的氣候加以重視,那麼全球變暖將在世界不同地區給我們帶來致命打擊。
  • 全球變暖讓植物無所適從 城市熱島急需綠化來緩解
    但不時見諸報端的一些相關新聞報導,足以令人相信,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綠化亟待強化。     氣候變暖讓植物無所適從     近日在廣東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開幕的梅花節遇到了「尷尬」:園內往年12月開始就有一簇簇白花綻放的10萬株梅樹枝頭,如今仍是光禿禿的,上面只是大量花蕾含苞欲放。
  • 種植樹木能夠緩解全球變暖,可科學家卻警告:莫把沙漠變綠洲?
    綠色植物能夠防止水土流失之外,還能淨化空氣,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緩解全球變暖的趨勢。相信不少人都在支付寶上種過樹木。這也是一種倡導大家種植樹木保護環境的做法。在數億人們的努力之下,很多地區的環境都有所改善,甚至有不少沙漠正在變成綠洲。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全球變暖的原因  1、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者是大量砍伐森林並且將其焚燒,從而產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對策
    原標題: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對策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近50年來,氣溫上升的腳步在加快。據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劉洪濱博士介紹,過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明顯升高,本世紀變暖幅度還會增大。最新觀測表明,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74℃,20世紀後半葉北半球平均溫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
  • Nature警告:全球氣候變暖將造成生物多樣性斷崖式下降
    然而,4月10日的一篇最新 Nature 論文指出,對於大部分動植物來說,全球變暖帶來的急劇變化,會導致其無法快速適應而導致滅絕。模型預測。截至2100年,取決於人類是否達成減排目標,全球生物多樣性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降。為保護地球生態多樣性,需要建立監控系統,以確定在特定地區,是否越過了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