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單抗藥物生產的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發展迅速

2020-12-0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摘要 近年來,用於單抗藥物生產的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發展迅速。此領域的技術進展集中在個性化培養基開發,工藝條件優化等方面。本文總結了用於提高重組抗體表達水平的常用方法,以及細胞培養工藝對抗體藥物"關鍵質量屬性"(聚體、降解、糖基化修飾、電荷變異等)的諸多影響。此外,細胞培養工藝在產業化過程面臨著工藝放大與技術轉移,定性研究與工藝驗證等實際問題。未來大規模細胞培養工藝的開發,將進一步藉助動物細胞的組學研究成果和新興的"過程分析技術"。

關鍵詞 重組抗體 大規模細胞培養 培養基優化  工藝開發

引言

目前,多種表達系統均可實現重組抗體的異源表達,但是抗體藥物的產業化製備,始終以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工藝為主[1]。1986年首個治療性抗體OKT3TM上市之初,動物細胞表達水平普遍不足100mg/L。經過近三十年間發展,業內用於重組抗體生產的動物細胞培養工藝,無論細胞培養密度,還是抗體表達水平均提高五十倍以上。流加培養工藝中細胞密度可達1~2×107cell/mL,日均產量200mg/L/day以上(最高可達700mg/L/D),最終收液的容積產率可達3-5g/L(最高達13g/L[2]),培養體積可達20,000L(Lonza, Portsmouth/NH-facility)[3];灌注培養工藝中細胞密度可達2×108cell/ml,抗體容積產率最高達25~40g/L(Percivia公司XD?灌注系統[4])。以上行業技術水平的飛速提升,既源於上遊細胞系構建技術的突破[5],也得益於細胞大規模培養工藝的日臻成熟。尤其是後者綜合培養基開發,工藝優化,結合新型生物反應器的使用,實現了動物細胞的高密度、高表達培養,滿足了臨床上對於抗體藥物"公斤級"產能的需求。

1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參數與培養模式

動物細胞的體外培養,涉及生物反應器的物理參數(溫度、pH、DO、DCO2等)、培養基的營養成分(葡萄糖、穀氨醯胺、胺基酸、維生素等)的消耗,以及自身代謝產物(乳酸、氨、重組蛋白等)的積累與生理生化參數(細胞密度、活性,能荷等)的變化。作為重組抗體生產的"細胞工廠",上述過程參數的改變會直接影響生產細胞系的活性與重組抗體的收率。比如:當乳酸(58 mM)、滲透壓(382 mOsm/kg)、氨(5.1 mM)參數超過其相應的閾值,細胞活性和抗體產量均會明顯下降[6]。目前,業內已經對於細胞培養過程參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中下述參數的控制也已成定式(見表一)。

表1 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參數與控制範圍[7, 8]

Table 1 The parameter and control for animal cell culture process

 

參數

控制(或測定)範圍

檢測手段

控制策略

物理參數

溫度

32~38℃

鉑溫度電極

PI/PID程序控制

pH

6.8~7.2

pH電極

通CO2或流加鹼液

DO

20~60%

DO電極

攪拌轉速、通氣量等

DCO2

5~25% (40~180mmHg)

DCO2電極

滲透壓

270~330 mOsm/kg

冰點滲透壓檢測儀

流加培養基及流加策略

營養物質

葡萄糖

0~10g/L

生化分析儀、酶試劑盒

葡萄糖限制性流加

穀氨醯胺

0~10mM

穀氨醯胺限制性流加

胺基酸

0~10mM

HPLC

流加濃縮培養基

核苷酸

0~10mM

HPLC

代謝產物

乳酸

0~50mM

生化分析儀、

酶試劑盒

使用半乳糖替代葡萄糖

1~10mM

使用丙酮酸、穀氨酸替代穀氨醯胺

生理參數

細胞密度與活性

105~108/ml ; >70%

臺盼藍染色-血球計數板法,活細胞技術儀,生物量電極等

ATP

0.5~5pg/cell

HPLC1)、SDS-PAGE2)

抗體蛋白

抗體濃度

0.1~10g/L

ELISA3)、protein A HPLC4)、western-blot5)

