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是我們公司用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所生產的塑膠袋、餐具。」在浙江華發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工作人員張劍鋒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用新型材料所生產的環保產品,「綠色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的出現能緩解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
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採用的BIO-PE原料來自於非穀物甘蔗生產出的乙醇。由此而來的綠色BIO-PE跟傳統石油基塑料相比性能相似,綠色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的出現能緩解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公司所生產的塑膠袋、餐具等一次性用品,遠銷日本、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具有綠色、環保等特點。
張劍鋒介紹,目前塑料製品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它在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白色汙染」也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而且,其原料主要來源於石油類不可再生資源,這勢必將引起能源和人類生存危機。
自2006年成立以來,華發生態公司借著綠色環保的東風,積極搶佔行業先發優勢,邀請國內外多家知名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加盟,投資逾億元開始打造生物質可降解材料和製品的專業生產及科研基地,其生產的產品受到國內外客戶的青睞。然而,如果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只有研發更多的新材料和新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的開發技術項目,首先要研究建立BIO-PE-澱粉共混體系,確定各主要成分的合理比例,研究多相體系中各組分含量、增韌劑種類與樹脂衝擊強度、熱變形溫度、流變特性的關係,在保證材料力學性能的基礎上,儘可能提高澱粉比例,以最大幅度的降低成本,使之效益最大化;其次在確定共混體系的各組分比例後,研究加入不同比例澱粉後對複合材料力學性能及熱變形溫度的影響,並最終確定所加的澱粉比例;最終通過以上實驗,尋找到最適合的包括高混、擠出、吹膜等加工工藝,製備出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
在以往的研究中,絕大多數都只考慮用聚乳酸等生物基材料來進行各種研究,但聚乳酸跟BIO-PE的性能還是有很大差距,在很多類型的應用上受到限制,華發生態的BIO-PE-澱粉複合材料兼具了綠色環保和性能優良應用廣泛的優點。
張劍鋒介紹說,隨著世界各國對環境保護的逐漸重視,大力推動各種生物塑料的發展,目前國際上對完全生物來源的複合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以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德國巴斯夫公司、義大利novanmont為代表的國際生產企業,雖然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但還屬於發展階段,遠遠滿足不了當地的市場需求。因此華發生態的生物(BIO-PE)改性複合材料在全球市場上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