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讓植物無所適從 城市熱島急需綠化來緩解

2020-11-24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12月23日消息:「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這句古詩說明,早在陸遊那個時代,人們就已察覺到城市暖於郊區。

    在現代城市,熱島效應由於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等諸多原因而持續增強,感受四季分明、冷暖更替可能會越來越成為一種奢望。「城市會最終成為一個與自然生態完全絕緣的『孤島』嗎?」誰知道呢?但不時見諸報端的一些相關新聞報導,足以令人相信,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綠化亟待強化。

    氣候變暖讓植物無所適從

    近日在廣東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開幕的梅花節遇到了「尷尬」:園內往年12月開始就有一簇簇白花綻放的10萬株梅樹枝頭,如今仍是光禿禿的,上面只是大量花蕾含苞欲放。不無諷刺的是,在距該公園不遠處的溪頭村,桃樹枝頭卻已有粉紅色花朵迎風怒放,花朵約佔枝頭的1/3,遠遠望去,一片紅色,十分好看。

    何以如此?專家認為,今年冬天氣候偏暖,讓自然植物無所適從,出現生長紊亂。不無巧合的是,在長沙嶽麓山,前些日子有不少遊人發現,今秋的紅葉也沒有原來那麼紅了。原因也是氣候偏暖。

    據分析,楓葉變紅主要與山上晝夜溫差有關,以前到11月份時,嶽麓山晝夜溫差能達到10攝氏度以上,紅葉一天一個樣;而今年即使到了農曆10月份,氣溫變化還不是很明顯,山上的晝夜溫差變小,導致紅葉不僅紅得慢,還「褪」了色。

    本來,這些位於大中城市附近的各類公園,是現代都市人親近自然、擁抱自然、回歸自然的第一選擇。但是現在,這裡的風景已然變了樣,甚至變得陌生。在本來應該盛開、變紅的季節,梅花不開了,紅葉也不紅了。「原本應該早春怒放的桃花,冬天就能繁花滿枝,感覺有點怪,這跟擺在家裡的假花有什麼不同?」

    的確,自然植物與一度遍布城市街頭、廣場的那些塑料仿真花草樹木之間的差別似乎正在變小、界限也正在模糊。

    城市熱島急需綠化來緩解

    其實,打亂自然季節變換的節奏、造成植物生長出現紊亂的原因,正是日漸增強的城市熱島效應。在氣象學近地面大氣等溫線圖上,離城市中心越遠的郊外廣闊地區,其氣溫變化就越小,如同一個平靜的海面;而越靠近城區中心氣溫則越高,如同突出海面的島嶼,故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

    在我們身邊,如果吸收溫室氣體的綠色植物在一天天減少——全球範圍內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加劇了這一點,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又持續加大,必然產生熱島效應,也稱溫室效應。這直接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

    最近,關於義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不少街道為上升的海水所淹沒的消息,成為諸多媒體報導的熱點。其原因也是全球氣候變暖。而城市熱島效應,從本質上說,其實就是局部範圍內的氣候變暖。

    近年來,城市熱島總面積有所增加似乎是一個趨勢。據相關報導,來自重慶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所的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在重慶主城核心區511.4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次強熱島以上的總面積為168.6平方公裡,佔到了核心區的33%,比2001年增加了37.8平方公裡。以佔地面積僅9.3平方公裡的渝中半島為例,其次強熱島以上的總面積就達到5.2平方公裡,佔整個渝中半島的55.91%。

    「要真正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綠化是造價相對最低且又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專家們相對一致的看法。為什麼?概而言之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綠色植物能吸收太陽輻射和環境中的熱量,通過蒸騰作用,將所吸收的水分以氣態散布到大氣中,不僅溼潤了空氣,同時也帶走了一部分熱量,從而降低了地表的溫度;另一方面,由於植物葉片的作用,阻擋了太陽輻射到達地表,降低了地表溫度,從而改善地表與空氣間的熱量交換,最終達到了減緩熱島效應的目的。

    有數據表明: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綠地才有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熱島效應可減少3/4;綠化覆蓋率達到60%以上,熱島效應才能基本被控制。

    重視高大喬木的作用

    當然,「熱島時代」的城市綠化,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增加。一個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怎麼樣,不僅要看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以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三大園林指標,更要看「綠量」——樹上每片樹葉的面積之和。

    城市綠化必須追求質量,單純追求綠地率,可能有失偏頗。「弄幾噸草種撒一下,過幾天,就能增加一大片綠地。」曾有專家說,「這樣的『綠地毯』是很漂亮,但從生態價值來看,難與樹木相比。十畝草相當於一畝樹,應多建以喬木為主的綠地,為城市降溫。」今後,城市園林綠化不僅要見縫插綠,更要儘量多栽樹木,形成面積幾百畝哪怕是幾畝的城市森林。

    的確,一個合理、完善的城市綠化體系,應該層次豐富,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視覺感觀的美化上。在城郊建森林、或者用城市林帶將城區「切割」,都是一些不錯的規劃設計。在構造城市森林方面,廣州、南京、武漢、重慶等國內大城市均已開始行動。有報導稱,南京在周邊準備投入100多億元培植140萬畝連片林地,北京近年來也在逐漸加大郊野公園和城市綠色隔離帶建設的力度。

