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獲得突破

2021-01-07 紡織導報
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獲得突破

發表時間:2017/9/5

最近,德國開姆尼斯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突破了能夠大規模生產的生物基複合材料的關鍵技術,使生物基複合材料作為玻纖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替代品又進一步。




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生產有何意義?

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導致石油資源逐漸枯竭,如今人類已面臨著嚴重的能源危機。同時石化產品在自然環境中無法分解,造成嚴重的垃圾問題,垃圾焚燒處理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填埋處理又會破壞土壤環境。如由塑料和高性能纖維製成的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輕量化結構設計,但玻璃纖維、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廢棄處理仍是全球性難題。生物基材料來源於自然界中動、植物以及微生物資源,它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資源,已成為最有希望大規模替代石油資源,實現資源可持續性利用的新興材料之一。生物基複合材料用量的增加有助於降低對石油類不可再生資源持續增長的需求,能夠實現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預計2020年全球對於生物基複合材料的需求有望達到300萬t。






生物基複合材料的定義和分類

生物基複合材料是相對於化石基複合材料而言,是指利用可再生資源(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為原料,通過生物、化學以及物理等方法,或者與其他材料複合,在宏觀上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按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方式,生物基複合材料可分為天然高分子生物基複合材料和合成高分子生物基複合材料。

天然高分子生物基複合材料

直接利用可再生資源的高分子材料,即生物基材料與生物基材料、生物基材料與廢舊高分子材料等製造的複合材料,以及生物基材料與矽酸鹽材料和玻璃纖維等無機物質製造的複合材料,如木塑複合材料和木基陶瓷複合材料等。




合成高分子生物基複合材料

間接利用可再生資源,通過化學、生物化學的方法將可再生資源轉化為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單體,並進一步加工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基膠黏劑等,如蛋白類膠黏劑、聚乳酸和生物聚乙烯等。




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製造技術的難點

作為生物基複合材料原料的天然纖維,其成分包括各類纖維素、半纖維素、丹寧等天然多糖,表面是親水的,而生物基複合材料另外一大類原料為有機合成高分子樹脂,是表面疏水的。兩者的表面性能差異巨大,由於界面相互作用力弱、易產生缺陷,對形成複合材料不利。用這兩類原料生產複合材料,可以通過對纖維和樹脂進行改性,提高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方法改善複合材料的性能。但複合材料界面性能有所改善後,衝擊等性能有所下降,而且並沒有在多種改性處理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




德國大規模生物複合材料生產技術特點

德國開姆尼斯工業大學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生產技術採用比玻璃輕、比碳纖維便宜的亞麻連續長絲代替玻璃或碳纖維,使複合材料在纖維的取向方向上具有高度剛性的特點,非常堅硬,且塑料基質採用可再生資源製成的生物聚合物。




其大規模生產技術的要點是開發出製備纖維基塑料半成品的連續生產工藝。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薄膜堆疊技術,即將單層材料(如塑料薄膜或非捲曲織物加上塑料薄膜)一層一層地堆疊在熱壓機中,在壓力下使其熔融,並進一步在另一臺機器中將其加工成板材。在大規模連續生產過程中,需針對天然纖維容易吸溼的特點,在加工之前對其進行連續的乾燥,以保障最終複合材料的性能。為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臺新的Omega壓光機,包含一臺與壓光機緊密相連的乾燥機,使乾燥後的纖維幾乎不會與潮溼的環境有任何接觸。




據介紹,Omega壓光機由幾個圓筒組成,亞麻纖維和塑料薄膜理論上可以連續地被引導、加熱並壓在一起。製備好的纖維基質半成品可以捲起,並且能夠以各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加工,製備出剛性板。目前,該生產程序仍是間歇性的,在連續生產預浸料半成品後會停止一段時間,關於大規模連續生產的研究仍在進行。