純度

聚體,降解等

SEC- HPLC6)

糖基化水平

G0、G1F、G2F、Man5等

HPLC

電荷變異

酸性變異、鹼性變異

iCIEF7) 、IEF8)、CEX9)、HPLC

註: 1)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2)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3)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4) Protein 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5) Protein Immunoblot;6)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7) Imaged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8) Isoelectric Focusing;9)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1.1 流加培養方式及優化策略

目前上市的重組抗體中絕大多數(如:EnbrelTM、HerceptinTM、RituxanTM、SynagisTM)是採用流加(Fed batch)培養工藝生產,這主要由於與之配套的生物反應器(攪拌罐、氣升罐等)製造成熟,可線形放大(最大至20,000L),操作簡單等原因。但是,流加培養過程中會出現營養物質消耗、代謝廢物積累,以及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因此,流加培養工藝的優化主要集中在基礎培養基、流加培養基以及流加策略上[2]2][9] [10] [11],其優化的原則是根據細胞的代謝特點設計補料培養基,用於補充易耗成分,降低副產物積累[12] [13]。

1.2 灌注培養方式及優化策略

灌注培養模式(Prefusion)下,反應器幾乎可實現"恆化器"培養效果,細胞密度、蛋白產量可較流加模式提高數倍[14] [15]。但是灌注培養細胞截留需特殊裝置,工藝放大存在難度,其產業化應用的經濟性尚存爭議[16] [17]。目前,只有少數抗體(如:ReoProTM、RemicadeTM、SimulectTM、SimponiTM、StelaraTM等)及易降解的重組蛋白(凝血因子)等使用該工藝。灌注培養工藝優化,主要集中在灌注培養基及灌流速度上[18]。 其優化原則是通過降低灌流速度,提高培養基的利用率和產物的容積產率。

此外,控制流加灌注工藝(controlled fed prefusion)同時具有流加工藝和灌注工藝的優點。該工藝對易產生代謝廢物的營養進行限制性流加。根據細胞攝氧量的變化,流加胺基酸以滿足高密度細胞的營養需求。[19]

用於提高重組抗體表達水平的方法

動物細胞的高密度培養,有賴於合適的培養基以及適宜的反應器環境。因此,旨在提高重組抗體表達的工藝開發,主要集中在"個性化培養基"的開發以及過程參數的優化上。上述研究通常需要藉助小型化反應器,如傳統的三角瓶、孔板,轉管(spintube)等。近年,新型自動化小規模反應器(BioLectorTM、SimCellTM、Micro-24TM,ambrTM等)[20]不斷出現,此類裝備不僅能模擬反應器的pH、DO、培養基流加等控制條件,而且能夠實現試驗條件的通量篩選,大大加速了細胞培養工藝開發的進程。如: SimcellTM可同時使用180個微型反應器(650ul)進行工藝條件篩選[21]。Micro-24TM可在孔板規模(5ml)對3L反應器pH,DO,溫度等不同條件進行模擬[22]。

2.1培養基優化方法

早期的動物細胞培養基中常含有胎牛血清或小牛血清。近年工業用培養基的開發趨勢,已經轉向無蛋白 (PF)、無動物源(ADCF),甚至化學成分明晰培養基(CD)[23]。此外,抗體生產企業在培養基開發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培養基成本(通常<20 $/L)、生物安全性與質量穩定性(避免動物源血清、植物源蛋白水解物)以及下遊純化工藝的兼容性等問題[24]。

哺乳動物細胞對營養的需求差別很大,如: NS0細胞的生長依賴於外源性膽固醇,雜交瘤細胞、CHO細胞多為穀氨醯胺營養缺陷型。此外,即使基於同一宿主細胞所構建的的不同克隆,其代謝特點與營養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培養基的開發過程中需特別強調"個性化培養基"的概念,即:生產細胞系所使用的培養基應根據其代謝特點進行優化、定製。下述方法在用於培養優化均有提高重組抗體表達的報導。

