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2月23日消息:「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這句古詩說明,早在陸遊那個時代,人們就已察覺到城市暖於郊區。
在現代城市,熱島效應由於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等諸多原因而持續增強,感受四季分明、冷暖更替可能會越來越成為一種奢望。「城市會最終成為一個與自然生態完全絕緣的『孤島』嗎?」誰知道呢?但不時見諸報端的一些相關新聞報導,足以令人相信,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綠化亟待強化。
氣候變暖讓植物無所適從
近日在廣東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開幕的梅花節遇到了「尷尬」:園內往年12月開始就有一簇簇白花綻放的10萬株梅樹枝頭,如今仍是光禿禿的,上面只是大量花蕾含苞欲放。不無諷刺的是,在距該公園不遠處的溪頭村,桃樹枝頭卻已有粉紅色花朵迎風怒放,花朵約佔枝頭的1/3,遠遠望去,一片紅色,十分好看。
何以如此?專家認為,今年冬天氣候偏暖,讓自然植物無所適從,出現生長紊亂。不無巧合的是,在長沙嶽麓山,前些日子有不少遊人發現,今秋的紅葉也沒有原來那麼紅了。原因也是氣候偏暖。
據分析,楓葉變紅主要與山上晝夜溫差有關,以前到11月份時,嶽麓山晝夜溫差能達到10攝氏度以上,紅葉一天一個樣;而今年即使到了農曆10月份,氣溫變化還不是很明顯,山上的晝夜溫差變小,導致紅葉不僅紅得慢,還「褪」了色。
本來,這些位於大中城市附近的各類公園,是現代都市人親近自然、擁抱自然、回歸自然的第一選擇。但是現在,這裡的風景已然變了樣,甚至變得陌生。在本來應該盛開、變紅的季節,梅花不開了,紅葉也不紅了。「原本應該早春怒放的桃花,冬天就能繁花滿枝,感覺有點怪,這跟擺在家裡的假花有什麼不同?」
的確,自然植物與一度遍布城市街頭、廣場的那些塑料仿真花草樹木之間的差別似乎正在變小、界限也正在模糊。
城市熱島急需綠化來緩解
其實,打亂自然季節變換的節奏、造成植物生長出現紊亂的原因,正是日漸增強的城市熱島效應。在氣象學近地面大氣等溫線圖上,離城市中心越遠的郊外廣闊地區,其氣溫變化就越小,如同一個平靜的海面;而越靠近城區中心氣溫則越高,如同突出海面的島嶼,故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
在我們身邊,如果吸收溫室氣體的綠色植物在一天天減少——全球範圍內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加劇了這一點,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又持續加大,必然產生熱島效應,也稱溫室效應。這直接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
最近,關於義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不少街道為上升的海水所淹沒的消息,成為諸多媒體報導的熱點。其原因也是全球氣候變暖。而城市熱島效應,從本質上說,其實就是局部範圍內的氣候變暖。
近年來,城市熱島總面積有所增加似乎是一個趨勢。據相關報導,來自重慶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所的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在重慶主城核心區511.4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次強熱島以上的總面積為168.6平方公裡,佔到了核心區的33%,比2001年增加了37.8平方公裡。以佔地面積僅9.3平方公裡的渝中半島為例,其次強熱島以上的總面積就達到5.2平方公裡,佔整個渝中半島的55.91%。
「要真正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綠化是造價相對最低且又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專家們相對一致的看法。為什麼?概而言之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綠色植物能吸收太陽輻射和環境中的熱量,通過蒸騰作用,將所吸收的水分以氣態散布到大氣中,不僅溼潤了空氣,同時也帶走了一部分熱量,從而降低了地表的溫度;另一方面,由於植物葉片的作用,阻擋了太陽輻射到達地表,降低了地表溫度,從而改善地表與空氣間的熱量交換,最終達到了減緩熱島效應的目的。
有數據表明: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綠地才有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熱島效應可減少3/4;綠化覆蓋率達到60%以上,熱島效應才能基本被控制。
重視高大喬木的作用
當然,「熱島時代」的城市綠化,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增加。一個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怎麼樣,不僅要看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以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三大園林指標,更要看「綠量」——樹上每片樹葉的面積之和。
城市綠化必須追求質量,單純追求綠地率,可能有失偏頗。「弄幾噸草種撒一下,過幾天,就能增加一大片綠地。」曾有專家說,「這樣的『綠地毯』是很漂亮,但從生態價值來看,難與樹木相比。十畝草相當於一畝樹,應多建以喬木為主的綠地,為城市降溫。」今後,城市園林綠化不僅要見縫插綠,更要儘量多栽樹木,形成面積幾百畝哪怕是幾畝的城市森林。
的確,一個合理、完善的城市綠化體系,應該層次豐富,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視覺感觀的美化上。在城郊建森林、或者用城市林帶將城區「切割」,都是一些不錯的規劃設計。在構造城市森林方面,廣州、南京、武漢、重慶等國內大城市均已開始行動。有報導稱,南京在周邊準備投入100多億元培植140萬畝連片林地,北京近年來也在逐漸加大郊野公園和城市綠色隔離帶建設的力度。
「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通過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各種類型的森林和以樹木為主體的綠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強化「熱島時代」的城市綠化、提高城市綠化質量,國家森林城市相關定義顯然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相關連結]世界氣象組織稱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世界氣象組織16日公布的年度報告說,即將結束的2008年很可能是自1850年有氣象紀錄以來第10個最熱的年份,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海洋和陸地表面的溫度估計比1961年~1990年的平均溫度14攝氏度高出0.31攝氏度;而北冰洋的冰雪覆蓋範圍降至自1979年衛星測量以來的第二個最低點。同時,2008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世界許多地方出現了洪災、嚴重和持續乾旱、冰雪風暴、熱浪和寒潮等極端天氣。
在16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指出,所有比2008年熱的年份都集中在過去12年裡,這再次證明了全球變暖的趨勢。雅羅預計,2009年可能不會發生「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
「越秀」將改建成廣州最大生態公園 總投資6593萬元
大興安嶺綠化樹種俏銷烏蘭巴託
昆明實施園林綠化管理制度 1、6月栽種落葉樹和常綠樹
苗木新優品種介紹:葉奇果豔的聖誕冬青—枸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