(來源:材料科技在線、中國工程科學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國產化之路
    日前,馬宗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性能金屬基複合材料是國家重大戰略與國民經濟建設迫切需求的一種工程材料,我們在該領域取得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和應用,一些技術產品不僅打破國際封鎖,還推動了國家高新技術重大裝備的快速發展。」
  • 鋁基複合材料在中國民用航空器上的應用與生產概況(下)
    哈爾濱將成為中國複合材料主要研發生產基地  早在新世紀初,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就組建了中外合資的複合材料企業,生產直升機用的複合材料,當前,哈爾濱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雙輪驅動下,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鋁基複合材料是其主要品種,已形成了哈南工業新城以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鑫達集團、哈爾濱卡普勒(西班牙)航空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為主的鋁合金及鎂合金材料
  • 戰略研究丨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通過合理的設計,金屬基複合材料可以發揮出增強體和基體各自的性能優勢,獲得「合金」材料所不具備的特殊性能,如比強度、比剛度、低膨脹、高導熱、耐高溫等,但在塑性等指標方面有所損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1963年首次研發了金屬基複合材料。界面反應控制、製備工藝是金屬基複合材料的關鍵技術。新一代裝備技術的提升,對基礎材料的性能要求愈加苛刻。
  • 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粘膠基碳纖維基本停產,有可能完全退出碳纖維市場;瀝青基碳纖維保持約1000噸年產量,日、美企業平分秋色;聚丙烯腈基碳纖維一枝獨秀,其技術被日、美控制,產業被日本控制(約佔70%)市場被日、美、歐盟控制(80%)。依仗其牢固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地位,多年來日、美、歐等西方國家對中國進口碳纖維實施嚴格控制,對我國先進複合材料的科研生產造成嚴重困難和重大衝擊。
  • 【行業資訊】國產高強中模碳纖維增強高韌性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粘膠基碳纖維基本停產,有可能完全退出碳纖維市場;瀝青基碳纖維保持約1000噸年產量,日、美企業平分秋色;聚丙烯腈基碳纖維一枝獨秀,其技術被日、美控制,產業被日本控制(約佔70%),市場被日、美、歐盟控制(達80%)。依仗其牢固的技術和市場壟斷地位,多年來日、美、歐等西方國家對中國進口碳纖維實施嚴格控制,對我國先進複合材料的科研生產造成嚴重困難和重大衝擊。
  • 863課題「生物質基高分子新材料技術及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
    生物質高分子新材料是生物基材料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本課題意在突破木質纖維素分離與改性、功能化、納米化、複合與加工等關鍵技術,創製具有特定生物、機械性能的新材料,形成農林生物質資源高效增值綜合利用的材料化技術路線,為實現化石資源的有效替代提供技術支撐。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紹明:鑄就陶瓷基複合材料的「新畫卷」
    正是他,建立了6000餘平方米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基地,實現了科研生產一體化,為近20項國家重要任務提供了關鍵的基礎材料和部件;正是他,與團隊並肩作戰,為我國新一代空間動力、高解析度空間遙感和新型飛行器研製關鍵技術突破作出突出貢獻。
  • 「金屬及金屬基化合物層狀結構功能化材料研究和應用」取得突破
    金屬及金屬基化合物層狀結構功能化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力、石油化工、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船舶工程、航空航天等行業。「十二五」期間,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金屬及金屬基化合物層狀結構功能化材料研究和應用」主題項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巴陵石化突破酯化法生產環己酮關鍵技術
    近日,中國石化召開20萬噸/年酯化法生產環己酮技術工業應用論證會。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全流程為全球首創,歷經小試、模式、工藝包開發及技術工業化放大論證,已具備工業化條件,是一種綠色環己酮生產技術,建議儘快進行工業應用。這表明巴陵石化聯合多家單位開發的完全自主創新的第四代己內醯胺成套生產新技術已取得關鍵突破。