2.1.1組分滴定法

組分滴定法(Component titration)是通過設計培養基組分的濃度梯度,來確定其最優濃度。由於動物細胞用培養基成分複雜(常含有70種組分以上),且存在"協同效應"。所以,該方法只適用優化培養中的個別組分(如胰島素、水解物[25]、生長因子等)。

2.1.2培養基混合法

培養基混合法(Media blending)是通過對成分已知的原型培養基進行不同比例混合。藉助DOE(Experiment design expert)軟體進行試驗設計與分析,快速確定最優培養基配方[26]。目前市售培養基優化試劑盒均是據此原理。

2.1.3消耗組分分析法

消耗組分分析法(Spent media analysis),通過對批式培養過程中各組分的消耗情況進行分析,及時補充易消耗組分,調整流加策略。該方法由於檢測手段所限,主要用於葡萄糖、穀氨醯胺、胺基酸等組分的優化[27, 28]。

2.1.4化學計量分析法

化學計量分析法(Stoichiometric Analysis)利用簡化的數學模型,建立葡萄糖、胺基酸,維生素與細胞生物量與重組蛋白合成,以及能量代謝之間化學計量關係。據此進行初始培養基、流加培養基以及流加策略優化,可減少乳酸、氨的生產,該方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提高重組抗體產量至2.4g/L [29, 30] 。

2.1.5理性培養基設計法

理性培養基設計(Rational Culture Media Design),綜合上述三種培養基優化方法。先對大量培養基候選物及混合配方進行篩選,利用最初確定的基礎培養基進行批式培養,分析培養基中易消耗組分,據此設計流加培養基和流加策略。最後,利用組分滴定法確定流加培養基其他添加物(水解物)的最適濃度。最後,優化過的基礎培養基、流加培養基及補料策略,在迷你反應器上進行驗證。這也是大多數CRO公司(Sigma、BD等)開發定製培養基的主要方法[31] [32] [33] [34]。

2.1.5系統培養基開發法

系統培養基開發(Systematic Approaches),是將培養基成分分為胺基酸、維生素、核苷酸等若干組,首先判定對細胞表達影響較為顯著的組別,再針對該組別進行重點的成分優化。[35] [36]

2.2 兩相培養與代謝轉化

絕大多數重組蛋白的生產採用"兩相培養工藝"(biphasic culture process),該工藝中"生長期"與"生產期"採用完全不同的控制策略,如降溫、調節pH,改變流加策略等(見表2)。此工藝中細胞的代謝狀態發生明顯的變化,稱之為"代謝轉化現象"(metabolic shift)即:生長期細胞代謝旺盛,產生大量乳酸,而進入生產期後,細胞生長受到抑制,乳酸產量隨之變小,直至消耗。

2.3 促進異源蛋白表達的小分子物質

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過改變細胞周期,促進重組蛋白的表達(見表2)。直接在培養基中添加這種物質,是提高目的蛋白產率的簡便方法。此類物質中丁酸鈉(NaBu)和二甲基亞碸(DMSO)應用最多。

表2 細胞培養中用於提高重組抗體表達的方法和物質

Table 2 The summary of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used for improving recombinant antibody expression in cell culture process

提高表達的策略

常用方法

作用原理

應用

培養基優化

穀氨醯胺、葡萄糖限制流加或使用半乳糖、穀氨酸替代

降低乳酸、氨等副產物生產

[11] [12] [37]

補充易消耗胺基酸

豐富培養基營養、添加水解物

[30, 38]

5磷酸腺苷 (AMP)

ATP前體,能有效抑制細胞生長

[39]

丙酮酸、蘋果酸、檸檬酸

提高三羧酸循環效率

[40]

補充鐵離子載體(輔酶Q10、亞硒酸、硫酸鐵和檸檬酸鈉)

增強細胞胞內轉鐵效率

[41] [42] [43]

補充磷酸鹽,磷酸鹽緩衝液(PBS)

有助於核酸、細胞膜等的合成

[44] [45]

補充硫酸銅

減少自由巰基,降低抗體聚體含量,減少乳酸生成

[46, 47]

兩相工藝與代謝轉換

降低溫度

細胞周期控制在在G0/G1期,提高抗體蛋白轉錄水平等

[48] [49]