    「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通過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各種類型的森林和以樹木為主體的綠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為主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強化「熱島時代」的城市綠化、提高城市綠化質量,國家森林城市相關定義顯然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相關連結]世界氣象組織稱全球變暖仍在持續

    世界氣象組織16日公布的年度報告說,即將結束的2008年很可能是自1850年有氣象紀錄以來第10個最熱的年份,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仍在持續。

    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海洋和陸地表面的溫度估計比1961年~1990年的平均溫度14攝氏度高出0.31攝氏度;而北冰洋的冰雪覆蓋範圍降至自1979年衛星測量以來的第二個最低點。同時,2008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世界許多地方出現了洪災、嚴重和持續乾旱、冰雪風暴、熱浪和寒潮等極端天氣。

    在16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指出,所有比2008年熱的年份都集中在過去12年裡,這再次證明了全球變暖的趨勢。雅羅預計,2009年可能不會發生「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

 

「越秀」將改建成廣州最大生態公園 總投資6593萬元

大興安嶺綠化樹種俏銷烏蘭巴託

昆明實施園林綠化管理制度 1、6月栽種落葉樹和常綠樹

苗木新優品種介紹:葉奇果豔的聖誕冬青—枸骨(圖)

相關焦點

  • 香港:增加綠化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香港市區植被面積不足一成,增加綠化有助於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中國園林網8月11日消息:城市熱島效應帶來一連串環境和社會問題,例如加劇空氣汙染問題、增加散播傳染病、增加能源需求等,但城市已建成,發展不能隨意喊停,如何才為城市降溫?
  • 熱島效應:「發燒」的城市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多種因素讓人口高度密集和發達的城市形成強大的「熱島」。熱島效應不僅影響城市的生態環境,還對居民的健康產生威脅。城區中溫度最高的區域往往與最深的城市街道相對應,即通常分布在市中心。  如果街道走向設計或幾何形狀不合理,則密不通風,風速小,熱量不易散發,溫室氣體也難於迅速擴散,導致局部氣溫過高。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的城市規劃與交通布局,將對緩解熱島效應有重要意義。  此外,還有城市規模的影響。即使是1000人的小城鎮,也能在長時間溫度記錄中觀測到熱島效應的存在。
  • 緩解熱島效應滬上立體綠化各顯神通 攀緣植物是最大"增量"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教授級高工傅徽楠做過評估,夏季時,林蔭道下的溫度可降低5℃至7℃,降溫程度與樹冠大小、樹蔭面積和植株距離有關。  上海林蔭道種植樹木以香樟木和懸鈴木為主,香樟木四季常青,適合用於城市主幹道,延中綠地就以24棵香樟木開啟了城市中心綠地的建設。人們熟悉的法國梧桐屬於懸鈴木科,冬天會掉葉子,所以適合種植在夏天需要遮蔭、冬天需要陽光的居民小區。
  • 美科學家發現城市熱島效應對全球變暖影響不大
    在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多大影響一直就是爭論焦點。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對熱島效應的影響進行量化。研究結果顯示,與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相比,熱島效應的影響非常有限。研究領導人、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馬克-雅各布森表示:「在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的影響比例可能在2%到4%之間。」
  • 城市熱島效應形成原因 因如何用綠化防治
    綜上所述,熱島效應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的確不小,但若能夠正確的利用已有的技術,控制城市的過快發展,合理規劃城市,這個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夜間它將大大減少城區地表有效長波輻射所造成的熱量損耗,起到保溫作用,使城市比郊區「冷卻」得慢,形成夜間熱島現象。城市綠地城市綠地是城市中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大力發展城市綠化,是減輕熱島影響的關鍵措施。綠地能吸收太陽輻射,而所吸收的輻射能量又有大部分用於植物蒸騰耗熱和在光合作用中轉化為化學能,用於增加環境溫度的熱量大大減少。
  • 濟南城市熱島效應明顯緩解
    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獲悉,濟南城市熱島效應監測評估報告近日出爐,根據報告,2017年濟南的熱島效應明顯緩解。報告提出了在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增加水體和綠地面積等對策建議。   魯網8月31日訊(山東商報記者 王新超)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獲悉,濟南城市熱島效應監測評估報告近日出爐,根據報告,2017年濟南的熱島效應明顯緩解。報告提出了在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增加水體和綠地面積等對策建議。
  • 【科普】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
  • 太陽能光伏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環境影響
    (來源:微信公眾號「光伏測試網」ID:TestPV)1.城市熱島效應和光伏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導致城市變暖。城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 UHIE)定義為人造區域內的溫度升高,UHIE強度是城市供熱的指標,是城市和農村空氣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氣候帶內,溫度範圍是5°C至14°C。
  • 全球變暖 城市更熱