  • 3D列印生物基樹脂:快速成型的突破
    僅在歐洲,生物塑料的產量和市場份額就增長就是2.05百萬噸和7,000億歐元。與傳統塑料相比,生物基塑料產品的主要優勢是通過使用生物質來保護化石資源,生物質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並具有碳中和的獨特潛力以及可以在產品壽命結束時提供額外回收手段的某類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塑料。生物基塑料的使用範圍從納米複合材料和薄膜到吸附劑等。
  • 北大突破碳基晶片量產關鍵技術!我國晶片可望「換道超車」
    」 北大碳基晶片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而且,基於這種高品質的碳管陣列,北大研究人員還批量製作出了相應的電晶體和環形振蕩器來驗證這種新工藝的批量生產潛力。實驗發現:這些電晶體和環形震蕩器的性能,首次超過了同等尺寸下的傳統矽晶片裡面的器件,證明了碳基晶片確實有可能比矽基晶片更強。
  • 用於單抗藥物生產的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發展迅速
    摘要 近年來,用於單抗藥物生產的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發展迅速。此領域的技術進展集中在個性化培養基開發,工藝條件優化等方面。本文總結了用於提高重組抗體表達水平的常用方法,以及細胞培養工藝對抗體藥物"關鍵質量屬性"(聚體、降解、糖基化修飾、電荷變異等)的諸多影響。
  • 促進產業升級的納米材料技術及應用取得突破
    納米材料與技術是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在信息、生物、能源、環境等領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對傳統材料產業技術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十二五」期間,在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支持了 「促進產業升級的納米材料技術及應用」主題項目。近日,863新材料技術領域辦公室在北京組織專家對該主題項目進行了驗收。
  • 慢病毒大規模生產面臨的挑戰
    為解決這些問題,人們開發了中空纖維生物反應器、固定床生物反應器、微載體培養等方式。中空纖維生物反應器含有數千根毛細管,將空間分成了兩部分:纖維外培養細胞,纖維內運輸培養基並進行營養物和代謝物的交換。固定床生物反應器由密集的微纖維載體組成床層,支持貼壁細胞的高密度生長。培養基灌注穿過床層,將營養物、氧氣的交換給細胞。微載體培養通常是細胞貼附在100-200 μm的實心或多孔球形載體上。
  • 青海:電合成重鉻酸鈉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供圖中新網西寧1月18日電 (李江寧)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以下簡稱青海鹽湖所)了解到,近日,由青海鹽湖所董亞萍、馮海濤研究團隊承擔的「電合成重鉻酸鈉閉路循環工藝關鍵技術及5萬噸產業化」項目在青海省甘河工業園區青海博鴻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試車成功,標誌著青海電合成重鉻酸鈉綠色循環新工藝關鍵技術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概念股一網打盡
    我國碳基半導體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將提升我國在半導體行業話語權。
  • 奧浦邁生物獲近億元戰略投資 提升細胞培養基產能
    4月18日,上海奧浦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浦邁生物」)完成近億元戰略投資,投資方為華興醫療產業基金和達晨創投,此前,奧普邁生物曾於2015年獲得建信資本領投的風險投資。
  • 先進碳基複合材料行業下遊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附報告目錄)
    當前,碳/碳複合材料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低成本製備、抗氧化、以及性能、結構的多樣化等方面,其中,以高性能、低成本的碳/碳複合材料製備技術為研究的重點。化學氣相沉積法是製備高性能碳/碳複合材料的首選方法,被廣泛用於碳/碳複合材料製品的工業化生產,但是該技術工藝時間長,因而生產成本高昂。
  • 【復材資訊】用熱塑性複合材料取代汽車行業中的關鍵原材料
    【復材資訊】用熱塑性複合材料取代汽車行業中的關鍵原材料 2020-05-19 0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然纖維在複合材料中的增長潛力
    挪威木質纖維素生物質研究所的科學家說:「對塑料垃圾的環境關注,正在推動可持續生物複合材料的發展。在這種複合材料中,木質纖維素纖維增強的生物基塑料是明顯的選擇。木材加工業已經意識到木質纖維素纖維作為塑料和生物塑料的替代品和增強材料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