降低pH

促進細胞代謝轉換

[38] [50] [51]

提高滲透壓

滲透壓脅迫下,細胞的代謝、轉錄、信號傳導等均發生變化。

[52] [53]

小分子化合物

丁酸鈉、戊酸、丙戊酸、丙酸等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競爭性抑制劑,抑制細胞生長。

[54-57]

DMSO

調節細胞周期至G1期

[58]

雷帕黴素

調節細胞周期至G1期

[59]

地塞米松

增加融合蛋白的唾液酸含量,減少聚體形成

[60] [61]

氫化可的松

降低細胞生長速率,提高細胞活性,和穀氨酸消耗速率

[62]

芳香羧酸、乙醯胺、異羥肟酸、戊酸

提高異源基因轉錄水平

[63]

細胞培養工藝對重組抗體質量的影響

作為生物大分子的重組抗體,同時具備聚體、降解、糖基化修飾、氧化、脫醯基化、異構體、二硫鍵錯配等多種變異形式[64]。由"細胞工廠"異源表達的重組抗體,其絕大部分質量變異與生產細胞對重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作用直接相關,隨著FDA、EMEA對於抗體藥物關鍵質量屬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的定義與要求,細胞培養對重組抗體質量影響的研究日益深入[65]。(見表二)。

Table 3 The changes of recombinant antibody quality attribute in cell culture process and impact on antibody drug clinical efficacy

表3 細胞培養過程中重組抗體易發生的質量變化以及對臨床效果的影響[65] [66] [67]

重組抗體質量變異

產生原因

臨床效果

共價聚體

二硫鍵的錯配、酪氨酸氧化易形成共價聚體

具有免疫原性,靜脈注射發生過敏反應

非共價聚體

抗體分子間的疏水鍵結合形成非共價聚體

降解

鉸鏈區易發生化學鍵斷裂

降低抗體分子的效應功能等。

生產細胞中含有多種蛋白酶可降解全抗體分子

二硫鍵還原造成H2L、H、L等多種形式降解;抗體分子內部形成三硫鍵等

糖基化變異

NS0、sp/0細胞能產生NeuGc型唾液酸、Gal-a1,3-Gal等非人源糖基化形式

可引起嚴重的免疫反應。

NANA唾液酸修飾半乳糖苷末端

提高抗體藥物的抗炎活性

G0/G1/G2等多種形式的半乳糖修飾

改變抗體藥物的CDC效應功能

巖藻糖(FUT)修飾、甘露聚糖(Man5)修飾

影響抗體藥物的ADCC效應功能

電荷變異

抗體分子結構修飾會造成攜帶電荷的差異

影響抗體在體內的組織停滯和血液清除

胺基酸變異

目的基因變異,轉錄差錯等

NA

 

 