    據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英國氣象局的一項新分析表明,全球變暖使氣溫升高的現象,在城市地區比鄉村地區嚴重得多,城市居民將經歷更多的炎熱夏日。  由於城市裡人工熱源多,汙染嚴重,建築物和公路儲存熱量的能力強,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郊區,形成「城市熱島效應」。
  • 「城市熱島效應」的救星
    ,城市人工發熱、建築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及綠地減少等因素,城市出現了「高溫化」的現象,導致「城市熱島效應」愈加嚴重,城市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為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有效途徑之一是綠化。綠化種植改變了下墊面熱力性質,地面反射減少,還可以把積水迅速成為地表徑流隨管網排走,減少路面積水;還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築能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可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美化城市、改善城市氣候小環境。
  • 「建築界」建築環保論文優秀範文:屋頂綠化研究
    近年來,大氣變暖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大氣變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都市熱島效應,它佔了全球變暖70%的份額。因此,利用現有建築物進行屋頂綠化,是拓寬狹小的綠化空間,增加綠化量和綠化率,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整體綠化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當今世界土地資源日趨緊張情況下,加強城市綠化管理的發展方向之一。
  • 立體綠化植物牆的目的
    2.改善心理、生理環境高度的現代化的城市風格帶給人們各種各樣的生理、心理上的負擔,在城市空間上創造綠色植物牆,會起到減壓的作用。3.防火、放熱利用具有耐火性的植物進行壁畫綠化營造植物牆,可以得到抑制火災發生和火災發生時大幅度降低熱輻射的效果。
  • 緩解中心城區熱島效應 武漢將啟用風道規劃
    之所以開展城市風道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將郊外的風引入中心城區,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另一個是利用城市風道將霧霾吹走,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據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所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已從法國引進了一款名為「ariacity」的風環境測試軟體,今後在給城市做規劃時,這個系統可以模擬出規劃中的建築物、道路、社區周邊的風環境。
  • 尋找冷源緩解熱島效應 花城也要變「酷城」
    尋找冷源緩解熱島效應 花城也要變「酷城」金羊網  作者:趙燕華、穗規資宣  2020-09-22 廣州獲選成為世界銀行「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降溫項目」首個試點城市,開展為期約一年半的試點工作。
  • 關於城市熱島效應,你知道多少?
    炎炎夏日,你是否有發現,城市市郊的溫度往往比市區低一些?其實,這是因為城市熱島效應。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的氣溫比郊外的氣溫高。這種現象通常是由於城市建設發展迅猛,生態環境失調,出現了裸地多,水面少;水泥、瀝青地多,草地少;高層樓房多,樹林少的現象,再加上車輛擁擠,人群稠密,大量二氧化碳排入空中,加強了溫室效應。城市熱島效應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影響。
  • 「熱島效應」讓合肥越來越熱
    面對如此高溫,市民不禁要問:怎樣才能讓城市「涼快」一點?  「熱島效應」愈發明顯  氣象專家這樣分析城市所面臨的高溫天氣: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為造成的「熱島效應」也起了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城市「熱島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城市綠地、水體減少,大氣汙染、人工熱源排放增多,加上人多、廢氣多、高層建築多,從而導致市中心溫度升高的現象。  那麼,合肥的「熱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呢?  省氣候中心吳必文主任說,合肥城區目前的氣溫一般至少比郊區高出兩三度以上,不過最多不會超過六度。「近十年來,合肥的『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了。」
  • Google樹冠實驗室 AI智能分析市區綠化覆蓋率 改善城市熱島效應
    Google 成立樹冠實驗室 AI 人工智慧分析市區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熱島效應問題Google樹冠實驗室藉由航空照片、近紅外線影像資料,配合人工智慧分析,確認城市各地區實際產生熱能,並且比對當前城市實際綠化情況,藉此釐清哪些地區必須增加綠化比例
  • 最新一份廣州市城市熱島監測公報出爐
    數據顯示,據最高氣溫計算出的全市城市熱島強度為0.67℃。   城區之中,海珠區南華西街,荔灣區的彩虹街、西村街,天河區的林和街,越秀區的北京街、東湖街、梅花村街等區域熱島強度較強。   熱島效應較弱的區域主要位於從化區東北部、增城區中東部、花都區東北部等地。
  • 市委書記對城市熱島效應監測評估報告作重要批示
    為了解濟南城市熱島效應情況,更好的為濟南市生態文明建設服務,濟南市氣象局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市氣候中心,利用MODIS衛星資料(解析度1km)、NOAA衛星資料(解析度1km)、Landsat8衛星資料(解析度30m)以及濟南市所轄氣象觀測站資料
  • 全球變暖已不復存在,地球正處於變冷狀態?科學家:事情不簡單
    但今年卻有些反常,尤其是對於身處廣東的人民來說,往年四月已是炎熱時節,短袖已穿上,空調也已開啟,但就今年的情況來看,四月,廣東多城市被陰雨天氣包圍,眼看即將立夏,可多地氣溫仍未突破二十攝氏度,人們大都身著長袖出門,如此情況實在反常。除城市氣溫,NASA的研究人員表示,從衛星拍攝返回的圖片來看,坐落在智利北方的阿塔卡馬沙漠也出現了罕見的綠化面積擴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