相關焦點

  • 大規模動物細胞培養的原理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以下所描述的放大培養系統是以實驗室規模為基礎的,通常培養規模為10~20L,但其原理和實驗方法同樣適用於10000L的大規模細胞培養,如疫苗、幹擾素、單克降抗體的工業化生產。大規模細胞培養技術的應用範圍已從過去疫苗的生產發展到現在的幹擾素、抗體及許多醫療藥品,如纖維蛋白溶酶原、促紅細胞生成素、激腐、血液因子等的生產。但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它的應用.這些缺點包括動物細胞生長緩慢、蛋白表達量低、生長條件和培養基成分複雜等,這些不利因素導致動物細胞生產目的蛋白的產率較低。
  • 動物細胞體外培養技術已取得突破,未來的天然肉生產可能是這樣的
    你說『科學是天然合理的』『科學發展與倫理道德互相衝突時,科學是註定勝利的一方』。這些觀點給了我極大的勇氣。要知道,文明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純學術性』的科學了。尤其是最前沿的科學,沒辦法不楔入到倫理學、哲學、神學和政治學中去。誰要想在前沿科學上有所突破,必須首先是藐視一切舊傳統的勇士。」「對,你說得很對。我這一生就做了這些瑣事。
  •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第一代單抗來自於Koehler和Milstein於1975年開發出的雜交瘤(hybridoma)抗體技術:在細胞融合技術的基礎上,將能夠分泌特異性抗體的小鼠致敏B細胞和具有無限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為B細胞雜交瘤,用具備這種特性的單個雜交瘤細胞培養成細胞群,可製備針對一種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即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ab),簡稱單抗,如圖1所示。
  • 致力於個性化動物細胞培養基研發和細胞培養工藝優化,奧浦邁獲1...
    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擴建培養基生產線和CDMO服務平臺,並引進人才和拓展海外業務。此前,奧浦邁生物曾獲得達晨創投和華興醫療產業基金近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奧浦邁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肖志華博士表示,過去兩年,隨著多款重磅生物藥(PD-1單抗、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等)在國內相繼上市,國產抗體藥產業化時代到來;與此同時,4+7集中採購和醫保局整體以價換量的政策思路,使得抗體藥尤其是競爭激烈的品種藥物面臨嚴重的價格壓力,迫切尋找能夠降低抗體藥物生產成本的原材料
  • 單克隆抗體技術與藥物的專利淺析
    單克隆抗體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治療性生物大分子藥物,得益於其在癌症、風溼性關節炎、傳染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顯著療效,單抗藥的市場快速增長。本文就已經上市的抗體藥物相關專利情況及這些上市藥物的技術專利情況做以下總結。
  • 用於重組抗體生產的細胞構建技術研究進展
    摘要:構建生產細胞系是重組抗體產業化製備的第一步。目前國際上用於重組抗體生產的工程細胞系表達水平可達20-70 pg/cell/day。多種動物細胞根據其特性的不同,在抗體藥物生產中有著不同的應用。
  • 生物創新藥細分市場戰略投資展望——單克隆抗體藥物篇
    伴隨著抗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新型抗體的不斷出現,單克隆抗體藥物已成為製藥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目前正在研究的生物技術藥物中有四分之一都是單克隆抗體藥物,期間又湧現出了各種單抗衍生物,包括抗體藥物偶聯物、小分子抗體、雙特異性抗體等。國內單抗藥物領域面臨市場快速增長和進口替代的雙重機遇。
  • ...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一線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
    中國蘇州2020年4月24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今日和禮來製藥(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LLY)共同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經正式受理雙方共同開發的創新PD-1抑制劑達伯舒
  • 《2019中國抗體藥物產業投資價值及百強企業研究》發布!
    產業概念界定及發展演進抗體藥物產業概念界定抗體藥物產業定義賽迪顧問研究認為,抗體藥物產業是以抗體藥物為核心,集研發、生產、應用為一體的前沿現代化醫藥產業。抗體藥物以抗原抗體反應為基礎,一般通過與病變細胞膜表面受體分子特異性結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傑科生物與賽多利斯全面開展細胞培養技術合作
    傑科生物-賽多利斯正式籤署細胞培養上遊技術開發協議 此次技術合作,雙方將針對基因治療領域中細胞培養工藝開展全面的技術開發。大規模細胞無血清懸浮培養技術的突破是新型靶向基因藥物以及重組疫苗生產技術療法的關鍵,合作將利用自動化的高通量細胞培養平臺和在線監測技術,開展綜合的工藝研究,以期在該領域獲得重大技術突破,從而加速國內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發與生產能力。
  • 8個值得關注的單抗藥物上市
    >注射用貝利尤單抗是全球唯一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藥物,可用於正在接受標準治療的活動性、自身抗體陽性的SLE成人患者。2019年12月6日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是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批上市的PD-L1免疫抑制劑,用於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後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
  •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的挑戰
    這其中除了單抗之外,新型抗體的開發也各施所長,其中包括雙特異性抗體以及抗體偶聯藥物(ADC)。就開發熱點而言,當然要數PD-1/PD-L1單抗、ADC藥物、以及雙特異性抗體了。目前,全球抗體藥物產業已經步入了強勁發展的時代,與此同時,抗體技術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無論是在抗體靶標和新抗體基因發現,還是在新抗體藥物的研發和產品種類等方面,很多問題都亟待解決。
  • 抗體類藥物投資還有這些熱點
    全人源化單抗:全人源化單抗是100%人源性抗體,它是用於人類疾病治療的理想抗體,目前它主要通過噬菌體展示技術和轉基因小鼠技術製備。這兩個配體與PD-1的結合會降低TCR通路下遊的激活信號以及T細胞的激活和細胞因子的生成。因此PD-1通路的抑制會加速和加強自身免疫。2014年7月,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的PD-1單抗藥物Opdivo在日本獲批上市銷售,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這是全球第一個抗PD-1的上市藥物,該藥物於同年12月在美國獲批上市。
  • 盤點:國內學術界從事抗體藥物相關研發的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抗體藥物研究中心是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下屬的一個研究單元,旨在用單克隆抗體研發技術搭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純人源單抗藥物技術平臺,開發國際前沿的純人源單抗,用於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暨南大學抗體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3月,該中心由向軍儉教授領導,集中於單克隆抗體的相關研究。
  • 3D細胞培養技術顯著提高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效率
    誘導多能幹細胞具有在體內分化為任何類型細胞的功能,這為藥物研究和再生醫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工具。不過目前要在實驗室大規模地將誘導多能幹細胞誘導分化為特定細胞並非易事。為了解決這一挑戰,新加坡A*STAR的一個幹細胞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細胞分化方法。利用這種技術,誘導多能幹細胞在3D生物反應器中增殖並有效行程神經祖細胞。
  • 2017單抗藥大豐收 2018藥企尋差異化發展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向這些領域的滲透,既是得益於基礎研究和靶點驗證的深入,也是歸因于越發複雜的商業競爭。技術開發和應用:結構改造、篩選方法不斷突破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的技術層面的發展和應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抗體結構的改造,二是新的抗體篩選方法。
  • 重組蛋白藥物生產用哺乳動物細胞系構建中篩選標記的應用現狀及審評思考
    關鍵詞:重組蛋白藥物;中華倉鼠卵巢細胞;篩選標記;篩選嚴謹性;細胞基質穩定性;篩選標記安全性來    源:藥學學報作    者:崔穎,白玉,程速遠(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北京  100022)近年來,治療性重組蛋白藥物快速發展,大多數由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生產,其中中華倉鼠卵巢(Chinese hamaster
  • 藥明生物開建世界最大一次性生物反應器動物細胞培養生產基地
    藥明康德的全資子公司藥明生物今日宣布在其無錫生物製藥研發生產基地開工建設總投資1.5億美元的全新國際最先進的生物製藥生產工廠。新基地計劃於2017年1月項目建設完工,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採用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的動物細胞培養生產設施,同時也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生物製藥生產工廠。新基地將極大提升藥明生物的生產能力,進一步鞏固藥明生物藥物委託生產中國第一、全球領先的地位。新工廠將安裝14個2000升流加式細胞培養和2個1000升灌流生產反應器。
  • 大規模細胞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由於動物細胞體外培養特性的缺陷,動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仍難以滿足某些生物製品規模生產的需求,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細胞培養工藝。氨來源於兩方面:直接來源於培養基,還由細胞代謝產生。但兩者都涉及穀氨醯胺的利用,因此需要防止培芥基中穀氨酸自然分解,限制穀氨酸用量。並盡致去除培養基中的氨。乳酸是細胞糖代謝的產物,高濃度乳酸會抑制乳酸脫氫酶(LDH), LDH受抑制後導致NADH增加,NADH的增加部分抑制了糖酵解過程。中科博生。
  • 動物細胞培養的培養基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動物細胞培養的培養基分為天然培養基和合成培養基兩大類。天然培養基營養成分高,比較適於細胞培養,但成分複雜,來源有限。動物血清是細胞培養中用量最大的天然成分.含有豐寓的營養物質,能促進細胞的生長繁殖,同時對細胞的貼壁和保護右明顯作用.合成培芥基模擬天然培養基的成分,其中的組成物質成分明確,補充部分天然培養基後(通常星血清)能使細胞很好地生長和繁殖。合成培芥基可根據實驗目的,調節各種成分的比例,設計出許多種培養基。中科博生。